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责任而责任的事,我们是从没有干过的,干的只不过是能使人感到满意的那种责任。
——马克·吐温
家庭是培养男孩责任感的基地;充当社会中有意义的角色;与你的孩子平等交流。
1.家庭是培养男孩责任感的基地
学校不是培养男孩的唯一场地,而是男孩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男孩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他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
提到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脑子里立刻反映出课余教育这个概念,诸如培养业余爱好,如拉小提琴、弹钢琴、练毛笔字等等,或拓宽知识面,对男孩进行其他知识与技巧方面的教育。但这些都不是主要方面,一个男孩再聪明、有知识、有技巧,但缺乏责任心与综合能力,也是不健全的。
从小到大,我们的男孩在很多方面需要有超常的地方,有时责任心与能力比知识性的技能要重要,若以纲与目来比喻,知识是目,责任心与其他素质是纲,只有在纲准备好的情况下,才能运用目,这便是所谓“纲举目张”。
男孩素质及综合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是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在走向社会后得到更合理的运用与发展,现代家庭有着与旧家庭根本不同的特点。绝大部分家庭都有比以往更好的生活条件,能使男孩完全脱离为家庭生活操劳分忧的境地,将精力放在自身成长的需求上。大多数的家长对男孩的愿望是“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操一点心,只要你做个好学生,将来有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父母们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为男孩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给他们最好的生活待遇,愿他们能出类拔萃,不负父母一番苦心。有时事与愿违,越是怀着这种心态对待男孩,男孩越是辜负他们的期望,这种现象似乎令人费解。但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一下大人的这种心态对男孩的影响,就会懂得所以然。
在这一切比原来都优越的物质条件中,一些对男孩成长十分必要的因素被遗漏了。一些必须教导男孩遵守的规则被看轻了,这一变化的影响可以在新一代的男孩身上清楚地看出来。生活环境改善了,学校设施更新了,新的教学法、各类课外辅导、父母的全力支持,这一切是否促进我们的男孩更发奋读书、更自觉要求自己呢?情况并非好转。而且恰恰相反,男孩的学习自觉性差了,对自己的上进要求也降低了,然而更主要的是男孩的责任心被丢到脑后了。这里有受电视和其他一些大众娱乐传播物质享受的影响,但关键的是环境的改变使男孩们失去了重心。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中,男孩们更多地参与家庭的生活筹划,帮助父母持家守业,照顾兄弟姐妹,知道父母维生之不易,自己必须为父母承担着一部分责任,尽自己的义务包括照顾弟妹,省吃俭用为家里减少生活负担,看见父母为照顾一家生活而辛苦劳作,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父母解忧去烦,这一切都使男孩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的,是有用处的,从此而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当然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但从小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增长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家庭没有这种基础,对人民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不知从何而来。
2.充当社会中有意义的角色
我们今天的新一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等一切便利条件,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男孩的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男孩,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长盛不衰,要为祖国而学,为人类进步而学,但由于没有用更现实可能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激励他们,这些长远的目标就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需要父母与社会教育工作者一同找出途径与手段,来弥补成长中的男孩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重要一课,找出对男孩们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家庭社会因素。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同样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对我们的挑战,许多东西是我们所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的。随着社会进步我们的观念也需不断变化,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借鉴与学习。
在此方面我们可以从美国社会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发与教益。
美国自二战以来,经济骤然膨胀,人口分布从以乡村和小城镇为主转入以大城市为主,家庭成份也从家庭聚居变为父母加男孩的小家庭模式,而且由于职业变更,家庭迁徙,往往小家庭独处一地,与家庭的其他成员相距甚远,切断了男孩与大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失去了家族成员互相关照的这层屏蔽,以往表兄表妹、叔叔婶婶、爷爷奶奶所能给予的陪伴与启蒙也随之远去。每个人都直接面对社会,所能依赖的只是自己的父母,而学校是给予男孩们社会和生活经验的纽带。最具根本性的变化是二战后经济的腾跃,使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水准越来越高,各类电器进入普通家庭,电脑的普遍使用,也将男孩参与家务劳动的义务解除掉。在这一时期出生的男孩是第一代不需为家庭的温饱分担任何责任的人,他们从家长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别惹麻烦,好好读书,照父母和老师讲的去做,感激我们为你做的一切。”而非像从前一代人那样,孩童时代从生活中领会到的是:“我对整个家庭的生活好坏起着重要作用,我的父母及家庭需要我。”
社会的变化给年轻人带来了很被动的性格基调,责任心的消弱决定了他们在上进心、纪律性及荣誉感上普遍弱化,这一代人认为无论他们的学习或行为如何出色都不会对周围的人与事发生影响,他们对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而他们的一生都已被别人规划好,只是照此实现而已。表明他们体现价值的唯一方式是满足别人为他们设定的目标,而不管他们的个性与特殊性会不会为社会所接受。
这种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男孩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是深远的。第一批新男孩1963年走出高中校门,与当时的其他社会问题——种族歧视、越南战争相结合,新青年们卷入了社会问题的旋涡,不知如何是好,美国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青年问题:暴力、酗酒、毒品、早孕、自杀等。全社会都面临着来自一代人的挑战。在这历史性的困难面前,美国社会开始反思,生活的富裕为青年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在对青年的培养中,美国学校的教学大纲,究竟遗失了什么。对家庭教育的深思熟虑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关于男孩的家庭教育的研究逐渐被重视起来。
在众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中,有许多是针对现代教育环境的根本缺陷而发的,即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男孩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如何鼓励男孩的自信心及训练男孩的纪律性。一个对培养男孩的责任心与荣誉感非常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在家庭和学校,都要让男孩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男孩们就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男孩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3.与你的孩子平等交流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男孩一些力所能及与其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与男孩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是男孩所能接受的。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在男孩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男孩商讨家庭财政安排。
一般来讲,让父母多与男孩谈一谈自己的小世界,他们是可以理解并遵照执行的,但要求他们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社会体验,却十分犹豫,甚至拒绝尝试。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男孩那么小,懂得什么?”因此,很多家庭对在男孩小的时候的交流及培养他的责任心均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男孩就是男孩,他什么都不懂,等大了以后再说吧。殊不知大了以后就不听你那一套了,或者不等他长大已经满身毛病,年轻的生命被浸染得千疮百孔,真是后悔晚矣!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大人的事我怎么可以同男孩讲,再说我忙得够呛,哪里有时问去和男孩闲扯。”
其实男孩的理解力是很强的,而且对外界的观察力很敏锐,只不过他们的心理活动有时被大人忽略,做父母的常常会听到男孩的问话:“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男孩对父母关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我们一般给予的答复是:“没有不高兴。”或“大人的事,你不懂。”而对家里其他的事,如人事来往、花销添置,更与男孩无关,久而久之,给男孩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家里的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可以了。”这样成长起来的男孩,从未看到自己对家庭有什么可能的帮助,也不感到家长除了管管他的学习、吃住对他还有什么其他的需要。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男孩,自然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
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向男孩多敞开一些交流的大门,向他们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使男孩从小就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而父母应捕捉住男孩的心愿,对他们的理解与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并且为有这样懂事的男孩感到骄傲。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欣赏他们任何帮助父母和家境的举动,这些都激发男孩的责任心和能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让男孩对父母的工作经历及家庭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与分析,也是男孩洞察世事、了解生活的好途径,锻炼他们的分析、判断与处理事物的能力,为男孩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男孩,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并容易被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沉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