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4、交朋友的秘诀5

59.对朋友要善于吃亏

朋友之间,难免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和分配,处理得如何,关系着朋友关系的存废。

“吃亏是福,便宜是祸。”古训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在朋友交往中,总觉得自己“有些吃亏”,那才会留住朋友。因为你有这种感觉,朋友肯定就没有。那朋友满意,朋友关系就不会断绝。自己能长久拥有朋友,不是福气是什么?如果自己只想着如何占便宜,那朋友不吃亏了?便宜大家都想占,就不得不争斗,果真如此,还有朋友吗?也许不仅失去了朋友,还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何苦呢?

因此,与朋友相交,首先要准备自己吃亏。然后再考虑得到。

但吃亏要吃在明处,不能吃在暗处。“吃哑巴亏”的教训还少吗?

自己吃亏是为朋友,当然要让朋友明白了。只有朋友明白你是在忍耐,那吃亏才有意义。否则,吃了亏,朋友根本不知道,或视为理所当然的义务,那亏真的就白吃了。因为对于一点都不想吃亏的人,是用不着用吃亏来回报的。

吃明亏是一种善良的品德,不是懦弱和妥协。

朋友之间都要明白这一点,否则,该吃亏时未吃亏,该不吃亏时反而吃亏了。吃了亏,不落好,反结怨的例子还用得着一一列举吗?

在这里,把握吃亏的限度非常重要。可以先吃小亏,向朋友做出一种姿态,看朋友的反应如何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如果朋友在你吃了些亏之后,也甘愿吃些亏,那就扯平了,一切按规矩办,朋友关系可以作为一般朋友向深交朋友发展;如果朋友在得知你已吃了些亏之后,表现得非常愧疚,并反复解释、道歉,主动做出补偿,这样的朋友可以说“够朋友”,可以视为深交朋友;如果朋友分明知道你已吃亏了,仍视而不见,或继续争着占便宜,这样的朋友还值得再做朋友吗?当然,吃亏只能吃小亏,以不对自己造成大的损失为前提,尤其在新朋友初交,更应如此。不然的话,吃大亏的苦果只有自己吞咽了。

当然,吃亏也是对朋友关系的一种考验,如何对待朋友的品行自会表露出来。

但那些擅长玩弄计谋的朋友除外。

有不少吃大亏的朋友,是在光吃小亏得到补偿,再吃小亏再得到补偿后,放心地吃大亏了,结果得到的不是补偿,而是骗局。一切都晚了,等到大梦初醒时,只有空悲切的份儿了。

因此,朋友之间吃亏是应该的,但总不能老吃亏,否则,吃了亏得不到补偿,别人还会骂你是十足的傻瓜,活该如此。

吃明亏重要,吃亏是否有意义更重要。不想吃亏的人,不会有朋友;总是吃亏的人,也没有朋友。因为,谁也不愿与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交朋友,谁也不愿与一个十分愚蠢的人交朋友。

60.不能利用朋友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无疑是做人的基本信条。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教孩子们不能说假话!但不说假话的孩子,被一些人当做不懂事的孩子。说假话的人又那么多,同学说假话,朋友说假话,甚至连老师、父母都说假话,不说假话办不了事,不说假话吃亏,不说假话的人也开始说假话了。

假的流行的时候,真的尤显得珍贵!

朋友以诚信为本,不能对朋友作假。

对朋友作假了,朋友就会痛心,朋友就会失望,朋友也就不再是朋友了。假话像一把双刃剑,会刺伤朋友的心。朋友的心在流血的时候,朋友情也就被血淹没了。即使伤口能愈合,那伤疤是怎么也去不掉的。在给朋友制造痛苦的同时,自己的舌头也被假话的利刃割去了,变成了一个能说话的哑巴,说出来的假话朋友不相信,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不会相信。

一个已完全失信的人办事还有信誉吗?

而办假事,也只有一次。

一次能欺骗,二次还能欺骗吗?

假事侥幸能办成一次,看起来是占了些便宜,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一次好处,但丧失了办事的信誉,什么事就办不成了。

因此,说话还是说老实话好,办事还是办老实事好。说老实话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办老实事能够赢得继续办事的信誉,久而久之,说话才能算数,办事才能办成。信誉是无价的!

假的终归是假的。假话一戳就破,假事一揭就穿,它能长久?

一个人如果与虚假相连,那他还有什么呢?

而做老实人就不一样了。老实人可能被一些人当做傻瓜,老实人可能一时会觉得吃亏,他的长远却是赢利的。良好的信誉是他最好的保证。

生活中却有那么一些人,对待朋友,就像演员在表演。

他们擅长做“戏”给朋友看。

他们时而在朋友面前慷慨激昂,时而在朋友面前声泪俱下,朋友往往会被他们表面的真情所感染,会付出更多的,他们所期望的回报。

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他们呢?

他们信誓旦旦的时候,并未想到诺言要履行;他们的满腔热情,完全是为了掩饰冷酷。

做戏,无疑有舞台效应。

刚开始,一些人可能会被他们精彩的表演所迷惑,会相信他们过五关、斩六将的能耐,会被那做出来的热情所骗,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久而久之,做出来的“戏”就会自动没“戏”了。

假的毕竟是假的,伪装自会被时光剥去。

朋友需要的是真真实实的帮助,而不是毫无意义的花言巧语;朋友盼望的是肝胆相照的友谊,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

朋友最初的热情,一旦换来泡影;朋友期望的回报,一旦只有叹息,那朋友还会相信你吗?

有的朋友赞美你,是依附于你或者求于你。《战国策》上有这样一个颇有寓意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名叫邹忌的人是一个美男子,住在城北的徐公也是有名的美男子,邹忌明知道徐公比自己美,便问自己的妻子,自己与徐公比谁最美?妻子回答:“你最美!”邹忌又去问他的小妾,小妾回答:“你最美!”有一天,徐公来访,邹忌暗暗与徐公比美,再次确认徐公比自己美。邹忌明白了:妻子称自己美,是偏心;妾称自己美,是胆怯,她们是在曲意迎合自己的虚荣心罢了。

对于朋友的赞美,也应像邹忌这样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几句甜言蜜语所迷惑,被人所利用。

61.对利用自己的人不能心慈手软

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第43回说的是黑旋风李逵下山接母亲的故事。当时,黑旋风李逵满心欢喜地从水泊梁山出发,三步并作两步赶往老家沂水县,想到母子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黑旋风李逵高兴得大嘴都合不拢。但路遇一个假冒他英名的剪径强盗,破坏了他的心情,更激起了他的满腔怒火。这个真名叫李鬼的强盗,涂黑了脸,也持两把大板斧,在道上抢劫过往行人钱物,已经恶名远扬。李逵想到他竟如此败坏自己的英名,为害一方,便三拳两脚将其打翻在地,抡起板斧就要结果其狗命。早已吓得软瘫的李鬼慌忙跪地求饶,口称:“爷爷要我一条狗命,便是要了两条命,我家有九十岁老母便无人瞻养了。小人在此夺些钱物,也是为养老母。”孝心特重的李逵便放过了李鬼,还送给他十两银子,把他当做朋友看待。谁知,他被李鬼骗了,后来侥幸逃生的李鬼差点要了他的命。

这就再次应验了那个古老的《农夫和蛇》的寓言。怜悯、同情蛇一样的恶人,把蛇一样的恶人当做朋友,必然不得好报。

因此,若遇上了“李鬼”,绝对不能信其任何花言巧语,只有毫不手软地一刀结果了其狗命,才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如果对李鬼还存在有同情,那恐怕就没有李逵那样幸免于难、死里逃生的机会了。

62.不能轻易怀疑朋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守信才能取信于人。春秋时,魏文侯派乐羊去进攻中山国。有大臣劝谏道:“乐羊的爱子在中山为大臣,让父亲去攻打儿子,这能行吗?”魏文侯听见了仍当做没听见,依旧派乐羊为大将统率大军。不久,传来了乐羊对中山国围而不攻的消息,朝廷内外怨声四起。有大臣向魏文侯提出召回乐羊,另任大将的建议,魏文侯不为所动。魏文侯坚信自己的眼光,对乐羊的才能和人品无比信任。

果然,过了不久,终于传来了乐羊大败中山,凯旋归来的喜信。魏文侯亲自出城相迎,并大宴将士,为乐羊获胜而庆功。席间,魏文侯赏赐给了乐羊两箱特殊的“礼物”。乐羊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群臣弹劾他的奏章。他感动得流泪了,觉得这样的“礼物”比金银珠宝要珍贵无数倍。第二天上朝,乐羊谢恩,魏文侯说:“我让你做大将,是相信你有这样的才能,不会轻易怀疑的。”

魏文侯堪称用人的典范。他的“不疑”才换来了乐羊的忠诚。如果他和那些怀疑乐羊的大臣也一样,那乐羊不是早被撤职,就是关进了监狱,能保住一条小命已属万幸,还谈什么建立战功呢!

对朋友也要交而不疑,疑而不交,尤其是委朋友以重任时,决不能轻易怀疑朋友的能力和品格,不然的话,就会在铸成大错的同时,也失去了朋友。

有两个朋友合伙办公司。甲负责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乙负责产品的广告宣传推广。开始,两人配合还算密切,公司的效益也算显著,但过了不久,甲开始怀疑乙做广告时吃回扣,他把道听途说的关于广告回扣的传闻当成了真实,对乙越来越不满了。乙在觉察到甲的变化后,颇为痛心。他想不到自己从未多花多拿公司一分钱,甲竟然如此对自己不信任。一气之下,乙真的开始吃回扣了。甲呢?乙既然对公司这样,自己又何必要守信?于是,甲也开始为自己捞油水。试想,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朋友,还能维持多久呢?

怀疑朋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伤害了朋友至为重要的品格,导致朋友情感的破裂和消失。反弹的结果,会使朋友对自己也产生种种看法,进而也对以前的朋友情产生了怀疑,不再珍惜的同时,甚至会刻意去玷污和毁灭。

因此,若对朋友的某些行为产生了怀疑,最好先与朋友积极沟通,尽量减少或消除误会,以化解怀疑。

但怀疑朋友容易,若想化解因怀疑带来的隔膜就难了。因此,不能轻易怀疑朋友,就像不能轻易怀疑自己的眼睛一样。

63.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谁都会有落难的日子,谁都可能遇上难处,自己有难求朋友帮忙,朋友有难自己扶助,知恩图报是常情,“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常理,扶危济困,为人排忧解难是美德,朋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

当“人困于水,吾送之以舟;人困于黑,吾送之以灯;人困于旱,吾送之以雨;人困于病,吾送之以药;人困于热,吾送之以扇;人困于寒,吾送之以炭”,乃人之常情,有恩于人自会厚报。“施人以物,人思以财还;施人以财,人思以情还;施人以情,人思以恩还;施人以恩,人思以心还;施人以心,人思以命还。”知恩图报自古乃为人称道的美德。

自古以来,举凡成就大事业者,皆是有大恩大义大名之人。他们有恩于人而不索求,受人之恩而图厚报,朋友以与他们为伍而自豪,而仗义,而重恩情,不是朋友者也以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而光荣。

韩信乃一旷世英雄,他自被刘邦在陕西汉中拜将台拜为大将后,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当时,韩信统重兵,大权在握,在打下齐地后,好友蒯通劝韩信自立为主,与刘邦、西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进而争夺天下,成就千秋王业。韩信坚决不允。理由并非势力不足,或无此野心,而是他不愿意背叛刘邦!说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韩信所念念不忘的是,刘邦在他落难的时候,收留了他,并给他饭吃;在他不得不离去的时候,听从萧何荐举,拜他为将,使他有了用武之地。而这两者,韩信最受感动的还是吃饭,深受饥饿之苦的韩信把刘邦施舍的温饱当做救命一样重要。他之所以永远忠于刘邦,几顿饱饭比拜将的作用还大。

韩信作为旷世英雄,备受推崇;韩信作为一个政治家,可能过于腐迂,尚不及格。但他作为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永远值得敬仰!

如果没有韩信的忠信,那历史肯定要重新写了,韩信决不会落一个被残杀的悲惨下场。

从人格上讲,韩信的人格比刘邦和吕后要高尚一万倍!韩信知恩图报,拼死效命疆场,刘邦和吕后卸磨杀驴,恩将仇报。韩信虽然被谋杀了,但他知恩图报的品格长存。

刘邦靠给韩信的一饭之饱赢得了天下,有人却因一杯羊肉羹而亡国。

据《战国策》载,中山国的国君曾设盛宴款待众臣,有一人因未分到一杯羊肉羹而发怒,以为自己被有意轻视了。于是,便背叛中山君去投靠楚王,并唆使楚王发兵攻打中山君,毫无戒备的中山君大败而逃,身后仅跟着两个人护卫。中山君忙问二人,为何不随众人一起逃跑,两人回答说:他们的父亲落难时即将饿死,是中山君赐饱餐一顿,才得以苟活。在弥留之际,他们的父亲在遗言中要求儿子报答中山君的赐食之恩,那怕以死报效,也应在所不辞。因此,他们才愿与中山君同生死、共患难。中山君听了后,仰天长叹,他明白了,给与不在于多少,在于适时;结怨不在于深浅,在于是否伤心。

因一杯肉羹而导致亡国,代价何其惨重?因一餐之食而得到两个人殊死相随,回报又何其丰厚?

64.要学狗的忠诚不学狗的势利

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人们对狗的宠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各类豢养的宠物中,狗无疑占了绝大多数。不少狗的身份远远高于普通人,其生活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食牛肉、喝牛奶,还有沐浴、保健,高消费的程度早已超出了小康水准。有的人对狗的宠爱达到了入则同屋、同床,出则同车、同座,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地步。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身边形形色色的人视而不见,惟独庞爱这么一个浑身长毛,不会说话只知“汪汪”叫,还在四蹄着地行走的“狗东西”呢?难道他们不知道狗头上顶着多少恶名吗?莫非他们忘了狗一贯是“国骂”中的“主角”吗?狗的全身都是“国骂”的“骂点”吗?什么“狗头军师”,什么“狗眼看人低”,什么“狗鼻子特别灵”,什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什么“狼心狗肺”,什么“狗腿子”等等,只有坏人,才与狗难脱干系,且不说坏人的别称就是“狗东西”,坏人的来路就被认定为“狗日的”,那么,他们宠爱狗的什么呢?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