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职工近25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200人,教授324人、副教授518人;有博士学位的占43%;两院院士10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000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最近才改为此名(并合并了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唐山两所工业专门学校合并,定名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该校称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北方交大,毛泽东主席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为校长。它是一所以工、管为主体,以信息与通信类和管理与经济类学科群为特色的多科性重点院校,并成为培养铁路现代化建设人才和解决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及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虽然大学排名不在最前面,但因为专业好、城市好、分配好,故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比较崇高,录取线居上不下。学校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毗邻亚洲最大的动物园之一——北京动物园。其住宿条件也是很不错的,比北大、清华、人大还强,当年他们第一批搬进崭新、整洁、宽敞、明亮的新式学生公寓,弄得我们其他院校学子羡慕了好一阵儿。另一点值得说的是,由近两年红得发紫的青春偶像演员陆毅与苏瑾主演的海岩版著名电视连续剧《永不瞑目》,就是以此校园作为外景地,足见其自然景观、建筑形象颇佳。
[联接]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藏书100余万册。
设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远程与继续教育院、研究生、职业技术等12个学院和2个在职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中心。有硕士点50个,博士点2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产业经济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22个研究所、研究中心,38个实验室。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部级重点学科。5个学科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有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运输自动化等一批全国一流实验室。
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教学与科研人员1100余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5人,教授164人、副教授40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5000人,其中硕、博研究生2300余人,外国留学生100多人。
北京体育大学:学校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3年成立;1956年更名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改为今名。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华大学。该校是中国体育类院校的排头兵,在国内体育学科、专业最齐全,体育硕士、博士点最多,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全国重点学府。知名学者主要有国际排球联合会规则委员会主席马启伟、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金季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杨锡让、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主任委员田麦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邢文华、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执委任海等。它有我国唯一的体育专业大学出版社。自1980年以来该校培养了国际运动健将50人,运动健将444人;在世界大赛中获冠军42人次,亚洲大赛中获冠军60人次,刷新亚洲纪录11人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607人次。尤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该校有21名学生代表中国参加比赛,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两枚铜牌;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获得17枚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
[联接]占地面积1000余亩。藏书43万册。
设7个学院(研究生、教育、竞技体育、武术、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成人教育),2个中等专业学校(附属竞技体校、附属体育中专);有24个教研室。有体育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一级学科“体育学”博士授予权单位;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新闻学(体育新闻)、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8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体育竞技),12个部委级重点学科。另有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6个教学、科研、训练实验室;13个附属研究、培训中心;16个室内训练馆;68块室外运动场。
有正副教授228名,博士生导师40余名、硕士生导师100余名,国际级裁判37名、国家级裁判210名。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机构和体育单项协会担任重要职务的有36人,在国家二级学会任常委以上职务的有44人,在国家队担任主教练的有15人;4人次获得国际奥委会奖章,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在校生近6000名,其中硕士、博士生650余名,本科生400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竞体和中专学生约1000余名。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1959、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1999年定为全国开展远程教育试点4所院校之一(另3所是清华、浙大、湖南大学),向全国提供网上计算机课程4所院校之一(另3所是北大、清华、上海交大)。这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的多科性全国重点院校。国家级重点学科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该校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邮电通信专业图书馆。北邮专业好、地域好、分配好,学校各方面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强,故尽管综合实力、名气地位不如一些老牌综合大学,天下优秀却踊跃而至,生源极佳,在各省市分数线多年来数一数二,仅次于清华等个别学校(理科)。最近3年,该校本科生毕业就业率持续列北京地区高校第1名。1998年北京地区高校非数学专业大学生数学竞赛,11个一等奖,光北邮就拿了5个。我的一个老乡,从清华读了博士、在北航做了博士后,如今是北邮的年轻教授。他发明了不少机器,特别是有个雕刻机颇为著名。我曾采访过他,文章的题目就叫《他雕刻人生》。
[联接]占地面积500亩左右。藏书93万册。
设电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语言学院(含国际汉语培训中心)、文法经济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网络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信息网络中心(含Cisco学院)、电路中心、软件学院及体育部等教学单位。有27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MBA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9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1个“211工程”重点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正副教授数百人,包括3名两院院士。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
北京林业大学: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壮美的画卷、这美好的夙愿,靠谁?除了我们每个中国民众责无旁贷,还得需要几代、十几代北林人用汗水、智慧、青春来辛勤编绘。北京林大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设立的清代京师大学堂林科;正式成立于1952年,原名北京林学院,隶属林业部;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文革”时移居云南;1978年迁回北京原址办学;1985年更为今名;2000年划归教育部。它是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最高学府,我国林业院校的排头兵;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培养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园林、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信息科学、人文科学、外语、艺术等多学科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它的园林、生物、林学、水土保持等优势专业居国内领先地位;科研上则在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林业经济管理等领域属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该校名师主要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国际唯一梅花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水土保持高等教育奠基人”关君蔚院士、“三倍体毛白杨之父”朱之悌院士、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孟兆祯院士等。其4万多名毕业生中有11名两院院士。该校园林专业学生5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风景建筑师协会组织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奖,同时连续荣获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金奖等;研究生多年来就业率达100%;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校园临近清华园,环境幽雅,设施齐全,一些建筑中西合璧,并拥有气势宏伟的12层教学主楼。
[联接]占地42万余平方米。藏书76万余册。
设生物科学与技术、园林、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材料科学与技术、工学、信息、基础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职业技术、成人教育13个学院,另有1个研究生院。有50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8个高职专业,1个二学位专业,24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4个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生物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植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5个部级重点学科,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中心。另有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等40余个研究中心、研究所,30多个遍布全国的教学科研基地;在北京小汤山、河北廊坊等地建有高科技产业基地;还有1.3万亩的鹫峰教学实习林场。
有专任教师96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正、副教授479人,博士生导师12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在籍学生1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9955人,研究生1507人。
北京语言大学:如果说北外是一个主要教中国人说外国话的大学,而北语便是一个主要教外国人说中国话的大学;如果说中国大量高校都设有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的中文系,而它便是整个学校属于一个中文系;如果说中国大量高校都招收比例有限的外国留学生,而它便是一个外国留学生的庞大聚集地。把外国留学生作为一个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它的特色,是它的“拳头产品”,是它的“招牌菜”;而它也正是这样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学府,有人甚至亲热地叫它“小联合国”“小地球村”。它位于北京西北部全国著名文教中心海淀区著名的学院路上,东南西北分别有石油大学及北科大、地质大学及北航大、清华大学及北联大、矿业大学及北林大,四面八方都被众多大学包围起来,这样的学校恐怕全国也只有极个别。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当时叫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改名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更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定为今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世界文学专家王宁等是该校教师。中国唯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等的教育,并承担着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外语培训工作。它还是中国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高校。至今已为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地区培养了50000多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各级各类学生。
[联接]占地面积300亩左右。藏书63万余册。
设汉语、外国语、汉语速成、人文、继续教育、网络教育6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2个直属系,1个体育教学部,对外汉语、汉语水平考试2个中心,语言、比较2个研究所。
有正教授44名,副教授、讲师等在职人员数百名。有6000多名外国学生、2000余名中国学生。
北京服装学院:云想霓裳翩翩舞,时尚羽衣出北服。北服创建于1959年,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更名北京化纤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纺织工业部(现中国纺织总会)直属高校。它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多学科协调发展,有鲜明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培养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围绕服装,形成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融合、艺术设计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学校每年都举行服装服饰表演大赛。该院每年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丹麦等国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开展“2+2”、“3+1”式(即新生入学后前两年或三年在国内就读,后两年或后一年在国外就读)学生交流、互派活动,定期选送一部分优秀生赴国外留学。近两年该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左右。学校有一座高达18层的综合主楼,在全国高校中屈指可数。它位于北京市内东北部朝阳区,与北化、对外经贸大、北京中医大等校毗邻。
[联接]占地面积200亩左右。藏书30万册。
设服装、纤维材料工程、精细化工、工业设计与自动化、国际贸易、工艺美术等6个系和基础课部、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及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服装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化纤机械研究所、服装CAD设计开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其本科专业有化学纤维、染整工程、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工业设计与自动化、精细化工、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工业会计、装磺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14个。硕士点有化学纤维、染整工程、纺织机械、化学工程、服装与工艺美术设计等5个。
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教师约400人,高级技术职称的160多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2500多人。
北京科技大学:曾是著名的北京钢铁学院,位于曾以聚集着北京8大学院(现已基本上升格为大学)而闻名的西北海淀区学院路上;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部分系科组建而成;1997年首批进入“211工程”行列;原隶属冶金工业部,1998年归于教育部直属。其杰出校友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及30余名两院院士。被誉为“钢铁摇篮”。工学是其强项,冶金物理与化学、钢铁冶金科学技术史、材料物理与化学等专业居国内高校前列。工学列全国前20名,科技综合实力列全国前30名。2002年统计,其“EI”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2位,“SCI”排名第22位。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该校的不同凡响。北科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也都享有盛誉。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涌现出了李敏宽、楼大鹏等国家级优秀运动员;并且获得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的建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