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避免偏见
人看问题总是有局限的,因而难免有偏见。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有的偏见是可以避免的,这里给你介绍几条秘诀。
要多做调查研究
通过观察就能解决的事情,就要亲自作一番调查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倘若他数一数他妻子的牙齿,可能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人类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犯自以为是的毛病。
不要盲目排他
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这一点无需多说,你会下意识地觉察到的。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会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惋惜——当然,如果你自己对算术或地理也一窍不通,这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与事实相符。
注意了解下情
了解与你不同社会范畴的人们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如果你觉得别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谨防过于自尊
不论男女,十有八九都深信自己比异性优越。双方都有充分的根据。男的会说,大部分诗人、科学家等名人都是男的;女的会反驳,犯罪的也是男的多。事实上,是男性优越还是女性优越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定论。不过大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是自尊心在作怪。又如:无论生长在何处之人,都会据理力争说,本国比他国好。鉴于各国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得调整一下判断的标准,以便于说明本国所具备的优点是否至关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缺点是否微不足道。其次,判断这一问题并无绝对标准。人类本身还有一种过分的自尊,排除人类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惟一的办法是提醒自己:地球只是宇宙天体中一颗不足为奇的小星星,而人生在地球的沧桑变幻过程中只是一段瞬息即逝的小插曲而已;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宇宙间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着“人类”。
29.平衡心理
下面是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的十一条秘诀,对平衡心理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不妨一试。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的太高,根本非能力所及,于是终日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倒霉,这就无疑是自寻烦恼了。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有时对自己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他们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得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了。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子望丈夫、父母望子女成龙,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个性、优点与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的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控制把愤怒发泄于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如果功力深厚,可以利用一下阿Q精神,抱着笑骂由人的态度,把倒彩当喝彩、咒骂当唱歌,愤怒情绪自可抛诸九霄云外。
偶然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总是从大处看,只有一些无见识的人才会向小处钻的。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无须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便应该暂时将烦心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和看电影等。等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为别人做点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依据美心理辅导专家乔奇博士发现,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心力俱疲。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以人作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之相处,应该以和为贵,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的。
对人表示善意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娱乐
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办法。娱乐的方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令人心境舒畅。
30.以柔克刚的弹性定律
每个人都有对手。
战争年代不用说了,和平年代也一样: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学习对手,走到社会上有竞争对手。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从政或是经商——你总是会发现有人在和你竞争一个职称,一个头衔,一个岗位,一份工作或一份合同……
你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手的挑战——结果要么你输了,对手赢了;要么你赢了,而对手输了。当然也可能出现双输或双赢的局面,不过这种机会很少。
每个人都需要有对手。
很多人有竞争对手,却总是一厢情愿地幻想无人和他竞争的局面,最好所有人都是朋友,不是对手。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对手,人类不可能进步;没有对手,个人也不可能进步。优秀的人才总是在和无数对手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一个人寂寞地攀登成功的顶峰。失去了对手的刺激,同时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着竞争,也存在着欺骗。人们往往感到迷惑不解,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其实,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站住脚,然而往往又对现实甚为不满,心态不佳。可是,如果不好好处理就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
又有另一种人,心怀大志,为了高洁之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固然极多,但败阵者亦为数不少。我赞叹这些人的执著,可是,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勇者的失败必然有其原因。
无智乎?非也,无勇乎?非也,无仁乎?无义乎?无礼乎?无信乎?均非也。英雄的气概,君子的风度,这些尽管他都具备,但最终却落得两手空空,满目凄凄。缘由在于少了一点关键性的技能,这些技能人人都能学得会,人人都能做到。但要把这点技能学得精,做得妙,那就需下功夫研磨一番了。
这点技能是什么?答曰:弹性处世。
有人要发问:如此说来,人人都要圆滑世故不成?如此说来,世间成事者,刘邦、刘备、罗斯福、威尔逊都是滑头滑脑的人了吗?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我所说的“弹性”二字,正如武林功夫,同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强健神勇,行侠仗义;有的却让人走火入魔,为非作歹。
诸君不信,那我来问你:韩信在人胯下钻过,是否这叫圆滑?如若不是,那何以为辱?越王勾践败在夫差手下后,让自己的妻子到吴宫内去做妾,这是不是叫圆滑呢?有人会说这只是取胜的一种战略思考,对,你说得没错,这里所说的弹性处世,其义也在此。弹性处世,并非让你营私舞弊、贪污贿赂、投机取巧。弹性之道,是人生智慧的凝结,它的形式变化多端,可以称为“以屈求伸”,也可称为“以柔克刚”。
弹性沟通,可以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本领,它是运用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战胜敌人。
一个人若是有很大责任心的话,那他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还要扬善惩恶,为了给人间多一分热、多一点光,他还要去战斗,不仅仅是奉献而已。
弹性是一种武器,最适用于恶毒之人。当敌人对你开枪射击时,你还是挥舞着大刀长矛去拼命,那显然是在冒险。现实生活中,正直的人往往希图世间有一种纯粹的正义,并且乐意给这纯粹正义涂上一层油彩,之后便如信徒般地崇拜它。这些人的正直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但是,他们还没有能认清这个世界,他们尽管认清了,也是试图用一种虔诚的信仰来掩饰他们心中的恐慌,来装饰他们逃避的心理。因此,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他们善于粉饰现实。
其实,美丑是相对而言的。丑恶本来就与善良相互对立着存在,有善良必然会有丑恶。老子《道德经》中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这里不是让我们去龌龊着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种生活的艺术,战斗的本领。
历史上有不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例子。世人常讲“忍为贵”、“曲则全”,必定有它一定的道理。
31.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
为人处世,首先需要明白二点:
其一是,人都有自私之心。
人们制造工具是为了使工具得其所用,在劳动中为人类自己服务;人们说某句话,办某件事,是为了达到他自己的一个目的;人们把商品卖出去,他是为了得到钱或者是为自己赚更多的钱,或者是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或者是实现自己的某一个理想。
人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圈圈地扩展开去,随着与自我关系的越来越疏远,扩展的圈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人们的社交范围也就渐渐形成。
父母乃生我养我者也,因而至亲;兄弟乃与我情同手足者也,因而至密。父母兄弟,满足着人自降生以来的第一次关键性的需求,因此,人们往往把父母兄弟看做是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
但是,如果人们的自私发展到极端,就会不可避免地损害他人,越自私往往损害的人就越多,甚至自己的亲朋及父母兄弟。
朱元璋为了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才演出了火烧庆功楼的好戏;权力这个东西,你占得多,我就占得少,宋太祖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杯酒释兵权成了他的拿手本领。
正确处理私与公的关系,也就是正确看待远与近,大与小的问题。人人都有私心,但有着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愚蠢之人只顾自己之私,不看众人之私,最终引起众人的反感,只能落得个千夫所指。智慧之人不仅见得到自己的私心,也见得到别人的私心,他会千方百计地为众人谋求利益,他的眼光更为阔大。众人得到满足后,自然会称道于他,他自然会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一份,这样整个社会就会进步的。
其二是,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面对将军还是士兵,每一个人在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这也恰恰是生活的公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微,但却有卑鄙;也不存在什么高贵,但却有高尚。
然而,有些人总想千方百计地制造尊卑,有些人也偏偏习惯于逆来顺受。
于是,才有了这个世界上的并不为少的或狂妄或自卑的悲剧。人所受的伤害最大莫过于心灵的伤害;所受的摧残最大莫过于精神的摧残;所受的侮辱最大莫过于人格的侮辱。但人格并不是别人想侮辱就可以侮辱得了的。人格,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评价与塑造。在霍桑那部著名的小说《红字》里,海丝特·白兰虽因通奸罪而被戴上标志耻辱的红“A”字示众,但是由于她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同样是那个红“A”字,几年后在人们心目中却成了德行和人格的标志。
人格的力量在海丝特·白兰身上表现得那么顽强,不知那些一贯喜欢侮辱别人人格的人,读到这里会有何感想?是的,不是所有的敌视都必须用敌视回敬。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利都无法使其泯灭的。
当然,自卑并不就是对人格的贬低,但自尊却一定是对人格的提升。
自尊也并不排斥自卑。一个有着深刻自尊的人,往往在血液里也含有着或含有过深刻的自卑,只不过有人善于把这种自卑化解为一份自尊的动力罢了。
自卑总是在心里与别人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渺小,越比越容易失去自己。自尊却不然。自尊并不要求你胜人一筹,自尊只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认为可能达到的更好。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要穷,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这是自尊。“要傲,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这是自尊。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浮华。
自尊与清高临界。一个人身上如果没有些清高,那他也许很难始终保持住自尊;但一个人如果太清高了,清高到居高临下地俯视人生的程度,那么他不是导致虚无便是变得“假圣人”般虚伪。因此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自尊是骨子里的,骨子里没有,你是怎么也装不出来的。
以自尊获得他人尊重,是魅力;以尊重他人获得他人尊重,是理解。而想以乞求得到他人尊重,则是愚蠢。
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学会尊重自己,有时还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
所以说:“人淡如菊自高洁。”
所以说:“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如果自尊是根,那自重、自爱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实;如果说自尊、自责、自爱是构筑人格的基石,那么,自强、自立便是人格向上发展的阶梯。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无论人与人之间怎样地温暖与友爱、体谅和理解,灵魂的支撑点却永远在于自己!
一个总是为物所累、为名所累、为利所累以致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的扭曲便是出卖整个人格。
可悲的是有人明明懂得这一点,却禁不住花花绿绿的诱惑。
由此,不能不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学做一个人。”
人格总是在关键时展现,但人格的形成却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可以做凡人,而思索则要学习伟人。
道理实在很简单,就像“竿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样,一个人只要有勇气、有自信,把自己面前的横竿每天清晨都提高一节,那么,你人格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