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从地球到月球5

巴比康呢?他也不怎么好过。便条、标语、信件等像雨点一样飞到了他的家中。他该选择哪个州呢?从材料运输、土地等方面考虑,这两个州不相上下;从政治而言,谁也没占优势。

于是,就这样犹豫不定地拖了很久。有一天,主席最终决定打破僵局。他召集了全体会员,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解决办法。

“考虑到最近两州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巴比康说,“显然,同样的冲突还会在被选中的州中的各个城市发生。如此一来,类似的事件让人烦恼不堪。而得克萨斯拥有11个符合标准的城市,佛罗里达却只有1个,为了减少麻烦和忧虑,因此,我提议选佛罗里达的坦姆帕。”

最终的决定一公布,得克萨斯的代表们被气昏了,继而又被激怒,他们火冒三丈,指名道姓地破口大骂并威胁大炮俱乐部的会员,尤其是主席巴比康。巴尔的摩的长官却有先见之明,为落选者准备了一列特别专车,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他们被警察护送着上了火车。于是,万般无奈的得克萨斯人,只得以每小时30英里的速度离开了这座城市。

虽说火车开得很快,但是,他们还是有时间对他们的敌人进行最后一句挖苦。

他们影射佛罗里达那个夹在两个海洋之间的狭长半岛,说它绝对抵挡不了大炮的震动,开炮之际,也是它飞天之时。

“好!就让它飞好了!”佛罗里达人这句简洁的回答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美的箴言相媲美。

11 募捐巨款

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天文学、机械学、地形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资金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任何一个人,甚至任何一个州,都拿不出这笔庞大的资金。

尽管是纯美国人的事业,但是,巴比康主席还是决定把募捐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工作,希望世界上每个国家都给予足够的支援,并说实现与月球的联系是整个地球上的居民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这项壮举,募捐活动从巴尔的摩如火如荼地向世界各地延伸。

大家应该可以从词的严格意义上知道,募捐和贷款有着本质的区别,募捐是一项纯粹无利可图的赠予。但此次募捐却出乎意料地顺利。

事实上,“巴比康计划”不仅仅在美国本土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它还穿过大西洋、太平洋,影响了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同时,美利坚合众国的各个天文台立刻与国外的天文台进行联络。有的天文台向大炮俱乐部发来贺信,表达了他们良好的祝愿;有的天文台却保持谨慎关注态度。与众不同的,就属格林威治天文台了,在英国女皇的22个天文机构的支持下,果断地否认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并声称赞成尼切尔船长的理论。显然,别无他因,完全是由于英国人的嫉妒心在作祟。

远在10月8日,巴比康主席曾发表了一篇名为《地球卫星的明天》的报告,在该份报告中,他向“地球上所有善良的人”发出呼吁,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来关注这件事。调查证明,这份报告非常成功,各国的科学杂志竞相刊登。

赠予活动在美国的各大城市进行,捐款全部集中到巴尔的摩街9号的巴尔的摩银行。与此同时,各大洲的人民也在进行捐款。

在《地球卫星的明天》发表后三天,在巴尔的摩银行的大炮俱乐部的账号上悄然出现了400万美元。有这样一笔资金,计划的实施工作就可以开始了。此外,有消息说国外的募捐活动也进行得轰轰烈烈。有的国家表现得非常大方;而有的国家虽然手头很拮据,但它给予的数目也是惊人的,因为这里包含着民族气节的问题,否则面子上不是太过不去了吗?显然,英国不在此之列。

最富有戏剧性的要属法国了。起初,他们引用了成千的陈旧文字游戏和成百支讽刺性的民歌,其中庸俗和无知各显其能。然而,就像法国绅士听歌就给小费一样,他们在笑过之后,也没忘记他们的风度,捐了1253900法郎。也许他们想以此为代价,再乐一下。

面对英国的一毛不拔、法国的慷慨,执委会的委员只是耸了耸肩,然后继续埋头工作。

以下是大炮俱乐部募捐的总账:

美国捐款……4000000美元;

国外捐款……1446675美元;

合计……5446675美元。

这笔庞大的巨额资金,并没引起任何人的惊奇。铸造大炮,运输材料,购买材料,工人的工资以及额外的花费,所有这些,这笔资金也许差不多正好。在内战期间,每发炮弹的造价已达1000美元,何况,巴比康主席这颗制炮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双炮弹呢,怎么也要比普通的炮弹贵5000倍。

高尔兹普林工厂位于纽约附近,南北战争期间,该厂曾供给巴罗特最好的铸铁炮。鉴于此,在10月20日,大炮俱乐部与高尔兹普林工厂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高尔兹普林工厂必须将铸炮所需的物资运往佛罗里达南部的坦姆帕,铸出质量合格的大炮,而且全部工程最迟应在明年10月15日完成,否则,自该日起,每天向大炮俱乐部交纳100美元违约金,直至月球再次处于同样条件下的那天为止,换句话说,就是共18年零11天。

这份一式二份、毫无歧义的合同,由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与高尔兹普林工厂厂长T.莫奇生双方签字后,即时生效。

12 乱石岗

自从执行委员会委员们全然不顾得克萨斯人的感情,而选择了佛罗里达的坦姆帕之后,在人人都认字的美国,公众把研究佛罗里达的地理当成了自己的义务。所有有关佛罗里达的书都特别畅销,以至于有些书不得不接二连三地再版。而佛罗里达的地图更抢手,每册高达15美元。美国人的热情就可想而知了。

巴比康主席的工作可要比研究地图重要,他想去亲眼看看坦姆帕,并亲自勘察铸炮的地点。于是,他立刻把建造望远镜所需的资金拨给剑桥天文台,然后又同阿尔巴尼的布里杜威尔公司签订制铝弹合同。就这样,他一刻钟也没浪费,在梅斯顿、艾尔费斯顿和T.莫奇生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离开了巴尔的摩。

翌日,四个人就到了新奥尔良。他们没有停留,马上登上了联邦海军部的一艘名叫“唐比科号”的军舰。这是美联邦政府专供他们使用的。没有多久,路易斯安那的海岸线就在他们眼前消失了。

从新奥尔良到佛罗里达之间的旅途并不遥远,在“唐比科号”强大的马力下,两天以后,佛罗里达的海岸线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穿过一连串的小海湾之后,“唐比科号”进入了埃斯皮里图湾。

10月21日晚7点,“唐比科号”在希尔斯巴勒河口所形成的天然小港湾里抛了锚,主席及其三位同伴在这里下了船。

“先生们,”巴比康说,“我们没有时间浪费了,明天,我们就骑马去勘察位置。”

主席一踏上岸边,坦姆帕的3000居民就从镇里跑出来欢迎他,这是对主席英明选择的最高敬意。

但是,巴比康主席完全不适合做名人工作,因为他独自躲在富兰克林旅馆的房间里,不见任何人。

10月23日早晨,充满活力的西班牙骏马站在富兰克林旅馆的门口,是4匹?不,是50匹,而且还有几十名全副武装的牛仔。当巴比康及其同伴看到这支马队时,惊诧万分。

巴比康他们从旅馆中走出来,一个年轻的牛仔走向前说:

“早上好!可敬的先生们。为了不让赛米诺尔人打扰你们,我们特来帮助你们。”

“赛米诺尔人?”

“是草原上的野蛮人。为了各位的安全,有必要如此做。”

“哼!”梅斯顿冷哼一声,跨上他的马鞍。

“总之,”年轻的牛仔说,“这样会保险些。”

“十分感谢,勇敢的小伙子们,”巴比康感谢道,“现在就出发吧!”

此时,才是凌晨5点钟。巴比康一行人离开了坦姆帕小镇,沿海岸向着南边的阿里菲亚小河走去。它在坦姆帕上方12英里处汇入希尔斯巴勒海湾,巴比康等人沿着小河的右岸朝东走去,高低起伏的土岗很快挡住了小海湾的波浪。放眼四望,呈现在眼前的是佛罗里达的原野。

佛罗里达,原名为“复活的佛罗里达”,因为它是胡安·彭赛·德·莱昂于1512年圣枝主日发现的。在贫瘠而干枯的海岸地区,实在有点为这个美丽的名称惋惜。可是,在离开海岸线几英里之后,土地开始变得肥沃。也许,当初那个美丽的名称是为了称呼这里。

地势越来越高,巴比康特别兴奋,他高兴地对梅斯顿说:

“我亲密的战友,高地是我们铸造哥伦比亚炮的最佳场所。”

“是为了减少地月之间的距离吗?”梅斯顿吼道。

“什么?”巴比康吃惊地望着他的同事,继而笑着说,“难道你就不会注意到,在高地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容易很多吗?工人不必和水作斗争,而且不必花大把的钱去买排水管,基于这些原因,在高地上铸炮是最佳选择。”

“对,博学的主席先生,”莫奇生厂长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们很快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

“我真希望我们立刻挖第一下!”主席说。

“我真希望我们立刻挖最后一下!”梅斯顿说。

大约在上午10点钟,一行人已走出12英里远了。穿过肥沃的田野,越过茂密的森林,那里展现着赤道地带所特有的风情。散发着浓郁芳香的树木,争奇斗妍的奇花异草,色彩斑斓的鸟类世界,无一不令人心旷神怡。

J.T.梅斯顿和艾尔费斯顿少校完全沉浸在这无与伦比的、瑰丽的大自然之中了。可是,巴比康却急匆匆地一个劲往前赶,如此的美景,也不能使他留恋。事实上,他如此无动于衷,完全是因为这片肥沃的土地。

于是,大家也只好紧紧地跟着他匆忙赶路。在前进中,他们涉过几片危险的沼泽地,因为沼泽里住着些野蛮居民——鳄鱼。梅斯顿勇敢地挥舞着铁钩子,想以此威胁它们。但是结果却引起岸上的善良居民——热带鸟的恐慌,高大的红嘴鹤也注视着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再继续前进,潮湿地也消失了。稀疏的树林里,树木越来越小。在无边的田野上,偶尔跑过受惊的野鹿。

“终于找到合适的地带了!”巴比康从马蹬上站起来叫道。

“但也许有人会不同意呢?”少校回答道。

的确,几个赛米诺尔人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焦躁不安地骑着马跑来跑去,有的挥舞着长矛,有的端着枪射击,不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枪响。但是,他们仅仅表示了敌意,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因此,巴比康一行人也没有退缩。

这时,巴比康一行人已来到了一个山石林立的高岗中央,这里地带开阔,地势较高,灼热的太阳照耀着大地。这里无疑是铸造哥伦比亚大炮的最佳地带。

“停下来!”主席命令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乱石岗。”一个年轻牛仔回答道。

巴比康没再说什么,跳下马,取出仪器,开始测量此处的纬度。其余的人都围在四周,默默无语地看着他。

此刻,太阳刚好穿过子午线。不久,巴比康就公布了他的测量结果:

“此处位于北纬27度7分,西经5度7分,海拔1800英尺,此处满足我们铸造哥伦比亚炮的一切条件。因此,我们将在此修建仓库、工场、熔炉、工棚等。而且,也是从这里,”他用脚跺了跺乱石岗的最高处,接着说,“举世无双的铝炮弹将要飞向地球的卫星。”

13 挖掘工作

当天晚上,巴比康和他的同事仍住在坦姆帕,而莫奇生厂长却乘坐“唐比科号”连夜返回了新奥尔良。他得回去招募一大批工人,并把大批物资运到坦姆帕。巴比康及其两位同事则在坦姆帕等待,并在当地政府的援助下,开始一些初期工作。

8天之后,在“唐比科号”的带领下,一队船只相继抵达埃斯皮里图海湾。此次莫奇生招募了3000名工匠。在美国这块自由的土地上,招工人是轻而易举的事。何况,在高额工资和不菲的奖金诱惑下,经过严格的筛选,他组建了这支最出色的工人大军。大部分的工人还带着自己的家眷。可以说,他们这次迁移完全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10月31日上午9点,工人大军踏上了坦姆帕的土地。这个小镇在瞬时之间,人口激增一倍,那情况是可想而知的。

抵达的头几天,一部分工人忙于卸船队运来的机械设备、食品以及由铁皮制成的“活动房”。而另一部分工人,在巴比康的指挥下,修建连接乱石岗和坦姆帕之间的铁路,此段铁路全长15公里。

11月1日早晨,巴比康带着一些工人去了乱石岗。次日,许多铁皮房屋出现在乱石岗的山脚下。他们在乱石岗四周围上了栅栏。从此时的规模、活力来看,它很快就会成为美利坚的一个大都市了。

这儿的一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经过多次的土质勘探,巴比康决定在11月4日开始挖掘。

在那一天的上午6点半,巴比康召集了所有的负责人,对他们说:

“亲爱的同胞们,你们应该明白我把你们召集到佛罗里达的目的。我们将在此创造一个奇迹,铸造一门内径9英尺、壁厚6英尺的‘哥伦比亚炮’;在大炮的外围还要修建一个厚达19.5英尺的护壁。因此,需要你们挖一口直径为60英尺、深度为900英尺的井,而且必须在8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在255天之内挖土2543400立方英尺,凑个整数,也就是每天必须挖土1万立方英尺。如果1000个工人自由操作,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比较有限的空间里干活,就有点难了。不过,既然工作需要,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我相信勇敢的美国人会做好这一切的。”

8点整,丁字镐在乱石岗最高点刨下了第一镐,自这一刻起,这件了不起的工具在工人们的手中不停地挥舞着。工人们每小时轮休一次,挖掘工作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11月4日,100个工人在乱石岗的最高处,掘出了一个直径为60英尺的圆洞。首先,丁字镐碰到的是层半英尺的黑土,这是很容易挖掘的;接下去是2英尺厚的细沙,细沙都被存起来了,以供将来做砂模用。紧贴沙层下面的一层是4英尺厚的白色黏土。过了白黏土层,就是坚硬的底层土,它是由一种非常结实的贝壳化石形成的岩石层,挖掘起来可就困难多了。此时,圆洞已深达65英尺。于是,开始砌井壁。

在洞底,工人造了个橡木大圆盘,然后用螺丝牢牢地固定起来。在圆盘的中央留着一个直径为15英尺的圆洞。护壁的石壁就建在这个圆盘上,水泥把一块块石头牢牢地粘在一起。泥水匠从外围向中心砌石头,最终形成一个口径为21英尺的井。井壁砌好以后,挖掘工又重新拿起鹤嘴锄和丁字镐,开始挖掘橡木圆盘下面的岩石,并随时用十分坚固的支架支起来。每挖掘完2英尺,他们就依次去除支架。然后,让大圆盘与其上面的圆形泥石洞一起慢慢降下来。而泥水匠则不停地在轮子上面砌墙,并预留“气洞”,以便铸炮时排放热气。

此项工作要求工人技术必须娴熟,而且时刻都要聚精会神。虽说工人们一刻也没放松警惕,不幸的事故还是发生了好几次。但是,紧张的工作一刻也没停下来。白天,工人们顶着太阳,汗流浃背;晚上,仍在挑灯夜战。丁字镐与岩石撞击的噪音,火药的爆炸声,机器的轰鸣声和滚滚的浓烟,形成一个极其恐怖的地带。不论是成群的野兽,还是野蛮的赛米诺尔人,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

所有的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障碍。有可预见的困难,但都被有备而来的工人们巧妙地克服了。

11月底,井深112英尺;12月底,井的深度达到224英尺;到了次年的1月底,井的深度达336英尺。

工作进展很快,到了第二年的2月间,地壳开始往外渗水,工人们只好与地下水展开斗争,用高效抽水机和空气压缩泵抽干地下水,再用混凝土将泉眼死死地堵住。勇敢的工人们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不幸的是,橡木圆盘损坏了一部分,护壁也坍下来一角。可以想象,几个在下面的工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自此以后,妨碍工程进度的意外再也没发生过。6月10日,即在巴比康规定的期限的前20天,挖掘工作顺利完成——井深达900英尺,井壁全部砌好。井壁下的地基厚30英尺,而井口正好与地面齐平。对于莫奇生工程师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巴比康本人及其大炮俱乐部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和最诚挚的感谢。

从11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巴比康始终没有离开过乱石岗。他一面密切关注挖掘工作,一面安排照顾工人的福利和健康,从而避免了此处由于人口过度集中而引起传染病。

事实上,在这项危险的工作中,很多工人由于粗心大意付出了生命。不过,这种令人惋惜的不幸是在所难免的;而且,美国人也不大在乎个人的小事。与此相比,他们更关心整个美国的荣誉。

但是,巴比康的所行却与此相反,而且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宣扬并实践自己的观点。因此,由于他的有效干预和惊人的远见,才使得工伤事故发生率没有超过欧洲那些被认为特别注重采取预防措施的国家。就拿英国说吧,大约每5万镑的工程就会死亡一人。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