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人们处在心理状态较佳的时期时,识记信息非常容易被输入和储存,而处于不好和有干扰的心理状态时,信息就不大容易被输入,甚至有时会抵触和破坏信息的输入。这就是告诉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书时心情愉快就读得进去,效果也很好;心情欠佳,就难以读进去,效果极差,甚至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即在“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时候,记忆会变得特别清晰,而当人处在心情压抑,表现为一种沮丧的、消沉的心理状态的时候,那么应该能够回忆起的一些事情好像也想不起来了。高尔基在小说《人间》里,对恬静舒适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记忆机能),作了生动的描述:“树林在我的心里引起了一种精神上安宁恬静的感觉,我的一切悲伤都消失在这种感觉里,不愉快的事统统忘掉。同时提高了我的感受性:我的听觉和视觉变得敏锐多了,我的记忆力强得多了,我的头脑里储存的印象也加多了。”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学实验,实验者享德森选择了10个人,要他们谈一生中发生的100件事。
结果这10个人所记住的100件事分类如下:
55%是愉快的事;
33%是不愉快的事:
12%是平凡的事。
约翰逊·塞缨尔博士指出,“毫无任何理由而突然踢你的迎面骨”的人,大概你决不会忘记吧!理由很简单,就是“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件事惹怒了你大发雷霆。但是,如果对方给你的印象良好,你一定记忆得更好。如果对方是笨拙、不知趣的人,大概你很容易遗忘吧!因为他没给你留下任何印象。就是说,你完全没有注意。弗里德克·威廉·尼奇先生指出,人总有想忘掉不愉快的事的倾向。他说:“我的记忆提醒我说:‘我做了哪件事’,我的自豪感在表示说:‘我决不会做那样的事’,最后是记忆不起作用了。”过失和失败容易忘记,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达尔文说过,当碰到与他所支持的学说有矛盾的事情就立即记录下来。这是因为如果不把它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这一点是他亲身体验的。即使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不愿意听那些不愉快的话,此外,战后优秀的文学家兼敏锐的人类心理观察家太宰治曾说:“物件的名称如果很贴切,即使不详细打听也会一目了然。我从我的皮肤感知,直呆呆地盯着物件的词语就会逗引我的肌体发笑。名字不悦耳的植物,如‘蓟’字,听后任何反应也不会有。”
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中,人的情绪状态和记忆效果是不同的。先给被试者记忆一组形容词,然后将他们分为A、B、C、D、E、F6个组。让A组被试者阅读笑话书籍,以调整心理活动,驱散紧张的情绪;让B组背3位数的数字;让C组记忆无意义音节;让D组记忆与实验用过的无关的一些形容词;让E组记忆实验用过的形容词的反义词;让F组记忆实验用过的形容词的同义词。等他们将这些作业全部完成以后,就请他们写出实验开始时记忆的形容词。结果是A组被试者再现了45%,B组37%,C组26%,D组22%,E组18%,F组12%。可见良好的情绪确实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过度兴奋、紧张或悲哀、忧伤的情绪,都不利于记忆。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先让情绪安定下来,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电视,让情绪恢复了正常再来进行记忆。有时觉得压抑感太重,还可以“放纵”一下自己,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如玩两个小时的电子游戏,买自己非常喜欢吃但又很昂贵的食品,或者跑到高处大叫一通,彻底地发泄和释放一次,然后再重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如果您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一时无法解脱,在“尽量想开一些”的同时,最好的办法是适当地调整原来的读书计划和发展。
如果到了该读英文时,可改做您所喜欢的数学题;原打算看完10页书再喝咖啡,可改为看8页,总之,若一味地勉强自己按原计划去做,特别是做你不爱做的事,只会使你的心情更坏,收效更差。
在记忆过程中失误在所难免。如果一味地夸大失误,只会产生更大的挫败感和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精神颓废,陷入恶性循环。这时候,您应该尽快冷静下来,耐心地寻找失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要一味地夸大失误,斥责自己,过分强调与之相关的某种缺点。您应当告诫自己:“我只是偶尔犯错误”、“我还会做得更好的”。坚持把“我总是很慌张”、“我每次都看错题”中的“总是”和“每次”等字眼划掉,使“自我暗示”朝向正面,下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使心情舒畅,把失去的信心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