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2 基本读书技巧2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这部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的著作,它的影响亘古至今极为深远。

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南宋史学家郑樵

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鲁迅

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日《史记》,一日《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哪便是另当别论。

——毛泽东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但此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司马迁说:“诟莫大于宫刑”。他满腔孤愤,发而为文,遂成,《史记》。时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长”。历史是最无情的。

——著名学者季羡林

《三国演义》

一部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谋略的杰作;对各界各阶层的人的种种为人、处事、运筹工作等,有难以估量的重大参考价值。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元末明初横空出世的《三国演义》是我国产生较早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它一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演义》也远播海外,被译成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几十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大洲。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以其无以伦比的丰富内涵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

《三国演义》这部典范性的历史小说,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一代地不断阅读,得到各个阶层人民的共同喜爱。

《三国演义》几百年来一直有着广大的读者群,其以情节取胜,以跌宕有致的写法取胜。这部小说常读常新。少年时阅读可能是看热闹,故事多变有趣;年轻时阅读可能对小说中种种人物性格的描写以及他们的为人之道感兴趣;年纪再大一些的人可能多注意人物命运描写以及各方实权人物斗智斗力、巧弄权谋方面。小说在运筹帷幄、星移斗转、奇峰对插、锦屏对峙的多种描写后面,显示了先人的无限智慧,以至今天的外国企业家要把它当案头的必备之物,而将其智谋用到经营中了。

——知名教授 钱钟文

世界名著浩如烟海,喜读之书町上千卷,但对军事文学,我情有独钟。在军事文学中,我首先推崇的是《三国演义》,它具有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它给我以历史知识,给我以智慧,给我以众多的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众多的艺术形象中,它塑造了具有永久意义的典型——一代枭雄的曹操和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它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还在于表达了封建社会上层人物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变化万端,惊心动魄。它的丰富的哲理和高超的军事艺术,给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深刻的启迪!

——著名学者 黎汝清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它,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

——金庸

《红楼梦》

中国古今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过去200多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一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文学,竹枝词里便有“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的说法。《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巨作,它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及种种艺术形式的利用,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并且必将越来越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

国外学者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国内有人把“红学”与“易经”一起称为两门“玄学”,甚至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够得上专学之格的,仅一部红学而已”。因此,可以这么说,品读《红楼梦》,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接壤,所以它是永远研究不完的世界文化之谜。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历史学家 季羡林

这是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从任何角度和眼光去读都可以有所得的书,是一本像是一个富矿永远也开采不尽的书。书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生的悲剧、家族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悲剧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

——北大教授 周先慎

《红楼梦》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皇冠。要了解古老中国的大家族制度的生活方式、礼仪规范和人间趣味,不可不读此书;同样,要了解中国文学的大家风范和中国语言的奇妙魅力,也不可不读此书。

——著名学者杨义

《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优秀、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本书刻画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实无其匹。语言和对人物的描写,应该说是达到了神品的境界,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几乎都有一股《红楼梦》的味。

——著名作家李毕

《水浒传》

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

线条粗犷,不事雕琢,甚至略有仓猝,但让人读后心在跳、血在流,透出一股迫人的热气。

农民起义的伟大画卷,一个刚毅、蛮勇、有力量、有血性的世界。

《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白话文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有了《水浒传》,我国才有了第一部成功的长篇白话小说。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它豪情惊世,为世界小说史上罕有的倾向鲜明、规模巨大的描写人民群众的抗暴斗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问世以后,一时间各种简本、繁本好似雨后春笋般在社会上大量出现,名公贵胄之家都案置一部以示时髦。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将《水浒传》称为“才子书”。《红楼梦》问世之前,《水浒传》便被传到国外,以后又被陆续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也引起相当大的反响。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108个人物的性格,真是108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1000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金圣叹

《水浒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文学和演唱的范围。根据记载:历代强盗和造反者都喜欢借用《水浒传》英雄好汉的绰号;代20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游击战术也是从《水浒传》得到的,这是令人吃惊的。

——日本汉学家木村英雄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对赤手空拳、孤独无援的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

《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这部小说首次通过现实主义形式反映了反对地主和专政的压迫的中世纪农民起义,是一部具有丰富形象的画廊。

——《苏联大百科全书》

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传》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

——胡适

《西游记》

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阅读的童话鼓舞人的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地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问世以后,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它的故事和人物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尤为青少年所着迷,成为儿童的“恩物”。建国后,仅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印了近300万部。各种翻印本、删节本、改编本更是无法统计。历代评论家对《西游记》都有极高评价。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确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学者张书绅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皆宜。此书的负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的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北大教授白化文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法国大百科全书》

《毛泽东传》

国内出版的一部集学术性、权威性于一体的高水平的毛泽东生平、事业、思想的信史。一部生动而深刻的可资可信的传记。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逢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出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经历。从一个师范生到共产主义者,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到确立在党的领导地位,一代伟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长期以来,广大人民都想知道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一生,而由金冲及同志主编的《毛泽东传》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渴望。首先,《毛泽东传》是权威机构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毛泽东传》积纳了我国当代众多研究毛泽东学者心血和智慧,是一部可资可信的传记。读者看过了这部《毛泽东传》以后,不仅能正确认识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最真诚的儿子是如何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不息的,同时,这部《毛泽东传》还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出敌人在攻击毛泽东时所使用的那种伪造、篡改历史的卑鄙伎俩。

——著名编剧王朝柱

《毛泽东传》这本书是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了解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向导。今天我们用看人而不是看神的眼光来追溯他的事迹,方能领略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的原因。看了这本书,才更加深信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一步一步逐渐成长的巨人,是一个也曾不成熟也曾犯错误的人。我也盼望着建国后那段历史的出版,但是无论是哪一件事情,希望作者仍能按照现在的风格,即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去描写,去分析主脉,这样方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这位巨人。

——青年作家亦言

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一个重要指南。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红与黑》

灵魂的哲学诗。

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美国教授费迪曼

《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

——法国杰出小说家纪德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判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尔基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入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外国文学史》

《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法国有专门研究司汤达。

《红与黑》的学问——“司汤达学”和“红学”,还有专门研究该书的“司汤达俱乐部”。

——《法国文学史》

《孙子兵法》

浓缩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战略智慧的精华。

兵家韬略之首。

人类智慧之源。

《孙子兵法》全书13篇,约6000字,为我国春秋时代孙武所著,距今已2500多年,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现今已被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凡读过这部兵法的人,无不倾心于它所蕴含的深邃而奥秘的思辨内容、博大而精深的军事学说内涵、清新而鲜明的实践风格,以及辞如珠玉的文学性语言。其问世虽久,但书中所包容的一些哲学思维,以及在这些哲学文化意识指导下所阐述的战争规律和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被称为令人叹为观止的罕世之作。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文心雕龙》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唐大宗李世民

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计,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北宋文学家苏洵

孙子是军事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对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孙子兵法》对军事战略提出了很概括的见解,它的内容是许多不受时间限制的作战指导原则,而不是应付种种具体情况的详细的建议和忠告。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是名副其实的兵典,学者和军人总能从中获得教益。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克

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的、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之后,更要重新和更加完整地读《孙子兵法》。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

《曾国藩家书》

从政要学曾国藩。

家训堪称典范,谓之大家。

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

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世。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生前身后,毁誉参半。曾国藩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识人用人的本领,一是其“内用黄老”的谋略。前者可见曾国藩留下的《冰鉴》,这在一般人尚可了解、运用;后者则是《曾国藩家书》。

——《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