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九章 有礼走遍天下

“点头示意”这种礼遇,其实是一种最深也最通俗的弯腰。人有自尊。自尊的体现之一便是礼,即以礼待人,以礼服人。只有礼让为怀,对方才能感到被尊重。

人必自重而后才能自尊。自重者,必先重视他人,因为人与人相互依存,舍他人则无我。重视他人,既可表现为以礼相待,又可表现在合适的时候把合适的礼送给合适的他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最终的结果是他人对自己的排斥与否定。

1.未雨绸缪礼为先

有些人习惯于办事时携着礼品弯着腰赔尽笑脸,效果仍是不佳。如果能做到未雨绸缪,这时的礼即使不贵重也更有价值。

在职场中不懂策略的人认为,与人相交往,本着现交现用的原则,何必花那么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马拉松式的感情投资?这是十足的目光短浅,真正在职场生存有策略的人都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做准备,未雨绸缪,这样在危急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款待或送礼物给那些对你来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怎么款待,怎么个送礼,什么时候款待,什么时候送礼,这里面很有学问。在别人给你帮过忙之后,再将礼物送过去,对方一定认为你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从未拜托人家帮忙,并将礼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礼者的想法就会大不一样。送礼给才上任的总经理与送礼给即将调至其他公司的总经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将有显著的差异。送礼给原为自己上级,但即将调到其他部门担任其他职务的人,将使对方非常感动。

有一位朋友,曾担任单位主任,每年年底的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一当他退职离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年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年却寥寥无几,正在这心情寂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是来拜访的竟是这人,不觉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过了二、三年后,这位主任又成为政府顾问,当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下属。因为他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他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老实说,送礼的人即使存在着反馈心理,但只要在送礼的当时,彼此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他所怀的目的,就不会被对方发现。

三井不动产商江户英雄,以专门赠送新鲜蔬菜有名。江户在自己住宅旁开辟一个菜圃,每天早上亲自下园工作,将生产的菜赠送给官场中的好友。

有一次,大家在菜料亭与江户共餐,开饭时,他把自己种的青菜取出,搓施上盐巴即生食,听他说这对身体相当有好处,味道也很好。江户将他亲手栽种的菜送给别人,因此大家都非常渴望他的赠品。

照相界有名的土居君雄,时常以航空送梅花盆栽给朋友,真是一种高级的赠送品。花谢了,只要把蕊剪掉,第二年,又会重新开花。土居对盆栽很有研究,因此也经常把心得传授给朋友。

九州某照相馆器材社长江须匡一时也时常将九州的新鲜鱼航空寄给朋友,深受大家喜爱,尤其太太们更喜爱:“江须先生真是一位好人……”

在都市生活中,不常常吃到新鲜鱼,于是此类赠品非常受欢迎。

制茶很有名的伊藤园社长本庄正则,也时常送乌龙茶给朋友,据说此茶对降血压有很大的功效,很受中年以上的人喜爱。如果送的是日本茶,就不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了。日本茶到处都买得到,乌龙茶就不容易买了。

不论如何,要赠送他人礼物时,最好先考虑别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托别人赠送的方式,最显得没有诚意。既然要送,就该送对方喜爱的礼物才是。凡是谨慎的话,成效自然会高。在职场中求人办事时送礼也应早作打算,学会送礼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求人就会成功。

2.送礼应择时而动

中国人总是喜欢图个吉庆佳时,如果送礼能把握住人的这一心理,择时而动,将效果奇佳。

如果你是个做事懂策略的人,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以下几个送礼的绝好时机。

(1)利用生日

平常日子不妨把上级、同事和下属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并在家里的挂历上用红笔划个圈并标个记号,待到他们的生日到来这天,你可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甚至为他们筹办生日宴会,这会很令他们感动,是达成办事效果的有效手段。

(2)利用偶发事件

比如当你听说某家楼房煤气爆炸,某栋住宅区发生盗窃,某个住宅突发火灾或是某个地区遭遇洪灾,而这些出现灾情的地区正好有你的亲戚、朋友或是熟人,这时你不妨打个电话去探问探问,或寄上送上一些应急物品。这样,得到你关心的人会有遇到真朋友的感觉,从而会对你铭记于心。日后有事去求他,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你。

(3)利用卧病在床的机会

人一旦生病卧床不起,都会变得脆弱与烦躁,名声、虚荣也都顾不上了,这时他最需要的是别人来探询他。你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

如果亲朋好友因病休假在家,你就应该抽空带着礼物去他家里探病慰问。闲聊时不要谈及工作,多讲些轻松、有趣的故事和消息。告辞时说些祝福的话,要表现出衷心、关心和同情、诚恳的样子。

如果你因故没有机会去探视,在其病好后与之相遇,最好只问一下他病好了没有或装作不知道,千万不要愧疚地说没有去探病请原谅之类的话,那样听起来会让人感到很虚伪。

探视看病时效性强,越快越好,不要犹豫不决。

4.利用婚丧嫁娶

结婚、生小孩以及丧礼等等婚丧嫁娶是送礼的好时机。

亲朋好友、上级或下属的孩子有婚嫁之喜、生小孩之喜时,要及时地送去礼金礼物,或在婚礼、宴客的场合尽心帮忙,或在难忘的时刻替他们照相,日后可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这样会讨得他们的欢迎。

当你听说有人去世了,应主动慰问死者的家属,举行葬礼时去送行。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可以用电话致意。

抓住送礼的机会,有利于你所办的事获得成功。

3.在合适的时间把礼送给合适的人

送礼,绝不能像对待家常便饭那般随便。送礼前你先要在心里琢磨:这礼什么时候更合适,什么样的礼物该送给什么样的人?

送礼就要把礼在合适的时间送给合适的人,这样才能皆大欢喜,办事能成。反之,则不亚于画蛇添足,甚至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送礼时间的宜与忌。

(1)送礼要送在前头

职场朋友很多,若遇到个亲朋故旧,有佳节喜庆,酬以薄礼,以示祝贺,这对密切友情是非常有益的。但是,送礼忌迟。若是没有赶上机会,不如不送。不送不过忘记而已,事后送去,双方尴尬,受礼人收了吧,佳时已过,算怎么档子事,不收吧,恐怕又驳了送礼者的面子。送礼人即使礼物再多,再贵重,总难消除忘记别人好日子的疏忽,那种“马后炮”的阴影是难以拂去的。为了避免这种过失的发生,应备一记事簿,将应酬馈赠之事详细记载,然后逐一去办,便不会有误,岂不快哉。

(2)送礼时受礼人最好在家

送礼时一定要选择受礼人在家时前往,因为,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实不礼貌,有时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接受礼物。再者,礼物只是交往的工具,重要的是通过交谈增进双方关系。同时,一些现代化的物品,送礼者还应向受礼人讲清用途和用法,特色食品,还应介绍烹法和食法,这些问题,主人不在家无法解决。

(3)切忌当着别人送礼

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人多眼杂时应当回避,尤其是给上级送礼,更应注意。一来上级怕背个受贿的罪名,送礼者也不想落个巴结的印象;二来社会之大,无奇不有,红眼者、造谣生事者无处不在,切莫授柄于人。本来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摇唇鼓舌者使其蒙上一层不正之风的阴影,何苦来呢?

(4)出差或从老家归来时适宜送礼

如果你出差了或回老家了,回来时不忘带点土特产当作礼物馈赠同事和上级,一定会让他们倍感温暖。他们会在心里想:这人真有心,想得周到,是个不错的员工和朋友呢。这样还可使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假如你给家庭困难者送这些钱物,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救助,你不妨说,这东西在老家很普遍,带回来在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你们回老家了也带点特产回来不就是了。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送礼有了合适的时间,还要把看人下“菜碟”,不同的礼物送不同的人:

(1)实惠礼物送一般同事职员

一般的同事职员大多数家贫,生活都不是很宽裕,你送去的礼物如是实惠的生活消费品,必于他有贴补之用。与其送去只是观赏性的工艺品,让其束之高阁,不如送上食物或穿用品让他即时消费,更令其心花怒放,他会对你“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感激涕零。

(2)精巧礼物送上级高管

上级高管的家庭消费水平很高,那么一般礼物很难引起他的兴趣。你勒紧裤带,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下的礼品,在他那里可能是平常的东西。就如土耳其谚语说的:“把礼物送给富人,就像提水倒入大海。”可是,有时那份礼又不能不送,劝你还是从精巧上花些心思。比如,送去一枚你自己亲手刻制的印章,使其在绘画时可以钤之;或者送去一柄用山藤根雕刻的烟斗,既是件工艺品,又未花分文。这可能会引起受礼者的兴趣,他可能在赞赏你对他细致了解的同时,非常珍惜你的那份劳动。

(3)特色礼物送外宾

外国朋友自然对具有异国情调的礼物感兴趣,你不妨送些唐三彩、真丝巾、景泰蓝、剪纸、惠山泥人、龙井茶等中国的特产,以博其欢心。

(4)趣味性的礼物送朋友

尤其是年轻朋友之间,生活本无牵挂,浪漫色彩浓厚,礼尚往来可以多在趣味性上想些点子。朋友生日时,送去代表他的属相的工艺品,可能会令其快慰;在他布置房间时,你送去用布缝制的滑稽小猴,置于沙发之上,会令其捧腹;她出国时,你送她一条签着全班同学名字的手绢,会令其激动不已。

(5)实用礼物送老人

可口的食品,舒适的衣服,急需的用具,可能会博得老年人的欢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极有好处,也融洽了两代人的关系。

(6)启智礼物送孩子

现在的孩子衣食住行都很充裕,作为孩子所企望的是他们智力上的开发。所以,智力玩具、图书画册、学习用品等能启发他们智慧的礼品会更受青睐。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那么礼物的轻重便不该是以金钱来衡量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送礼送的是一份关爱,一份情谊。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礼送得多了,拎着同样的礼物心都有点麻木了,上级的心情更是可想而知,一样无动于衷。究竟该送什么样的礼物才能不落俗套打动人心呢?这就要你用点策略了。一般情况下,礼物的挑选应该经过认真考虑,做到新颖别致、别出心裁,以使收到礼物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现在,让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锦旗、匾额的妙用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上至公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多逃脱不了“名利”二字的纠缠。特别是官场中人更是名摆在第一位,利倒在其次了。人都是虚荣的,现实生活中沽名钓誉之辈比比皆是——而送锦匾牌旗之类是不触犯王法的,而且可以招招摇摇挂在醒目位置。送者大张旗鼓、冠冕堂皇,受者更是“明目张胆问心无愧”。如此一来热热闹闹皆大欢喜,无形中便联络了感情。

(2)药品送的是关怀

药,可以医病,却不可以医愚。现实社会中身在高位的,多是年近花甲名宿的老领导、老上级,人既年老体衰,各种病症便找上门来,于是成了医院中的常客。有策略的送礼者,此时不会送各色水果或糕点补品,因为这些东西送的人太多,不会受到重视。那么,就送药或药方吧!

送药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对方病情,最好能不遗余力,恰好送上某种特效药,使人一吃见效。这样的药有吗?绝对会有,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送礼者需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宽解病者的心情,另一方面还要设法使其虚荣心得到满足。如能让伤病员体会到自身的举足轻重作用,病情立马就会减去三分。

(3)小小贺卡的潜在价值

一张小小贺卡也是有妙用的。在多数人们的意识里,贺卡首先是一份纯净的礼物,是一种纯净的问候,施者无需多浪费金银,受者更无需提心吊胆。贺卡代表着一种友谊,它使人显得高尚,使人想起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千古名言。至于是不是君子,是不是淡如水的交情,那就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贺卡代表着友谊,一个人收到贺卡的同时也显示着他人际关系的好坏。从这种意义上看,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多多的问候,以此来确信自己已有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张贺卡本身是无足轻重的,收卡者所看重的是卡片的潜在价值,即:有人想着我,我是重要的。

(4)送花有讲究

“鲜花”和“掌声”,是经常被人联系在一起使用的两个词,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两个词表示“成功”的意思,同时还有“尊敬”和“祝福”的含义在内。送人以鲜花,也就是给人以祝福和成功了。也正因为如此,大凡世间饮食男女,少有会拒绝一束美丽的鲜花的。当然,因为花束所表达的意义不同,送花时需有个忌讳:千万别表错了情,闹出笑话。比方说玫瑰,多数情况下表示着爱的信物,是不能随随便便送的。

现在,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花所代表的含意:(1)马蹄莲:代表着崇高和肃穆。一般情况下,送给长者或领导表示自己的尊敬,同时可搭配松柏枝,有祝福健康长寿的意思。(2)兰、梅、竹、菊:兰花是幽静脱俗的象征;梅、竹是人所共知的岁寒三友中的二友,菊花也是很富意蕴的品种。一般来说,这四种植物被视为清高、风骨、气节的象征。因此,可送给师长或有相当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意。(3)步步高和满天星:步步高有步步高升的意思,配以满天星作陪衬,祝人高升的意思便更明显了。因此,这种花可送给事业上正在飞速发展的人物。

为异性送花,需多加斟酌,不然最容易闹出笑话。一般情况下,在送花之前,最好请教一下花店老板或其他有此类常识的人。鲜花无疑是美丽的,更是女性的宠物,但作为正常的业务往来,彼此间是一种业务或普通朋友关系时,送花一定要慎重,否则,有可能产生相反效果。通常情况下,芬芳香浓的桅子、纯净洁白的山百合、青葱翠碧的海东青以及娇羞无限的含羞草等等表意明朗纯洁,一般不会被人误会。但也有不同,含羞草最好别送大龄未婚女强人,那有可能被她们当作最大的侮辱!

(5)送健康

生命是无价的,健康就是福,所以送礼不妨从健康出发。烟酒糖茶糕点水果,这类的礼物一般少有人送了,一是送者会自觉拿不出手,二是收者更不稀罕。因此,这种礼物多是要被挡在门外的。虽说是当官儿不打送礼的,但老板更不愿因这些寻常物品损了自己的清白。前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送补品的时潮,王八人参都大补,而老板日理万机难免精神不振,送些补品,无异于送去了一份健康。5.送礼送到人“心坎”

送礼有讲究,很多人办事,“礼”送了,可没送到“心坎”,结果是事没办成,礼也丢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人调查后指出,日本人办事在送礼方面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不难想像,很多欧美人,拿到此类礼品都爱不释手,不由得说一句“Itswonderful!”(太好了!)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既聪明又精明,摸透了外国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这样他们只需用“小”礼物就彻底“温暖”了人心。

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利”和“礼”更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交际的潜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送到人的心窝窝里呢?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人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单位、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以此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本属人之常情,问题是你是否送礼送到了点子上,这不仅要合别人的需要,而且要合别人的喜好、兴趣和审美观点。合适、合时、合地又合乎人情、合乎道理,这就不容易了。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其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

为把礼物送到人“心坎”,就要慎重对待礼物的轻重,一般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

一般讲,礼物太轻,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受礼人家中不甚宽裕,无异于给人出难题。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又无用,便徒生许多烦恼,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孝敬、或怜爱、或爱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物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物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物。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她会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你的怀中……

就礼物而言,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到它的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别出心裁,轻轻地落在人“心坎”里,激起一朵朵感动的浪花。6.送礼要“师出有名”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是中国人好面子,对“师出无名”的礼物总是心有余悸,所以送礼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理由。

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给你的上级,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与,是感情的物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上级都不会拒绝接受别人善意的礼物,但平白接受人家的东西,总是有点不好意思,这就需要送礼者找到一个送礼的借口才好。比如上级患病、生日或子女开学等特别时日,是送礼的最好时机,因这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不用另外寻找送礼的借口。受礼的人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但有些时候,人们送礼纯粹为了办事,这种时候把礼物送过去怎么说好呢?总不能结结巴巴地说:“今天想求你办事,所以才给你送些礼物让你受用。”那样一来,上级是不会接纳这个礼物的。怎么办?这就需要花点“心思”找一种让对方心安理得地接受礼物的说法。

一般而言,为了办事给上级送礼,上级总是要推辞一下或拒绝一下,把上级拒绝接纳的话礼貌得体地挡驾回去,是让受礼者心理舒坦自然的主要手段。下面是一位记者就这一问题在送礼者那里采访到的所谓“经验之谈”:

说法一:把送礼的话头推到不在身边的老婆身上。

比方说:“是啊,我也说,找您办事用不着拿东西,而我老婆却说啥也不干,非让我拿着不可。既然拿来了,就先搁这儿吧,要不然我老婆准得埋怨我不会办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说法二: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说:“东西是给孩子买的,和你没关系,别说是来找你办事,就是没办事,随便来串门还不一样应该给孩子买点东西吗?”

说法三: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老人身上。

比说:“你不用客气,这东西是给老爷子买的——老爷子身体最近还行吧?……你方便时把东西给老爷子拎过去得了,我就不再过去专门看他了。”

说法四: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办事的朋友身上。

比说:“这东西是我朋友给你买的,我也没花钱,咱把事给他办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她)客气。”

说法五: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可能存在的“有失”处。

比说:“你给办事就够意思了,难道还能让你搭钱破费?这钱您先拿着,必要时替我打点打点——不够用时我再拿。”

说法六:把送给对方的钱说成是暂存放在对方手里的。

比方说:“我知道,咱们之间办事用不着钱,这钱先放你这儿,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时候再给我不是一样吗?”

以上这六种说法,都颇有人情味,对方听了,心里会好受一些,也就不便回绝了。

7.送礼最忌临时抱佛脚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日积月累的,朋友最不愿接受的情况是当你用得着他的时候抱着礼品甜言又蜜语,用不着时一脚踢开形同陌路。所以送礼要送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最忌讳的事。

人的感情具有物化性,仅用话语来表达你对上级的关心和友谊不太实际。仅凭两张嘴是无法建立友好关系的,还要有点物质上的交流。这就需要你施展策略运用一些小礼品来沟通与朋友的关系。但人往往又是很矛盾的,想要却又不好意思,所以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样子来。

现在人们爱用礼品的轻重来衡量友情浅深,认为礼轻情亦浅,礼重情才深。所以我们再谈礼轻情意重时,似乎有点不合时尚。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礼轻情义重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当你送给对方很重的礼物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你或许有事相求,或许希望得到某种更贵重的东西。而对方也不会无缘无故接受你的重礼。他会猜想,你是否有事求他。在接受你的礼品时他会很慎重,甚至会拒绝你。

我们所说的礼轻情义重,是说在无求于对方时给对方送礼品,而且也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仅仅是为了与对方相互了解,加深感情,促进友谊。当对方有喜事时前去恭贺,与对方同喜;当对方在困难时给对方送去温暖,帮助解决;当对方生病时前去安慰,表示关心……这种情况下你送的礼品虽然很小,对方也会非常高兴的。

当然,“礼轻”也要看情况而言,要看对方与你的亲密程度。随着双方感情越来越深,礼品可以适当地加重一些。但无论你送多重的礼品,都只是为了表示感激对方与你的密切合作,不要有其他想法。

送礼品最忌讳的是临时抱佛脚。尤其是你刚与对方认识就带了许多礼品给对方,然后就提出你要办的事,很明显你是在用这些东西来换取他的帮助。一般情况下他会拒绝你的礼品,就是收下了也不会马上帮你办事。

好朋友也是一样,关系好平时多走走,有事时不用送礼对方也会帮你。如果平时不来往,有事则抱着礼品来求情,对方虽不好意思说你,但同样不会买你的账。

8.莫让送礼南辕北辙

送礼时,不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结果让送礼与其目的南辕北辙。

为什么送礼?必有其原因或者目的,所以送礼要从目的出发,莫让礼也送了,结果却是毫无作用或者适得其反。

(1)别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蠢事

不打听对方的住址而到对方上班单位送礼的人是傻瓜,非但办不成事,还会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礼品上虽说写着是送给对方个人,但因为你,与对方领导的秘书只是工作上的关系而已,所以礼品应该归公司所有,他本人不可以带回家去。

此外,当你到对方工作单位访问顺便带着礼品送人也有上述情况。礼品的体积稍大一点,周围的人就会看见。即使体积小,如果送的方法不高明也容易被周围的人发现。在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如果对方硬着头皮拿回家去,周围的人会对他指指点点的,这将使他很难为情。如此一来,你的送礼目的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2)别把受礼者当猴耍

在对待礼品本身的观念上也因人而异。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选购礼品时,仅拘泥于外表不看质量,或只是为了体面而在数量上下工夫的人相当多。在过去也许行得通,但在人们的眼光及要求都很高的现在已经过时了,也行不通了。

外表华丽质量却很差的礼品让人打开一看就摇头,受礼的一方对此不但不会感激,相反,他会认为你在把他当猴耍,要知道都是明眼人,何必来这一手呢?

(3)别把礼物变成一次性筷子

如果你送礼像给人发筷子一样,人手一份,结果自是尴尬,礼物的命运也只能是如同一次性筷子一样被悄悄收进了垃圾堆。

有一伟推销员在谈到他一次有趣的经历时说:“那是我到某大领导家拜年时所发现的一桩事情。当时我看到对方下属手里拿着打火机说:‘嗯,我豁出去了,买上了进口货。还是都彭的呢!’对方得意洋洋地回答我(其实是否真的是他本人花钱买的鬼才知道)。我到隔壁局长办公室,局长也拿着个都彭打火机。真奇怪!整个单位几乎每人拿一只。”

“后来我才知道,甲公司的推销人员得知乙公司送给这家客户负责采购的经办人员一个都彭打火机后,为了使这家客户不被乙公司拉走,他回公司立即采取对策,也同样送了些都彭打火机给该部门所有的有关人员。”

“当该客户的有关人员看到彼此间都拿着同样的打火机后,心照不宣,但心里都很不舒服。当我下次再去该客户访问时(尽管相隔时间不太长),就没有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都彭打火机了。”

当送穿戴在身上或者随手携带的物品作为礼品时,请注意不要把同样的东西送给同一个单位里的几个人。此外,即使不是同一个单位的人,如果他们经常见面的话也不要送同样的礼品。

送礼时,千万别做这些傻事,用点策略,不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结果让送礼与其目的南辕北辙。

9.受礼者要三思而后行

送礼要三思,别忘了受礼同样要三思,否则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礼太重,可能是贿赂,一旦陷入,你的良心、你的人生就会受到法律的谴责和惩处。

送礼有学问,受礼同样有学问,什么样的礼物要欢欢喜喜去接受,什么样的礼物要婉言拒之门外,都需思考才好。古人说凡事三思而后行,同样受礼者也要有策略,三思而后行。

受礼后,你必须要判断一下是否要接受馈赠,但不幸地,你通常得打开包装才能决定。或许你会认为收受礼物可能显示出你拙劣的判断力,但仍应推测其意图:礼物不应该是贿赂或和利益冲突的东西,而应该只是商场上同事之间的馈赠而已。

不妨做个有策略的受礼者,你可以利用下列问题来决定是否收礼:

·礼物是否超出价值?

·礼物送达时间是否在非传统或不同于平时的时刻?

·是否违反公司规定?

·它是否会让你觉得有义务去参加宴会?

·最近三个月左右,是否曾带给送礼者生意上的往来及利润?

·是否有未定案的商业交易?

·送礼者是否有“收买”人的名声?

上述问题只要有一个是“是”,最好婉谢,辞谢一个有问题的礼物总比错收来得好。

如果你打算辞谢别人的礼物,最好在收礼后24小时内行动。没有实际行动即会被认为已被接受。退回礼物时须附上亲笔写的短笺,明白表示你无法接受。不必写出特定原因,在短笺上注明日期并讲清楚你已接到但无法接受。请把不要责备、侮辱或表达不屑的意思简洁地传达给对方即可。假如公司制度上有规定,你必须为此行为提出报告,基于保护自己的原则,在报告上附上你谢绝短笺的影印本。

你不必在退回礼物前先电话通知送礼者,或事后旧事重提,假如送礼者事后又提起这件事,可重复你在拒绝卡片上的说词,或巧妙地转换话题。

假使送礼者向你道歉,接受他的道歉并从此不再提这件事。

接收礼物时,应尽早表达感谢之意。很多人以为打电话最能表达谢意,可能是,但绝不是最有礼数。简短、温馨的手写短笺,最能适时有效地表达谢意。

短笺须选用合适的纸张或感谢卡,而不是拿书信末端空白的部分随便涂鸦。假使所要感谢的不只一人,则请收文者代为转达。即使你不知道对方姓名也要提及:“请告诉你的同僚,我很感谢他们所送的可爱礼物。”

但不要做得过头了,一张诚恳的感谢卡已绰绰有余。也别指望他人再回张感谢卡。记住莎士比亚的至理名言:“我认为你感谢得太多了!”

测试:你懂得迂回战术吗

《孙子兵法》称,“知迂直之计者”可以常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数学常识;但某些情况下,看似最直接、最便捷的线路未必是最‘短’、最有效的线路,有时可能恰恰相反。

在人生前进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乱石林立、高山挡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这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在迂回中前进,有时看似曲折的路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下面就来测试一下你是否懂得迂直之计吧!

1.假使你是某公司市场总监,你会总是研究市场,从企业还未涉足或做得还不够完善的地方发现机会:

A.是的B.介于A与C之间C.不是

2.当暂处下风或机会未成熟时,你会隐忍等待或迂回静观,进行“冷处理”:

A.经常如此B.偶尔如此C.很少这样

3.当资源有限而面临决策时,你会集中资源用在最能奏效的地方:

A.是的B.偶尔会这样做C.很少这样

4.工作计划列出后,你会多花一点时间确定方案中最重要、次重要的事项,并调配更多的资源、人力放在重点上:

A.符合你的情况B.比较符合C.你很少这样

5.面对强大竞争对手,你会避开他们的锋芒,寻找成长机会或转战他处:

A.经常如此B.偶尔如此C.很少想到

6.你会考虑将产品先投放国外,提高产品身价后再进军国内市场:

A.是的B.介于A与C之间C.不是

7.你对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A.非常赞赏B.认为一般C.不太赞成

8.面对难于公关的重点人物,你会先公关他的家人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A.经常如此B.偶尔如此C.很少这样

9.与人交谈相处时,在谈及正题前,你总会先拉一拉家常,增进亲近感:

A.是的B.介于A与C之间C.不是

10.你喜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一来开拓思路,二来在与人交往时,可以从对方的兴趣出发,达成更多的共识:

A.的确如此B.较少注意C.很少这样

测评结果: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最后将分数加总。

24分~30分说明你很懂得迂直之术,在竞争劣势中,也能不断求进。因此,你在战略布局中能够理性分析,扬长避短,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取胜几率;同时,你在人情关系中也因为适当的迂回而得到不少实惠。

17分~23分说明你的“迂回求进”能力一般。迂回是一种柔性的竞争,经营企业需要刚柔兼备。面对困境,应该一方面进行冷静而实在的研究,另一方面不间断地发现机会、创造条件或转战他处;有时想要表现正面迎击的豪情,效果反而不佳。

10分~16分说明你不是很懂迂直之术,也许你具备凿山开路的胆识和气魄,但是大丈夫做事能屈能伸,要知进退。当困难过于强大时,不如从市场细分或地域优势等突破口另辟蹊径,同样有可能达到目标。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