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说话的技巧
1、赞美别人的技巧
人人都爱听赞美的话
赞美是对人的一种肯定,人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赞美适当,不致过度,是很能取悦人心的。对别人说赞美话,只要恰如其分,对方一定会很高兴,对你的好感也会增加。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赞美话,越喜欢听你的赞美。赞美的语言,对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是调整心灵的润滑剂。
曾因为背水一战中大出风头的韩信,年轻时却受过“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追随汉高祖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没有韩信,根本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因为这样,刘邦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也就是所谓的“功高盖主”。于是刘邦有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要把韩信除掉。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果然像人家预料的那样:我韩信除了被烹,被杀,绝无出路了!”刘邦听了,也觉得韩信乃是开国功臣,不能随便杀掉,便将他的王位贬为侯爵,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到如此打击之后,心怀忧愤,整天过着不愉快的日子。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韩信本来就善于赞美,便抓住这个机会,适时地把刘邦赞美了一番,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但各持的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统率十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一笑:“在下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
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赞美了:“陛下虽然没有‘将兵’的才能,却具有‘将将’的才能。在下之所以被陛下所用,道理也在于此。而且陛下的那种本能是天生的,不是普通人所能具有的。”
当时刘邦被赞美得浑身通泰。韩信如此的赞美,其运用之巧妙堪称一绝。因此,后来韩信复出就可想而知了。
赞美的重要性
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直接赞美对方,不仅能表现自己的涵养、友善,迅速博得对方好感,而且能使对方感到自我价值被人赞同、认可,认为自己内心深处有与这个陌生人相通的地方,从而产生共鸣,渴望与其拉近关系,深入交往。
赞美是对他人长处、优点的认同以及喜爱的心理倾向。不论是口头的称颂还是书面的赞扬或者传媒的美誉,只要是赞美之词,都能给他人带来好的心情,美的享受。赞美是同批评、反对、厌恶等情绪相对立的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是一个人获得好人缘的有效手段。
(1)赞美别人的专长
人人都有不同于他人,而且引以为骄傲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专长。例如:有的人歌唱的好;有的人字写的漂亮;有的人文章写的好,等等。每个人都应倍加珍惜自己的专长,很多人正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长,赢取一份关注,获得别人的赞扬和得到心理满足的。
(2)赞美对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
发挥你的观察力,在每个人身上再找到一两点别人所不知道的优点、长处。一般来说,每个人身上都会潜伏着几处优点。一再地重复被别人赞美过的优点,办事说话的效果自然会降低,而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长处被你在适当时候拿出来应用,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会给人留下你非常重视他、了解他的印象,从而使他在内心深处真诚地愿意与你相交,与你建立友好关系。
(3)赞美别人引以为荣的事情
无论大小,无论荣辱,每个人都有件很引以为荣的事情希望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或为朋友上刀山、下火海般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或披荆斩棘、力挫群雄获得事业的成功;或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骨的吃苦劲头。这些充分表露出他们雄心壮志、侠肝义胆的豪情,他们正等待着别人的评价,从而肯定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价值。了解对方引以为荣的事情,是对他进行最贴心的慰藉,也是赢得好人缘的最恰当不过的方式。
(4)间接地赞美他人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陌生人直接的赞美会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我们不妨盛赞与对方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以此表现自己对对方眼光独到、经营有方的欣赏。
某市文化单位要建一座商城。一天,公司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王经理上门推销桌子。一进门便说:“哇!好气派,我很少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也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辈子都满足了。”李经理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然后他又摸了摸办公桌说:“这不是香山红木吗?难得一见的上等木料。”
“是吗?”李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说:“我这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装潢厂家装修的。”又亲自带着王经理参观了整个办公室,介绍了计算比例、装修材料、色彩调配,兴致勃勃,自我满足,溢于言表。
如此,王经理自然可拿到李经理的签字的订购合同。同时,互相都得到了满足。
王经理没有直接赞赏李经理有品味、有见地,而是称赞李经理办公室的豪华气派,令对方倍感自豪,兴致大发,于是拉近了之间的感情。
(5)从小事上赞美
俗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小事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也都听过“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的警诫。从小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气概与信心。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只是零零散散的琐碎杂事。我们毕竟不是治国平天下的领袖,也不是拯救四方的英雄模范,只是大海中最平凡的一滴水,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但要知道,小事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体现着一份高贵的情感,所以,“勿以事小而不赞”。
(6)根据一个人的弱点伺机赞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错误和弱点。当你了解了对方的弱点,赞美他人时就应绕开这一点。如果连一个人的弱点也任加赞美,那他心里不气愤才怪呢。赞美他人,以其弱点中好的一方面的素质去赞美他会让其忘记短处,获取积极态度,而向你展开真诚的笑意。如一个人胆子小,你赞美他时总不会说“胆子小好,哪儿也不用去,省了旅游费”。如此赞美,只能让人蒙头大哭。相反的,你说“胆子小也好,这人心地善良、温柔可爱”。如此,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7)找不出值得赞美的地方时,就夸赞他的潜力
一个人的潜力是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相处并且对其关注才有可能发现他的潜力。如果你能发现对方的潜力,这也说明你对他有着一定的关切之情。夸赞对方的潜力,也就提高了他的自信心,是对他自尊心的大力维护。如此一来,你就会让他感动,他心里也会充满对你的感激,你也就会因此收获一份好人缘。
赞美也要好口才
口才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反映,口才好的人,赞美别人的水平也高。只有具备好的口才,才能把你心中的赞美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充分发挥赞美的效力。
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渊博的知识为依托,也就不会说出高水平的赞语。别林斯基曾说过:“不学无术之辈不能贬低名副其实的赞美,不学无术所夸赞的,算不得是赞美。”没有相应的知识,也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优点和伟大,不会深刻地认识一件事情的意义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发出的赞美风马牛不相及,要么根本不可能以你的赞美博得对方的欢心。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的发现,为电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很多地方都邀请他去作电磁应用理论演讲,得到广泛的赞誉;但有一次,一位贵妇人却非常恼火,有意挖苦地指责说:“教授,你讲的这些鬼东西有什么用呢?”法拉第被她的无礼激恼了,回敬道:“夫人,你难道能预言刚生下的孩子有什么用处吗?”那位贵妇人听后很没趣,悻悻地走了。原来,这位贵妇人连什么是电磁都不知道,因而,她不仅不能任其发现者发出由衷的祝贺和赞美,还非常恼火。真可谓“有眼不识金镶玉,直把黄金子碎钢。”没有知识,就必然不可能有精辟的思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只会直着看,不会横着瞧。所以,要想有好的口才,首先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赞美如有神”。
好的口才还要依赖于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日常生活中,赞美的事情随处可见,细心的人会认真地观察别人是怎么赞美的,仔细咀嚼一下别人的语言,看看能否想出更高明的赞语。口才的培养,更重要地还是多说多练。谚语说:“鸡叫三遍,一遍比一遍亮,路走三遍,一遍比一遍熟”。只有经的多、知的广、练的频,能耐方可培养出来,你的赞美水平才能提高。
一般来说,赞美别人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赞美时说话清晰,口齿清楚
这是赞美别人最起码的要求,赞美往往是“一次性”投入,不要重复,这就需要赞美时吐字清楚,让对方听明白。如果口齿不清楚,那就会使言者无激情,听者也无兴致。
2、赞美时注意说话的语气
这要根据谈话的场合、双方的性格等因素而定。有时候,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你说话的语气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两位朋友一起占打猎,傍晚各提两只野兔而归。A的妻子接过丈人的猎物,说:“你打了两只野兔!”B的妻子却说:“噢,你打了两只野兔。”第二天,A提回来十只,而B却空手而归,何也?不在于二人的枪法,也不是无猎物可寻,关键在于二人情绪不同。第一天,他们出去时间较短,结果,A的妻子一句略带夸张的感叹,是对丈夫最佳的奖赏,听她的语气,意思是才这么短时间,你竟然打了两只,够可以了!A听后当然非常高兴,信心倍增,第二天大获全胜。B的妻子只是一句平淡的描述,似乎包含着许多不满意的成分,好像是说:“你怎么才打了两只?太少了。”由此可见,语气不同,同一句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赞叹,一个是责备。
3、赞美时要注意场合
灵活把握时机,要会见机行事,即景生情,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如一位小姐,白衣素裹,亭亭而立。你一句“呀,小姐,你真美!宛如清水芙蓉,洁净如玉,恍若仙子”,定会让她心花怒放。而对方是一位新寡少妇,你这一句赞美定会让她感觉你不怀好意,甚至会送你一顿怒骂,起码认为你处世水平低劣,没有好感。
4、赞美时不妨运用幽默
幽默使你的赞美轻松愉悦,妙趣横生,在自然、宽松的气氛中打动对方的心。一对夫妇新婚燕尔,刚刚开始两个人的生活,妻子拿出看家本领掌勺做饭做菜,虽手艺一般,但丈夫为表示对妻子手艺的认可和鼓励,从不到餐馆吃饭。一次,几个菜摆上桌,丈夫故作陶醉状,对爱妻耳语道:“长此以往,附近的餐馆大可不必营业了!”丈夫的诙谐幽默,谈笑风生,自然地把对妻子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流露山来,即使是恭维,妻子也满心欢喜。
因此,高水平的赞美也需要有好的口才,只有具备了好的口才,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美的享受。
善说恰当的恭维话
恭维的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的话,如果恰如其分,恰得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产生好感。
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受你的恭维。有人词严义正,说自己不受恭维,愿意接受批评,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悦,对于你的印象,只有降低,决不会增进。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只有子路才有此雅量,一般自命为君子的人,尚容不下别人的批评,普通人更不用说了。
善说恭维话,别人听了舒服,而且自己也不降低身份。说恭维话是处世的一门重要功课。
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希望寄于自身,老年人寄望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兴,引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你说他是将门之子,把他与他的父母一齐称赞,才配他的胃口。
但是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曾达到他预期的目的,对于自己,已不复十分自信,不复有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孙。你如果说他的儿子,无论学识能力都胜过他,真是跨灶之才,虽然你是当面批评他,抑父扬子,他不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口头连说,你说得好,未必,未必,过奖了。他的内心,却认为你是巨眼识英雄呢!这是说恭维话对于对方的年龄,应特殊注意的要诀。
对于商人,你如果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绝无动于衷;你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目前,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官吏,你如果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一定不高兴;你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
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对于对方的职业,应该特别地注意。
古人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终身不再琴鼓,其感恩知己所以如此之甚者,除了二人有相同的爱好外,还因钟子期能在他的心灵深处,给予他真挚的赞美。所以,喜于说话的人,每每因一句赞美的话说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给他自己奠定了社会基础,这也是正常的。从心底里发出衷心的敬佩别人的话,才有意思,有意义,也有价值。如果是对于对方不太清楚的了解,请你千万不可盲目恭维,不切实际的恭维是容易使人讨厌的,也使人对你产生虚伪的印象。至于对一些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则赞美时所用的字眼应当另加研究。首先,要想到一个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在他某一个方面上有其特殊的贡献,而在成名之后,恭维他的工作成就的人一定很多,这样积久生厌,你如果依样画葫芦用别人所用的话来恭维,是不会使他觉得需要的,他听得太多了,太滥了。
大多数成名的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已成了习惯,你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的心。对于这些人,最好还是拣工作以外的另一种事情去赞美他,要欣赏他那些不大为别人所知道的,却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为是恭维,便可以乱说一通,这可是错了。不由衷的话,很容易闹出笑话,成为把柄。正如你不能随便看见女人就赞美漂亮一样,如果她明知自己实在是不漂亮时,心里也许会觉得你是在嘲笑她,或挖苦她。同是女人,各有各的长处,你赞美她漂亮,或说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说她健美,或赞美她的才智、聪明与幽默,或恭维她处理家务井井有条、教育子女有方等都要有选择,分别对待。虽是赞美,恭维话也不能毫无针对性、随意乱说,也不能常用同一个方法,更不能说个没完,滔滔不绝。
巧妙赞美别人的闪亮点
赞美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润滑剂”。人都是有渴望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赞美别人,就如同撒香水,因为你在赞美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浑身散发着香气。赞美是为人处世的关键。真诚地赞美别人,使你可以更好地与别人相处。不过,赞美别人也要掌握分寸,要巧妙地赞美别人的闪亮点。
蒋介石曾经就任黄埔军校校长,这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事。在此期间,蒋介石不仅博得孙中山先生的厚爱并委以重任,也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一批杰出将领,如杜聿明等人,黄埔学生在东征、北伐等战争中也都取得了辉煌战绩。蒋介石对这一期间的发达津津乐道,常常在客人面前提起。国民党军队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都知道蒋介石的这个癖好,所以大家都尊称他“校长”,以表达对他的崇拜和敬仰之情,蒋介石则乐此不疲,如果有黄埔学生称他“总座”、“军座”,他反而不高兴。
楚汉战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他的大臣们自己为什么能打败项羽之类的问题,大臣们都非常了解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于是都对他的才能赞叹不已。刘邦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
一次,刘邦生病后整日躺在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也不理朝政。周勃、灌婴等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元勋也都找不到劝说的办法。
大将樊哙想出了个办法,闯进宫中进谏,他掷地有声地先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沛县,定天下之时,何等英雄!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社稷大业。”
几句话激起了刘邦对自己辉煌历史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这般精神颓废,大臣们都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樊哙先是称赞了刘邦征战时的辉煌战绩和勤政作风,而后又巧妙批评了当时刘邦的颓废和懈怠,赞扬与批评相结合,一席肺腑之言终于震醒了刘邦。以后,刘邦专心朝政,休养生息,汉朝一片兴旺发达景象。
樊哙正是通过称赞刘邦引以为荣的历史进行劝谏,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但是,称赞一个人的闪亮点也必须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赞美的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其二,赞美必须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不要夸张。其三,赞美时要专注,让被赞美者感到你有分享其光荣和快乐的心情。
赞美是天下最动听的
赞美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女性较常是以情感来体验生活的。作家里昂梅尔逊和他的妻子梦丝是在2月23日结婚的,里昂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结婚的日子,因为那是在华盛顿生日的后一天。”但他的新妇却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华盛顿的生日,因为那是在我们结婚的前一天。”
法国上层阶级的男人们,就很习惯对女人的穿戴表示赞美,而且一个晚上不止赞美一次,常常是好几次。5000万个法国男人都这样,这是因为他们有教养,懂得赞美的重要。
赞美对于家庭婚姻也是不可少的。一个妻子或丈夫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赞美、鼓励对方的话,也就无异获得极具价值的婚姻保障了。
有一天晚上,皮尔勃爵士和他年老的妻子一同赴伦敦一个戏剧界的宴会。当他们走进室内时,他就被一大群美人包围了,因为他们都想给这个伟大的批评家一个好印象。然而,爵士却掉头对挽着他的臂的夫人说:“亲爱的,让我们找个清静的地方坐下吧,今晚上你看起来是这样漂亮,我想单独和你谈谈呢!”
在这种场合里,大名鼎鼎的爵士对年老的妻子有这样一番赞美,无疑,他们的婚姻生活是令人羡慕和赞叹的。
小孩子得到鼓励和赞赏。对他们的成长和日后发展,就如给了他们一块自信的基石一般。因为儿时碰到的事情不少,胆子和勇气也缺乏些,也就特别需要信心,哪怕一丁点的诚恳的赞赏,也可能令小孩渐渐培养出好的个性,而且受用终生。
一位年轻母亲曾讲过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她的孩子常常因做错事而受到她的责备。但是,有一天,孩子一点错事都没有做。到了晚上,她把孩子放到床上,转身往楼下走去,突然她听到孩子的哭泣声,她转回身去,只见孩子正把头埋在枕头中,在抽泣中问道:“难道今天我没有做一个好孩子吗?”
“这一问就像触了电一样震动着我的全身,”年轻的母亲说,“当孩子做了错事时,我总不放过纠正她,但当她极力往好处做时。我却没有注意到。我把她放到床上时,连一句表扬鼓励的话都没有说。”
良言半月三冬热,恶语伤人六有寒,一句良言也许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赞美要把握“火候”
原一平到一位年轻的小公司老板那里去推销保险。进了办公室后,他便赞美年轻老板:“您如此年轻,就做上了老板,真了不起呀,在我们日本是不太多见的。能请教一下,您是多少岁开始工作吗?”
“17岁。”
“17岁!天哪,太了不起了,这个年龄时,很多人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那您什么时候开始当老板呢?”
“两年前。”
“哇,才做了两年的老板就已经有如此气度,一般人还真培养不出来。对了,你怎么这么早就出来工作了呢?”
“因为家里只有我和妹妹,家里穷,为了能让妹妹上学,我就出来干活了。”
“你妹妹也很了不起呀,你们都很了不起呀。”
就这样一问一赞,最后越赞越远了。结果,这位老板本来已经打算上原一平的保险的,也不买了。
后来,原一平才知道,原来那天自己的赞美没完没了,本来刚开始时,那位老板听到几句赞美后,心里很舒服,可是原一平说得太多了,搞得他由原来的高兴变得不胜其烦了。
因此,赞美也要像煲汤一样,掌握火候,赞美就到位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书推销员比恩·崔西路过一家店铺时,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里面的一张老板椅上,看着一本叫《穷爸爸,富爸爸》的书。比恩·崔西走进去说:“喔噢!你也在看这本当今市面上最畅销的热门书呀!我也很爱看这本书。”
“这本书写得太棒了,简直就是一本大学教材,社会大学的大学教材。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个人认为,社会大学通常要比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对,你说得很对,这本书里面的富爸爸提倡的就是这种观念。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和智慧,决定了他有什么水平的认识。从刚才你说出来的话,我可以判断得出来,你对这本书不光是读一读那么简单,应该研究得很彻底了吧?”
“哈哈,我这个人天生不爱上学,就爱看看课外书。”
“但是,你具备读书的天赋呀,只是可能你身边有一些长辈,如你的老师或者父母,观念可能一时跟不上,没有赞同你。我感觉你很会运用知识。你看,你这么年轻就开了一家如此精致的店子,以后,你的店面一定还会不断扩大的。而且,如果你能结合你所在的领域,融入这本书的观念去做事,你一定会很了不起的。”
听了崔西对他的观点和认识作的逐一正面引申赞美后,年轻人话兴大增,不由得夸夸其谈、眉飞色舞起来,大讲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计划。当然,最后他也接受了崔西介绍的好几套与成功、理财相关的书籍。
赞美要拐弯抹角
真正的赞美不是在嘴上,而是对心灵恰当的抚慰。
说实在的,当我们在赞扬一个人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对方的反应,因此,内心里难免有那么一点儿的不自在。如果漫不经心的去称赞人,很可能招来“哼!这个马屁精”之灾。
假如身边再有他人在的话,就更叫人感觉到难为情了,实在不敢大大方方的去称赞一个人。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顾虑太多实在不像一个男人。逢到必要的场合,你应该大声而堂堂正正的去赞扬对方的成就、长处以及善行的。
只是不宜盲目的去赞扬人,不然,你就会看起来像一个十足的马屁精了。要赞扬一个人时,必须一本正经,打从心里头,抱持着信念的形态去赞扬。
我仅仅有过一次那种经历,或者,我希望此生能干一次那档子事,或者说,阁下是我最憧憬的人……如果不能心平气和的说出这些话,那你实在太过迂腐了,一点也不够幽默呢!
当然啦!这里所说的,“接受礼赞”并非是意味着问人要那一份“礼”。而是说,必须视不同的场合,有时可以接受,有时则不接受为宜。但是,这并不是很重要的。
当你对别人亲切,或者做了一桩小善事,而别人对你说出一些感谢话时,你总是会感到难为情,不过,既然是一位男士,你就必须忍受着尴尬之情,接受下来。
尤其是照顾老太婆之时,老人家总喜欢在众人面前,不断夸奖你,并不停的道谢。说实在的,这是叫人不敢领教的一件事。但是,你仍然要耐心的承受。
当你亲切的为别人做了一些事,而对他说“这件小事不值得挂齿”时,乍听之下,似乎是表示你的谦虚,然而进一步分析的话,可说是一种不逊之语。因此,还是堂堂正正的接受对方的谢意,比较富有男人味。
英语有一句“谢谢您,对我说谢谢。”(Thank you for thanking me)这一句包含有“你高兴我为你做事,我也感觉到高兴”之意。因此,我奉劝大家多利用。
当别人对你说谢谢,而你绷着一张脸时,你势将给予对方“这样已经行了吧!”的印象,而使受惠者看到了你人格的局限。
如果你对别人施惠,而对方向你道谢的话,你不妨巧妙地如此回答:
“那么——今后你可以多多的依赖我。”
这么一说,不但能够表示出你的宽怀大量,而且,你也会感觉到非常的愉快。
当一位少女的纤纤玉手差点就被车门夹住的时候,一个青年快速如电的把门支撑住,使该少女的玉手得以伸出来。到她说谢谢时,他怜情万分地抚摸着她的手,然后,得意非凡的说:
“——哇!我占到便宜了!”
某一位男士丢了钱包,感觉到动弹不得之时,一个青年给了他二三十元买车票,及时救了燃眉之急。当对方频频地道谢之时,该青年以绝伦的口吻说:
“哪里,这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我回到了家里,要多少就有多少。瞧!我家在开银行呢!”
一个少女正为没有书写用具而感觉到尴尬之时,一个青年竟给了她一支圆珠笔。她用罢,刚欲谢并还笔之时,他如此的说:
“噢!不必物归原主了,你留着使用吧!——如果我再给你一支的话,你会说出更悦耳的莺声燕语吧!”
(就这样,他俩走进了一家吃茶店。)
一个接受道谢的男子向对方说:
“说谢倒不必,不过下次再生气的话,千万不要乱骂一通了……”
又如,阁下喜欢装腔作势的话,不妨照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李尔王那样大声疾呼的说:
“风啊!你吹吧!你尽情地刮吧!反正你是不会比不知恩情的人,更为不亲切的……”
一名等待看精神病医生的病人,感激涕零地对该医生说:“大夫,您真是一位再世华陀,我看过的所有医生中,没有一位比您更棒的。”听了这一句赞颂的话,该精神科医生堆满了满脸笑容说:“真谢谢您的夸奖。不过,请你告诉我理由好吗?”
这么一来,精神病患者自以为是地说:
“您跟其他的大夫不一样,倒是跟我不分轩轾,好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
一位太太问一名乞丐:“像你这样身体健全无病无痛的人,为什么要当伸手将军呢?”
乞丐:“三百六十行里,没有比这一行更妙的职业了。你想想看,一个男人不经过介绍,就可以面对着貌美如花的女郎闲话家常,这不是非常的美妙吗?”
——啧啧……这不是一个幽默感很丰富的乞丐!
一位窈窕可人的女办事员戴着一条新项链上班。公司里面的一个年轻男职员,对他嗫嚅说:“哦!我好生羡慕它!”
女职员问:“咦?你羡慕什么?”
“我就是羡慕那条项链。我好嫉妒它哦!因为它能够环绕在美人儿的玉颈上——”
(“哇!好漂亮的一条首饰”如此称赞的人,往往予人一种敷衍虚饰的感觉。只要兜一个圈子夸奖一番“色、香、味”就会增进不少。)
一名热烈地爱上了某女郎的青年说:“梦中情人,我愿意我所有的财产放置于你的脚下。”女郎问:“你没有多少的财产啊!”青年说:“你说的不错!但是比起你小而玲珑的玉足来,它们就显得不小了!”
到了这个地步,你该知道什么是最上乘的夸奖手法了吧?
对方无论是男性、女性、前辈或者是同事、甚至后辈,最上乘的夸奖法为:“我知道夸奖对你不会发生作用。可是……”
有位男士请一位小姐到高级餐馆去吃饭。但这位小姐却不小心在楼梯上摔倒,掉了一只鞋子,同时也把自己的裙子弄破了。
她对自己的大意愧不可当,立刻脸色苍白的垂头丧气。但是当她回过头来时,却看到他裤子的拉链也没拉上。她立刻胀红了脸——当然这是他亲切的一面,在她不注意的一两秒内故意也使自己难堪,让她不致于下不了台。
据说有位男士的女友因被他人所骗而失身,所以哭泣着要赔罪并自动要求和他解除婚约。第二天早上,他去找这位女友:
“我向你承认昨晚我也跟欢场女子睡过觉了。请你不要跟我解除婚约。”
新婚夫妻招待几位客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太太使出浑身解数大做料理。丈夫在客人面前不断地称赞:“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于是后来新娘子又特地为丈夫做了同样的料理,但丈夫却没有丝毫夸奖的意思。
“上一次你那么夸奖我,为什么今天晚上你一句话都不说呢?”
丈夫用一种非常优雅的神情道:“太太,我现在用不着虚情假意的夸奖你了呀!”
赞美要恰如其分
赞美对方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会让对方感到很舒服;但赞美得多了,会过犹不及,使得赞美没有新鲜感,让对方吃不消,撑着肚子。
一天,化妆品推销高手玫琳·凯与朋友一起到成衣店里去逛,听到了旁边有一对女孩子在说话。两位女孩一位金发一位黑发。金发女孩买了一件新衣服,穿起来很好看,黑发女孩赞她:“刚才你放下的那件衣服,扣子挺漂亮的。”金发女孩突然有点生气:“那是什么破衣服,扣子难看死了,看看这个。”
这时,玫琳·凯和朋友走了过去。玫琳·凯面带笑容对金发女孩说:“这件衣服的领子很漂亮,衬得你的脖子像高贵的公主一样有气质,要是再配上一条项链,那就简直完美极了。”金发女孩很高兴,因为她也是这么想的。她骂黑发女孩没有欣赏眼光,黑发女孩不服气:“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只不过没说出来罢了。”
玫琳·凯对黑发女孩说:“其实你可以试一下这件,它特别能衬托出你优美的身材。”黑发女孩也高兴起来了。“当然,要是你们的脸上肤色再稍微护理一下,会显得气质更加优雅。”三人就开始聊起了美容化妆的话题,这是玫琳·凯最擅长和最希望的。
后来,两人都成了她的忠实顾客。
还有一次,她上门去推销化妆品,女主人非常客气地拒绝了她:“对不起,我现在没有钱,等我有钱了再买,你看可以吗?”
但细心的玫琳·凯看到了女主人怀里抱着一条名贵的狗,知道“没有钱购买”只是她拒绝自己的一句托词。于是,她微笑着说:“您这小狗真可爱,一看就知道是很名贵的狗。”
“没错呀!”
“那您一定在这个狗宝宝身上花了不少的钱和精力吧?”
“对呀,对呀。”女主人开始很高兴地为玫琳·凯介绍她为这条狗所花费的钱和精力。
玫琳·凯非常专心地听着女主人兴奋地介绍,在一个非常适当的时机,她插了话:“那是肯定的,能够为名贵的狗花费足够的钱和精力的人,一定不是普通阶层。就像这些化妆品,价钱比较贵,所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得上的,只有那些高收入、高档次的女士,才享用得起。”
女主人听后,很高兴地买下了一套化妆品。
赞美要真诚
赞美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赞美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通过赞美,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精神面貌犹如芝麻开花,充满着盎然的生机。
曾有一种说法一度颇为流行,那就是“赞扬能使羸弱的躯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惧的内心以平静和信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也表明,受到赞扬后的行为,要比受了训斥后的行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关于赞扬为何能促使动物和人类获得提高,这在科学上尚未完全搞清楚。不过,赞扬确实能释放出动物和人类的某种能量来。
你如果通过真诚的赞扬来激励对方,来给对方打气鼓励的话,那么对方——无论是孩子、妻子、丈夫,还是下属、上司、职工等都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和合作的态度来。赞扬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扬。这是出于人的自尊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感到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最有效的赞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最需要赞扬的不是早已美名天下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强、被错当成“丑小鸭”的“白天鹅”。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扬,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就有可能使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于任何一个最值得赞扬的,不应是他身上早已众所周知的明显长处,而应是那些蕴藏在他身上,尚未引起重视的优美。这种赞扬,为进一步开发他潜在的智慧与力量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有助于他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征途上更上一层楼。
赞扬的效果还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赞美要适度
夸奖赞扬要适度、如实,不可浮夸。尤其在团队当中,管理者表扬下属要恰如其分,要掌握表扬用语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
赞美不是搞文艺创作,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虚构、夸张,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那些确实值得夸奖的人和事做到恰如其分地赞美能起到鼓励他人的作用。相反,如果你夸奖时随意把事实夸大,把人家的七分成绩说成十分,把人家本来很朴素的想法拔高到理想化的境界,评价失实,只能产生消极作用。
比如,采矿工人在大年夜坚守岗位,仅一个大夜班采了260吨矿石,虽与平常非节日的大夜班车数相比不差上下,但在大年夜能采出那么多的矿石,说明职工们工作热情高涨,放弃了与亲人在大年夜与家人团圆的大好日子而辛勤工作,也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是值得领导表扬的。
可有个矿业公司经理为表彰工人们的成绩,提高其他岗位工人的积极性,便张贴了一张喜报,上面说到:“昨晚,采矿工人以矿为家,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夜班出矿320吨,创我公司大夜班出矿历史最高纪录。”
像这样的浮夸,只会造成被表扬者产生盲目自满情绪,误以为自己真有夸大的那么好,也会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因为人们崇敬的是真楷模,而不是人为拔高了的典型。对于名实不副的样板,人们会由不服气到反感而生厌。另外此种浮夸还容易助长人们不务实、图虚名的不良风气。
由此看来,夸奖赞扬别人要实事求是。在职场中,领导对下属的夸奖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对于激励下属、树立领导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调节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但要收其灵验之效,领导者首先要明辩是非,善辨良莠,将自己的夸奖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这样,“铁证”如山,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自觉效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也会保持和谐和团结。对于领导者来说,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功行赏,首先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甚至仅仅提供了一条有创意的思路,都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即使是“皇亲国戚,无功也不行赏。”也就是说,夸奖一定要坚持表扬的无私性、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赞扬的效力。
赞美也要画龙点睛
清末,有一个名叫蔡乃煌的官员小有才气,最擅长“诗钟”。诗钟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文艺活动,即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做出一副七言对联,要求在每一句的规定位置用抽签决定的字。
蔡乃煌犯了贪污案,被免除了职务,但他一直活动,想官复原职。他就托了朋友,想搭上袁世凯、张之洞的线。
那时候,衰世凯、张之洞刚刚用计除掉了政敌瞿鸿机、岑春萱,正是大权在握,春风得意的时候。
有一天,听朋友说庆王、袁世凯、张之洞等在某饭店玩诗钟游戏,蔡乃煌就赶了过去。
那一天,抽出的字眼是“蚊”“断”二字。活动主持人决定把这两个字在每一句的第四字位置上。当众人还在构思的时候,只听有人吟诵道:“斩虎除蚊三害去;房谋杜断两心同。”
大家齐声说好。上联用周处的典故,隐喻除掉瞿岑两大政敌。庆王与袁世凯听了,都觉得是在颂扬自己。下联用唐初贤相房玄龄、杜如晦的典故,称颂世凯与张之洞。张之洞听了很是得意。
字面上一句戴高帽的话都没有,但这是最高明的称颂。不久之后,就官复原职。
曾国藩对心理学有深入研究,他自认为经过多年修炼,自己基本达到了儒学要求的德行与修养。
有一次,与幕僚们闲聊当代人物的时候,他说:“彭玉璘、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意思是拍马屁、戴高帽这一类做法,在我这里行不通。
听了这话,有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似乎说不下去了。
曾国藩听了,问:“那你们以为我呢?”在曾幕中,这样的议论是不禁止的。
大家都低头思索,一时没有人说话。这时,一个掌管抄写的年轻后生说:“曾帅仁德,人不忍欺。”众人拍手。曾国藩说:“不敢当,不敢当。”
那人退下之后,曾国藩问:“彼是何人?”有人告诉他,那是个扬州人,中过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等到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的时候,他就派此人去做了扬州盐运使,就是“扬州食盐专卖局局长”。
有一位经理,开的汽车已经很老很破了。创业时,他艰苦奋斗惯了,现在成功了,怎么也舍不得换新车。像他这样的人,是各汽车销售公司最好的潜在客户,但是,很久以来,没有人能成功地向他出售一辆汽车。
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业务员总是会说:“您这辆车子太破了,太旧了,与您的身份不符……”“您这破车三天两头就要修理,修理费用得要多少呀……”等等一类的话。而这位经理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是不痛快。最后终于有一位业务员成功了,他是这样说:“您的车子还可以再用几年,现在换了新车有点可惜。不过,这辆车能够行驶12万英里,您开车的技术真是高超!”这话真是说到他的心里去了。虽然业务员的话里隐含着车子太旧的信息,但是,表面上一个字也没有说,让这位经理感到十分受用。
因此,赞美是一门技巧,关键时刻要细细思量,不要总是拘泥于陈旧的思维,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考虑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批评别人的技巧
揣着同情心批评别人
与人共事,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总会有别人出错时需要你提出批评指示。这时,你若批评指正不当不仅会达不到目的,弄不好还会产生负作用。
有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拿了一叠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去拜访一位摄影家,请他批评指正。摄影家把他的作品看了一遍,很热心地告诉他哪一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一张光圈小了一些,哪一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来请教的人总是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佳,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等等,如此,啰嗦了半天。
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其实这种结果是完全能想象得到的,现在的有些青年人就不愿意虚心接受批评。
几年前,史密斯先生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美国加州的家,到纽约去做史密斯先生的秘书,那时她才19岁,刚高中毕业,对于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点儿也不了解。然而,她待人做事,却颇为老练。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有一次,史密斯先生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轻,阅历浅,不可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方法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所以我相信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增长才干的,现在你照着这样做不是好多了吗?”先承认自己有错,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令人易接受。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只有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所以,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含蓄委婉的批评效果更佳
有时批评别人,如果直话直说,不仅达不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而且容易激起别人的忿恨;如果语气含蓄、委婉,不仅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且被批评者更容易接受。
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定了心,众人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
这时,相国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十分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
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听晏婴痛说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谁知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听晏婴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开始还连连点头,满脸笑意。但当晏婴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他张开的嘴却定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也一阵红一阵白。晏婴又吆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要“直”,批评别人时,含蓄委婉的语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既指出对方的错误,又给足对方面子
面子是人一生的招牌,错误是人一生的毛病,怎么想反都反不了,一旦两者发生矛盾,批评者要先保住他的招牌,再去抹招牌上的灰尘。
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错误”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指责别人就需要适度: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轻重把握得不适当,或者会使对方很难堪,破坏了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可能因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或者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而已”。
在广州一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
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成功地处理过一件类似的事情。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晚宴。席间,一位著名的外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里,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只小银盘是她心爱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对她来说很重要。怎么办?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丘吉尔夫人把银盘“夺”回来,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作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对此语表示完全赞同,两人将盘子放回桌上,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即使是手下人犯了错误,你不得不批评他(她),在批评的时候也要言之有理。既要坚持原则性和斗争性,敢摸老虎屁股,又要以理服人,切不可口出恶语,挖苦讽刺,侮辱人格。同时要做到情理结合,情真理切,特别是对落后者的批评,更要注意亲近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进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不怒发冲冠,允许申辩
批评和发脾气不是一回事。发脾气有时不但无助于批评的效果,往往还会把事情搞僵。员工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你难免不生气,生气归生气,做上级的总要有气度和涵养,要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批评时千万不要声嘶力竭。
(2)实事求是,不恶语相向
批评宜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你一味地挖苦侮蔑,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过分地伤害人的自尊,往往会适得其反。对方一旦产生抵触,就很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轻重有度,不一棍子打死
批评应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儿疼就治哪儿的病,而不能夸大其词,借机整人。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失误,就将人的过去全盘否定,或形成限定印象,觉得此人“朽木不可雕也”,更不能当面断定此人“不可救药”。
(4)讲求方法,不仗势欺人
个别上级如果和下属发生口角,气头上的口头语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这样做谁说了算?”他们不是平心静气的批评,而是用扣奖金,扣工资,调离岗位相威胁;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仗势压人,仗势欺人。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压而不服,还结下了心病。
一句爱护心的批评
批评的话不必太多,更不能重复,只要切中要害,一句话批评足矣。
对领导者而言,批评部属是一个危险的火星,搞不好会引火焚身,但如果用得好,则可以点燃推动别人前进的火焰。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有关计划,这显然是一个不准向任何人泄露的军事秘密。罗斯福听后故意向左右看看,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位朋友答道。“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有一回,与丘吉尔共事的保守党议员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在议会上演说时,看到丘吉尔在摇头表示不同意,便说:“我想提醒尊敬的议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我自己的意见。”丘吉尔答道:“我也想提醒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丘吉尔脱离保守党而加入自由党时,一位媚态十足的年轻妇人对他说:“丘吉尔,你有两点我不喜欢。”“哪两点?”“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哎呀,真的,夫人,”丘吉尔彬彬有礼地回答:“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任何一点。”
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一句话批评,让我们茅塞顿开,耳目一新。的确,批评有术,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要求批评者必须充满热忱和热情,一定要有使对方上进的强烈的爱护心,否则再美的词句也是苍白的,再高明的技巧也是无效的。
巧用暗示批评人
当面指责别人时,可能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他则会真诚地改正错误。
华纳梅克每天都到费城他的大商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没有一个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华纳梅克不说一句话,他默默站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这件事让售货员感触颇深,他们及时改正了服务态度。
官员们常被批评不接待民众。有时候,的确是因为他们非常忙碌,但有时候,是由于助理们过度保护他的主管,为了不使主管见太多的访客,造成负担。卡尔·兰福特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当了许多年的市长。他时常告诫他的部属,要让民众来见他。他宣称施行“开门政策”,然而他所在社区的民众来拜访他时,却都被他的秘书和行政官员挡在门外了。
这位市长知道这件事后,为了解决它,他把办公室的大门给拆了。这位市长真正做到了“行政公开”。
确实那些直接的批评会令人非常愤怒,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玛姬·杰各提到她如何使得一群懒惰的建筑工人,在帮她盖房子之后清理干净现场的事。
最初几天,当杰各太太下班回家之后,发现满院子都是锯木屑子。她不想去跟工人们抗议,因为他们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后,她跟孩子们把这些碎木块捡起来,并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领班叫到旁边说:“我很高兴昨天晚上草地上这么干净,又没有冒犯到邻居。”从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捡起来堆好放在一边,领班也每天都来,看看草地的状况。
在后备军和正规军训练人员之间,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理发,后备军人认为他们是老百姓,因此非常痛恨把他们的头发剪短。
陆军第542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当他带领了一群后备军官时,他要求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跟以前正规军的士官长一样,他可以向他的部队吼几声或威胁他们。但他不想直接说出他要说的话。
他开始说了:“各位先生们,你们都是领导者。你们必须为尊重你们的人做个榜样。你们该了解军队对理发的规定。我现在也要去理发,而它却比某些人的头发要短得多了。你们可以对着镜子看看,你要做个榜样的话,是不是需要理发了,我们会帮你安排时间到营区理发部理发。”
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有几个人自愿到镜子前看了看,然后下午就到理发部去按规定理发。次晨,凯塞士官长讲评时说,他已经看到,在队伍中有些人已具备了领导者的气质。
没有人愿意挨批,不管你说的有多对,所以批语常会产生一些负效应。但是,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属下向林肯总统打听敌人的兵力数量,林肯不假思索便答:“120万至160万之间。”下属又问其依据何在,林肯说:“敌人多于我们三四倍。我军40万,敌人不就是120万至160万吗?”
为了对军官夸大敌情、开脱责任提出批评,林肯巧妙地开了个玩笑,借调侃之语嘲笑了谎报军情的军官。这种批评显然比直言不讳的指斥要好多了。
其实,许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其加上一层“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
有一天中午,查理·夏布偶然走进他的一家钢铁厂,撞见几个工人正在吸烟,而在那些工人头顶的墙上,正悬着一面“禁止吸烟”的牌子。夏布没有直接地批评工人。
他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然后请他们到外边去抽。那些工人,已知道自己破坏规定,可是他们钦佩夏布先生不但丝毫没有责备他们,而且还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当礼物,工人们觉得很高兴。
永远躲开正面的批评,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那会毁损了他的自信,伤害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也会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
谨记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激励
工作中,批评和奖励一样必不可少,因为缺点每个人都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有可能进步。自己认识不到就得靠别人来帮助,这就是批评的价值所在。所以,批评人让对方认识到批评的价值才不会使批评走向误区。
但是,在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这里也有艺术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呢?
第一、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这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心直口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来说,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体现出它的优点,但在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而在被批评者的心理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失去了对批评者的信任。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有些愤愤不平,那么就该检讨一下措辞方面有何要修改之处。
第二、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像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批评对象总是用挑剔或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只说目前,不提过去
批评并不是回顾过去,而是应该站在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将来如何改进的立场上进行,最重要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不追究过去,只将现在和将来纳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不是责备已成的结果,而是对今后如何做有所“鼓励”,这样的批评法才是理想、得当的说服法。
第四、只论此事,不涉其他
如果一次批评许多事情,不仅使内容相互抵消,而且还可能把不住重点,同时也容易使受到批评的人意志消沉。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面谈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形,日常的工作场合说话的机会很少,所以便趁面谈的机会把过去的一切和盘托出。因此会产生对抗的心理,为了有效的说服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
第五、人员为一对一,莫让他人听到
这是因为批评时若有他人在场,被批评者会有屈辱感,因此心生反抗,只会找理由辩解,而无心自省,也就无法产生效果。因此,不到不得已,尽量不要当众批评部下,除非是与自己有信赖关系的部下。
第六、别用批评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所谓的“批评时不可加入感情”,意思是说责备别人时要公事公办,不要混杂私人的不快感情,而应是进行冷静的批评。可是,批评是人的感情行为,不可能脱离感情,那种如同戴面具的批评是令人生厌和有违自然的。因此,如何正确地表现感情就成为批评中重要的一环。换句话说透过批评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并打动下属的心,才是有成效的批评说服。
因此,高高在上地批评对方,只能使批评的一方获得自我满足,毫无半点成效。而应该将对方的缺点和错误看成是自己的,抱着希望对方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予以纠正的心情来批评,才能收到真正的批评效果。
通过讨论和诱导批评别人
北卡罗莱纳州王山市的凯塞琳·亚尔佛瑞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职责的一部分,是设计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以使作业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他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他们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纱线的时候,他们所用的办法还很不错。但是不久前他们扩大产品项目和生产能量,以便生产十二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纱线,原来的办法便不能以作业员的工作量而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他们增加生产量。
凯塞琳已经设计出一个新的办法,使他们能够根据每一个作业员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
设计出这套新办法之后,凯塞琳参加了一个会议,她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自己的办法是正确的。她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不能给予作业员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她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办法。
但是,凯塞琳完全失败了。她太忙于为自己的新办法辩护,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她的建议也就胎死腹中。
后来,在学习了几堂卡耐基训练课之后,凯塞琳深深地了解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她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她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与他们讨论每一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适当的时候,凯塞琳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凯塞琳把自己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了这个办法。
凯塞琳说:“我现在深信,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批评前先引起对方的兴趣
查理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子,每次老师布置论文他都很认真地去写,成绩也相当出色。但有一次老师发现查理的论文内容不好,没有写他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怎么办呢?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会使查理非常难堪。于是老师心生一计,他把查理找来,绝口不提论文的事。而是问查理对什么最有兴趣?查理说最喜欢狗。老师说:“很凑巧,我也是个狗迷。”接着,他们从各个角度谈起了狗,竟然谈了一个半小时。到最后,查理说:“我应该换个主题来写那篇论文,现在我差不多已经有了个新的构想,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关于‘宠物’的问题,我想这次我一定能把它写好。”果然,查理的这篇论文,写得相当出色。他从“宠物热”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现代家庭存在的问题。
查理的老师没有简单地告诉查理论文需要重写,而采取了鼓励暗示的方法,从对方身上引出话题,让他自发地畅谈,最终达到其“自我否定、自我改善”的结果。这种指导方式既不致使对方不愉快,还会激起他新的兴趣,充满自信心地改正缺点和错误,这是批评人的一个良好模式。
渐进式批评
渐进式批评就是逐渐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这样可以使被批评者对批评逐渐适应,逐步接受,不至于一下子“谈崩”,或因受批评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1949年9月,陈毅作为上海市市长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由于住房紧张,他主动从豪华的北京饭店搬出来,把房子让给傅作义将军,自己住进了陈旧的小平房。他还代表上海市赠给傅作义两辆名牌小汽车。这在部队引起很多议论,大家都说:“像这些大战犯不杀就便宜他了,凭什么腾房子,送汽车?”
陈毅听到后,在一次会议上批评这些同志说:
“同志们,我的老兄老弟们,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啊!我陈毅不住北京饭店,照样上班,照样骂人!他可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两个军!为我军减少了很大伤亡!让傅先生住了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到共产党是真心要与他作朋友的。”最后,他越说越冒火,用手指敲着桌子说:“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住,再送你十辆小汽车,你能起义两个军吗?怎么不吭声呢?”
他的火气出完了,又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嘛,要有太平洋那样的胸怀和气量,不要长一副周瑜的细肚肠!依我看,你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还是那句老话,团结的朋友越多越有希望!”
在这段批评中,陈毅先是摆出事实,让战士们了解傅作义将军所作的贡献,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接下来细讲道理,对这样的批评,大家听后,不但没有怨气,反倒觉得一身轻松。
批评12忌
要使批评能被人接受,除了讲究技巧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12忌。
1、忌无凭无据,捕风捉影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有人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2、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批评时要顾及他人的自尊心,切不可随便加以伤害。因此,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批评者的威风。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批评人应力戒发怒。当你怒火正盛时,最好先别批评人,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批评。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切忌讽刺、挖苦,恶语伤人。他人虽有过错,但在人格上与你是完全平等,不能随意贬低甚至侮辱对方。
3、吹毛求疵,过于挑剔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就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这种做法,只能使人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4、忌不分场合,随处发威
批评人必须讲究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脸见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要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5、忌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才不至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有了心理准备,不至于感到突然,就比较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
6、清算总账,揭人老底
批评应当针对当前发生的问题。对于过去的问题尽量不要牵扯出来。有些思想工作者为了说服对方认识问题,或为了证明对方当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便把心中积存的有关“问题”全部数落出来。这样做,只能使对方感到你一直暗地注意收集他的问题,这一次是和他算总账,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7、忌威胁逼迫,以势压人
批评人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才容易被人接受。如果摆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说不服就压服。这样,逆反心理就产生了,结果是逼而不从,压而不服,激起反抗情绪。
8、忌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肚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传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难以消除的误解。
9、忌以本论人,全盘否定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
10、忌嘴上不严,随处传扬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前脚离开,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作风。
11、忌反复批评,无休无止
批评不能靠量多取胜。有的批评只能点到为止。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他会认为你老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成反面典型看待。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
12、忌一批了之,弃之不管
批评只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绪,他会特别留心领导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领导对他的看法。当发现领导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领导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批评到与他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我们在批评之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肯定;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被批评者的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3、拒绝别人的技巧
拒绝的技巧
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虽然心里面可能不愿意,但嘴上还是在说“行,好吧。”
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是觉得不知该如何开口拒绝别人。
当然说“不”也有技巧:
1、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不喜欢某某人”时,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的朋友送来请贴,邀请你参加晚会,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2、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有时间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会给你电话。”
3、用推脱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的,他现在不在。”
有人想跟你聊天,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恐怖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5、用反问法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6、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你礼品时,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拒绝别人也是有讲究的。拒绝得法,对方便心服情愿;如果拒绝不得法,会使人感到不满,甚至对你怀恨在心。
拒绝别人方法不得当,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例如一个素行不良的朋友来向你借钱,你明知道把钱借给他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一个相识的商人向你推销商品,你明知买下了就会亏本……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有可能断绝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埋下仇恨的祸根。
要向一位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意见或拒绝,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说得使他完全信服。因此,技巧的运用不能不讲究。
记住:不要损伤了他人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人感到低你一截。你虽然拒绝了他,还是让他自己仍然觉得自满和得意吧!
幽默拒绝
中国人对拒绝别人,要对别人说“不”,似乎很不擅长。拒绝别人很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以致在人际关系上搞得很糟,还会造成许多误解,基于甚至引发纠纷。
有位作家,拿着他的新作品去拜访丘吉尔,坚持请丘吉尔一定要阅读他的作品。最后丘吉尔很严厉地拒绝说:“我只看有趣或有益的书呀。”
在工作当中,如果不懂得拒绝的技巧,往往会吃亏上当的,因此,我们特别介绍下面的办公室内幽默的拒绝技巧:
吉姆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主任。有一天,某部门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
“吉姆,你看是不是要早日把你的职位让给年轻人!”
“好啊,就这么办!”
“咦,你愿意?”
“是啊!不过俗话说,‘鸟去不浊池’。所以我有一个请示,希望能让我把正在进行的工作彻底做好再走。”
“哦,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你那个工作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
“我想,大概还要十年吧!”
这回答乍一听,似乎是很大度的人,不计较个人利益,然后找了一个听来十分堂皇的借口“站好最后一班岗”,而部门经理不知道,这正是他回绝的理由,迂回中才表露出来。我们都不得不叹服这位老主任的幽默才能。
滴水不漏的拒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20世纪只有少数人比得上周恩来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过去25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锐敏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
1943年6月下旬,周恩来由重庆返延安,中途要经过西安。当时在西安的是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正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所以胡宗南获悉周恩来要经过西安,便预备安排酒会,招待周恩来。
酒会是在周恩来到达西安的第二天举办的。西安黄埔六期以上的将级军官30人各自带着夫人出席。因为周恩来做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所以他们都对周恩来以师礼相待,而且事前他们都接受了胡宗南交给的任务——争相敬酒,把周恩来灌醉。
但是在反应机敏、应对有术的周恩来面前,他们的小把戏根本派不上用场。
让对方替你说“不”
首先王超凡致欢迎词。致词最后,王说:
“在座的黄埔同志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光临西安。请周先生和我们一起,祝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身体健康,请干第一杯。”
周恩来微笑着举起酒杯说:
“王主任提到全国抗战,我很欣赏。全国抗战的基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蒋委员长是国民党的总裁,为了表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诚意,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愿意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各位都是国民党党员,也请大家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
这番应答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周恩来看了看四周,笑着说:
“看来各位有为难之处,我不强人所难,这杯敬酒免了罢”。
王超凡就这么败下阵来。
这里我们看到,王超凡本想让周恩来连喝三杯酒,不料头一杯酒就被对方推掉了。他想让周恩来跟他们一道为蒋介石的健康干杯,周恩来却没有正面应对这个难题,而是把难题又抛给对方——提议所有人为毛泽东的健康干杯。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不会就范。
可以说,周恩来这一拒绝技巧完全达到了“让对方替你说‘不’”的境界。
拒绝之前,不妨提问
紧接着上阵的是十几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夫人。她们在周恩来面前一同举杯。其中一位说:
“我们虽然没进过黄埔军校,但都知道周先生在黄埔军校倡导黄埔精神。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我们每人向周先生敬一杯。”
周思来非常风趣地说:“各位夫人很漂亮,这位夫人的讲话更漂亮。我想问:我倡导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谁答得对,我就同谁干杯。”夫人们顿时张口结舌。胡宗南忙说:“今天不谈政治,只叙旧谊。”周恩来转向夫人们说:“我们就谈点别的。”同她们分别寒暄了几句,然后周恩来把她们送回原座。这十几位夫人虽然没敬成酒,但在周恩来跟她们交谈了之后,却个个显出很高兴的样子。
提出一个对方不能答应的条件,对方自然会主动收回自己的要求。周恩来的拒绝方式就是这么巧妙。而且更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他在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之后,还能使对方觉得高兴。
政治部主任不能不谈政治
这时只见十几位将军排成一行,举杯向周恩来走来。领头的代表说:
“刚才胡宗南同志指示我们,今天只叙旧谊。当年我们在黄埔军校学习,周先生是政治部主任,同我们有师生之谊。作为周先生的弟子,我们每人向老师敬一杯。”
只见周恩来又微微一笑说:“胡副长官讲,今天不谈政治。这位将军提到我当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不能不谈政治,请问胡副长官,这杯酒该喝不该喝?”
胡宗南说:“他们都是军人,没有政治头脑,酒让他们喝,算是罚酒。”十几位将军只好各自干杯。
周恩来拒绝了这杯酒之后,微笑着同那十几位将军一一握手,并逐一问到他们的姓名、职务。
这些将军也跟刚才那些夫人们一样,回到座位上,个个面露喜色。
拒绝的同时还不忘教育对方
又一批夫人走向前来,领头的一位看着稿子说:“我们久仰周夫人,原以为今天能看到她的风采,想不到她因身体不适没有光临。我们各敬周夫人一杯酒,表示对她的敬意,祝她康复,回延安一路顺风。我们请求周先生代周夫人分别和我们干一杯。周先生一向尊重妇女,一定会尊重我们的请求。”
这个要求很理直气壮,好像周恩来如果不答应,就属于歧视妇女。这该怎么回答?
没想到她的话音刚落,周恩来就接住话茬,并且态度十分严肃地说:“这位夫人提到延安,我要顺便说几句,前几年,延安人民连小米都吃不上。经过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日子比过去好了,但仍然很艰难。如果让邓颖超同志喝这样好的酒,她会感到于心不安。我尊重妇女,也尊重邓颖超同志的心情。请各位喝酒,我代她喝茶。我们彼此都尊重。”
看,周恩来的回答就是这么滴水不漏,既体现了自己尊重妇女,又实现了自己以茶代酒,更向外界表达了延安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通过自力更生对未来中国的信心。
拒绝是聪明人的精明处
巧妙的拒绝,是伴随你成功的一把小钥匙,不妨经常磨磨它,免得生诱了。
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怪圈”,明明是对于你有利,你总断然否决;明明这人不适合于你,你又碍于面子,难以拒绝接受;明明是你不愿做的事情,在别人的盛邀下,只好勉强而为之。……
唉!拒绝真难!
社会发展的轮子辗碎了无数公正和直率的骨骼,发展的结果,利用别人和自己,搭起了一张张人性交织的关系网,互相利用,互相“照顾”。于是面子将不足盖住了,缺点被人网淹埋了,面对着你不愿要的人、不要做的事,你瞻前顾后,左右权衡,竟难以说出一个“不”字。
拒绝真的这样难吗?我们如何走出人情关系的误区,巧妙地说出“不”字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涉世老手的朋友小D承包经营着一家新技术开发公司。几年来,市场瞄得准,技术开发战略决策恰当,科技人员力量雄厚,经营管理科学,使得企业产值和利税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极好。因而引得许多人都想往这个单位钻。
一天,他的一个老上司打电话,想给他推荐一个职员,问他能否接收。碍于面子,他就让老上司带着求职者来面试。面试结果,发觉很不理想,进入公司吧,养了个庸才,而且会造成公司进入制度破坏,进入口子过大过松,影响公司长远发展;不接收吧,老上司以前待自己不错,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于是,小D愁眉苦脸地来找涉世老手。
涉世老手问清情况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1、从大处、长处着想,应当拒绝。
2、要摆明单位实际情况,让老上司及求职者明白不接受的客观原因。
3、要顾全老上司的面子,免伤自尊和和气。
两天后,小D高兴地打电话过来,告诉涉世老手他拒绝的办法和效果。小D首先请老上司和那个求职者参观了解一下公司工作室各人员忙碌的情况和做事的难度,以及进入公司的规章制度。接着又向老上司汇报了在老上司以前指导下的发展情况,今年的承包合同指标。“老上司,前几年,在您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很快,公司上下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年初,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修订和加强了管理制度和岗位用人制度,效果非常好,希望您能继续指导。对于您介绍的这个小伙子,所学与我们不对口,公司研究没有通过,也是怕影响今年的承包指标完成。如果有别的适合单位的话,我再想办法让他去试试。老上司,您看这样好吗?”
的确小D通过让他们了解实际情况,明确地说出事实,“开诚布公”地拒绝了,即使不拒绝,求职者也很可能会畏缩。小D以老上司指导而定的制度,既大大恭维了老上司,给了他很大面子,同时又以制度和合同指标给老上司自己指出了“两难”境地。此外,以本单位不适合,还有别的单位可能接收,留给对方一个后路。这种拒绝法真可谓洞察人性、巧布拒绝网局。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要巧妙地拒绝应该做到:
1、让对方了解实际情况和难处,开诚布公地拒绝,使对方相信你的真诚。
2、要给对方留下面子,切不能伤人自尊。别人之所以来你这里求职,一方面是你公司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声誉。拒绝对方而不留面子,不仅会破坏你们的关系,而且也会影响整体声誉。影响公司招纳贤才的礼让形象。所以绝对不能以伤人自尊的方式拒绝对方。
3、力求使对方释然、高兴地退下。让对方感觉到公司的发展也有对方的一份力量(虽然不是公司职员,但局外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使得公司增强了一份社会力量。
4、此外,要在时间、地点上注意选择拒绝方式。一个原则是当拒绝一定时,要及早拒绝,坚决不拐弯抹角地拒绝,好让对方有所准备,避免招致对方的错觉和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在关系下的拒绝,你总会有点不安,但是你不能不拒绝。那么巧妙地布置,把交际当舞台,安排好拒绝的主角和配角,就会拒绝成为一门创造性的人际交往艺术,于是你达到了你的目的,也避免了造成关系的僵化。
该说“不”时就说“不”
如果难以启口那个“不”字,就会为难以启口所累。
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求办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恼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懂得点拒绝的口才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方法:
1.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用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例如: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大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卿”字同音同义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大官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2.先退后进拒绝法
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叫做先退后进拒绝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拒绝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又使对方不失体面。
3.强调客观拒绝法
这是一种强调说明主观上我是愿意尽力帮忙的,但是客观上却有许多障碍,确实是爱莫能助,以客观的诸多原因来加以拒绝的方法。
4.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5.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他因拒绝而造成的不快。
拒绝参加不必要的应酬的技巧
米丘林是一位植物育种家,与他亲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在他眼里,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他常常把工具随时放在身边,为的是用的时候不必到处找,节省时间;他的手杖上有尺寸,为的是散步时也能测量树木的高矮,一物多用,节省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前的某一天,米丘林正在植物园里工作。忽然,他家里的人跑来说:“有位市长先生想要见见您。”米丘林头也不抬,仍在工作。家里人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米丘林摆摆手。“您知道,这可是一位市长……”家里人强调说。“我一分钟都不愿意白白度过!”说完,米丘林又忙着去修理一棵果树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整天“瞎忙”的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得自己有权“拒绝别人”,不知道该如何说“不”,因此,米丘林珍惜时间的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举成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纷纷向他道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姆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
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你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你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你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你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场面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你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你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担心你的朋友会疑心你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你又担心朋友会觉得你过于吝蔷。
因此,学会了拒绝别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拒绝别人也要讲策略
有一个乐师,被熟人邀请到某夜总会乐队工作。但嫌薪水太低,他打算立即拒绝。但想起以往受过对方照顾,不便断然拒绝。于是,他心生一计,先说些笑话,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使夜总会生意兴隆,即使奉献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辞。”
此时夜总会老板自然是一副笑脸,乐师抓住机会立刻板起面孔说:“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这次协议不用再提,再见!”
这样,乐师假装生气,转身便走,老板却不知该如何待他,虽生悔意,但为时已晚。
因此,在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要求时,要出其不意,要自己制造机会,达到拒绝的目的。
有一位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
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青年的讲话,只是暂时没有发言。
听完青年的陈述后,本田宗一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青年看,并问他:“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青年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青年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共讲了十五分钟之多。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汽车拟取何种新的计划。这些内容使得青年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榆快。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青年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不想买地的想法告诉青年,青年一定会想方设法百般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因此,拒绝别人时,也不能直来直去,不妨讲讲策略,这样不仅会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效利用电话来拒绝别人
电话的好处就在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当别人有求与你时,如果当面拒绝,有可能碍于情面,张不开嘴,这时,通过电话拒绝别人的请求,不但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也避免看到对方失望的眼神而歉疚于心,省却了许多麻烦。
如果别人出其不意地打一个电话给你,提出一个需要你帮助解决的难题或是苛刻的要求,并要求你马上答复。这时电话拒绝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对方看不到你的表情,也揣测不出你的真实心理,更看不到你的反映,因此,你可以用镇定的声音告诉对方你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你会考虑一下再给他回电话。这样,不但不会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会让对方容易接受一些。
但是,电话拒绝是否能达到既表明态度,又不伤及对方的效果,还要看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拒绝语。作为普通的人,求人的机会多,被人求的机会少,所以人们轻易不愿拒绝,这样就做了许多违心的事,凭空为自己带来了烦恼、失望和内疚。如果在使用电话拒绝时,能巧妙地使用合适的拒绝语可以使效果更好。
因此,有效利用电话,再加之巧妙的拒绝语来拒绝别人也是拒绝的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因为,这种技巧不仅能使拒绝变得合情合理,而且容易让被拒绝的一方理解并接受。
在话题上兜圈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话,如果我们直接拒绝回答,那会使你显得粗俗无礼;如果对对方说“无可奉告”,又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与不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拒绝对方而又不使自己陷入十分难堪的泥潭中呢?这时,你不妨用在话题上兜圈子的方法。
运用将话题扯远的拒绝技巧,换题才是关键,所转换的话题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问题有着某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女子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一场要一万多元,是吗?”
赵本山说:“你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记者?”
“我是一家电器经销公司的。”这位女子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有录像机、电视机……”女子答道。
“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
“四千元。”
“如果有人出四百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
女子非常干脆地回答道。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
赵本山巧妙地利用将话题岔开,转移话题的办法拒绝了那位女子,这样,既回避了正面回答,又没有给对方留下一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的印象,使得交际气氛异常轻松而和谐。如果赵本山不采用这种将话题扯远的方法回答,而是拒不回答的话,就有可能把交际气氛弄得异常紧张,甚至不欢而散了。
拒绝死皮赖脸者,态度要坚决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灸手可热的大名人。因此,登门造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简直踏破了门坎。
一日,启功先生正处理文稿,电话铃声忽然大作,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于是就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
对方不干,非要前来,说是探望。先生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
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地问:
“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
对方说:“没事,就是想看看您。”
先生答道:
“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
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得没有办法,于是说:
“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家门,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
对方听先生动怒,又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
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
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
启功先生这种果断拒绝的策略是非常值得赞赏和效仿的。因此,对待这种死皮赖脸的人,一定要鼓起勇气、态度坚决地拒绝。
毛泽东如何拒绝别人
毛泽东的平易近人,每个跟他见过面的普通战士都深有同感。在长征时期的一次行军途中,毛泽东跟队伍中的战士们说说笑笑。那时候,大多数战士都没见过毛泽东,因此对这个说话风趣、衣衫不整的大个子都没距离感,以为他是部队的后勤人员。所以有个战士就对毛泽东说,你看我们都背着枪,就你没背,帮我背一会儿吧,我太累了。毛泽东微笑着答应了,继续跟战士们一边笑谈、一边赶路。没想到别的战士见毛泽东这么好说话,都跑过来把枪交给这名“勤务人员”。这下,毛泽东肩上立刻挎上了三四条枪。他依然谈笑自如。一天的行军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行军一开始,就有五六名战士跑到毛泽东面前,要求帮忙扛枪!
假如你是毛泽东,你会怎么办?是亮出身份把那几名战士臭训一顿?还是暗压怒火找到他们连长责令严加管教?
统统不是,他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就让那几名战士收回了他们的过分要求。毛泽东是这么说的:
“昨天背着枪走了一整天,我也很累呀,况且,你们连长已经给我放了一天假,你们的枪是不是应该自己背呀。”
在我们看来,那几个战士没完没了让他背枪,毛泽东本可以大发雷霆,对他们严加斥责,而且这样做也合乎情理。可是,这样做势必很难让对方心服口服,他们会觉得是因为毛泽东的身份,自己才不得不认错。也就是说,义正词严的批评并不能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错误。
反观毛泽东的拒绝,他完全没有借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只是以普通人的口吻间接指出对方的“得寸进尺”。这么做不仅使对方主动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而且更使他们对毛泽东的雅量心生敬意。
4、说服别人的技巧
以理服人最重要
假如你在愤怒之下,对别人发作一阵,你的气也许会随之消失,心中也高兴了。但是别人呢?当你高兴时他能分享到一点吗?
美国总统威尔逊讲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谈一番,假如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去不是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点少,相同之点多,并且只须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难的。”
某工程师嫌房租太高了,想要求减低一点,但是他晓得房东是一个极固执的人,他说:“我给房东写了一封信说,等房子合同期满我就不继续住了,但实际上我并不想搬家,假如房租能减低一点我就继续租下去,但恐怕很难,别的住户也曾经交涉过都没成功。许多人对我说房东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可是我自己心中说:‘我正在学习如何待人这一课,所以我将要在他身上试一下,看看有无效果。’”
“结果,房东接到我的信后,便带着他的租赁契约来找我,我在家亲切地招待了他。一开始我并不说房租太贵,我先说如何喜欢他的房子,请相信我,我确是‘真诚的赞美’。我表示佩服他管理这些房产的本领,并且说我真想再续住一年,但是我负担不起房租。”
“他像从来不曾听见过房客对他这样说话。他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处置。随后他对我讲了他的难处,以前有一位房客给他写过40封信,有些话简直等于侮辱,又有一位房客恐吓他说,假如他不能让楼上住的一个房客在夜间停止打鼾,就要把房租契约撕碎。他对我说:‘有一位像你这样的房客,心里是多么舒服。’继而不等我开口,他就替我减去一点房租。我想能多减点,于是说出所能负担的房租数目来,结果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他又转身问我房子有没有应该装修的地方。假如我也用别的房客的方法要求他减房租,我敢说肯定也会像别人一样遭到失败。我之所以胜利,全赖于这种友好、同情、赞赏的方法。”
下面这个有趣的寓言,但愿也能给你一些深刻的启示。
风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道:我能证明我的力量大,看,地下正走着一个老者身披大衣,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把大衣脱掉。
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他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用手拉紧他的大衣。
最后风筋疲力尽了,停止了,太阳从云彩里走出来,开始对着那老者和气地笑。不久那老者便用手拭他前额的汗并将大衣脱去。于是太阳对风说:“仁慈和友善永远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用专门语点缀
在说服的同时,专门语和流行语往往可以使人避免尴尬,甚至当你语不达意的时候可以赢得缓和的思考时间。
说服术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必须衡量当时的对象和场所,采取适当的对策。当你发现某些话题容易引起听者误会,或刺伤对方的感情时,就不可鲁莽地明言,而应该采取迂回或抽象的词汇,让对方免除下不了台的尴尬场面。因此,请勿高嚷:“哎呀!你怎么如此不中用,竟然连这点儿小事都办不好!”应该用体谅的语气,委婉地说:“处理简单的事,反而更容易出错,这几乎是每个人的通病,你无需耿耿于怀!”不可冒昧地说:“天啊!你竟然这么老了!”应该赞美对方:“你确实驻颜有术,居然看不出丝毫的老态。”如此,定能宾主尽欢,双方感情倍增。
倘若有人为家中的淘气孩童而怒气冲天,你就可以告诉他,这是小孩子的通性。况且越爱捣蛋的小顽童,越是聪明伶俐,应该引以为安慰才是;至于美人迟暮,慨叹年华老去的时候,则以“自然界的生物,皆有老化的现象;而年龄的增长,却使人更为成熟与睿智……”之类的话语来劝慰她。
总之,当你面临与上述类似的话题时,应用男、女、老、少等,一般化的词语,来代替第二人称单数名词,使对方觉得有所依傍,警戒心也就自然消久了,更会下意识地赞同说服者所提出的道理。
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喜欢的词汇或语调,只要听到这些特定语,就会立刻产生共鸣,顿时瓦解心理的武装。例如:山东人听到乡音,马上有陶然如醉之感;北平人乍闻标准的京片子,定会怦然心动,涌现一股如逢故友的兴奋情绪。如果你想游说一位平常是麻将迷的同事,不妨在谈话时穿插一些麻将术语,引发他的兴趣;倘若对方是棒球迷,那么,“全垒打”、“三振出局”、“接杀”、“盗垒”……等术语,将会产生魔咒般的效果,使他很快地和你称兄道弟了。因此,活用各种专门性的术语,作为谈话时的点缀,必定会收到令你喜出望外的效果。
流行语是某些风行一时的特定语,这些词语通常都是在偶然的因素下发明的,且与原意迥然不同。譬如目前极为流行的“盖”、“马子”等特殊的字眼,乍听之下,真令人有坠入五里雾中之感,怎么会想到它们是“吹牛”与“女孩”的代称呢?但是,这些流行语的传播速度,极为惊人,接触几次以后,多数人就会见怪不怪而琅琅上口了。年长者或地位高的人,若想成功地说服那些桀傲不驯的年轻人,在谈话中加入几句流行语,必定可收到画龙点睛和近似特效药的效果。
把斩钉截铁的话隐藏
斩钉截铁的话往往会把话说死,会刺伤人的心,而疑问句则比较委婉,更容易使人接受。
进行说服工作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当我们发现对方犯错时,就会说:“那是不对的,像这种事,任何人只要想一想,都可明白的!”以这种批评对方无知的态度,打击对方的自尊心。对方的自尊心受损之后,不是一言不发,就是故意在言词上挑毛病,拒绝说服者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在不会刺伤对方自尊心的原则下,进行说服工作。换句话说,当对方犯了明显的错误时,切忌立即指出或批评,应顾左右而言他,回避此一问题,来说服对方。美国著名的政治家B·富兰克林年轻时,常喜在公共场所大放厥词,高谈阔论,是属于彻底打击对方的典型。因为他的言词到处伤人,时日一久,就没有人愿意倾听他的高论了,当他发觉众人都在回避自己时,立即检讨错误的症结,改变说话的语气。
后来,他将自己的意见,改用疑问的口气来叙述,如此一来,他的语锋不再锐利刺人了,大家也能平心静气地接受他的议论。从此,他在政坛上平步青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因此,我们不可以用“我认为绝对是这样”等斩钉截铁的口气和态度,来威压对方,而应改用“是不是这样呢?”等委婉的态度,和对方接触,这也是攻心说服术之一。
不过,说服者若不小心刺伤对方的自尊心,而对方已经采取强硬的防卫态度,也就是显露拒绝的态度时,应该如何处理呢?这时,说服者应暂且回避此一问题,或避重就轻地带过,待对方的感情稍微平静之后,再继续进行。因为,此时若深入地讨论此一问题,不仅会激使对方潜藏于深层心理的自尊心,露出意识面,而勃然大怒,并且还会将对方逼至死角,当对方作困兽之斗时,说服工作当然会无疾而终。像这种情形,有时,对方在心里的某一角落里,会承认说服者的道理,说服者若能洞悉其心理,并算出对方的“感情冷却期间”,等待对方自主的判断,那么,对方有时也会出乎意料之外地表现出软化的态度。
利用第三者夸赞能达到更好的结果
第三者的一句话胜过自己说一百句话。
在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或虚荣心的原则下,进行说服工作的另一个方法,是巧妙地替对方虚荣的自我,加上一顶高帽子,使他们的自我更加地虚荣。这是刺激对方的虚荣自我,遂因过于得意忘形而落入说服者所设的“陷阱”内,使说服成功。
通常,我们想说服对方时,常以“除你之外,再也没有更适当的人选了!”或“真亏是你,你这种当机立断的魄力,实在令人佩服!”这类的溢美言词,来夸赞对方。但是,你若只是一味地赞美对方,他必认为你是个专门逢迎他人的诌媚者,那样一来,你的马屁还真拍到马腿上了!因此,当你欲使用此种方法来说服对方时,态度应自然而诚恳,也就是要毫不露痕迹地表演。
譬如:与其直截了当地以“除了你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人选可胜任这项工作了!”的语句来说服对方,不如不露出蛛丝马迹地说:“你看!A先生容易犯……的错误,B先生有……的缺点,算来算去,也真是除你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接这项工作啦!”如此故意将对方的“竞争者”搬上舞台,并提出客观的观点,适当地替对方的虚荣心戴上一顶高帽子,这么一来,对方就不会以为是拍马屁了,反而心里沾沾自喜道:“嘿!说的也是!除了我之外,再也没人干得了啦!”这一种加上附带条件来夸赞对方的说服术的效果,常是出人意料之外的。
这种不着痕迹地阿谀对方的方法,还可举出对方的所有物来赞美一番,或藉对方所不认识的第三者之名,以适当确切的言词,捧对方一场,都可收到效果。
举出对方所不认识的第三者,藉第三者的力量来说服时,其效果有下述的心理学上的背景:一般说来,同样是赞美,但人们的心理喜欢陌生的第三者的赞美,胜于所认识的身边人物的夸张。因此,如果告诉对方,有个陌生的第三者对他赞不绝口,他必然会感到光荣和兴奋。因为他认为除了自己所属的世界外,还有人承认自己的价值,这种“连陌生人都承认我的存在价值”的骄傲,满足了他的自我心理,因而也就产生应允说服内容的意欲。
譬如,当你欲向一位客户推销豪华轿车时,与其说破嘴皮子,告诉对方汽车的性能有多优良,外型有多美观,还不如告诉对方“某某大明星也是开这一种车子”等类的话,来说服对方,成功率也会比较高些。这就是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抬高对方的自尊心或虚荣心,以获得说服的效果。
示之以害告之以利
趋利避害是每个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晓之以利,告之以害,每个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个人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一些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虽不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各种与己有关的利益。所以,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所动。
球王贝利,人称“黑珍珠”,是人类足球史上享有盛誉的天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足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支。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前卫。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正好撞见。
晚上,贝利的父亲坐在椅子上问他:“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这才开口说话。
“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分,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不会有什么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会渐渐地离你远去。”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
“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贝利:
“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自己做出选择吧!”
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
“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十六岁就入选巴西国家队,三夺大力神杯,成为一代球王。这番成就的取得跟父亲的一番教导是分不开的。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一次,唐代著名谏臣魏征直言进谏,使唐太宗很难堪,太宗不由得有些愤恨魏征。
太宗回寝宫后,向长孙皇后说及此事。长孙皇后听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曾听说陛下器重魏征,只是不知其中缘故。今天听起陛下说魏征直谏的事,此人果然能以大义劝止陛下感情用事,可称得上国家正直之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承蒙礼遇,情义深重,然而每当说话时还要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犯威仪,何况是臣下情疏礼隔呢?触犯龙颜是危险的,因此古时韩非曾说‘说难’,东方朔也叹‘谈何容易’,都是很有道理的。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掌握国家的人以国事为重,听取忠言就会使社会安宁,拒绝忠言就会使政治紊乱。陛下详察其中道理,那么天下就幸运了。”
皇后一席话,使唐太宗顿时省悟,以后对魏征更加器重。魏征死后,太宗深感悲痛,亲临魏征灵堂恸哭,追赠他为司空。太宗后来对人说:“用铜来作镜子,可端正衣冠;拿历史来作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亡更替;拿人来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丢了一面镜子啊!”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攻郑。兵临城下,郑文公命烛之武去说服秦国退兵。
烛之武趁夜来到秦国军队的营门前放声大哭。秦穆公闻报,便亲自接见了烛之武。
烛之武说:“老臣哭郑,也哭秦,郑国灭亡在所难免,并不可惜,可惜的是秦国呀!秦晋合兵攻郑,即使胜了,对秦国也是无益而有损。因为秦国在晋国的西面,与郑国相隔千里,无法越过晋国占邻郑国的一寸土地。而郑和晋相连,胜利后领土必然全部归晋。秦晋两家本来势均力敌,可是晋国若得到郑的地盘,力量就会大大地超过你们,且晋国历来言而无信,这些年他们天天扩军备战,今日拓地于东,灭郑;它日必然会拓地于西,攻秦。君不见,晋国假途伐虢的教训吗?
秦穆公听了觉得有理,便悄悄撤兵了。晋国自觉孤掌难鸣,便也班师回朝了。
不论个人行为还是国家大事,无不关乎利害,趋利避害是每个人都会作出的选择。所以,在辩说中说明利害得失,进而指明方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用“心理共鸣”说服别人
采用“心理共鸣”的说服法,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
人与人之间,很难在一开始就产生共鸣,往往必须先诱导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经过一番深刻的对话,才能让彼此更加了解。在你尝试说服他人、对另一个人有所求的时候,这样的论点也同样适用。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只有科学,别的对我而言毫无用途也毫无吸引力!难道要我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始终没有说话,仔细地听着。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您的,也许您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须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嘿,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采用的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说服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先顾左右而言他,引起对方的共鸣或兴趣。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况,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逐渐转移话题,引入正题。伽利略巧妙地通过父母亲的感情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明确提出对对方的要求,达到说服的目的。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就这样,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用暗示潜移默化地说服别人
在说服之前,最先应该的是尊重自己。
曾经有一位公用事业公司的副经理运用暗示成功地使一位顾客高兴地买下了该公司销售的一台电冰箱。当时,他看到售货员和一位顾客在说话,便走过去说道:“这台冰箱倒是很好,不是吗?”
“我看并不见得很好。”那位妇女摇摇头回答。
“怎么,你认为这台冰箱不好,是吗?这冰箱的式样和性能是由全国一流的工程师联合研制成功的,不管从外观、容量和结构,还是从性能和效果方面来看,都是很好的,可是你认为这冰箱有哪些地方不协调呢?”
“这几点倒还可以,只是不应该把那个圆圆的东西装在顶上,那有多难看啊!”
“这你就不懂了,正是顶上那个圆盖子,才是我们这种冰箱的最大特色。现在市面上使用的那种冰箱,其马达都是安装在厨房的,很不方便,我们这种冰箱却可以将马达安装在圆顶上,方便之极。说不定你买了回去,邻家的太太见了一定羡慕不已,说你买了一台好冰箱呢!如果你买一台那种普通的冰箱回去,邻居见了,也不觉得怎么新奇,也许看一下就忘掉了,不是吗?”
副经理说完就进去了,这位妇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爽快地将这台冰箱买走了。
人都是希望别人看重自己,这位妇女也一样,希望别人把她看成是一个能干的主妇。这位副经理正是抓住这一点,不动声色地引导这位太太进入他预先布置好的圈套,最后不知不觉地将冰箱销售出去。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用暗中夸奖去说服别人
有些话不说明,但其效果有时却会比说明更好。
要说服上司采用你策划的方案,或说服他人购买你的产品,是一门学问,不懂其中道理的人,就很容易采取理论直诉的方式。但要知道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使理论再正确,道理再正确,仍始终无法折服对方的情感,这也是常见的事。
特别是上司对你并不具有什么好感的时候,无论你的计划怎么伟大,他虽然心里赞成,嘴里却是以“再研究看看”来应付;这个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对方接受呢?
在推销产品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理论是属于事物性的东西。以事物性的诉求向对方推销,对方是否真的会购买呢?相反地,即使对方本来不想买的,也会说:
“真是太有趣了!我虽不需要这样的东西,但是你很会说话,我就买一些吧!”
与其开门见山的讨论主题,倒不如天南地北的闲扯,解除对方心里的武装,然后偷偷地带上主题,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入题,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尤其对手是女人时更要如此,女性常以感情来判断事情。
如果主要客户是女性的话,一开始就要先撇开话题:
“下一次一定要让我招待才行哦!”
如果对方顺应我们口气时,等于机会已经来临了。但也没有必要就此慌慌张张地谈生意。无妨再随口闲扯一些别的。
“那我送你到那边去好了。”
“怎么?你不是找我谈生意的吗?”
如此一来,她反而替你担心了,采取另外一种改装的方式打出你的牌,她对你的观点也转变成有好感,真可以说是一石两鸟。商谈的内容越重要,越要以轻松的态度来应付,这才是足以说服对方感情的手段。
最后不可忘记,一定要在摸熟了对方的心态以后,才能进入商谈的主题。
公司里的同仁有后进者找你洽谈协助,而你却要对方注意生活的态度,或自我反省时,本来是出自一番好意,但没有想到反而会受到对方的反唇相斥。可以说,世界上自认自己的见解才是最正确,而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比比皆是。
如指着他人说“你的想法完全错误”的,大都以年龄较长或各行业的老前辈较多。而受指责的人,也常常因此忿恨不平:“前辈的思想太陈旧了,他根本就不了解!”发生这种情况时,绝不要以硬相抗。
例如,对方找你商谈说“我想离开公司”。如果你这时训诫对方:“你辞职后还能干什么事呢?”就算你本来是一番好意的规劝,但如果他离开公司后,自已经营得更成功时,必然会贬低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相反的,极力表示支持,尊重对方的意见:“如果你真下定决心这么做,我相信你离开公司也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你这样鼓励对方的话,即使对方最终并没有辞职,对方也不敢在你面前妄自尊大。假若他离开公司后,真的名成功就,你就变成他的功臣与最大的支持者,感谢之情自不在话下,万一失败的话,对方也因之获得教训,惩前毖后。如果我们的见解正确,对方也会对我们大有好感。
此外,也有人与我们相识不可谓不深,但却从不找我们帮助。但长此下去,感情逐渐终有淡化的一天。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能在暗中夸奖,称赞他,相信他一定会因而反过头来找你。
用真诚的语言说服别人
真诚才能感动人心,说服时不能故作真诚,如此结果会更坏。
怎样才能说服别人呢?虽然要因人因事而异,但基本方法还是有的,具体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每个人在赞美他人、与人交往、公关中取得成功。
(1)设法在双方之间寻找一些共同的感想、兴趣、爱好等,取得认知平衡,然后再引向需要双方沟通的领域。
有一位司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那天他行车违章被拦截,执勤人员很礼貌地递给他一张名片,他以为这肯定是罚款单,但他接过一看,纸上却印着“安全行车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保障”的字样,他立即感到惭愧不已,主动认了错。他说:“开车18年,执罚单位这样做,还是破天荒头一回”。这正是执罚单位抓住了司机们与自己都有的心理,即自己的安全牵系着家人的心,当司机们违章被罚时,因想到自己违章可能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危险时,自然甘愿认错被罚了。
(2)在说服他人时,不必非要强调我们的观点新颖,最好能在此同时,去寻找新的观点与旧观点之间的某种共同性。
某市的一个聪明练达的厂长,在说服性格保守的上级领导同意他的厂率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时,取得了极大成功,同行们疑惑不解,因他们也曾提出同样的建议,为什么领导却总不同意呢?那位厂长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在提这些建议时,没有强调它们是新建议,而且强调它们能够解决那些一直让上级领导也认为颇棘手的老问题。”
角度的改变,使他的说服能力大大地增强了,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之间的关系变得不是对立而是协调的了。
(3)将批评寓于真诚的赞扬中,用先扬后抑的方法,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期末考试结束时,儿子强强的成绩还不错,就是物理考糟了。父母把儿子叫到面前:“强强,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而且,如果你继续努力的话,下次物理一定会考得跟其他科目一样好。”
强强愉快地接受了这番赞扬,而且意识到下学期要在物理课学习上加把劲赶上去。
试想,如果父母换一种说法,其效果又如何呢?“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但是,你如果加强一下物理就更好了。”这下就糟了,强强在听到“但是”两个字后,很可能会怀疑原来的表扬之辞不过是批评的前奏,而由此产生抵触情绪。
(4)抢占一个使你有广阔的让步余地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不能后退的界限上,那么,你就失去了通过自己的让步来缓解对方的有力武器。
有个聪明的女孩,试图说服父亲同意她与同学出去旅游。她开始死缠着父亲说要去遥远的海南岛,父亲不答应;她假装不高兴之后,又求父亲让她去广州,父亲也断然拒绝了;于是她再降格让父亲答应她去福州、厦门,父亲也为难地说跑这么远,他不放心;最后,她请示父亲答应她去离家较近的杭州去玩,父亲不好意思第四次拒绝她,终于答应了。其实,她的旅游目标就是杭州。
(5)仔细思考对方的内在需求,并且将这种需求与自己希望说服对方的话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
一家银行的信贷员,在向一家惯于拖欠贷款的企业催还外汇贷款时,巧妙地将一条“重要信息”带给该企业: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与日元的比价将可能下跌。而这家企业恰恰是通过收回日元贷款再折成美元偿还银行美元贷款的,拖欠贷款意味着企业的还贷量要大大增加。于是,根本不必信贷员催促,企业马上设法偿还了贷款。而事实上,这种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变化仅是一种估计而已。这一估测,由银行人员说出来,自然有了权威性,也自然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双方的地位,从而不费力气地说服了对方。
(6)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的影响力,往往比观点的影响力更加强烈,在说服他人时,带有感情与没有感情有天壤之别。比如做广告,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公众的过程。“奔驰千里,野外一宿”画面,那种浪漫、野性,充满活力的情感的渲染,说服力就远比那些机械的描述商品质量性能结构的理性化广告要强得多了。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两个人相处时,得到关于对方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眼神、面部表情、音调、姿势,而只有一小部分来自语言本身。我们往往把说服仅仅视作为一种语言过程。这是很片面的,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情感传输过程。
(7)在说服他人时,寻找权威作为媒介,也是极其有效的办法。权威的影子,权威的代表无处不在:名领导、伟人、专家、学者、书籍等,甚至参考材料、幻灯片、模型、录音带、录像片、报刊、杂志、名人名言等等,运用这些带有多多少少的权威感觉的媒介物越多,你的说服力就越强、越可信。正如一个西方公关专家所说,一本书上铅印着的一段话比一批手写的便条更具权威性;《纽约时报》的报道比地方的报纸更显得重要。书上的话可能完全错了,《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可能缺乏智慧,但无论如何,具有权威性的媒介物还是管用的。
避实就虚,侧击出奇迹
精明的语言说理性要强,层层深入,使人信而不疑,难以驳回。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纵横家苏秦游说惠文王失败后,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脚上穿着破草鞋,肩上挑着担子,十分狼狈地徒步回到自己的故乡洛阳。他不顾兄嫂和妻子的嘲笑,关起门来勤奋读书,困倦时便以锥刺股。一年之后,学业有成,苏秦又开始了他的游说活动。
此次出行,苏秦的目的是要使燕、赵、韩、魏、楚、齐六国缔结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之策。苏秦首先北上说服了燕文候,燕文侯十分高兴地对苏秦说:“我的国家是个小国,力量薄弱,西边受到强秦的威胁,南边又靠近齐国和赵国,齐、赵两国都是强国,现在你以合纵抗秦之策来开导我,让燕国参加合纵以安定燕国,我愿意率领全国百姓听从你的安排。”
燕文侯死后,燕易王即位,齐国趁燕国办丧事之机向燕国发动进攻,夺取了燕国的十座城池。苏秦得知此事,便为了燕国去游说齐威王,齐威王以上宾的礼节接见了苏秦。苏秦首先向齐王跪拜两次,祝贺齐国夺取了燕国的十座城池,紧接着又仰面朝天,为齐国吊丧。齐王非常震惊,按戈倒退了几步对苏秦说:“你这个人先是庆贺,后又吊丧,究竟是何居心?”
苏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人们在饥饿的时候,所以不吃毒药附子,是因为它虽然暂时可以吃饱肚子,终竟还会死去,这同饥饿而死,同样都是令人痛苦的。现在燕国虽然弱小,却是强秦的女婿,燕易王的妻子正是秦惠文王的女儿,大王贪图燕国的十座城池,就是和强秦结下了深仇。您的这些做法,是想促使燕国成为进攻齐国的先锋,使强秦作为燕国的后盾,把天下最精锐的秦兵招来进攻齐国,这恰恰如同是吃了毒药附子一样。”
齐王听了,非常恐惧,问苏秦说:“如此说来,那该怎么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处理事情,就是要‘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大王如能听取我的建议,不如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谦恭地向秦国谢罪,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秦国的缘故才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一定会感激大王。燕国不费吹灰之力而收回了十座城池,也一定会感激大王,这就是摒弃深仇而建立厚谊的办法。如果秦国和燕国都侍奉齐国,大王发出的号令,天下诸侯各国谁敢不服从?这种做法,就是使您以空洞的言词去顺从秦国,并以退还燕国十座城池换取了号令天下的成果,这也正是称霸天下的事业,转祸为福、转败为功的事业,大王您为什么不赶快去做呢?”
齐王听了,高兴万分,马上将燕国的十座城池奉还,并赠送黄金一千两给燕国的王后,向燕国表示歉意。苏秦离开时,齐王一路上不断叩头,表示愿意与燕国结为兄弟之国,并且向秦国表示谢罪。
当苏秦离燕使齐时,有些大臣因嫉妒苏秦,便在燕易王面前说苏秦的坏活,挑拨苏秦与燕王的关系。他们对燕王说:“苏秦是天下最不可相信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国君主的身份甘居于区区苏秦之下,在朝廷上尊崇他,这是在向天下显示燕国的君臣与小人为伍。”
燕易王听信了谗言,当苏秦从齐国回来后,燕王不但不表彰苏秦收回燕国十座城池,使齐国向燕国请求修好之功,反而疏远苏秦,不再任用苏秦为官。
苏秦见自己对燕国的忠信举动得不到燕王的赏识,反而遭到燕王的冷落,知道是有人在燕王面前中伤于他,便面见燕王说:“我原是东周洛阳的一个鄙陋之人,当初步行数千里来拜见大王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功劳,大王却亲自到郊外来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当官做事。如今,我作为大王的使者,从齐国索回燕国的十座城池,使处境危险的燕国获得了安定,而大王却不相信我。这一定是有人在大王面前中伤我,我的忠信之举却深深得罪了大王身边的人。可见,讲忠信是有罪过的。”
燕王说:“讲忠信又有什么罪过呢?”苏秦回答说:“大王有所不知,臣请求得到允许向大王报告一件因忠信而获罪的事。我有一个邻居到远方去做官,他的妻子难忍寂寞,便与别人私通。当得知丈夫快要回家时,同她私通的那个人非常担心,坐卧不安。那位妻子却说:‘您不必害怕,我已经准备好药酒等着他了。’过了两天,她的丈夫回来了,她指使丫鬟将药酒送给她的丈夫。丫鬟知道那是一杯毒酒,如果献上去,就要毒死自己的男主人;而讲实话,男主人就会驱逐自己的女主人。于是,她假装摔倒,把酒洒在地上。男主人大怒,扬鞭痛打了她一顿。她故意摔倒把毒酒洒掉,对上救活了男主人,对下保住了女主人。她的忠心达到了这种地步,竟然免不了一顿鞭打,她就是因为忠信而获得罪的人。我的事,不幸正像那个弃酒的丫鬟一样。我忠心侍奉大王,出使齐国,伸张了燕国的大义并且有益于燕国,如今竟然获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人,恐怕没有人再对大王讲忠信了。况且,我游说齐王,如说不出打动齐王的那番话,即使有尧、舜那样的智慧,也不能索回被齐国侵占的那十座城池。”
燕易王听罢,知道错怪了苏秦,连忙向苏秦表示歉意,仍旧像以往那样重用苏秦。
苏秦之智在于,当燕易王听信谗言,疏远他时,他既不动怒,也不以直言向燕王谏诤,而是以巧妙的比喻,向燕王叙述忠而见嫌、忠而获罪的事例,使得燕王幡然悔悟。
说服时,用恭维更能得人心
适当的恭维能使人乘仙欲飘,难以抵抗。当然恭维也并非万能,过多过滥,也会让人生厌。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盗窃案,一伙盗贼潜入伦敦市郊的马丁塔,想要抢走英国的“镇国之宝”——英国国王的皇冠。然而,这帮盗贼技艺不高,惊动了守塔的卫队。刚一出塔就被团团围住,束手就擒。
事后查明,这伙盗贼共有五个人,是集团作案,为首的是一个叫布勒特的家伙,此人能言善辩,机警诡诈。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听说有人去盗“国宝”非常震惊,他决定亲自审问这些胆大包天的狂妄之徒。
于是,罪大恶极的首要分子布勒特被押到了国王面前。
查理二世看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盗国宝,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
“听说你还有男爵的头衔?”
“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实地回答。
“我还听说你这个头衔是诱杀了一个叫艾默思的人而得来的。”
“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
查理二世沉思了一会,觉得布勒特不仅胆大包天而且口齿伶俐,于是又厉声问道:
“你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来盗我的王冠?”
“我知道我这个举动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只是想以此来提醒您关心一下我这个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兵。”
“哦,什么?你并不是我的部下!”
“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当然也是您的部下。”
说到这里,查理二世觉得布勒特更像是个无赖,便问道:
“那你说吧,该怎么处理你?”
“从法律的角度说,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会有两位亲属为此而落泪。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的多。”
查理二世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回答,接着又问:“你觉得自己是个勇士还是懦夫?”
“陛下,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到处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大家以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这不是一个勇士的行为。因此,尽管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勇士,但在陛下的权威面前我是个懦夫。”
这番强词夺理的辩解竟然让查理二世大悦,最后他不但赦免了布勒特,还赏给他一笔不小的赏金。
因此,有时候虚心一点,恭维对方,维护和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可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当然,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不可能出现像布勒特这种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可免去死罪的荒唐事情,人类文明演进到今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过,我们可以从布勒特身上得到一些启发。
当别人称赞自己时,尽管会作出一副谦虚的样子,但心里却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会对称赞自己的人有一种好感。所以,要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不妨先恭维他一番。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借贬低别人来恭维对方,否则会让人觉得你乃是小人之心,不怀好意。
用深刻的事例为说服服务
说服别人时,不能直说,就用彼此对方都深知的故事入题。
1937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会谈。会谈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
萨克斯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接着读了科学家们关于发现核裂变的备忘录。然而,总统对这些枯燥、深奥的科学论述不感兴趣。虽然萨克斯竭尽全力地劝说总统,但罗斯福在最后还是说了一句:
“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
这一次的交谈,萨克斯失败了。
第二天,罗斯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萨克斯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决定再尝试一次。
一见面,萨克斯尚未开口,罗斯福便以守为攻地说:“今天我们吃饭,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
萨克斯望着总统含笑的面容说:“行,不过我想谈一点历史。”因为他知道,总统虽不懂得物理,但对历史却十分精通。
“英法战争期间”,萨克斯接着说,“在欧洲大陆一往无前的拿破仑,在海战中却不顺利。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来到这位伟人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并保证这样便可所向无敌,很快拿下英伦三岛。但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船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个疯子,把他赶了出去。历史学家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取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将会重写。”
萨克斯讲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他发现总统已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罗斯福平静地对萨克斯说:“你胜利了!”萨克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明白胜利一定会属于盟军。
萨克斯的借占谏君术大功告成。
引用史实可以充分发挥历史事实、典故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生动形象而且引人入胜,有助于人们从中得出结论。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用事例要避开那些已被广泛应用的材料,因为那样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丧失兴趣,当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层层剥笋,让听者自己说服自己
凡事都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逐渐推进。
齐诺芬的《纪念录》中,有一段关于苏格拉底和欧西德的对话。
欧西德:我生平所做之事,有无“不正”的?
苏格拉底:那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吗?
欧西德:能。
苏格拉底:虚伪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不正。
苏格拉底:偷盗呢?
欧西德:不正。
苏格拉底:侮辱他人呢?
欧西德:不正。
苏格拉底:偷窃敌人而侮辱敌人,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正。
苏格拉底:你方才说侮辱他人和偷窃都是不正,现在又何言正呢?
欧西德:不正只可对敌不可对友。
苏格拉底:假如有一将军见其军队士气颓废,不能作战,他便欺骗他们,说‘救兵将至,勇往直前吧!’因此,他的军队大获全胜,这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正。
苏格拉底:小孩生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味很甜”。孩子吃了,救了性命,这是正还是不正?
欧西德:正。
苏格拉底:你说不正只可对敌,不可对友,何以现在又可以对友呢?
欧西德:……
在这里,苏格拉底便是运用层层剥笋的办法,一步步说出欧西德逻辑上的错误,最终使他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苏格拉底。
生活中,在某些场合,你不妨运用此方法,循序渐进,把握脉络,把道理说透,不由得对方不服。
此外,运用层层剥笋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剥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而后在“剥”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也就是说,你每一步都是为最后的目的服务的,不涉及最终目的或者与最终目的仅仅是有些牵连的问题最好不要涉及。
其次,在“剥”的过程中要有层次,即要循序渐进。前一步是为下一步服务的,中间不能有脱节,否则就给人一种牵强附会、强拉硬扯的感觉。
总之,层层剥笋法的运用要靠你在实践中慢慢去领悟,只有不断实践,才能熟练地运用,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