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以嘴保命
纪晓岚替人家题了一副联子,看起来大逆不道,和珅认为机不可失,马上差人将这副门联连夜取来,当作是污蔑皇上的证物。
这副门联是这样写的:
右联:惊天动地门户
左联: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是:先斩后奏
皇上一看,也觉得纪昀实在太过分了,便把纪晓岚宣进宫来,问个究竟?
乾隆把门联在纪晓岚面前一摊,说道:
“纪爱卿,你可知罪?”
纪晓岚一看到皇上身边站了个和珅,心中就知道八成是这老狐狸告的状,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请皇上息怒,对联的确是臣写的,但完全无污蔑朝廷的意思,因为这吴家三兄弟,老大是卖爆竹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管账的掌柜,正好是‘数一数二人家’;至于老三,是在市场卖鸡的,自然是‘先斩后奏’了。这三句联子,全是针对他们的行业写的。”
乾隆听了纪晓岚的解释,当场转怒为喜,当然也不会再追究他是否犯了忌讳。
中国文人于宦海浮沉,像纪晓岚这样内心狷介,而处世却能圆融通达者,几乎少之又少。他,讽谏皇上,却能令皇上心悦诚服;他,周旋于狡诈的奸臣中,却又能全身而退。这就是纪晓岚为什么这么久以来还能被世人传颂的原因。
魏征先扬后抑谏太宗
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听取臣僚意见的开明皇帝。可是到了晚年,他看到天下一派太平景象,渐渐生出骄傲情绪,有点不太爱听反面意见了。身为谏议大夫的魏征很想找个机会对太宗指出这个问题。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一天,唐太宗为皇孙诞生宴请群臣。席间,太宗高兴地说道:“贞观之前,随我夺取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帮我纠正各种谬误,是魏征的功劳。”遂叫人取来两把漂亮的佩刀,赐给房玄龄和魏征。房玄龄爽快地接了过来,魏征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说:“臣实受之有愧。”太宗很奇怪,问道:“此话怎讲?”魏征说:“近些年来,政事已大不如贞观之初,说明我并没有尽到纠正各种谬误之责,所以臣受之有愧!”太宗非常诧异,问道:“难道我的政事不如过去吗?”魏征见皇上这么发问,便说:“陛下权威所到过的地方,比贞观初年是远了好多,但人心说服则不如过去。”太宗不解地问:“何以见得呢?”魏征答道:“陛下过去总担心国家出问题,所以政绩越来越好;现在则以为治好了,心安理得,不再求上进,所以说不如过去。”太宗说:“我现在所做的,还是过去那一些,你怎么说不同了呢?”魏征回答说:“贞观初年,陛下惟恐群臣不提意见,常鼓励大家,并主动地引导人们进谏。过去几年,遇到有人讲谏,还能愉快地接受;这一二年来,虽然勉勉强强接受一些意见,可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太宗听了有点吃惊,忙问:“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吗?”听到皇上要他摆事实,魏征顺势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判元律师死罪。大臣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应该判以死刑,陛下接受了孙伏伽的意见,并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园子赏给他。有人说赏得太厚了,您说:‘即位以来,还没有人向我提过意见,孙伏伽是第一个,所以得厚厚地奖赏他。’这是您主动引导人们进谏。后来司户柳雄隐瞒出身,伪造资历,骗取高官,经主管部门发觉检举,将判死罪,大理寺少卿戴胄说只应该判处流放,他再三申述自己的主张,您终于同意赦免了柳雄的死罪,当时您还说:‘只要都像戴胄那样坚持守法,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这是您能够愉快地接受意见。”讲到这里,魏征见太宗听得非常认真,略微停顿了一会,接着说:“前不久皇甫德参上书,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严重地剥削老百姓,妇女流行高髻是宫中传出来的。陛下恨恨地说:‘这人是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文钱,宫女都没有头发,才心满意足呢!’并想治以诽谤罪,惩办皇甫德参,只是因为臣当时苦劝说:‘自古巨子上书,若不激烈直率,就不引起君主的注意,而激烈直率就近于毁谤’,陛下才没有治罪于皇甫德参。这就是说勉强接受意见了。”
唐太宗因为喜得孙儿,兴致非常好,所以听了魏征的长篇大论之后,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拍掌大笑,说:“不错,确实有这些事情,那么,还有吗?”魏征见皇上今天心情这么好,便继续说道:“近几年来,陛下颇随便动用民力,还说:‘老百姓没事干就会骄逸懒惰,难以管教,而经常让他们服劳役就容易管理和使用。’自古以来,还没有因为百姓安逸而败亡,劳役繁重而安定的。这恐怕不是兴邦强国的真理之言。”唐太宗叹息道:“人真是难有自知之明啊!我要把你刚才所说的抄录在屋中的屏障上,早晚阅读,提醒自己,并要史官写入历史中。”
对皇帝进行直谏,往往很难成功,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抓住机会,选择皇帝高兴的时候进行劝谏;二是先扬后抑,先说皇帝“权威所到过的地方,比贞观初年是远了好多”,再来一个转折,诱使皇帝追问下去,然后再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这种劝谏方法,往往容易使人尤其是君主所接受。
诸葛亮智激孙权成联盟
曹操征服荆州,刘备慌忙逃奔夏日。诸葛亮看到事情危急,便去东吴求救于孙权。当时,孙权兵聚柴桑,对曹操的进兵是战是降一直犹豫不决,想观望曹刘的胜败之后再作决定。诸葛亮见到孙权说:“天下大乱未已,将军您起兵据有江东,刘备亦在汉南收拾民众,与曹操共争天下,逐鹿中原。现在,曹操已基本平复北方之乱,遂遁南下破了荆州,威震四海。致使刘备英雄无用武之地,逃遁奔命。将军您当此紧急关头应该慎重从事,量力而行。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足以与曹操的中原抗衡,不如早与曹操断绝,布兵相拒。如果您认为不能与曹操相抗,何不弃甲罢兵,归降曹操呢?现在您外表上说服从曹操,内心中却在犹豫不决,事情危而不果断,恐怕大祸即将临头了。”
孙权说:“按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归降曹操呢?”诸葛亮知道孙权本不想投降,而恐战而不胜失去江东,便以激将法对孙权说:“田横是齐国的壮士,他都能够守义而不降受辱,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呢?刘备英才盖世,众人仰慕,贤人智士之归依他,犹如百川入大海。如果他的大事不济,只能说是天意使然了,他怎么能够归降曹操呢?”激将法果然奏效,孙权听后愤然说:“我誓不能以东吴之地,10万之众受制于人,与曹操相战这就决定了。”虽然如此,孙权心中仍存疑惑,他说:“刘备新败之后,能否度过此次大难呢?”诸葛亮看到孙权大计已定,便趁热打铁说:“刘备虽然新遭长阪之败,但战士归还者及关羽所率的水军仍不下万人。荆州刘椅的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的士兵远来疲惫,听说追刘备时,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的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兵法上的大忌。而且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附于曹操,不过是迫于兵威,不是真正的心服。所以,如果您能派猛将领兵数万与刘备协同作战,击败曹操是必然之事。曹军失败必然北还,如此则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强大起来,天下鼎足三分的格局便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希望将军您早下决心。”诸葛亮一番激将法后再以明确的分析安慰孙权,使孙权听后大为高兴,因为战胜曹操,自己和东吴便无危了。他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人领兵3万,与刘备并力而战曹军,果然大败曹军于赤壁。
诸葛亮在这里使用了激将方法,他先说曹操“威振四海”,如果你孙权无力抗衡,不如降曹。这一招果然奏效,使犹豫不决的孙权下定决心抗曹。接着,诸葛亮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说明只要孙刘联合,一定能胜,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方丈妙答化险为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在皇觉寺为僧,曾在寺内墙上涂抹过一些打油诗以消遣时日。后来做了皇帝,怀旧之心顿生。他想起在皇觉寺为僧的那些日子,想看看那些打油诗还在不在。于是,驾幸皇觉寺。
朱元璋进入寺内,一言不发,四处寻找。方丈摸不着头脑,急忙启奏道:“圣上,您找啥?”
朱元璋气呼呼地说:“找啥?找诗呀,朕当年题的那些诗呢?”
方丈方知大祸临头,“扑通”一声跪下道:“老僧该死!老僧该死!诗没了,我有罪!”
好在昔日方丈待朱元璋不错,朱元璋还念及这一点:“朕念你当年对朕不错,免了你的死罪。”
“不过,”朱元璋厉声问道:“朕的那些诗你为什么不保护好呢?”
这时方丈才稍稍安心,答道:“圣上题诗不敢留。”
朱元璋:“为啥?”
方丈答道:“诗题壁上鬼神愁。”
朱元璋又问:“那你把它擦了?”
方丈奏道:“谨将法水轻轻洗。”
朱元璋追问:“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方丈又奏道:“犹有龙光射斗牛。”
“好!好!不敢留就不留吧。”朱元璋终于转怒为喜,笑逐颜开。他厚赐了寺僧而返。
方丈妙言巧答,终于化险为夷。在这里方丈使用了两个方面的技巧:一是方丈看准了朱元璋千里为诗来的这种对诗的偏爱心理,来了个“投其所好”以诗答问,使得龙心愉悦;其二,方丈非常讲究对答时的语言技巧。当朱元璋问为什么不保护好那些诗时,方丈回答:“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既巧妙地恭维了皇帝,交待了不敢留的原因,又避免直接激起皇上的不满。当朱元璋问“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方丈答道:“犹有龙光射斗牛”,借用“张毕掘得龙泉、太阿二剑”的典故,称赞皇上的诗非同一般,即使擦去了,“龙光”犹存,使得朱元璋在不知不觉中转怒为喜。
钢铁大王为何送给他10万美元
4分钟就能获得10万美元!这样的谈话技巧谁不动心!
一天夜里,伍斯特大学的主楼不幸被大火烧毁。当时的校长是路易斯·霍尔登,一个年轻人。他需要重建主楼,而这单靠学校的财力显然无法办到,他必须寻求赞助。他找到了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他开门见山:
“卡内基先生,您的时间我不会占用太多,您忙,我也忙。我们学校主楼前天不幸被烧毁。我想您肯定能赞助学校10万美元,重建一座新楼。”
“我不想出这笔钱!”
“卡内基先生,如果您的生意正当红火的时候,主工厂却毁了,您将怎么办?您肯定需要别人助您一齐战胜困难。而且您向来喜欢资助年轻人,我现在就是一个遇到困难的年轻人。如果重建计划因为您的不予支持就此泡汤,那对所有的年轻学生来说,将是多么不幸。”
“好吧,年轻人,为证明你重建主楼的决心是坚定的,同时也为证明你的重建主楼计划深得人心,你需要在30天内到别处筹借10万美元。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到时我就给你10万美元。”
“假如您把时间延长为60天,我肯定来找您。”
“成交!”
霍尔登校长拿起帽子告辞。卡内基先生在后面大声强调:“记住!60天!”
霍尔登回应:“明白。”
这次见面的时间只有4分钟。50天过后,霍尔登拿着10万美元的支票出现在卡内基面前。卡内基随即让财务给了他另外10万,并风趣地说:“好小子,下次跟我见面,可别待太久。和你每说一分钟,我就得掏钱25000美元。”
最开始,安德鲁·卡内基回绝了霍尔登的募捐,可是当霍尔登提到卡内基一向喜欢资助年轻人这一善举时,卡内基的态度起了变化,提出了提供募捐的条件,并且这一条件实现的时间经霍尔登争取,卡内基也予以延长。于是,路易斯·霍尔登仅用了4分钟的谈话时间,就得到了钢铁大王10万美元的回赠。
路易斯·霍尔登谈话的高明就在于,他知道卡内基喜欢上进的年轻人,所以他的谈话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从对方的心理出发,“提供”给对方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表面上看,是霍尔登求得了卡内基的赞助,但反过来看,卡内基先生不是同样也获得了一个大发善心、满足自己“表现欲”的机会?
耶稣如何化解恶意
耶稣有一次受到几个法利赛人和几个希律党人的“请教”,对方问耶稣:
“毋庸置疑,您是诚实的,而且只认真理,不徇私情。所以有一个问题我们只能来请教您——我们该不该纳税给恺撒?”
这个问题表面看没什么,其实隐藏着对方不可告人的卑劣目的。
如果耶稣答复“没有纳税的必要”,那么他们肯定告发耶稣跟朝廷作对;如果耶稣答复“应该纳税”,他们就会向群众宣传,指责耶稣向当权者献媚,完全无视民众的疾苦。
耶稣是如何应对这个暗藏杀机的难题的呢?
“拿一个银钱来。”耶稣冲他们说道。
他们不明白耶稣要干什么,就递过一个银钱。
“这头像是谁?”耶稣指着银钱问。
“他是恺撒,您怎么问这个?”
“恺撒的还给恺撒,上帝的留给上帝。”耶稣回答。
耶稣的回答技巧相当高明,他没有被对方的提问牵制住,没有正面应对对方那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而是巧妙转移话题,说出一句只可意会的话语,从而避开了对方的险恶居心。
但丁的机智
一次,诗人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办的宴会。宴会上,侍者献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是一条条很大的煎鱼,而给但丁送上的却是几条小鱼。
但丁没有品尝佳肴,而是把盘里的小鱼逐条拿起靠近耳朵,然后又一一放回盘中。执政官见此情况,就问但丁,为何做这种莫名其妙的动作。
但丁清了清嗓子高声回答:
“很不幸,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海上遇难。自那以后,我始终不知道他的遗体是否安然葬入海底。所以,我就问问这些小鱼,也许它们多少知道一些情况。”
“那么,它们又对你说了些什么呢?”执政官问。
“它们告诉我说,”但丁不卑不亢地回答,“它们都很幼小,对过去的事情不太了解。不过,也许邻桌的大鱼们知道一些具体情况。它们建议我向大鱼们打听打听。”
执政官不由得笑了,转身责备侍者不该怠慢贵客,吩咐他们马上给诗人端上大煎鱼。
相信任何人看了但丁的“滑稽”表现,都会忍俊不禁。对于在宴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但丁没有愤怒离席,也没有拍案而起,而是将自己的不满不卑不亢地婉转表达出来。
这种婉转指出对方过失,同时又为自己提出要求的谈话技巧,任何人听了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必然是一边为对方机智的谈吐逗笑,一边又不无歉意地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考虑不当。这样,提意见的和被批评的不需要在言语上发生冲突,就其乐融融地达到了双赢境界。
圆智不卑不亢戏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颇有应变之才。
那年,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便独往天童寺而来。圆智闻知此事,马上到山脚下等候。不一会儿,乾隆皇帝便来到眼前。圆智在他身前合十躬身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就是圆智,想先给他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孔一板:“你既知朕躬到此,为何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样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读?该当何罪?”
圆智不慌不忙地说:“小僧岂敢亵渎圣躬?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要劳师动众,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故小僧才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在理,只好说:“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途中,乾隆又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搞不好全寺都要遭殃。”但他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舒服: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只好暂时作罢。他们一进天王殿,正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乾隆的点子又出来了:“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答道:“启禀圣上,他是在笑贫僧命乖运蹇,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心中暗喜:“这下可有空子钻了?”马上问圆智:“他也在对我笑,照你说的,他也在笑我碌碌无为了?”
圆智见乾隆咄咄逼人,连忙回答:“哪里哪里,佛爷对不同人的笑有不同的意义。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您为万民操心,以国事为重。不像凡夫俗子,气量狭窄,笑里藏刀。”这一席话弄得乾隆哭笑不得:圆智明明在骂自己,可又不好发作,只好又忍了下去。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这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一步还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看你怎么比!
谁知圆智稍思片刻,即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当乾隆责怪圆智不率众僧迎驾时,圆智以皇帝微服私访巧妙地应付过去,顺理成章。当皇帝让圆智比一下二人上山之事之时,圆智既比得自己占便宜,又使皇帝无法发作。当皇帝想报复圆智,问弥勒佛为何而笑时,圆智对笑自己与笑皇帝作了不同的解释——弥勒佛是不会说话的,他笑的含义全凭别人的理解,怎么理解都行,皇帝想报复国智的计划落空了。当二人下山皇帝又想为难圆智之时,圆智与比二人上山这事相照应,既使自己保住了面子,又抬高了皇帝。
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玉璧,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所以,我们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璧,就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话不算数呢?”于是,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客栈去歇息。蔺相如回到客栈,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国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就没再提交换的事。这样,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口才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也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了赵国。
正话反说的优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争得中原霸主地位后,逐渐自大起来,而且开始沉溺于酒色之中,没有当年争夺霸权时的那种锐意进取精神了。
一次,楚庄王得到一匹身躯高大、色泽光鲜的骏马,心里高兴极了,便从此一心扑在这匹马身上,每日里嗜马如命。不料事与愿违,没过多久,这马便死了。楚庄王非常痛苦。为了表达他对爱马的真情,决定为马发丧,金殡玉葬,以大夫礼葬之。
楚庄王的决定一发布,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许多忠直之士以死相谏,但楚庄王主意已定,谁也无可奈何。正当群臣摇头叹息之际,突然从殿门外传来号啕大哭之声,楚庄王惊问是谁,左右告之是待臣优孟。于是,楚庄王立即传令优孟进见,问道:“爱卿,何故大哭?”
优孟一边抹眼泪,一边哭哭啼啼地说道:“堂堂一个楚邦大国,有什么事情办不到,有什么东西得不到?大王将自己所爱之马以大夫之礼下葬,不但不过分,而且规格还嫌低了。我请大王应该将爱马以国君之礼葬之,赐以玉雕棺材,好木头做的棺椁,而且要全国老幼抚土掩埋,通知邻国来唁悼。这样让诸侯们也好知道大王您看重马而轻于人,这不是很明智的举动吗?”
优孟的话音刚落,群臣一片喧哗,以为优孟之说,十分荒唐。楚庄王一听,却沉默不语,细细品味优孟话中的真意。寻思良久,低着头慢慢地说:“我说以大夫之礼葬之,确实太过分,但话已传出,现在能怎么办?”
优孟一听,马上接口道:“我请大王将死马交给厨师,用大鼎烹饪,放上调料,煮熟后,马肉让群臣饱餐一顿,马骨头以六畜之礼下葬。这样,天下人以及后世就不会笑话您了。”
楚庄王找到了一个台阶下,群臣大吃了一顿马肉,事情也就此了结了。优孟的能说会道,劝阻了楚庄工荒唐的行为,但是为什么其他的大臣劝谏不成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心有余而“口”不足。
优孟因侍奉楚庄王多年,深谙楚庄王的性情,知道此时的楚庄王,忠言直谏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在获悉群臣劝谏失败之后,采取一种“正话反说”的策略,先顺着楚庄王之意说下去,自然地在依从中露出揶揄、讽刺之意。先指出楚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国度,无坚不摧,任何事情都办得到,应该以人君之礼葬马。这些话在楚庄王听来自然舒服,甚至感谢优孟对自己爱马之情的深刻理解。这样一步一步说下去,楚庄王也不是傻瓜,当然懂得其中的真正意思:大王以国君之礼厚葬爱马,这着实是“喷马”之举,但是在它的反面是“贱人”。优孟正是运用“正话反说”的方法,从称赞、礼颂楚庄王的“贵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相反的却又正是劝谏的真意——讽刺楚庄王的昏庸举动,从而把楚庄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头,改变自己的决定。
触龙说服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坚决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官触龙希望觐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龙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龙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触龙的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技巧外,更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同时,也由于他理论的正确,确实是在为国家真诚考虑,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