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六章
过欲是毒,淡对名利才是福

名利犹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抛却富贵、淡泊名利乃禅的境界,智的境界。古之做官者,大多都时刻要求自己淡化名利之心,以免惹祸上身。所谓:“自古仕途多变劫”,即是此理。淡化利欲之心,就在于看轻一切,在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要能把握的准,跳出怪圈,不要因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一切。

生活不需要太多包袱

一些人常常感叹自己活得累,这其实是由于他们奢求得太多,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各种负担,结果让自己疲惫不堪。如果能试着放下一些东西,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会变得更快乐。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它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羡慕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贴,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为此,它很痛苦,但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后悔当初不该奢求过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负担。生活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只有简单着,才能快乐着。

“只有简单着,才能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名逐利,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一些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充实富有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着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

有位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职能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于是,职能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放下人生的包袱,我们才会发现生命是可以不必那样沉重的。

还有一个故事。

铁匠打了两把宝剑。刚刚出炉时它们一模一样,又笨又钝。铁匠想把它们磨快一些。其中一把宝剑想,这些钢铁都来之不易,还是不磨为妙。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铁匠。铁匠答应了它。铁匠去磨另一把剑,另一把没有拒绝。

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磨成了。铁匠把那两把剑挂在店铺里。

不一会儿就有顾客上门,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为它锋利、轻巧、合用。而钝的那一把,虽然钢铁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无法把它当宝剑用,它充其量只是一块剑形的铁而已。

同样出自一个铁匠之手,同样的工夫打造,两把宝剑的命运却是这样天壤之别!锋利的那把又薄又轻,而另一把则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铁如泥的利器,后者则只是一个不中用的摆设、一个包袱。

人生的道理,也与此类似。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本着实用的原则加以选择。只有把生命中那些多余的东西完全抛弃,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轻松而潇洒。

心灵语录:人生的包袱紧紧地压在我们的心口。但是我们还往往不愿意放下,结果弄得自己又苦又累。适当地放下心中的包袱吧。它并不会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

疲惫来源于过多的欲望

泰戈尔说:“我们的欲望,把长虹绚烂的色彩,借给了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在生活中,一些人总是习惯在无休止的欲望中期望得到更多,当你拥有碗米饭的时候,你会希望自己再得到碗鸡汤;当你拥有一碗鸡汤之后,你会希望再得到盘排骨。当你拥有了一盘排骨以后,你会想如果我拥有个酒店,那该是人间最美好的生活了!这就是人们的一种无止尽的贪欲,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人往高处走”的人之常情与进取之心,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欲望所带给你的真的是轻松而温馨的快乐与幸福吗?想一想泰戈尔的这句名言,再想一想你在欲望之中的心境与人生,欲望让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欲望带给你什么,又从你这里拿走了什么?如果你敢于坦然承认,那么答案一定是:欲望带给你一身的负累、沉重,却掠夺了你生活的愉悦与恬静。欲望就像是一团浓重的阴云,笼罩在心存贪欲之人的心上,使之无法享受生活的明快。简而言之,欲望,就是心灵所背负的重负。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说自己感觉生活太累,感觉人生太累,而这“累”的根源在何处呢?同样是一样的生活,为什么会有人轻松度日,而你却感觉度日如年呢?同样是相似的人生,为什么有人会在一日的奔波中感受到乐趣与精彩,而你却感受到无法承受的疲惫呢?其实,归根结底,这累并非来自于生活处境,也并非来自于人生境遇,它只是产生于你的心境罢了。而你的心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无法承受之“累”,完全是由于你的心积存了太多对名利的欲望。

一个建筑工人和一个公司文秘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因为家庭状况原因,他们一个人顺利地读完了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体面而高薪的工作;另一个人初中毕业就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后来成为一个靠着体力赚钱的建筑工人。从常理而言,这个公司文秘本应该在自己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过得无忧无虑、开心快乐才对,然而他却每日都感到疲惫不堪;那个建筑工人每天都干体力活,还要为家庭生计而苦心谋算,本应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辛苦才对,可是他去每日都笑呵呵的,一副快乐的样子。公司文秘看到贫苦的建筑工人生活得轻松愉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心中暗自纳闷:“他每天干那么累的活,为什么看不出一点疲惫的样子呢?我每日坐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在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中都累得不行了啊!”

一天,他因为心情烦躁去找他的老朋友、那个建筑工人喝酒聊天。这个公司文秘就诉苦说:“人活着真是太累了!你不觉得吗?”建筑工人听后,憨笑着说:“老朋友,你真是在拿我们取笑呢,我这样一个月千八百块钱的工资,每天还要和砖头、水泥打交道,都没觉得累,你每天风吹不到、日晒不到的,还几千块地赚着,有什么累的啊?”公司文秘听后,苦笑着说:“呵呵,那都是表面的,你想啊,人活着要赚钱买房、买车,要想办法升职、发展仕途,要尽力地给老婆买最好的名牌服装、最好的化妆品,还要拼命给孩子赚钱供他读最好的大学,一想到这些,我心里都透不过气来!更何况,现在我们公司正是考核提拔期,我是一心想能做到部门经理或者办公室主任,这样不但面子好看,还能赚加倍的工资,可是现在的情况并不理想,为了这,我都一个星期没睡好觉了。你说,人活着怎么不累呢?”没想到建筑工人听后,略显诧异地说:“原来你心里有这么多期望啊,难怪你会感觉这么疲惫。我可没想过那么多,我每天只是想安分地工作、赚到了工资,然后过好现在的生活。我不求大富大贵,也从没想过要什么名利与荣誉,只想着凭着我们两口子慢慢地积攒,把日子越过越好,将来供儿子读一所他喜欢的大学,就完成我的基本目标了。我没想过你所希望的那么多事情,所以从来没有感觉过心累啊!”公司文秘听后,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两个人对生活快乐的感受之所以会又如此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内心所负重的欲望完全不同啊!

在这个故事中,建筑工人虽然每天承受着体力的劳累,但他的心并不感到疲惫,因为他心无负重,而公司文秘因为内心装满了欲望,就如同一个人在背负着个巨大的包袱前行,他的心灵自然不堪重负,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正所谓“寡欲,即为幸福”,轻松快乐的本源来自于颗心无负重的心灵,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承载了太多难以实现的追逐所催生的压力、苦闷、烦恼,这样的心灵又如何感受到轻松、愉悦呢?

欲望就如同一颗大树上的果子,你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摘食这些果子,你会品尝到果子的甘甜,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愉悦,并且没有任何负重感与疲惫感!然而,如果你边吃着低处的果子,一边贪婪着高处的果子,甚至很想将树的果子都据为己有,你就会不停地摘果子,并且为了得到大树顶端的果子而拼命地爬树。这时,一方面你把心思全放在了如何摘取更多的果子上,你的意识完全用在机械般的摘果子的行为中,因而你再无心思与意识去吃果子、品尝果子的甘甜,另一方面,你在不断地摘果子、拼命地爬树的过程中,无端地为了那一部分你完全可以不需要的果子而吃尽了苦头。这两方面的负面效应相结合,一心占据全部果子的你,还会感受到轻松、快乐、甜蜜吗?你对这一树果子的贪欲,带给你的无疑是负累与疲惫。

因而,我们说心灵的疲惫来自于过多的欲望,追名逐利之人,却错过了欣赏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同时会给自己的心灵徒增无穷无尽的苦闷、忧虑、压力,得不到时刻的轻松。如果你善于做一个心无负累、享受生活的人,那么,就请放下你心中过多的对于名利的欲望与贪念,专注于你的实际生活吧!

心灵语录:我们说心灵的疲惫来自于过多的欲望;追名逐利之人,却错过了欣赏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同时会给自己的心灵徒增无穷无尽的苦闷、忧虑、压力,得不到一时一刻的轻松。如果你善于做一个心无负累、享受生活的人,那么,就请放下你心中过多的对于名利的欲望与贪念,专注于你的实际生活吧!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能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正如庄子所说,人的境界决定了人的眼界和格局。当大鹏飞往南方时,震荡起来的水花达3000里,翼拍旋风而直冲到9万里高空,当它俯视大地的时候,看到的自然和小小的斑鸠所看到的截然不同。那么,当我们的境界只是一个汲汲于名利的庸人时,自然也就不可能体会到那些淡泊名利的人的感受。庄子的《逍遥游》同儒学的积极经世、佛学的无欲止观一样,都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追求,是生命寄托的一种途径,它所标举的精神解放,给予了在沉重压力下生存的人们一种自由的希望。

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已经身为某市领导的老赵坐车去赴宴,经过市场时,车子抛锚。等待司机修理车子的时候,他无意中向车窗外看去。在一个卖羊肉串的摊位前,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那昔日的同窗老张。老张正一手扶着自行车,一手拿着羊肉串吃得津津有味。他心中不无怜悯地想:“哎呀,老同学啊,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混上在高级宴会里的一席之位,多么可怜啊!”

而老张这时也看到了在车中正襟危坐的老赵,他心中也十分同情地想:“你现在有车有房,可是恐怕再也寻不回在街边吃小吃的逍遥自在了。你的生活完全被各种各样的名利给缠裹住了,哪能像我这样自由呢?唉,老同学啊,你的生活实在太无趣了。”

老赵和老张代表的便是两种人生价值观,一种追求名誉、地位、财富,以世俗的价值观衡量自己人生的价值;而另一种则是淡泊名利,注意精神和自由,洒脱无为。可是,前者看不到后者的逍遥,后者体会不到前者的意气风发。这便是因为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境界差异。

庄子在他的作品中常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逍遥游》中,他写道: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出来了,而小小的炬火还不熄灭,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意思了吗?好雨普降了,还要提水灌溉,这对于润泽禾苗岂不是徒劳吗?先生如果在位,一定能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可是我还占着这个位子,自己都觉得很不满意,请允许我把天下奉交给先生执掌吧。”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若再来代替您,难道是为着虚名吗?名是实的影子,我要做影子吗?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不过占一根树枝;鼹鼠喝大河里的水,不过喝满一肚皮。你回去吧,先生!天下对我是没有什么用的。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掌祭奠的人也绝不会越俎代庖的。”

许由拒绝了尧的禅让,这在今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那可不是一点钱一点地位,那是掌管天下的荣誉和责任啊!可是,在许由看来,自己不求名利,没有理由要接替尧的工作,因为尧已经做得很好了。那么他要什么呢?他要的是安守本分。

安守本分,用俗话来讲,也就是“有多大的肚皮吃多少饭”,吃多了会撑着的。饭吃八分饱,做人也要留有余地。犯不着为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搭上一辈子,因为他要的不过是一张床、一餐饭而已,哪里需要天下那么大呢?

肩吾对连叔说:“我听了接舆的一番言论,大而无当,不着边际。我很惊讶于他的话,那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看不到首尾。真是怪诞背谬,不近情理啊!”

连叔说:“他说了些什么呢?”

肩吾说:“他说:‘遥远的姑射山中,有一神人居住在里边。那神人皮肤洁白,如同冰雪般晶莹;姿态柔婉,如同室女般柔弱;不吃五谷杂粮,只是吸清风喝露水;他乘着云气,驾着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他使万物不受灾害,年年五谷丰收。’我认为这些话是狂妄而不可信的。”

连叔说:“是呀!我们无法让瞎子领会文采的华丽;无法让聋子知晓钟鼓的乐声。岂止是在形体上有聋有瞎,在智慧上也有啊!听你刚才说的话,你还是和往日一样啊!那个神人,他的德行,与万物合为一体。世人期望他来治理天下,他哪里肯辛辛苦苦地管这种微不足道的事呢?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他,洪水滔天也淹不着他;大旱时把金石都熔化了,把土山都烧焦了,他也不觉得热。他的‘尘垢秕糠’也可以制造出像尧、舜那样的圣贤君主来。他哪里肯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呢?

“宋国有人把帽子贩卖到越国去,可是越国气候炎热,人们习惯于把头发剃光,身上纹着图案,他们要帽子有什么用呢?

“尧治理天下的人民,使海内政治清平;他到遥远的姑射山中,汾水的南边,拜见了四位得道的真人,他不禁恍然大悟,把天下都忘掉了。”

忘掉天下,这不是自私到只知小我不知大我,而是真正的旷达境界。芸芸众生把名利当作必需品,以为只有获得了名利生活才能更自由更幸福,然而看世间有多少因名利而引来灾祸的人呢?对于那些臻于无己境界的人们来说,虽然无心立功建业,却能名盖天下;虽然有着名满天下的辉煌,却能韬光晦迹,不在意世俗的名利而逍遥自得,恬淡无怀,无往而不逍遥,无适而不自得。

可见,当人外无所求、内无所羡之时,自然而然就会到达“至足”的境界。庄子之《逍遥游》,即为一“乐”字,而此中之乐绝非得所欲求之乐,而是不羡求功名利禄,不挂怀死生祸福、利害得失之精神至足之乐。这种快乐,对于满脑子只有名利二字的人来说,是无法企及、也无法想像的。这种快乐,不是纵情任性的,而是要在心灵和精神上不断地修养才能达到的。

心灵语录:人们往往会沉迷于学习大鹏那样一飞冲天,邀游四海,以为这样就可以逍遥快乐,然而却忘记了立足实际,安分守己。一个人若失去了平常心,那么快乐也就离之而远去了。

淡化功利之心,做人不必太精明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非常精明的人。他们处处要显得比别人更加神机妙算,更加讨巧投机。他们总在算计着别人,以为别人都不如他们聪明,而可以从中揩点油,讨点便宜。好像他们这样做就会过得比别人好。这种人功利心太重,把功利当作人际关系的首要,他们日子过得很累,很紧张,过得很缺乏乐趣。

太精明的人的确过得很累。他们算计着别人,沾别人的便宜,肯定也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即别人也可能在算计他,也可能要侵占他的利益。因此,他必须处处提防,时时警惕,小心翼翼过日子。别人很随意说的一句话,干的一件事,也许什么目的也没有,但过于精明者就会在心里受到刺激,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也要细细琢磨,生怕别人有什么谋划会使他吃亏。这样,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显得不诚实、不大方,甚至很造作。我们碰到的许多生活中的精明者,性情都不开朗,心理都相当虚假,神经都相当过敏,为人都相当委琐。这恐怕和他们过日子那种紧张感有直接的关系。

其实,真正聪明的人知道,做人不必太精明。这是指一般的生活以及平常的人际关系。生活毕竟不全如商场那样明争暗斗,危机四伏,总需要些温情和睦,非功利的关系,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过于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反倒是随遇而安的好。

的确,过日子有时需要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安排得既合理,又过得舒服。同样的收入,糊涂人就和精明人过得不一样。但是,过于精明,处处显得精明,甚至在人际关系中也玩这一套,就显得失当了。这样的人,很难和人搞好关系,很难讨人喜欢。所以,即使他在物质上比人多享受点,但精神上付出的代价则更大,要是真精明,就得算算这笔账。

一个人要把日子过得舒服,是不能单靠东捞一点、西沾一点,靠算计别人占便宜的。我们日子过得轻松愉快,很大程度上要靠真诚、信赖、友好,碰到难处互相帮助,有了好处大家享受。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必太精明,不岿担心自己会失掉些什么。大家相互谦让,互相贡献,相互让利,关系融洽和睦了,比什么都好。不太精明的人容易和大家成为朋友,就因为大家可以轻松相处,少有功利,多有温情,不必处处抱有戒心,有安全感。太精明的同事或朋友,总让人觉得不可靠。人们需要周围的人聪明、机智,但不要太精明。

我们可以不太精明,但应有智慧。在生活中,许多人并非真的糊里糊涂过日子,而是不想为过于精明所累。一个聪明人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囿于世俗中的鸡毛蒜皮之事而无法自拔,这样的人心胸开阔,为人豁达,日子过得有意思,有价值。

心灵语录:在生活中,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要只顾个人的利益得失;而应该多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多为别人着想。切记“有所得就有所失,而有所失就有所得”的古训。

摆脱名利欲,别让名利压垮你的一生

名利欲,似乎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终生都无法躲避的存在,任何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更何况,追逐名利是人们的一种自然本性,有几人会在名利面前真的做到心如止水呢?但是,名利总是“有可为,有不可为”的,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喜欢金钱与地位,然而金钱与地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想而有之”的,要知道名利是一种可求不可得的东西。

正如古人所言“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段话简而言之,其意思就是说名利就如装在盆子里的水一样,如果一个人将盆子装得满满的,那么不仅不便于行走,而且每走一步水就会溢出来,反而会溅湿自己;名利的欲望,就如同一把尖锐的利器一样,一个人如果总是怀揣这样一把利器,终究会发生意外,刺伤自己;财产再多,又能守住多少呢?权贵再大,如果成为灾祸的根源,那么名利的意义又在何处呢?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名利,属于你的,你可以接受它,不属于你的,你一定不可以强求;太强烈的名利欲不但不会使你得到更多,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障碍,甚至会成为压垮你一生的“五行山“。

在太平洋海域的布拉斯岛有这样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在这一片蔚蓝的海域里,这个布拉斯岛本是一个宁静的小天地,没有任何纷争,这里的各种鱼类也互不侵犯,各自过着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因而这片海域表面看起来静谧而祥和。可是,就在这片海域的深海处,有一块巨大的方形石头,这块石头一直被人称之为魔方石。因为,游到这里的鱼,无论是什么种类的鱼群,都必死无疑。这些鱼只要游到这块魔方石附近,就会像被施展了魔法一样,性情大变,开始与其他鱼种相互残杀,即便是非常温顺的鱼种也会表现出凶残的暴力性。这样一来,这些鱼便在凶猛的残杀中彼此伤害得血肉模糊,最终死去。

这一奇异的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思索究竟是什么扰乱了这些鱼群的心智,使得它们相互残杀而终究死亡呢?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生物学家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块被称作魔方石的巨大石头本身具有一种吸引力,它将一些小鱼吸附到石壁上,在小鱼死去、氧化之后,便会成为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而且会散发出强烈的食物香气;同时,这块大石头上有很多缝隙和洞孔,这些洞孔里有一股股温暖的泉水不断涌出来,可以成为非常合适的窝;并且,这块大石头的表面布满了一种闪闪发光的水晶石,这些水晶石的光芒对鱼的吸引力很大。因而,在美食、巢穴、水晶石的诱惑下,鱼群一到这块大石头旁边便会产生一种极为强烈的占有欲,它们都想把这样一块完美的大石头占为已有,为此和同伴们发生战争。在这样一种利益的驱使下,鱼群便丧失了心智,不顾生死地与对方拼杀抢夺。所以,才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血腥之灾。

在太平洋布拉斯岛海域,鱼群因为欲望的驱使,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在生活之中,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各种名利的诱惑充斥在生活中,这些名利之诱惑真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比之这块魔方石那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的社会名利诱惑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如果你心存过强的名利欲,一心想要占有更多的功名利禄、生命威望,那么你就会被卷入这巨大的漩涡之中,像那些不能抵御魔方石诱惑的鱼群一样失去心智,为之极尽所能地进行拼争。而拼争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无疑是丧失自我、颠覆人生。

由此可见,名利欲的杀伤力是多么的强悍,而追逐于名利场中的人却在全然不知中走向覆灭。因而,我们说,要做生活中的智者,要做人生的主宰者,要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就必须远离对名利追逐的拼杀与争夺,彻底地摆脱名利欲。唯有摆脱名利欲之人,才可保持心智的平衡,才可保持睿智的思维,才可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创造生活的美好。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叫做冯志圻的刑部大臣,他非常喜爱名人的碑帖书画,但是他却从不向他人说起自己的爱好。有一次,他的一个下属送给他一本非常著名的宋代碑帖,这本碑帖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而冯志圻却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原封不动地将这本宋代碑帖还了回去。当时,旁人都劝他说:“冯大人,我们都知道您非常喜爱这些古董艺术,虽然我们不懂这些,但也知道这本碑帖是极为珍贵的稀世之宝,您怎么都不打开看一下呢?您还是看一看吧。”谁知冯志圻听后回答说:“正因为我知道它是稀世珍宝,所以才不能打开它。一旦我将其打开,我就会对其爱不释手,它对我的诱惑力就会驱使我产生更大的占有欲,而一个人一旦有了强大的占有欲,便会成为心智不宁的‘狂人’,甚至会危害到家人和人生。如果我不打开它,我便可以摆脱这种占有欲的冲击,便可以于清宁之中享受我现有的生活。”冯志圻说完,立即使得旁人都赞叹不已。

我们看到,冯志圻大人并非不具有对名利的占有欲,但他非常理智地摆脱了名利欲,因而远离诱惑,以协调自我人生的平衡发展。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虽然很难成为真正清心寡欲的“不食人间烟火”之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名利追逐的限度,要以睿智与理智去摆脱名利欲的冲击,不要让自己的人生毁于名利角逐场中。

如古人所说,名利欲就如盛入盆中的水,装得太慢就会溢出溅湿自己,而且会阻碍我们的前行,那么如果我们端着一个只盛入半盆水的盆子,不就不会使水溢出、溅湿自己了吗?又可以轻松前行,因而,一个人要懂得,摆脱名利欲,舍弃那成为负重和隐患的半盆水,让自己在人生之路上轻松前行。

心灵语录:如古人所说,名利欲就如盛入盆中的水,装得太慢就会溢出溅湿自己,而且会阻碍我们的前行,那我们端着一个只盛入半盆水的盆子,不就不会使水溢出、溅湿自己了吗?又可以轻松前行,因而,一个人要懂得,摆脱名利欲,舍弃那成为负重和隐患的半盆水,让自己在人生之路上轻松前行。

见好就收,过犹而不及

古时候,有个人想出了一个捕捉野鸡的好办法。他把箱子制作成一个有进无出的陷阱,一旦野鸡进去了,只要把进口堵上,就难以逃出来。

这天,他抓来一把玉米,从箱子外面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里面,然后他在箱子盖上系了一根绳子,自己攥着绳子的一端,远远地躲在一边,等着野鸡的到来。只要他把绳子轻轻一拉,箱子盖就会关上,野鸡就跑不出来了。

不一会,一群野鸡看到了玉米粒,都欢快地啄食起来,他数了数一共有10只呢。10只够他吃好几天的了。有3只进箱子里了……已经有7只了、8只了,他盯着外面的2只野鸡,要是它们也进去了,自己就可以一个礼拜不用出来工作了。

他正想着,1只野鸡溜了出来。他懊悔地想刚才真该拉绳子。如果再进去l只我就关,他这样想。可是又出来2只,在他想的时候又跑出来2只……

最后,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野鸡心满意足地离去了。箱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包括他的玉米粒。

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在8只野鸡进入箱子的时候,就拉绳子,或者在第一只野鸡溜出来的时候捕捉野鸡,他的收获都是很可观的。可惜的是,他不懂得“见好就收,见坏更要收的道理”,该断的时候不断,自然会“反受其乱”了。

也许有人会说,见好就收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好机会,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当这个“好”到了一定的限度,收也无妨,毕竟你已经占有了大部分利益。10只野鸡捕到了8只,已经是决定性的胜利,如果把目标定在百分之百的占有上,那不是雄心壮志和目光长远,而是人心贪婪的表现。

说到“见坏更要收”,那是因为机遇中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许多问题的严重性随时变化,拖得越久就越难以解决。当事情呈现出不良倾向时,你还期待着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那无异于给问题恶化的机会,也无异于把自己的利益交给不可知的外力。如果为了难以预料的未来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大部分利益,这是明智之举吗?只是因小失大的短浅罢了,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浪费时间和错失良机。

很多商人在情况开始恶化的时候,依然抱着缥缈的幻想,祈祷事态按照预想情况发展下去,他们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也不做补救措施,根本就没有立刻停止的意识。这种盲目坚守最后导致的是企业和生意深陷困境,甚至无法挽回。

生意场上不能把算盘打得太响,有7分的把握还会有3分冒险,这个时候就要懂得“见好就收”,以免事情向坏的方向转化;当事情只有3分把握7分冒险的时候,就是你该收场的时候了,如果不当机立断,就会在幻想和迟疑中把事情弄得更糟,遭受的损失也会更大,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见坏更要收”。

心灵语录:很多时候,生意的发展并不像商人主观想像的那样,能否早退一步有时就决定整个生意的成败。见好就收才能谋得更多的利益。

有了金钱,也未必幸福

金钱一出现,它对人的吸引力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硬币、钞票还是信用卡。然而时至今日,人类仍无法解释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当面对金钱时,人的行为几乎没有道理可讲。西班牙著名经济学教授巴勃罗·佩罗龙说:“人要比点钱机器复杂得多。我们很难给人的爱恨情仇总结出数学公式。任何经济理论在人的不理智面前都变得站不住脚了。”

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曾说,人的行为就好比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一匹马代表理智,另一匹就是情感。

曾有哲学家这样总结金钱与人之间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无数人都在谈论金钱,金钱同时成为人最爱和最蔑视的东西。人类对金钱孜孜以求,就连道德家也不会轻视它的存在。

一个人有l00万元并不能称为“百万富翁”,只有那些拥有l00万元但又能连续投资使l00万元再增值l00万元的人,才可以称得上“百万富翁”。前者充其量只是个“存款额”很高的人,他们不能荣获“百万富翁”的称号。

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用金钱买到了,它原有的价值便不存在了。1角硬币和20美元的金币沉在海底是毫无区别的。只有当你将它们抬起并投入流通时,它们的价值区别才会显现出来。

因此我们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是没有好下场的。

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花钱要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算“经济账”的同时,还要考虑家庭的“幸福指数”,因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我们明了金钱在生活中的真正用途。其实,我们拥有金钱的真正目的无非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在字典里,关于幸福的注解表明——幸福就是生活或者境遇称心如意。也有人说,幸福应该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与物质上的富足并不直接对等。就是这简单的两个字,是所有人的奋斗目标。但是很多人为此奋斗、腰缠万贯后,蓦然回首,却不知道幸福在哪儿。

心灵语录:的确金钱可以使生活更安定,名利也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金钱、名望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人们对名利的执著和贪婪。是追求名利的贪欲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功利、乏味、充满了冷酷的交易和铜臭气。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