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开关”之后,台湾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与大陆之间的往来愈发频繁。我们说过,明王朝在“隆庆开关”之后,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流入中国。而在中国这一时代的“出口创收”中,台湾的市场份额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在明朝的《食货志》中就有记录:大陆的商人在台湾收购土特产,一面转卖大陆,一面远销国外,获利颇丰。台湾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也很迅速。比如和大陆交往密切的“台窝湾”部落,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毫不夸张地说,在经过了早期“被搬家”折腾,和几十年东南沿海的战乱之后,在这个大航海时代里,隆庆开关后的台湾,正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一直延续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台湾很和平,经济很繁荣,一切看着都是那么好。突然有一艘船,从台湾岛的北面进入台湾的鸡笼、淡水地区。那艘船的样子,和驶来的方向,老一辈的台湾居民再熟悉不过了。从船上下来的人,他们凶神恶煞的样子和五短的身材,是少数民族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些人的暴行,也是特别特别地熟悉: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嘴里吼着听不懂的鸟语。船开来的方向,是日本;船上下来的人,是久违了的倭寇。
在嘉靖末年大规模围剿倭寇后,中国东南沿海竟然再次出现了大股的倭寇,只是这一次来的倭寇,似乎不是一般的倭寇。
说他们不一般,一是他们的成分很纯粹,就是传说中的“鬼子”,没有杂七杂八的中国海商和欧洲人;二是他们的衣服很统一,穿着统一的日本政府军军装,不再是过去那种七拼八凑的海盗团伙。他们不是土匪,是政府军,是日本政府侵略台湾的政府军!
这场起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天的倭寇入侵,波及台湾淡水、基隆等地。在沿海居住的少数民族,跑得慢的大都被杀。村庄被烧毁,不得不躲入深山之中。凭借险要地势和硬弩毒箭拼死抵抗,剩下的人终于打退了倭寇。可没过多久,又一艘日本船来了,这次下来的不是军队,而是使者,送来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猖狂:“我乃梦日而生,太阳化身,受命于天,我既能生长万物,也能枯竭万物。”言下之意很明显:我是上天派来的主人,台湾要服从我,不然我就让你枯竭。
赤胆忠心的台湾人民是不怕“枯竭”的,火速禀报了明朝政府。明王朝也立刻做出了反应:在澎湖增派士兵,陈列精锐战船四十艘,士兵数千人,严密监视台湾海峡,一旦有倭寇敢来,就打他个屁滚尿流。只是,这个狂妄的人是谁?他想干什么?
这个人就是日本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他想做的,不只是征服台湾,还要征服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
从这个狂妄的人开始,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里,一块新的战争阴云,已经沉重地压在了台湾的头上。
中国有一句老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日本就是这么惦记着台湾,惦记得让人害怕。
台湾现代言情片里常有这样的反面角色:某家不务正业的坏小子,盯上了邻居家貌美如花的姑娘,然后玩命追、骚扰。人家瞧不上他,就使阴谋耍诈,当面威胁利诱,背地里蝇营狗苟。挑拨个是非,散布个流言蜚语,胆子大了,或许还会来个霸王硬上弓。下流手段全用尽,折腾得主人公七荤八素。这样的缺德孩子,虽然闹到最后恶有恶报,可七八十集看下来,也直叫观众恨得牙痒痒。
如果说16世纪的台湾,已出落成貌美如花的大姑娘,那么倭寇就是邻居家那个缺德孩子。
说起这个“缺德孩子”对台湾的罪行,那更是罄竹难书。前面讲过,从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弘治、正德、嘉靖,一百年来倭寇对台湾的骚扰始终不曾中断。那年头儿日本国内不太平,家里闹分家(战国时代),打得一团糟。但日本朝廷的态度还算好,日本这阶段历代“实际统治者”,对倭寇都是极力反对的。每当出了事,大都会第一时间赔礼道歉,甚至还时常“大义灭亲”,把肇事者送交中国惩办。“危机公关”做得很到位。所以说起那段历史,虽然可恨,但善良的中国人也大多理解,比如晚明学问家冯梦龙就曾信誓旦旦地说:“倭寇之乱,乃奸民自为,其国王不知也。”
但到了万历十八年(1590年),这个“缺德孩子”的家长,终于撕下了他以往伪善的面纱:抢人家姑娘算什么,白吃白拿也太没眼光了,抢他全家才够本!
这个家长的名字,叫丰臣秀吉。
这个人今天相当有名。大名鼎鼎的日本“太阁”,“战国英雄争霸”的最后胜利者。几代日本电影工作者拿着他的故事拍电影,连他的部将们也都被吹成了战神。
当然反面评价更不少。除了日本本土外,周边国家的老百姓对他那真是恨到咬牙切齿。比如在韩国南部农村,小孩子们至今还有称作“打猴子”的扔石块游戏。所谓“猴子”,就是这位丰臣先生的绰号。明清时代的文人们,把他看成目无君父、篡权自立,挑战天朝天威的奸贼。现代中、韩、朝三国的历史教科书,说到他,以及那场由他发动祸及整个朝鲜半岛的侵略战争,对他的评价非常一致:侵略者,战犯,可耻的失败者。
无论是本国后代的吹捧美化,还是教科书上的激烈抨击,丰臣秀吉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日本从一个岛国走向扩张道路的蜕变里,他是宗师。深刻影响东亚政治的日本军国主义,他是鼻祖。而台湾岛的命运,也因他的出现,被他所预言。
丰臣秀吉,日本爱知县名古屋人,出生于1537年,原名木下藤吉郎。其父只是个下等武士,家庭条件只能说一般。丰臣秀吉的先天条件更惨,人长得砢碜,年轻时候的绰号叫“秃鼠”,后来发迹了,才改成“猴子”。在诸侯割据的日本战国时代,极讲究门第出身和个人形象。以丰臣秀吉的条件,想发迹,那基本是没什么希望的。
但丰臣秀吉从小就不一般。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敢想。早在他穷困潦倒的青年时代,他就曾对好友蜂须贺氏立言:“他日必一统天下,成就万世功勋。”不但敢想而且敢做,二十岁不到就主动投身内战洪流,先后在几家诸侯麾下效过力,最后跟定了一个主子——织田信长。从足轻(普通持矛士兵)开始干起,在多次战斗中奋勇冲杀。他绰号“秃鼠”,脑袋比老鼠还贼,兵法韬略无师自通,打仗的鬼点子一套接一套,很快就被织田信长看重,直升机一般往上提拔,先当组头(小队长),又当城主(小诸侯),再到国主(大诸侯)。打了一堆胜仗,也拥有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嫡系军队。姓名也改了,叫“羽柴秀吉”。到1581年织田信长削平群雄、统一日本时,这只出身贫寒的“秃鼠”,已是织田信长身边的实力派大将。
1582年的“本能寺之变”,更成为丰臣秀吉的人生转折点。诸侯明智光秀发动兵变,杀死了投宿在京都本能寺的织田信长。织田信长这棵“大树”倒了,但丰臣秀吉这只“猢狲”,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他先是在五日内迅速带兵返回京都,急行军五百里,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明智光秀,并扩充实力,一举成为日本最强大诸侯。这场战斗,就是日本历代军事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大撤退”。随后他或打或拉,击败反对派岛津氏,收服死对头德川家康,终于1585年再次统一日本,挟持日本天皇号令诸侯,被日本天皇赐姓为“丰臣”,官封日本“关白”(宰相),五年后又将“关白”职务让与外甥丰臣秀次,自任“太阁”(前任宰相),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这就是丰臣秀吉的简略发迹史。很能打(征战数十年仅遇一败),很能混(从平民到关白),能屈能伸(连姓名都随便改)。但如果仅限于此,丰臣秀吉也不过就是一个枭雄。之所以说他对日本乃至东北亚政治影响深远,全是因为他身上的一个特点,可概括成一句广告语:世界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行动就有多大。
年轻的丰臣秀吉梦想统一日本。当他削平群雄,执掌了日本最高权力后,日本的狭小天地当然装不下他。他有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梦想——征服世界。而台湾,就是他梦想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有了“大梦想”,当然就有“大行动”。他掌权之后发诏令,宣称日本是“神国”,和中国“天朝”相对应。把一向对中国“纳贡”的日本,抬到了和中国平等的位置。定下了征服世界的疯狂计划,决定三年征服朝鲜,五年征服中国,将都城迁到北京,然后挥师南进,征服印度和印度支那半岛,从此一统世界。连他的养子丰臣秀赖也觉得“干爹”太疯,托病不想参与。丰臣秀吉写了封字条给他,上书“只要打下北京,你就是中国的关白(宰相)”。“干儿子”丰臣秀赖立刻热血激荡,当即表忠心愿赴汤蹈火。疯狂,也是有遗传的。
“大梦想”是美好的,“大行动”却是残酷的。“梦想”的第一步是征服朝鲜。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二十万日军直扑朝鲜半岛,一开始摧枯拉朽,三个月就几乎占领朝鲜全境。但朝鲜是明王朝的藩属国,打朝鲜竟不看大明朝的脸色,这还了得?几万明军挥师入朝,把二十万日本“战国英雄”打了个稀里哗啦。战争持续了整整六年,几十万日军被明军分割包围在朝鲜半岛。全日本被拖得筋疲力尽,内部反对声四起。丰臣秀吉在内忧外患中死去。侵朝日军在仓皇撤退中,被明军围困在露梁海域,几乎全军覆没。今天的日本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几乎让一半日本青壮年丧生。
说起这位疯狂的丰臣秀吉,历史学界,特别是中韩历史学界几乎都是嘲笑:疯狂,不自量力,螳臂当车,飞蛾扑火……说啥的都有。隐没在嘲笑声里的,却是丰臣秀吉疯狂计划中两句影响深远的话。
第一句话,现代人非常熟悉。这是近代日本侵华战略里极出名的一句话:欲征服支那,先征服满洲;欲征服满洲,先征服朝鲜。说起这句话,现代人往往想起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但这句话的最早出处,却来自丰臣秀吉:“欲图唐土(中国),先图辽东;欲图辽东,先图朝鲜。”
现代人知道不多的,是他的第二句话。不够高调,但绝对是真理。如果说第一句话是近代日本的一条明线,那么第二句话就是一条暗线。
“得唐之土,关键在得唐东南之土;欲图唐(中国)之东南,必先图夷洲(台湾);欲图夷洲,先图琉球。”
翻译成白话就是:占领中国,关键就是要占领中国东南地区;要得到中国东南地区,就要先得到台湾;要得到台湾,就要先得到琉球(冲绳群岛)。
就在当年丰臣秀吉做出疯狂战略的同时,他就已经开始行动了。1592年,他派大将有马晴信出使台湾,威逼台湾少数民族向日本“纳贡”,却被骂得狗血淋头。对台湾,丰臣秀吉一直都是有想法的。
在丰臣秀吉的征服战略中,侵略中国其实是有两条路线的。先占领朝鲜,进而攻占辽东,威胁中国北方,进而进兵琉球,拿下台湾,以台湾、琉球群岛为基地,对中国东南沿海展开攻击,最终占领中国全境。很疯狂,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三百年后,就会发现这段话准得离谱:1874年,日本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其对琉球的统治,继而废琉球国,将琉球国改为日本冲绳县。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政府,吞并朝鲜。而在之后的“议和”中,日本狮子大开口,借机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台湾成了日本海军的基地,日本海军以台湾为跳板,大肆攻打中国东南各省,不但占领南方诸省,更封锁了中国的海路。中国只能通过西南的滇缅公路和青藏高原的驼峰航线获得外援……丰臣秀吉这句疯狂的话,被日本人以低调的方式,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一步一步地完成着。
这就是丰臣秀吉对于日本的意义。这个人的出现、疯狂、失败,激起了一个民族潜意识中的对外扩张欲望。如果说之前倭寇之乱的日本只是一群一盘散沙的毛贼,那么丰臣秀吉及其身后的日本,却是一支在惨遭失败后蛰伏休养、默默积蓄力量的巨盗。丰臣秀吉将日本定为“神之国”,宣称日本“梦日而生”,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是日本的领土。这些在外人看来疯子般呓语,却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自大的源泉。他的存在,是整个日本历史的拐点。
而随着丰臣秀吉的死去,蛰伏休养的日本,终于暂时收起了那条“明线”,默默地等待着时机。丰臣秀吉疯狂的梦想,并未随着他的死而消逝,相反化成了病毒,在之后一代又一代日本人身上扩散,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源泉。而16世纪末的日本,有一个人,接过了丰臣秀吉的“枪”。他收起了明线,走向了暗线,向着日本岛南面的台湾,伸出了一双无形的手。
这个人的名字,叫德川家康。
和丰臣秀吉一样,德川家康也有自己的绰号。丰臣秀吉先叫“秃鼠”,又叫“猴子”。德川家康的绰号一直比较固定——“忍者”。叫这个名字,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太能忍。纵观他的人生履历,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忍。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氏,1543年生人,是名古屋刚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看似出身不错,实际上也是一肚子苦水:战国时代弱肉强食,有能耐的去灭别人,没能耐的被人灭,没能耐又不想被人灭的就要夹着尾巴做人。夹尾巴的主要方式,就是送子女到有能耐的家里当人质。偏巧松平广忠是不太有能耐的。于是,1547年仅有四岁的德川家康被送到骏河诸侯今川氏处做人质。他的“忍者”生涯开始了。
可连“忍”却都忍不成。德川家康在被送去做人质的路上,遭到对头户田氏的劫持,被劫到热田做了人质。按说在哪里忍都一样,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两年,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家臣暗杀。身在热田的德川家康,在战乱中又被今川氏掳走做人质。
幼年丧父,家族血仇,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这样的人生遭遇怎一个“惨”字可以概括。但德川家康本人似乎不这么觉得。史载他能吃能睡,性格开朗乐观,捎带着还娶了老婆(今川氏的侄女)。寄人篱下的惨日子,过得也有声有色。忍到十九岁,终于忍得云开见月明。在日本战国著名的桶狭间合战中,今川氏被织田信长击败。忍了十一年的德川家康终于爆发,他趁火打劫,拉起一支自己的军队,更和织田信长结成同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战国纷争中。
战国就是争天下,赢了是英雄,败了是狗熊。但德川家康的表现,却似乎哪样都不是。他先是打下了三河营这块地盘,然后就关起门过日子,全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和工商业。他找了一个好靠山——织田信长,偶尔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打一仗,大多时间都在韬光养晦。他的个人生活也很简单,声色犬马基本没兴趣,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写字,最崇拜的学问家叫老子,最崇拜的一句话叫“知足常乐”。
所以日本战国那些年里,各路诸侯打得一团糟,唯独德川家康这边清净得很。在刀光剑影的战国时代里,他忍着,忍到织田信长灭了武田信玄,统一了日本岛,又忍到织田信长大意失荆州,一不留神在本能寺被宰了。然后他于1584年在尾张国与丰臣秀吉打了一仗,用三万军队打败了丰臣秀吉十九万人。这也是丰臣秀吉在整个战国年代里唯一的一场败仗。打赢了还要继续忍,主动和丰臣秀吉媾和,先把自己儿子送到丰臣秀吉处做人质,后来干脆把自己的母亲送去做人质,终成了丰臣秀吉的部属。“忍”的好处也不少,织田信长掌权的时候,他是重要盟友。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他更成了丰臣秀吉之下的“五大老”(五个最有实力的诸侯)之一。到丰臣秀吉咽气后,德川家康多年媳妇熬成婆,成了执掌国政的“五大老”之首。他终于爆发,先灭掉了五大老之一的上衫景胜,又在关原之战中打败了宇多喜光、小西行长等人组成的反对派“西军”,从此以“右大臣”的身份正式接管了日本政权。到1615年5月,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战中击败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赖。丰臣秀吉的后代被屠戮,从此建立了德川幕府政权。观其掌权过程,与其说是打出来的江山,实在不如说是忍出来的江山。
而“忍出江山”的德川家康,在对外政策上也相当能忍。对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朝鲜,他主动修好,遣使向朝鲜“谢罪”,于1608年实现了“朝日关系正常化”。对中国,那更是格外谦卑,掌权初期就主动遣使通好。1615年灭掉丰臣秀吉全家后,他又遣使请求册封,终被明朝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对此时正在拓展殖民地的西方殖民者,他的态度更是格外开明,主动聘请英国人三浦按针做自己的贸易外交顾问,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治下的日本,虽然内战打得一团糟,但是在对外政策上,那是相当的爱好和平。
实际上,德川家康其实和丰臣秀吉一样有野心。修好朝鲜、称臣中国,和他当年寄人篱下当人质一样,是在忍。在背地里,他的魔爪早就对准了一个新目标——台湾。
丰臣秀吉说过,欲图夷洲(台湾),先图琉球。德川家康就是这么做的。和丰臣秀吉一样,德川家康也找到了一块跳板——琉球国。
琉球国,又称琉球群岛,即今天日本的冲绳列岛。在当时,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更是和中国有着悠久渊源的藩属国。论关系,琉球跟中国更叫一个铁,早在隋朝的时候就接受了中国的册封,当时赐名为“琉虬”。其后历代中原王朝和琉球的来往都没有中断过。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大臣杨载出使,赐名为“琉球”,再次建立藩属关系。当地本来有“中山”“山南”“山北”三个政权,起初相互攻杀不断,朱元璋还曾调停三家的纠纷。到明朝宣德年间,山南王统一了琉球群岛,此后与明王朝往来的就是“山南”一家。
对明王朝,琉球国可谓是忠贞不渝:其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官方文字为汉字。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琉球就使用中国的年号,历代国王即位,都要接受中国的册封。历代王子中更有多人曾到中国国子监学习。民间往来也同样亲密,一百多年来不断有福建、广东、浙江沿海边民移居琉球。明朝政府甚至多次迁移百姓至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农业水利技术。几百年后的今天,还时常有冲绳岛的日本居民突然跑到中国福建、浙江沿海渔村,信誓旦旦地说要认祖归宗。
而其对外政策,特别是在抗倭战争中,琉球的表现也相当够意思。虽然国家比较弱,自身也常被倭寇侵扰,但对东南沿海的抗倭事业,一向是无条件支持,还曾多次派军队协同明军剿杀倭寇,主动袭击倭寇返航船队,解救被掳掠中国百姓。琉球是大明王朝的“铁杆小弟”。
但琉球的军事实力却着实弱了些,连朝鲜都不如。琉球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位于日本岛和台湾岛之间,是东北亚与东南亚的贸易中转站,有“万国津梁”之称。所以,琉球就成了德川家康下手的目标。
当然,德川家康毕竟是老谋深算。琉球没实力,但琉球背后的大明朝,却是相当的有实力。丰臣秀吉的惨痛教训就在前面摆着呢,大张旗鼓地闹腾一番,招来明王朝的正规军,那可就不好办了。所以德川家康耍了个花招:他派密使接洽萨摩藩诸侯岛津义弘,授意其出兵琉球。这样一来,大明朝不管最好,大明朝若是出兵,直接把责任推给诸侯便可。
之所以选中岛津义弘,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岛津义弘,也是许多“日本战国迷”所熟悉的“战国名将”,绰号“鬼石曼子”,放在日语里,是说一个人愣头愣脑,却又偏偏走狗屎运。观其一生,也确实如此。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时候,他就是死硬派,一直和丰臣秀吉硬抗到底。后来在侵朝战争里,他更是急先锋,和明朝军队打了不少硬仗恶战,运气也一直不错。比如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泗州之战,本来他已被明军打得无路可逃,偏偏这时候明军的大炮炸了膛,硬是助他逃过一劫。后来的露梁海血战,他的五百战船就剩下三十多条,却还能捡回一条命。后来德川家康夺权,他又是死硬派,跟着小西行长等人在光原之战里和德川家康大战一场,全军覆没。眼看着要被杀头,可他靠着贿赂德川家康的近臣,不但捡回一条命,还成功保住了萨摩领地。选他当然有原因了,头脑简单又兼作战生猛,可谓打仗兼背黑锅的复合型人才。
1609年12月1日,日本萨摩诸侯岛津义弘命大将桦山久高率三千人,悍然发动了对琉球国的战争。兵不习战的琉球国果然一触即溃,不到半月国都就沦陷了。日军在琉球大肆抢掠。琉球国的府库财宝甚至宗室祭器都被掳掠而去。琉球国王侍从的日记里说:“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遗失无遗。”琉球国王尚宁更是被带至萨摩藩囚禁,流落整整三年半。最终尚宁不得不屈辱地接受日本苛刻的条件:琉球割让北方五岛给日本,每年向萨摩藩上贡白银八千两。日本历史学家们至今都在得意扬扬地说:这是日本取代中国,成为琉球“宗主国”的开始。
杀了大明藩属国的人,抢了大明藩属国的地盘,甚至掳走了大明藩属国的国王。按说日本这次可是把大明朝这只老虎惹得不轻,但是大明朝廷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说完全没反应也不尽然。琉球事件发生后,就有琉球宗室到北京求救,请求明王朝出兵支援。而在这之前,明王朝也早得到了消息。浙江总兵杨宗业就把琉球事件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奏报给了万历皇帝。但万历只是严令沿海边镇加强巡逻、严防倭寇。
没反应其实是正常的,因为明朝已经不是抗倭援朝时候的明朝了。抗倭援朝之战虽重创日本,却将张居正改革数年积累的财富消耗一空。再打一场,大明朝实在是心疼钱。再说此时明王朝的“工作重心”也不在这里。万历皇帝已经十二年不上朝了,正为了太子的事情和文臣们“争国本”呢。皇太子朱常洛正战战兢兢地在深宫里熬时间。外加朝廷里党派林立,东林党正忙活着浑水摸鱼,齐党、浙党、楚党上蹿下跳,北方边境也不安定,时常有蒙古人入侵的消息传来,东北的女真人也在蠢蠢欲动。在大明王朝君臣的眼里,日本、琉球,都是屁大点儿事,当然懒得做出反应。
而没反应的结果,却是严重的。
首先是日本。试探性的攻击,却收到了这般丰厚的成果。琉球五岛的割让,让日本萨摩藩得到了琉球几乎一半的领土,实力大为扩充。琉球每年八千两白银的上贡,更是养肥他们的外财。在后来的历史中,萨摩藩渐成日本诸侯中的强藩,到了19世纪,更成为著名的“倒幕运动”的先驱,帮助日本天皇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萨摩的岛津氏,其后更是英才辈出。倒幕运动的领导人岛津齐彬,近代日本著名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皆是出自这一门下。德川家康想找“替死鬼”,却无意中培养了一群掘墓人。这恐怕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德川家康的振奋却是显而易见的。打琉球,大明不管,那么下一步就是台湾,一样是明王朝眼中的“海外孤岛”,明朝不管也是非常可能的。拿下台湾,把台湾变成日本国土,迈出征服中国东南的第一步,这是完全可以畅想的。
日本新一轮扩张的触角,从日本岛南部伸出,勾住了琉球。接下来,就要把战争的阴云,笼罩到台湾岛的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琉球虽然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但对大明朝忠诚依旧。还是那位琉球国王尚宁,最先向明王朝通报了日本侵台的图谋。明史上记载,琉球曾向明朝通报说:“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台湾这个称呼,从此正式成了大陆民众对宝岛统一的称呼。
而在此时,新一轮危机即将到来了。琉球已经臣服了,日本舰队将不受任何阻拦地扑向台湾。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发起攻击。与过去的倭寇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抢掠,他们要的是占领、服从、朝贡,要的是一步一步地蚕食,将台湾并入日本。若如此,中国东南沿海势必将面临南北两面受敌的险境。平静了数十年的中国东南海疆,势必要面临新一轮的波涛汹涌。
而就在台湾岛的对面,福建厦门石湖水寨,一个五十六岁的中国老军人正在等待着这一切。他一生身经百战,建功无数,更是倭寇天生的死敌。他的出现,将是粉碎德川家康侵台阴谋的利器。
他就是沈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