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以上几条根本法则,我又推导出其他一系列真理,很想把这些真理都讲给你们听。然而讲的话会涉及不少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专家们都各执一词,我并不想加入争论,因此打消了全讲出来的念头,只简单地解释下那些真理,水平比我高的人可以帮我参考下有没有仔细探讨的必要。对于起初的信念我矢志不渝,我只认可自己创立的那条法则,就是可以佐证世上存在神与灵魂的那条,除此再不创建其他原理,假如一种观点让我觉得不如几何学家所做的推论清晰明确的话,我就不会采纳它。至少我可以说,在极短时间里我已经找到了窍门,对于哲学中那些争议的主要问题,已经初步探明思路,神灵在世间创造了它们,然后让我们人类对它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大家只有经过足够反思后,才能明白世间的所有事物,无不是在恪守着这些法则。我又做了深入研究,搞清了这些法则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我独自察觉到的不少真理,应该都是既实用又不可或缺的,相比我以前所掌握的要强很多,几乎超过我的预期。
我曾试图以著作的形式
,来阐明这些真理,但因为有所顾忌,就没有公开发表。之所以在此简略地做个摘要,是考虑到你们不知道著作的内容。我写这本书是要对世间的种种物体进行研究。没有动笔以前,我想尽可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都写下来。但是,正如在一个平面内,画家不可能全面地表现出立体的每个面,他只能选择一个被光投射的面作为正面,其他的都处于背光处,这样人们看到正面的同时,也能顺便看到侧面。与此类似,我的著作自然不能完全涵盖我的思想,因此,我较多地谈到自己对光的认识,也顺便谈谈会发光的太阳与各种恒星,我还讲到宇宙,因为光在宇宙中传播,谈到光投射到行星、彗星和地球上时,会被反射回来,谈到地球上有着千奇百怪的物质,有带颜色的,有透明的,有闪光的,最后我谈到人,因为只有人的眼睛,才会发现这一切。为了更多地提及背光处,方便我更加真实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不用对研究者的观点进行评议,我决定不谈这个世界,假想神灵在某个地方创建出一些组成世界的东西,各个组成部分却胡乱地交织在一起,简直可以和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媲美。接下来就什么都不做,只保障对世界的一般协助
,让其按照神灵设立的法则运动,观其变化。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种物质阐释清楚:我觉得丢开神与灵魂的本质,其余的所有事物,都不如辨别物质的本质简单清晰。经学院的学者们一直对“本体的形式”和“实在的性质”争论不休,然而在所有的物质中并不存在这些,它们是我们的灵魂原本就熟悉的,对此谁也不可否认。下面我将不借助其他法则,只基于神灵完美无缺,去尽力论证那些让我们怀疑的自然规律,尽力让大家明白,神灵用这些规律已经创造出了很多世界,每一个世界都遵守着这些自然规律。我继续做出阐释,神灵制造出的那堆模糊成一团的东西,大多数遵守着上述规律,并以某种方式自行调整变化,它们最后构成和我们的宇宙很相像的事物,有的组成地球,或是行星与彗星,而有的构成太阳或众多恒星。我在此和大家谈谈光的概念,会不遗余力地解释其本质,还有光是怎样在太阳系和恒星中穿梭的,它是如何在刹那就到达宇宙中的大片区域,再以行星和彗星为媒介,反射到地球上的。我增加了不少资料来对宇宙与星体加以解释,通过它们各自不同的构成材料、所处的方位、运动轨迹等,来证明我们所处的宇宙和星体和我所说的宇宙完全相同,我认为起码应该如此。我在后面就详细地对地球加以阐释:尽管在我的假设中,神灵只是构造了各种物质,并不曾赋予它们重量,可是存在于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全都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水与空气笼罩在地球表面,按照宇宙和星体的分布位置,尤其是月球的分布位置,肯定会有潮汐现象发生,应该和海洋中的潮汐现象相同;另外还会发生海流和气流的大规模运动,正如在热带地区亲眼看见的那样,方向是从东到西;山川、海洋、湖泊、泉水是怎么在地球上自然产生的?矿物是怎么在矿山上发现的?各种植被为何能在原野上生长?以及形形色色的混合物或者组成的物质又是怎么产生的?因为我注意到除了星体外,能孕育光的唯有火,因此我不再讨论其他的,只专注于和火相关的现象,比如:火是怎样发生的,火要保持不熄灭需要哪些条件;为什么有时没有光却能散热,为什么有时不散热却能发光;为什么不同类的物质燃烧,火光的颜色就不一样,而且会令物质发生其他的改变;为什么有的物质经火燃烧后会变软,而有的物质却越烧越坚硬;为什么大部分的物质都能被火烧尽,最后变成灰烬和气体;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再经猛烈大火的燃烧会变成玻璃。对于有的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最后竟然变成了玻璃,这简直和大自然中的千变万化同样妙不可言,我非常愿意去说明它。
由于有一种可能,就是神灵创造世界时就瞬间塑形,所以我还不想过早断言,说世界的构成方式正如我叙述的那样。不过神学家们全都认为,神灵维持世界和当初缔造世界所采取的措施一致。所以,即使神灵一开始缔造出的世界还是蒙昧一片,但是只要神灵创立了法则,能帮助世界正常运转,那我们就该坚信:那些单一的物质,都能慢慢演变成为我们眼中的样子,这和创世并不矛盾;而且这种循序渐进的改变方式,比瞬间塑形更易于让我们摸清它们的秉性。
在讲完不具备生命特征的植物和各种物质后,我准备谈谈以人类为代表的生物
。然而由于相关方面的学问储备得不足,无法用因果关系来进行阐述,因此究竟它们的本原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还不得而知,显然也不能按照前面的形式来讲解。因此我暂时想象神创造了一个人的身体,无论是外在的身体形状还是内部的身体结构,全和我们的一模一样。他身体的组成原料就是我之前所描述的那种物质,只是起初他的身体里面并不存在理性灵魂,也没有什么能取代理性灵魂或者感知灵魂
的存在,但是神灵在这人的心中燃了一把火,虽然没有光,却有类似让腐草生热,让葡萄变成美酒的那种神奇力量。这种无光之火只要燃烧起来,身体的各个部位就会运转起来。经过认真的查探,我察觉到如果人不进行思考,就不能影响灵魂,也就是说灵魂和身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我之前谈过,灵魂的实质就是指思想),我们身体的各种机能并不是由于灵魂的存在而产生,而是由我们的身体孕育出来的。不具备理性思维的动物,与人类有着相似的身体机能,然而我却在其中找不到一种能依赖思想的机能,它只属于我们人类。之后我设想神灵创造了一个具有理性的灵魂,按照我所说的那种特殊方式,把它和之前创造的那个身体合二为一,才终于具有了人体的这类机能。
动物身上最根本最常见的活动,就是心脏和动脉的活动。我想以此为例,让你们了解一下是如何研究上述问题的。明白这点后,就知道如何看待别的运动方式了。
在我进行讲解之前,如果谁不懂解剖学,请准备一个较大动物的心脏(类似人的心脏结构)并剖开,这样方便理解我的阐述。仔细观察左右两个心腔(以前的解剖学往往把心房和心室合起来),右面的心腔上面连着两根粗管子,其一为身体的腔静脉,其二为动静脉
。前者类似树干,主要起储存血液的功能,其他的静脉以其为主干。后者名字起得有些欠妥,其实它属于动脉,从心脏开始,形成很多枝干,遍布整个肺部。左边的心腔上也有两根管子,粗细和右心腔的一样,一根命名为静动脉
,其实它属于由肺部生发出来的静脉,枝干很多,与动静脉的枝干在肺部纵横交错,支气管也与它们交错在一块,负责从体外输送空气进来;另外一根是大动脉
,以心脏为起点,具有很多枝干,遍布身体各处。请大家仔细观察,在两个心腔的四个开口处,有十一片薄膜
,像十一扇小门掌管着这些开口处的开合:在腔静脉那里分布着三片,保证腔静脉的血液能流向右腔,并阻止血液从心脏倒流;在动静脉那里覆盖着三片,其结构保证右腔的血液能流到肺部,并防止肺部的血液发生逆流;静动脉的开口处覆盖着两片,血液可以从肺部流向左腔,却不能倒流;在大动脉的开口处,覆盖着三片,血液能从心脏向外流,却不能回流到心脏。这些薄膜的数量是天然形成的,不必非得用什么理论进行阐释。静动脉分布的地方很特别,开口呈椭圆状,有两片薄膜就能让其闭合。其他三个开口呈圆形,必须有三片才能让其闭合。你们一定要留意,相比之下,大动脉与动静脉更坚韧也更结实些,静动脉与腔静脉没那么坚韧,不过它们在没进入心脏之前,扩张成两个耳状小囊,称作心耳,具有同心脏一样的肌肉成分。心脏中的温度最高,全身所有部位的温度都没它高;心脏的高温能保障流进心脏里的血液迅速产生扩张作用,如同人们在极高温的器皿中注入液体一样。
你们明白这几点后,我就无须再用别的原因来阐释心脏活动的原理了。两个心腔中如果血液不充盈,血液就会经腔静脉流入右腔,经静动脉流入左腔;当血液充满血管,血管通向心脏的入口就会打开,但是如果两个心腔各进入一滴血,会因为入口足够大,而与之相连的血管又充满血液,以及心脏中的高温会让血液的体积迅速膨胀扩大,导致心腔瞬间扩大,覆盖在两条血管入口的五片薄膜也会紧紧闭合,血液被堵在了入口,外面的血液就不会再进来;随着血液慢慢地被稀释,另两条血管上的六片薄膜被推开,血液便流出了心脏,于是随着心脏的膨大,动静脉与大动脉也开始胀大;接下来心脏马上开始收紧,这两条动脉也随着紧缩,由于进来的血液温度会降低,因此那六片薄膜再次闭合,腔静脉与静动脉入口处的薄膜再次打开,让血液流进来,而新的血液又令心脏与动脉发生扩张,同前面的过程一样;血液要进入心脏,必先流经那两个囊状的心耳,因此心脏与心耳的活动方式截然相反,当心脏膨大时心耳就缩小。因为不少人不清楚数学论证的优势,较难辨识清楚真正的推论与模棱两可的推论,也许就会不经过认真考察便武断地否认我的观点,对此我会很有耐心地解释说:我刚刚阐释的心脏活动方式,是根据人的肉眼所观察到的心脏内部组织构造推导出来的,是根据我们的手指触碰心脏的温度推导出来的,是根据我们对血液的认识以及掌握的经验推导出来的,就像钟表的运转是根据钟摆与齿轮相互协作的力量、位置以及形状造成的一样。
假如有人质疑,血液都从静脉注入了心脏,那静脉中的血液岂不会枯竭?如果血液通过心脏被输送到了动脉,那动脉为什么没被血液盈满?我的回答没有别的,正如那位英国医生
在著作中所说的一样(这人理应被赞许,他在这些问题上给出了答案),他首先指出:有不少细小的血管分布在动脉的末端,心脏中流出的血液通过这些血管,再进入静脉的毛细血管,然后流回心脏,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因此,凭着丰富的外科经验,他进行了推论,并且论证十分充分:在外科手术中,医生准备割开患者的手臂,释放静脉血时,必须绑缚手臂,假如绑在切口上面的部位,且松紧适度,出血量就会比不捆绑时多,假如绑缚的位置在切口下接近手的地方,或是在切口上方勒得过紧,出血量就会比不捆绑时少。显然,捆扎得适度时,手臂中的血液就不会从静脉流到心脏中,但是,并不影响心脏中的血液流经动脉,最后流向手臂。这是由于动脉处于静脉的下方,而且血管壁比较硬,不易变形,另外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手臂,静脉血是从手臂回流到心脏,动脉血产生的压力远远大于静脉血产生的压力;放血的切口位于手臂的某一根静脉上,血液从切口流出,它必定连接着被绑缚手臂下方的许多血管,换而言之,血液通过动脉流向手臂末端的那些血管。他还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对自己的血液循环说进行了阐释:在静脉上分布着很多微小的膜状物,它们阻止了静脉中的血液流向身体末梢,而只能从身体末梢回流到心脏中。他还用一个实验告诉大家:假如切开一条离心脏很近的动脉,那么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会在极短时间内流光,而且我们也根本没有办法想象出这些血液是从心脏之外的地方流出来的。
血液循环的缘由正如我上述所说的,而且还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起初我们察觉到静脉血和动脉血并不一样,只有一种原因,就是血液流经心脏后被稀释了,发生了汽化现象。流淌在动脉中的或是刚从心脏流出来的血液,远比流淌在静脉中的或是正准备流入心脏的血液更有活力、更敏感,温度也更高一些;你若再用心一些,就会察觉只有在接近心脏的位置上,才有如此明显的差别,如果距离心脏远一些,差别就不会这么明显。另外,大动脉与动静脉的结构充分显示,血液对它们的压力远比对静脉的要大,所以血管壁很结实;心脏左腔比右腔要宽一些,大动脉比静动脉要粗一点,这是因为静动脉里的血液通过心脏后流入肺部,比起腔静脉的血液更加稀薄,也更容易膨胀。医生能为患者号脉诊治的依据是血液速度、力度的改变,心脏中的温度会使血液的稀薄程度与流速发生改变,以此判断出流经心脏的血液是比没有流经心脏的血液更加有力强劲,还是更加缓慢无力。假如我们要探讨心脏的温度是如何传递到身体其他部位上的,就得认可这是血液的作用,是血液的流动让心脏温度增高,并把温度从心脏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所以,假如人体哪个部位的血液被抽掉,那个部位的温度就会降低。即使心脏本身的温度灼如烙铁,但是如果手脚不能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手脚还是会泛凉。于是大家就意识到,呼吸的意义就是不停地把足够的清新空气输送进肺部,血液被心脏的高温汽化,因而能从右腔进入左右两肺,当血液碰到空气后,遇冷收缩,温度降低,再次变为原来的液体状,流回左腔,唯有如此,才可以为那里的高温充当薪火
。这些足以信赖,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动物没有肺而只有一个心腔;母体中的婴儿不能利用肺部进行呼吸,腔静脉中的血液通过一个口子进入左心腔,再通过一根管子,从动静脉到达人体的大动脉中,肺部并不参与活动。除此之外,胃部之所以能发生消化作用,是因为胃里有心脏通过动脉传递过来的温度,以及部分活跃度很高的血液分子,吃到胃里的肉类食物,在它们的帮助下逐步被消化吸收。根据流经心脏的血液每日被汽化的次数多达一二百次,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流质肉食能转化为血液了。不必举例说明什么是营养物质,还有身体里不同的液体物质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只消知道,血液被稀释时会产生一种能量,随着血液循环,从心脏推向动脉末端,流经某个器官时,其中的因子便留在了这个器官中,挤走这个器官里的一些因子,并替代它们;然而不是所有的血液因子都那么幸运,因为它们遇到的毛孔由于位置、形状和大小的差异,有的地方血液因子能钻过去,有的则不能。如同筛选不同品种的植物籽粒,筛子上面的眼大小不一,分别对应植物籽粒的不同大小。有种情况大家一定要格外留意,就是动物精气
的形成:它如同一阵细微的风,更如同一团特别纯正、特别活泼的火,不间断地、数量极多地从心脏之处缓缓升起,抵达大脑,透过神经组织进入肌肉组织中,促使人体的四肢开始活动;不必用什么原因解释,为何动物精气是由最活泼最伶俐的血液因子组成,而且它们不到其他的任何地方,偏偏只往大脑处冲,这是由于它们知道心脏和大脑之间,只有通过动脉所走的距离才最短,还依据了机械学原理(这与大自然的规律一致),倘若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大量的物质拥挤在一起(血液因子从心脏抵达大脑正是这种情形),注定是弱肉强食,那些强大的就会挤走弱小的、反应迟钝的,自己占据上风。
那本我准备出版的专著已经对此做了无比详尽的阐述。我在那本书中还提出了一个观点:人体中的神经与肌肉组织必须组成一定的形态后,动物精气才能在身体中游走,从而带动四肢进行活动。我们都目睹过这样的场景,死囚的脑袋被砍掉,虽然已经失去了生命,但是头还会在地上乱动,甚至还会咬住地面;人的大脑肯定产生过一些变化,人才会有时入睡有时苏醒,甚至还会做梦;声光、气温、馨香、味道等外部事物的属性,是如何被人感知并反应给大脑,造成种种印象的差异;人感觉到饥饿或者干渴时,是如何让大脑知道这些信息;人是如何利用通感作用,接受了这些信息,并且储存在大脑里面,想象又如何把这些信息摇身一变,让它们组合成不同的印象,还依靠此类办法,让肌肉组织中布满动物精气,引领人的四肢进行形形色色的活动,其中包括人对外部环境的感受,还包括人的心理感受,如同我们的四肢,即使没有什么意识来统领,也会产生不自觉的行动。大家应该感到不足为奇,人类有这样的本领,能创造出不同种类的自动机——能自己做出各种动作的机器,所用元件寥寥无几,和动物相比真的很少,动物身体上的肌肉、骨骼、神经,还有动脉与静脉,简直多不胜数。因此我们这样看就可以了:人体是一台无比神奇的灵敏机器,所有的结构与零件都特别精巧完美,能产生的行为总是令人咋舌。人当然还能制造出其他的机器来,但怎么都无法与人体机器媲美。说到此处,我想强调一下:假如存在一种机器,其外形结构和猴子或其他不会进行逻辑思考的动物毫无二致,那我们就完全无法判断,这种机器的性质和那些动物有什么差异;不过如果有些机器的外形和我们人体如出一辙,还能竭力模仿我们人的行为,那么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两点来检验它们到底属不属于真正的人类。首先,我们人类会使用语言,而这些机器不会,也不会运用类似语言的符号,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人传达。不妨假设一下,设计出了这样一种机器,只要我们开始询问,按动它身体上的相应零部件,它就能用几个字来回应,譬如,按住它身上的某一点,它就会完成我们发出的指令,再按别的地方,它就会喊疼。不过它肯定不会把这些字再进行新的组合,以便回答人们别的询问。但是哪怕一个最无知的人,也完全可以做到这点。其次,这种机器的功能很多,而且所做之事可以和人类一样优秀,甚至更高一筹,但是除了这些功能以外,它不会再做任何事。仅此一点就能知道,机器活动凭借的是它本身的结构,而不是理解;理性思维可以运用到所有地方,是全能的,但是这种机器的零件不能如此,某种特别的构造,往往只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别行为。于是大家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有足够多的零部件供哪一台机器使用,因此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方,比不上人类靠理性来做一切事。凭着这两条,大家就知道了人和动物的差别。我们随时都能观察到:不管人的智商多么低下,哪怕愚不可及,就连傻子也能用不同的字符连缀成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但是无论动物如何完美,天赋多么优良,都全然无法做到这点。不是因为它们没有这类器官——大家都见过鹦鹉和八哥会学人说话,不过它们并不能和人类一样利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那些天生的聋哑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这点和别的动物很类似,也许还不如它们,不过聋哑人可以运用手语,熟悉他们的人或学过手语的人就能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不需要多少理性,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动物们不仅仅是缺乏理性,而是根本就没有理性;和人类相似,同一物种的动物个体间也存在差异,有的很聪明,稍微调教一下就会了,有的却怎么也教不会,但即使是最愚蠢的孩子,哪怕是精神错乱的孩子,也会比最聪明的猴子或鹦鹉的说话本领强。因为动物和我们具有的灵魂大相径庭,因此这些才可理解。另外,我们不应将话语和体现情感的自然动作相混淆。因为不仅动物可以效仿这些动作,机器也能效仿,它还能做得和动物一样好。古代曾有人认为飞禽走兽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只是人类无法理解,我们可不能这样认为。倘若真的如此,那些飞禽走兽有不少器官和人类类似,那么它们就应该可以与人类交流想法,就像它们和同类那样交流一样。此外还需留意一事:不少动物所做出的动作,远远比人类灵活得多,然而在其他方面,它们表现得却很笨拙;动物的动作比我们灵巧,不代表它就拥有思想;假如它们在思想上比我们所有的人都要优秀,那在别的方面也会优于人类;让它们优于我们的只是它们器官的优良,而不是它们具有思想。就像是一座时钟,齿轮与发条的精密组合,促使时钟准确报时,让我们随时知道时间,这种准确程度,即使是最谨慎的人也达不到。
后面我还讲述了理性灵魂的有关知识,指出它不是世间任何物质的产物,它同别的东西截然不同,是来自神灵的杰作。它居住在人体中,就像船长住在船上,带动人的四肢产生活动。然而不止这些,它得和身体密切合作,才会让人体除了肢体活动外,还能拥有情感和欲求,唯有如此,人才确实可称为人。灵魂的话题最为关键,我在此略微多讲一点。有一种谬误,最可能让意志容易动摇的人偏离道德的正道,他们把飞禽走兽的灵魂看得和人类的一样,以为人类无非也和苍蝇与蚂蚁那样,无所谓死,也无所谓生。不过,假如他们懂得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灵魂截然不同,就会晓得,人类的灵魂不会和肉体共死,灵魂不是必须依附在身体上的;因为找不到什么能够摧毁灵魂,自然而然也就能够得出这条结论:灵魂是不死不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