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二节 交谈礼仪

所谓交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它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没有交谈,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在家庭生活中,遵守交谈礼仪往往非常必要。

一、勇于表达

在家庭内部,因为交谈的对象都是与自己最熟悉、对自己最关爱的亲人,因此,中学生应当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亲人充分地沟通。

1.真诚沟通

平时,中学生应当真诚地与亲人沟通。由于年龄的局限,中学生一般各方面的经验都有不足之处,在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都需要亲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不应当对亲人遮遮掩掩、有所隐瞒。

具体来讲,中学生应当定期、及时地与亲人进行沟通,及交流感情、讨论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也有助于中学生自身提高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学生最需要与亲人,尤其是与父母进行真诚沟通的,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情况,往往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中学生应当理解父母的苦心,认真地、定期地、真诚地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取得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如果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并不完全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而是受到与老师或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影响,那么则更应当坦诚地与父母沟通,以寻求意见、解决问题。

例如,对老师的讲课方式不满意,或者对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认同,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详细地讲给父母听,说说自己的想法,再问问父母应当如何解决,父母一般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常不提倡中学生与老师作对,而应当以沟通、协调、适应为主,因为老师所考虑的毕竟是班级的全局和教学的总体,对个别学生有所疏忽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个别老师确实存在违法乱纪或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中学生则应当郑重地向父母说明,并请求父母的帮助,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有时候,同学之间的交往出现了问题,也可能影响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妨向父母倾诉,与之共同解决问题。所有的父母都经过青少年阶段,而且通过各种媒体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父母都希望了解子女的思想状态,并为其提供有用的建议。如果父母觉察到问题,想要提供帮助或安慰,却被子女拒之千里,感情上就会受到伤害,所以,真诚地同父母沟通,可以缓解不良情绪,有利于解决问题。

如果个别父母确实难于沟通,则可以选择堂、表兄弟姐妹或关系较为亲密的叔叔、阿姨、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沟通。切不可把问题憋在心中,以一己之力独自承担。

2.表达感恩

中学生应当经常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和感恩。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青少年往往不善于向亲人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恩。有鉴于此,当代中学生应当多加努力,克服羞涩的心理,经常性地对亲人多说温暖的话,多做让对方感到体贴的事情。

例如,父母帮自己洗衣服、准备饭菜,都应当适时地说声“谢谢”,并且应当将此类感谢转化为一种习惯。

中学生还应当学会对亲人说“我爱你”。对亲人说“我爱你”,是表达自己感情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当然,不能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乱说“我爱你”,否则会给亲人造成各种困惑。

凡亲人的生日、对家庭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中学生都应牢记在心,尽自己所能准备一点小礼物,并说一些温暖人心的话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3.勇敢道歉

如有必要,中学生应当勇敢地向亲人道歉。家庭成员共同生活,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和摩擦。学会勇敢地向亲人道歉,能够尽快地化解矛盾。

如果是自己做得不对,毫无疑问应当主动道歉和承认错误,请求亲人原谅。但是,家庭生活中许多事情根本难以分清谁对、谁错,或者大家都没错,而只是一些习惯的不同或者误解,才造成了矛盾和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更应当勇敢地站出来,主动道歉,检讨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取得亲人的谅解。

要懂得宽以待人和是非不分的区别,针对家庭内部的、不牵涉大原则的问题,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亲人之间的互相友爱,远比其他问题都更加重要。

二、亲疏有别

中学生要掌握交谈礼仪,就应当根据交往对象和场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技巧,做到亲疏有别。

1.区别对象

中学生要善于对不同的交谈对象区别对待。同关系十分亲密的对象交谈,通常可以畅所欲言,在寒暄和礼貌用语等方面也可以酌情删减。但是,同除至亲以外的人交谈,就应当小心谨慎,不要因为交谈技巧的失误而惹起对方的反感。

例如,同父母在一起时,可以适当地开开玩笑,以活跃气氛,而不必拘束自己、沉默寡言。但见到不经常联络的远亲,则应当规规矩矩地向其问好,绝不可乱开玩笑。

再如,如果中学生通常每周都去祖父母家一次,那么当遇到有特殊情况不能前去的时候,打个电话通知一声就可以了。但如果约好了要去某位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的亲戚家中拜访,却临时出现不方便的情况,则必须尽早打电话通知对方,在郑重道歉之后,还要认真地、尽量详细地说明缘由。

2.区别场合

中学生要善于对不同的交谈场合区别对待。同他人交谈时,应当考察当时当地的特定情境,不要说出不合时宜、令人尴尬的话。

例如,学生同父母之间关系如果较为融洽,很可能不称呼“爸爸”、“妈妈”,而代之以“老爸”、“老妈”等亲切的称呼。如果父母认可,则此类爱称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则应当中规中矩地称呼“爸爸”、“妈妈”,不要令父母尴尬。

同理,平日说话可能不太注意用“您”来称呼自家长辈,但是在有外人在的场合,则应当使用“您”,而不用“你”。

此外,拜访亲友或在家中接待客人时,切不可当着外人的面向父母提出种种要求,令父母为难;也不可对家庭成员以外的人透露家庭生活的各种细节,否则不仅有损其他家庭成员的隐私权,也往往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大胆说“不”

在必要之时,学生应当学会大胆地说“不”。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敢于拒绝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掌握拒绝他人的必要技巧。

对中学生来说,由于自己的能力和阅历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亲人的各种要求。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牢记“未必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句话,勇敢地拒绝对方。

例如,亲人想要借用某些东西,诸如私家车或高档的摄录机等,切不可擅自做主借出,而应当请示父母。在父母给出答复之前,应当礼貌地回绝。比如可以说:“姑姑,不好意思,我做不了主。请您稍等一下,让我问一下爸爸。我会尽快给您答复的。”

三、用语得当

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交谈的总体要求是:礼貌、准确。语言是组织交谈的载体,交谈者对其理当高度重视、精心斟酌。

1.语言礼貌

与人交谈时,中学生应当注意语言礼貌。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所谓礼貌用语,简称礼貌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

例如,问候别人时,要说“您好”;请求别人时,要说“请”;打扰别人,要说“抱歉”;感激别人,要说“谢谢”;与人道别时,则要说“再见”。

2.语言准确

与人交谈时,中学生应当注意语言准确。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发音应当标准、清晰;音量应当适中;语速应当适度;口气应当谦和;内容应当简明,并且慎用外语。尤其是在与不懂外语、不上网的长辈进行交谈时,不要动辄使用英语单词或网络用语。否则,不仅不能证明自己水平高,反而有卖弄之嫌。

四、话题适宜

交谈的主题,又叫话题,它所指的是交谈的中心内容。一般而论,交谈主题的多少可以不定,但通常在某一特定时刻宜少不宜多,并且最好只有一个。唯有话题少而集中,才有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1.宜选的话题

在交谈之中,以下五类具体的话题都是适宜选择的:

第一,既定的主题。

既定的主题,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主题。例如,求人帮助、征求意见、传递信息、讨论问题等一类的交谈,往往都属于主题既定的交谈。所谓的“家庭会议”,从实质上讲,也属于此类交谈。

第二,擅长的主题。

擅长的主题,指的是交谈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之处的主题。例如,中学生与长辈交谈时,应当多向长辈请教问题,以虚心学习。长辈所拥有的丰富人生阅历,是一笔难以估价的宝贵财富。中学生虚心向长辈讨教,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第三,高雅的主题。

高雅的主题,即内容优雅、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考古、地理、建筑等,都属于高雅的主题。

第四,轻松的主题。

轻松的主题,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不觉劳累或厌烦的话题。例如,文艺演出、流行时装、美容美发、体育比赛、电影电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烹饪小吃等等。它适用于各种非正式交谈,通常允许人们各抒己见。

第五,时尚的主题。

时尚的主题,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此类话题适合于各种交谈,但其变化较快,在具体的把握上有一定难度。

2.忌谈的话题

在各种交谈之中,有下列五类具体的主题理应忌谈。

第一,否定对方。

在交谈中,通常忌讳以己之长对人之短,否则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中学生在与长辈交流时,切不可将“老”、“守旧”、“顽固”等词语挂在嘴边,以免伤害亲人的感情。也不可因为自己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等方面了解得比父母多,就常常以此来炫耀,更不可借此嘲笑和鄙视父母。

第二,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即个人不希望他人所了解之事。即便是亲人之间,也有不希望对方知道的事情。通常亲缘关系离得越远,双方所希望保密的事项就越多。在交谈中,有关对方婚恋、收入、经历、挫折等一类涉及个人隐私的主题,切勿轻易谈论。

第三,捉弄对方。

在交谈中,切不可对交谈对象尖酸刻薄、油腔滑调、乱开玩笑、口出无忌。俗话说:“伤人之言,重于刀枪剑戟。”以此类捉弄人的主题为中心展开交谈,定将损害双方关系。

第四,非议旁人。

中学生切不可在亲人之间传播闲言碎语、制造是非,更不能无中生有、造谣生事。所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非议旁人,并不说明自己待人诚恳,反倒证明自己少调失教,属于拨弄是非之人。

第五,倾向错误。

在谈话中倾向错误的主题,例如,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生活堕落、思想反动、政治错误、违法乱纪之类的主题,亦应避免。

五、态度友善

进行交谈,还有必要注意其具体的操作方式。要善于通过友善的态度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真诚和敬意。

1.双向共感

与人交谈时,中学生应当注意双向共感。交谈,究其实质乃是一种合作。在交谈中,切不可一味地宣泄个人的情感,而不去考虑交谈对象的反应。

根据礼仪规范,在交谈中应遵循“双向共感法则”。这一法则,具有以下两重含义:

第一,双向。

它要求人们在交谈中,要注意双向交流,并且在可能的前提下,要尽量使交谈围绕交谈对象进行。

第二,共感。

它要求在交谈中谈论的中心内容,应使彼此各方共同感兴趣,并能够愉快地接受,积极地参与,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看对方的反应。遵守这条规则,是使交谈取得成功的关键。

2.神态专注

与人交谈时,中学生应当注意交谈时保持专注的神态。在交谈中,各方都希望自己的见解为对方所接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说”的一方并不难,难就难在“听”的一方。古人曾就此有感而发:“愚者善说,智者善听。”要做到这一点,应重视如下三点:

第一,表情认真。

在倾听时,要目视对方、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要用心不专,或出现明显走神儿的情况。

第二,动作配合。

当对方观点为自己所接受,或与自己不谋而合时,应以微笑、点头等动作表示支持、肯定,或暗示自己与之“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三,语言合作。

在对方“说”的过程中,不妨以“嗯”声或“是”字,来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地倾听。当对方需要理解、支持时,应以“对”、“没错”、“我明白了”、“听您一说,我现在懂了”等加以呼应。

中学生在与亲人交谈时,切不可自始至终心不在焉,或表现得烦躁不安。不可以中途借故走开,更不可以一言不发地离开,无视对方的存在。

3.礼让对方

平时,中学生应当在交谈中注意礼让对方。在交谈之中,务必要以对方为中心,处处礼让对方、尊重对方。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