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用哈尔西
1942年10月18日下午2时,一架“科罗纳多”号水上飞机犹如一支矫健的山鹰悄然降落在努美阿港弧形的港湾里。飞机尚未停稳,一位海军将官已从客舱的窗口探出头来。他脸庞黝黑、前额开阔、双目炯炯有神,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尔西将军。
在瓜岛争夺处于白热化、登陆美军岌岌可危的时刻,尼米兹起用这种敢打敢拼、勇于进取的将领,很可能收到扭转战局的奇效。
哈尔西的骁勇善战早已众人皆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太平洋战局曾一度危急万分,哈尔西奉命去威克岛运送飞机。舰艇出发后,他立即发出“第一号作战命令”,要求全体官兵严阵以待,若遇敌舰,立即开火。当时,美日还处于外交谈判阶段,没有正式宣战。
哈尔西的参谋长提醒他说“你知道你的这项命令意味着将进行战争吗?”
“如果发现敌人过来,就先发制人。有什么争论以后再说。”哈尔西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从这件小事中,反映出哈尔西敢作敢为的倔强个性。当珍珠港惨遭重创,举国震惊、士气低落的时候,又是哈尔西率领仅有的一支航空母舰编队成功地进行了对日海空反击战,使美国人从阴霾的云层中看到了一线曙光。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42年4月18日,他亲自指挥舰队,运送杜利特尔上校的B—25机群,长途奔袭,直捣东京。
尼米兹任命哈尔西出任南太平洋海区司令的决定是深得人心的。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写给尼米兹的信中肯定了尼米兹的做法。他说:“我对你英明果断地任命哈尔西接替戈姆利的命令感到满意。”
任命哈尔西的消息像春风一般吹遍了整个滩头阵地,激起了深陷战争泥淖中的官兵们新的斗志。一位在瓜岛历经过磨难的美军军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那时,我们因患疟疾,四肢软弱无力,似乎连散兵坑都爬不出来了。可是,当我们听到哈尔西赴任的消息后,突然高兴得像小羚羊那样蹦跳起来。”
一艘救生艇像箭一般驶向水上飞机,然后载着从飞机上下来的哈尔西向“亚尔古尼”号旗舰奔去。哈尔西是在这艘救生艇上才看到尼米兹的任命电报的。由于任命来得突然,他有些惊讶。他情不自禁地说:“这可真是上帝交给我的最烫手的马铃薯了!”
戈姆利将军站在甲板上迎接哈尔西,两人都显得有些不自然。戈姆利对哈尔西说:“这是他们交给你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完全知道。”哈尔西回答,“希望你能给予协助。”
哈尔西失望地发现无论是戈姆利,还是他的参谋人员,对瓜岛局势的第一手情况都所知甚少。因此,哈尔西立即召集范德格里夫特将军来努美阿会晤。
会议在“亚尔古尼”号战舰上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除范德格里夫特之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司令汤姆斯·霍尔库姆中将,以及帕奇、哈蒙和特纳三位将军。范德格里夫特在回顾了瓜岛的作战经过之后,强调指出,他刻不容缓地急需补充航空兵和地面部队。刚刚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哈蒙将军和霍尔库姆将军完全支持他的看法。
哈尔西问范德格里夫特:“你打算确保瓜岛吗?”
范德格里夫特回答:“如果条件允许,我打算血战到底。”
“你指的条件是什么?”哈尔西问。
“强大的火力支援和不间断的运输补给。”范德格里夫特回答。
特纳则表示,海军已竭尽全力了,因为没有足够的战舰保护,他损失的运输舰只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哈尔西打断特纳的叙述,明确地告知陆战第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你回去后,我保证尽我所能支持你。”
尼米兹十分清楚瓜岛的不利局面,他曾用比较客观的语言概括当时的形势:“由于美军没有在瓜岛地区取得制海权,因此对岛上美军的补给,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当哈尔西走马上任之后,尼米兹下令向南太平洋增调大量的兵力,其中有战列舰“印第安纳”号、潜艇24艘、战斗机50架、轰炸机24架,以及陆军第25师。被击伤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修复后,也返回南太平洋参加战斗,并同位于埃斯比里图岛以东的“大黄蜂”号航母编队取得了联系。
二、圣克鲁斯海空大战
当范德格里夫特将军从努美阿返回瓜岛的时候,日军已向机场发起了新的攻击。日军攻击亨德森机场的意图在于,引诱美军舰队出现于所罗门群岛东北海区,然后通过日联合舰队将其歼灭。
哈尔西命令包括“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编队在内的主力舰只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北地区进行巡逻,以便从翼侧打击从北面和西北面逼近瓜岛的敌军。
哈尔西面临的对手是参加过中途岛作战的南云编队。南云舰队中包括“翔鹤”号、“瑞鹤”号航空母舰及“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日前哨部队是“隼鹰”号航空母舰舰队。哈尔西是一个胆大心细之人,他深知自己的编队在力量上处于劣势,胜利的关键在于抢先发现敌人,然后向日军发起突袭。
26日凌晨,美侦察机发现日军舰队。此时,金凯德率领的两个航空母舰编队已抵达圣克鲁斯岛海域。哈尔西即刻命令海上部队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尼米兹也将日军发现美舰的情报转给了金凯德。不久以后,尼米兹从日军的明语电报中获悉,圣克鲁斯群岛海域发生了航空母舰激战。
日机于6时30分升空待命,但未发现“企业”号。6时50分,美机命中日“瑞凤”号飞行甲板。9时10分,日机在离“企业”号10海里处发现“大黄蜂”号,“大黄蜂”号暴露于晴朗海面易受攻击的位置。日机集中火力向其发动攻击,5颗炸弹命中甲板,2条鱼雷击中机舱,海水浸入锅炉舱,“大黄蜂”号开始倾斜,失去了航行能力。与此同时,从“大黄蜂”号起飞的轰炸机群也突破日军的空中防御,重创日航空母舰“翔鹤”号。
10时2分,“企业”号被日军发现,飞行甲板被3枚炸弹击中。为“企业”号护航的“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和“圣胡安”号巡洋舰各中一弹。“企业”号编队在日机连续攻击下,带伤向东南方向撤退。
没有飞机掩护的“大黄蜂”号由一艘巡洋舰拖着,以3节的航速缓慢而行。下午15时15分,6架日军鱼雷机向“大黄蜂”号再次发起攻击。一只鱼雷命中该舰,舰体右倾14度。舰长命令弃舰。美军驱逐舰被迫将曾在中途岛之战中声名显赫的“大黄蜂”号用鱼雷击沉。
日近藤编队袭击“大黄蜂”号之后,向北撤退。原计划次日南下再战,但由于遭到了从圣埃斯皮里图起飞的美水上飞机的连续攻击,遂于27日下午退出战斗,驶回特鲁克岛。
金凯德指挥的美军舰队在南撤途中遭到日潜艇发射的鱼雷攻击。哈尔西令其鸣金收兵。
至此,圣克鲁斯海空大战宣告结束,这是日美双方继珊瑚海大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之后,第四次航空母舰之间大规模的海空厮杀。从战术角度讲,双方两败俱伤;从战略角度看,美军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此战粉碎了日陆海军联合攻占瓜岛的企图;其次,此战使山本海军大将用一次舰队决战而歼灭美军舰队的梦想化为了泡影。
三、夺回瓜岛
在亨德森机场争夺战中,瓜岛美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们显示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协作精神,一次次打败了日军的进攻,将机场牢牢地掌握在美军手中,并使日军伤亡人数10倍于美军。为此,尼米兹给范德格里夫特发去一份热情洋溢的嘉奖电:“你们在岛上的战斗捷报,令所有人欢欣鼓舞。谨向前线的陆战队员及固守阵地并反攻夺回防线的陆军部队,致以衷心的感谢。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团结一致,打败敌人。”
10月中旬的一天,尼米兹忙里偷闲,出席了夏威夷总督举行的晚宴。尼米兹历来重视社交公关社交活动,但这次他却几乎全无心思,他的脑海中装满了所罗门群岛的战事。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宴会气氛似乎与他格格不入了。晚宴结束后,他立刻回到司令部,翻阅新到的电报,一直到深夜才上床就寝。
此时,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战争正在蓬勃展开。盟军的三支远征军正计划渡海进攻北非,大西洋的战事已推向高潮,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纷纷运往这一地区。相比之下,南太平洋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却被人忽略。好在罗斯福总统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干预。他担心在1942年国会选举前夕,如果瓜岛守军的支援线被切断,舆论将对他不利。于是,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要求“确保可能运入该地区的一切武器全部运进去,以固守瓜达尔卡纳尔岛”。
这样,在进攻北非的前夕,一批弹药、火炮、飞机运到了这个被围困的孤岛上。这也使得哈尔西得以再次派遣6000多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上岛,特纳派水面舰艇进行护送。
哈尔西接到尼米兹传来的总统指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瓜岛做了一次短期视察。他需要熟悉那里的防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亲临前线,向那些疲病交加仍勇敢地坚守阵地的士兵们灌输力量和热情,激起他们新的希望。
在岛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宣布,“夺取战争胜利的秘诀就是不断地消灭日本佬。”他视察瓜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南太平洋海区,官兵们一致认为,同前任司令相比,哈尔西是一位关心全局的将领。
尼米兹要求哈尔西发起一次“撩望台”行动,并于11月初实施。决战在即,哈尔西毫不迟疑地向海军发出全面战备的命令。“企业”号经过简略修补,在修理舰陪伴下,从努美阿出航。该编队还包括“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2艘战列舰。哈尔西吸取圣克鲁斯海战的教训,指示金凯德将军谨慎小心,任何时候都不要进入所罗门群岛以北海域。
哈尔西派出的增援部队于11月12日下午安全登陆。当天傍晚,特纳的护航队撤向东南方向的努美阿。为了挫败日军包括“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在内的炮击大队即将对亨德森机场的夜袭,特纳从护航船只中抽出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在海军少将丹尼尔·卡拉汉的指挥下,重返铁底湾,掀开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的序幕。
这是一个星光闪烁的夜晚,美日两支编队在瓜岛以北的海面上不期而遇。双方进行了一场约30分钟的混战,其激烈程度为海战史上所罕见。幸运的是,日战列舰只携带的是356毫米的杀伤弹,而不是穿甲弹,美军编队才免遭覆没的厄运。交火中,双方队形被打乱,不时发生同室操戈的情况。待天明才发现,两军损失均很严重。日军除丧失两艘驱逐舰外,旗舰“比睿”号中弹50多发,在萨沃岛附近被美机击沉。美军丧失4艘驱逐舰,其重巡洋舰“波特兰”号和1艘驱逐舰失去机动能力。斯科特将军、卡拉汉将军及其大部分参谋人员在海战中阵亡。此战,日军编队占有绝对优势,但美军打乱了其进攻时间表,迫使阿部弘毅的战列舰撤回到肖特兰岛基地。
日军以战列舰实施炮击亨德森机场的企图虽未得逞,但并没有放弃原有的进攻计划。11月14日凌晨,以山川海军中将指挥的巡洋舰编队,又从肖特兰岛南下,并开始炮击亨德森机场。
当日拂晓时分,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的2个舰船群。一支是山川的炮击编队,另1支是田中的增援编队。此时,金凯德率领的“企业”号编队已将所罗门群岛置于其舰载机的突击范围之内,所以形势对日军不利。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对日本两个舰船群进行了轮番轰炸,击沉巡洋舰1艘,击伤巡洋舰3艘。与此同时,1支由“雾岛”号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日军炮击舰队,也向美军猛扑过来,击沉美军2艘驱逐舰,并使“南达科他”号和其他2艘驱逐舰丧失战斗能力。美仅存的“华盛顿”号利用雷达指挥系统,集中轰击“雾岛”号,使之在7分钟内丧失了机动能力。日军战舰放弃了作战企图,撤离战场。4艘幸存的日运输舰穿过战区冲上瓜岛浅滩。天亮后,美军飞机、舰艇和岸炮摧毁了这4艘运输舰。这样,统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的一系列战斗至此全部结束。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搏杀。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争夺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之一。尼米兹表示,瓜达尔卡纳尔战斗的重要阶段已经过去。他还认为南太平洋部队不怕危险的精神主要是由于南太平洋海区司令的英明领导,他赞誉哈尔西:“智勇双全,神机妙算。”罗斯福总统为奖励哈尔西取得的胜利,特擢升他为海军四星上将,并很快得到了国会批准。
四、下一步行动
瓜岛海战之后,所罗门群岛的日军全面转入防御。但日军不甘心失败,又在塔萨法隆加挑起了一次夜战。此战日军以弱胜强,将装备新式雷达的美巡洋舰编队打得落花流水,以损失1艘驱逐舰的代价,取得了击沉美重巡洋舰1艘、重创巡洋舰3艘的战果。但从战略上而言,日军的胜利为时已晚,已经无力扭转战局了。
不过,尼米兹还是从战术上发现美国海军需要改进的问题,美军尽快提高夜战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尼米兹实事求是地向美海军提出“训练,训练,再训练”的口号。他还赞扬日军的舰炮和鱼雷射击技术,并说日军“有能力,有耐性,有勇气”。
然而,战局毕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经过旷日持久的争夺,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两支部队分别夺取了日军赖以继续扩大侵略的前进基地。美军取得了制海权,由开始时的势单力薄,被动防御,转为步步进攻。
12月7日,在珍珠港被袭一周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请尼米兹从军方的角度展望一下未来战争的结局,尼米兹回答说:“我不想用日期来回答你的问题,但我可以用地图回答你。”他指着墙上的大排地图宣布:“当日军在地图上所示的地方被穷追猛打、无处躲藏,有生力量被摧毁时,战争就结束了。”
12月底,范德格里夫特领导的陆战第1师撤出瓜岛,由帕奇率领的陆战第2师和陆军第25师予以替换。新的守岛部队继续在岛上执行肃清日军残部的任务。
尼米兹在“所罗门海区未来战斗”的备忘录中,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这些原则与金上将的构想完全不同。金建议绕过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群岛,夺取阿德默勒尔蒂群岛。这样,盟军就能封住日军通往拉包尔的主要运输线,使自己处于摧垮并进而攻占这个基地的优越地位。尼米兹在备忘录中则指出,盟军兵力有限,企图越过两岛上许多相互支援的日军基地是危险的。他认为,进攻应稳扎稳打,以基地战斗机所能覆盖的掩护范围为前提。首先,进占离亨德森机场300海里的布因基地。在瓜岛和图拉吉岛地区建成海、空基地,并且等盟军两栖作战部队增多之后,再进一步向前推进。其次,当美国制空力量逐渐取得优势之后,再进一步加快进攻步伐。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尼米兹专程奔赴旧金山会晤金上将。这回,金上将没有固执己见,他为尼米兹细致入微的分析所打动,几乎全盘接受了尼米兹的建议。
为了缓和海、陆军种间的关系,尼米兹还在人员任命上做了一次精心安排:由曾担任过外交官的金凯德接替经常与陆军争吵的西奥博尔德将军,出任北太平洋海区司令。
尼米兹还就太平洋舰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整套构想。此时,美国已经建成或将要完工的共有22艘航空母舰。这些舰只将可能组成一支史无前例的大舰队,那时美军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太平洋海域。尼米兹打算以这样一支舰队横越太平洋,打开太平洋的交通中轴线。这些地方无大片陆地,只有数百个大岛屿和环礁,可以选择许多目标为登陆地带及作战基地。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也提出了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方案。该方案建议,以陆军为主力沿着新几内亚进军菲律宾群岛,最终以此为基地,直捣日本本土。在一系列陆军为主攻的跃进中,以海军担任陆军的人员护送和供给服务。
以庞大的太平洋舰队担任陆军的辅助手段,使海军成为陆军随意摆布的工具,这是美舰队总司令金上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无论如何不能苟同的。尼米兹为此辩驳道,麦克阿瑟进攻日本的方案合近求远,耗损人员和供应,并且将旷日持久。金则认为,这是典型的麦克阿瑟主义,意在突出自己。
金返回华盛顿,向马歇尔汇报了各司令部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尼米兹的部属哈尔西进入麦克阿瑟管辖的海区作战之后的有关指挥问题。这是涉及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谁高谁下的问题。最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做出妥协,哈尔西在战略上受麦克阿瑟的原则指导,战术上则由他自己决定。
尼米兹为了使自己合理的作战方案能够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他们的各小组委员会所选中,做了许多努力。最后,华盛顿的决定传达下来,他们接受了尼米兹的方案。麦克阿瑟虽竭力反对,也未能劝阻住最高当局。因此,尼米兹的进攻方案为主线,麦克阿瑟则继续从南面进攻。
尼米兹认为,在太平洋地区的两头同时推进,应紧密协调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得战斗胜利。最好是由一个单一的领导来指导作战方案的实施并进行指挥。他还认为,应由他担负这项任务。但他所处地位使他不能提出此问题。他对金上将的支持非常感激。正是这种支持使他实际上赢得了个人的胜利,他已经拥有一支配备全面、人员充实的作战舰队。这使得太平洋获得了基本的安全因素。因此,他也不便提出更多要求。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在1943年1月举行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金上将据理力争,认为美国不应过分迁就英国进攻西西里岛的计划,而要重视美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目标。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在听取了有关太平洋战场的汇报之后,肯定了金的建议。丘吉尔还勉强答应了与美国一同加快对日战争的步伐。
在此有利形势下,尼米兹认为再次奔赴南太平洋前沿阵地进行视察的时机已经成熟。诺克斯海军部长将同尼米兹一同前往视察。于是,尼米兹建议麦克阿瑟到努美阿来,共同协商下一步行动方案。尼米兹熟知麦克阿瑟的个性,他连总统都未必放在眼中,一个海军部长怕是难以驱动他的“大驾”。所以,尼米兹提供了两套方案供麦克阿瑟选择。第一,麦克阿瑟来努美阿;第二,诺克斯、尼米兹、哈尔西三位高级将领一同去澳洲布里斯班的麦克阿瑟司令部。然而,麦克阿瑟还是以“高级指挥官长途跋涉,机关无人照顾”为由,拒绝了尼米兹提出的会晤要求。实际上,麦克阿瑟认为在这种时候举行高级会晤毫无益处。
1月14日,尼米兹陪同诺克斯部长乘坐四引擎水上飞机,由珍珠港出发,动身前往中途岛。途中,飞机发生故障,尼米兹命令驾驶员在水面上迫降。诺克斯部长臀部受伤。尼米兹头部撞开一条一英寸长的伤口,当副官拉马尔用碘水擦拭他的伤处时,尼米兹因疼痛而大喊大叫。
在中途岛为他们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尼米兹以海军上将的名义向部属授勋授奖。一位年轻的上尉被授予海军十字奖章,尼米兹仔细打量了这名上尉,然后向他问道:“你是得克萨斯人吗?”
“是的,将军。”上尉答道。
尼米兹哈哈笑着说:“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对于家乡的人更有一种本能的直觉。他常说,如果他认为某人不是得克萨斯人,他决不会问人家,以免使人难堪。
尼米兹一行参观了中途岛的防御设施之后,沿着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向南飞行,于1月20日抵达圣埃斯皮里图岛,受到从努美阿赶来的哈尔西和麦凯因的欢迎。哈尔西刚访问过新西兰,在那里他发表了风趣而又自负的讲话,声称他将在1年内打到东京,并说:“跟日本人打仗的初期,我说过我们1人顶3人。现在,我要说顶他20人。”诺克斯对哈尔西这样公开预测战争结局感到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哈尔西还向尼米兹出了一个难题,他要求尽快提拔他的老朋友奥利弗·欧文·凯辛为临时海军上将,并威胁说,如果此事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他将亲自向海军人事局摊牌。
尼米兹举起双手高声说:“不,看在上帝的面上,你不能这么干!你会把事情弄糟的。”
“你等着瞧吧!”哈尔西回答道。
幸好晋级批准书及时送到,避免了一场内部纷争。
在圣埃斯皮里图岛,诺克斯、尼米兹一行住在菲奇将军的“柯蒂斯”号旗舰上。夜里,舰艇不时遭到日军飞机的零星轰炸。
第二天,尼米兹等人到达瓜岛。他欣喜地发现,岛上部队的设施和条件已有很大改善,浴血守卫的亨德森机场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全天候机场。新近换防上岛的士兵身体健康,精神振奋。可以说,美军已经掌握了岛上的制空权和瓜达尔卡纳尔、图拉吉岛周围的制海权。
遗憾的是,尼米兹在瓜岛的视察使他染上了疟疾,他是视察组中惟一染上病的人。第二天,尼米兹带病率领视察组前往努美阿。
1月23日下午,尼米兹在哈尔西的司令部召集了高级军事会议。他的脸色不佳,身体明显虚弱,鼻翼时不时因呼吸不畅而抽动。但他还是强打精神,用简洁清晰的语言阐述了对下一步战略的构想:第一,在4月1日之前,彻底清除瓜岛日军,完全控制该岛制空权和制海权;第二,以瓜岛为支援基地,协助所罗门群岛的作战计划,第三,攻占新乔治亚岛上的蒙达角日军新机场,为南太平洋部队进攻所罗门群岛中的布干维尔岛打下基础。
这次太平洋舰队南太平洋海区联合会议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气氛,与1942年9月同样类型会议上所出现的急躁而又焦虑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照。会上,各位将领畅所欲言,进一步树立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诺克斯部长未参加这次会议,但他对会议结果表示满意。鉴于尼米兹乘坐的水上飞机经常出现故障和小事故,诺克斯部长特给尼米兹配备了一架设有将军座舱的R—5D型专用飞机。同时,诺克斯部长还对尼米兹手下的得力干将哈尔西表示了赞赏。
尼米兹于1月28日乘专机回到珍珠港,因疟疾发作而住进医院。他禁止将他生病住院的消息传出去,命令下属把将旗仍悬挂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他所以这样做,除了战情的需要外,他还有另一层考虑。此时,哈尔西已是太平洋海区的四星海军上将,如果哈尔西利用自己的资历和身份滥施影响,将有可能给南太平洋海区造成恶劣的局面。哈尔西毕竟只是一员猛将,他需要不断的提醒和约束。
当然,尼米兹也有丧失常态的时候,当他因不能工作而住院期间,病情和战局的变化使他神情焦虑。副官拉马尔出于好意,带来一盆鲜花,想使他高兴些,但他表情冷淡,面露愠色,转身就将鲜花扔在房门外的地板上。这对于一向以风度儒雅而著称的尼米兹来说,是极为少见的。若不是因为生病而心情烦躁,这种事情怕是不会发生的。
2月来临,病榻上的尼米兹收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帕奇将军的部队从瓜岛西部登陆,彻底肃清了岛上的日军。麦克阿瑟指挥的新几内亚东部的战斗也已结束。他们赶走了约12万名日军,而包括美军和澳大利亚部队在内的盟军牺牲3095人,比在瓜岛的死亡人数多了将近一倍。至此,日军的防线终于崩溃了。
五、击毙山本五十六
日军瓜岛惨败后,在俾斯麦海战中又一次遭到重创。此战迫使日本大本营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新几内亚方面,并决心集中陆海军力量在这个方向建立作战基地。
山本五十六奉命用日本航空兵的精华——航空母舰舰载机去协助海军岸基飞机作战,他总共拼凑了300多架飞机,企图用凌厉的空中攻势,对已经失去的瓜岛及正在失去的新几内亚地区的基地进行报复性轰炸,以挫败美军的春季攻势,争取时间,加强俾斯麦群岛防线。4月3日,山本离开联合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特鲁克,亲临拉包尔指导前线作战。从4月7日起,日机空袭瓜岛,矛头对准所罗门方面。接着,又连续空袭了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等地。
这种持续的骚扰性空袭,对美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日军的损失大于美军。4月中旬,山本决定亲自到所罗门群岛北部的日本基地,视察防务并鼓舞士气。由于日军没有战区制空权,众将认为此举十分危险,纷纷劝阻山本暂缓前往。但山本决心已下,嘱令副官向第11航空战队司令城岛高次海军少将发出电令:GF长官将于4月18日前往视察巴拉尔岛、肖特兰岛和布因基地。具体日程安排如下:06:00乘中型轰炸机(由6架战斗机护航)从拉包尔出发,08:00到达巴拉尔;然后,转乘猎潜艇,于08:40抵达肖特兰;14:00再乘中型轰炸机离开布因,15:40返回拉包尔。若遇天气不好,本次视察日程往后顺延一天。城岛海军少将接到来电,大惊失色:“司令长官简直发疯了,这哪里是电报,分明是发给敌人的一份请柬。”城岛这不是无虞之忧,美军敏感的情报网络果然收到了这份“请柬”。4月13日17时55分,美军设在阿留申群岛荷兰港的监听哨收到了那份电报,立即交给太平洋舰队无线电分队,破译专家很快将这份重要密电破译出来。
4月14日凌晨,莱顿拿着急电匆忙赶往尼米兹将军的办公室。尼米兹由于工作劳顿,几乎一夜未眠,此时他坐在办公桌前,显得有点无精打采。当莱顿把电报内容告诉他的时候,他犹如被注射了一针兴奋剂,睡意顿消。
他转身察看地图,仔细追踪了山本将乘飞机和军舰对巴拉尔岛、肖特兰岛和布因兜巡的路线。之后,他确认山本此行的第一站,将使这位帝国海军的头号将领正好处于从瓜岛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国战斗机的航程之内。而这位日本将军素来遵守时间,因此他的行程一定分秒不差,这正是剪除他的诱人机会。
“你看怎么办?”尼米兹问莱顿,“我们要不要设法把他干掉?”
莱顿回答:“山本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已成为青年军官崇拜的偶像。除了天皇以外,在增强民心士气方面可能无人像他一样有这么重要的影响。将军了解日本人的心理,如果我们把他干掉,日本海军的士气将一蹶不振,也一定会使日本举国上下不知所措。”
尼米兹仍然举棋不定,他的想法比一般人更深一层:“我考虑的是,他们能否物色到一个更能干的舰队司令。”于是,两人将所掌握的日本高级海军将领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比较,莱顿说“山本是日军中的头号人物,犹如鹤立鸡群一般。”接着莱顿又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尼米兹将军,你知道,这就好像你如果被他们干掉,没有人能接替你一样。”莱顿的一席话,使尼米兹将军定下了伏击山本的决心。
尼米兹将军立即将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通告给了第57特混舰队司令哈尔西将军,请他迅速制定一个能保守这一情报机密的伏击计划。为慎重起见,尼米兹将军专门请示华盛顿,征求罗斯福总统的意见。
罗斯福亦感事关重大。战争期间,暗杀或伏击敌方高级将领,是会招来同样报复的。尽管自战争爆发以来,阴谋杀害敌方军政首脑的事件屡有发生,罗斯福本人就曾险被德军潜艇发射的鱼雷截杀。但当时美国人信奉和尊崇骑士风度,他们认为暗杀是不人道和懦弱的行为,所以一直不参与暗杀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的活动。罗斯福考虑再三,仍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召集陆海军有关将领,在例行的午餐会上密谈此事。
海军部长诺克斯表示了反对意见:“这是一个极不光彩的行动。我们应该听听随军主教的意见,看看杀害敌方领导人是否符合基督教教义;还应该听听空军司令哈普·阿诺德将军的意见,看看是否行得通。”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反唇相讥道:“暗杀固然违反战争法,但日本偷袭我们的珍珠港,难道就合法吗?山本五十六既然挑起了臭名昭著的偷袭,他也就自然丧失了法律的保护,我们自己却为什么作茧自缚呢?况且,他是去战斗区域视察,在这种地方,一员大将和普通士兵没有什么区别。”金上将附和道:“对日本而言,山本是栋梁之材;对美国来说,山本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凶神。这次无论如何不能放过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道:“山本的确是我们的心头之患,是太平洋战场上很难对付的家伙。如果我们趁此良机干掉他,既可以报珍珠港一箭之仇,又可使我们的海军免遭更大的损失。”
诺克斯的反对意见显然居下风,于是,他又从另一角度提出问题:“这一巡视日程有点像精心安排的,这是否是一个引诱圈套,把我们的飞机一网打尽呢?”海军情报局副局长扎卡赖亚斯闻声解释道:“伪造电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份电报用的是日本人自以为高深莫测的五位乱数式密码。乱数表是4月1日刚刚变更的,日本人无论如何想不到我们会破译这种密码拍发的电报。”
罗斯福听毕众人议论,终于拿定主意:“那么就击落山本座机,干掉我们这位‘老朋友’,大家看给这次行动起个什么名称呢?”诺克斯见总统决心已下,立即转变了态度。他提议道:“既然截杀山本是为了报珍珠港一箭之仇,就叫它‘复仇者’行动吧!”众人均表示同意。
尼米兹接到诺克斯发来的“干掉山本”的电报后,大为振奋,马上电令哈尔西不惜一切代价执行“复仇者”行动。所罗门群岛航空兵司令马克·A·米切尔将军领受任务后,通过哈尔西在努美阿的司令部复电尼米兹将军,他决定派出“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获得者约翰·米歇尔少校指挥的P—38闪电式战斗机中队,于4月18日在北所罗门群岛上空,执行空中伏击任务。
尼米兹正式签发了山本五十六的死刑执行令,并在电报结尾处以个人名义预祝哈尔西“交好运和取得胜利”。
在尼米兹的记忆里,4月1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同一天,当时任“大黄蜂”号舰长的米切尔和特混舰队司令哈尔西实施了对东京的轰炸。一年后的今天,情况又会怎样呢?
米切尔计划以两个机群18架飞机完成这次特殊任务。由约翰·米歇尔海军少校率14架飞机担任掩护,在高空诱开并纠缠住山本座机的护航队,由托马斯·兰菲尔上尉率4架飞机担任狙击,击毁山本座机。4月18日6时整,山本一行起飞。2架日本双引擎中型陆基轰炸机在6架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穿越浩瀚无垠的南太平洋上空,向布干维尔岛的布因基地飞去。7时35分左右,在飞机就要于巴拉尔岛中途着陆的时候,美航空队的14架P—38闪电式战斗机从日出方向冲下来,用机关炮向日飞机扫射。多架美机把6架护航的日本零式战斗机缠住,2架美国双尾翼战斗机趁机攻击日本轰炸机。兰菲尔上尉咬住了323号陆基轰炸机后猛烈开火。这架日机随即中弹,一个机翼被打掉,飞机坠毁在布干维尔岛阿库地区的热带丛林中。穆尔海军中尉击毁了另一架轰炸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头部和胸部被机枪子弹穿透,飞机坠毁前即已毙命身亡,机上随行人员无一幸免。
米切尔闻报,立即向哈尔西发回捷报:约翰·W·米歇尔少校率领的美国P—38飞机于9点半抵布因地区,击落由零式飞机严密护航的2架轰炸机,4架零式飞机,3分钟内共击落敌机6架。美军1架P—38型飞机未能返航。4月18日似乎是属于我们的。哈尔西立即复电:向你和米歇尔少校及其他猎手深表祝贺。看来,装鸭子的袋子里有一只孔雀。随即,哈尔西将捷报和自己的复电转给尼米兹。尼米兹又把捷报发往华盛顿。当天夜里,珍珠港时间4月17日,太平洋舰队的作战纪要中写道:“日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已于今天在布因地区上空被美陆军P—38型战斗机击毙。”
5月21日,山本的骨灰用“武藏”号超级战列舰运抵日本。东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用低沉、悲痛的语调宣布:“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今年4月在前线执行战略指挥任务时,与敌军遭遇,在飞机上光荣牺牲。”
“名将之花”遽然凋零,对日本民心士气造成了严重影响。尼米兹在他后来撰写的《大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中写道:“山本之死,是对日本海军的一个沉重打击。”山本毙命后,其继任者古贺峰一和丰田副武其能力和地位均不及山本,致使日本海军无法扭转每况愈下的战局,山本五十六苦心经营的联合舰队走向了覆灭之路。
美方为了避免使日方觉察到山本毙命的真相,一直成功地隐瞒了密码被破译的事实。为了麻痹日本人,尼米兹甚至指示美航空兵部队,在伏击山本五十六的地点上空作“例行巡逻”,使日本人误认为山本之死纯属偶然事件。哈尔西将军受命不得把此事的内幕泄露给报界。直至战后,美方才公布了这一事件的真实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