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2、打造完美个性7

38.正确对待批评

毫无疑问,无论批评出自你的老板、同事还是家人,它都会使你变聪明。面对批评你怎么办?情绪化地排斥它?客观地肯定它?建设性地运用它?还是理智地拒绝它?下列要诀将教会你如何对待批评。

考虑一下批评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由于不同原因经常受到批评。有的是嫉贤妒能、恶语伤人,有的是无的放矢、无中生有,有的则是出自一片善意。对于批评的声音,我们似乎很难归纳或浓缩出一个适用的通则。事实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批评的价值。批评尽管是一种负面的沟通,但有它要比没有好,它可以提供信息,发现错误,不断改正缺点。你可以接受它,也可以不接受它。但如果出于善意,你不妨接受它。

最好的也难免遇到批评

我们只是普通人,而即使是富贵贤达也会受到批评。宗教领袖、国家首脑、电影明星,谁能摆脱批评?批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判断一下对方的批评是否是建设性的

有的批评是建设性的、出于好意,有的批评则相反。这不难分辨,你可以通过对方的用词、情绪、体态及主要内容来判断。当然,有人言不及意,这就要动点脑筋。

情况不同,反应也应不同

在一个团体中,团体受到批评你可以置之不理,你可以尽快地叙述事实,表明立场,然后转换话题。如果是针对你并对你有很大影响的批评,你就要花点时间辨明真伪,阐述立场,说明事实真相。对私下谈话中的批评,可以畅所欲言地和对方交流思想。

把批评安排在自己的地盘上

当老板说“想和你谈谈”时,你要把“谈话”安排在自己的办公室,这样既有利你掌握时间和节奏,又能对外保密。此外,在别人的地盘接受批评,你会有受训斥的感觉,在自己的地盘则不会。

自己不要一触即发,立即否定对方的批评

成年人有时也跟孩子一样:“你干吗?”“不是。”“就是你!”“就不是!”这就是孩子的反抗。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不要说:“我对你说的这件事并不了解!”或者“你错了,我再也不想和你谈这件事。”

不要立刻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是人们面对批评时的自然反应。如你的同事批评你说“图画得太马虎,许多重要的东西没画上”,你可能马上会说对方“头脑有问题”,并举例说对方更是马虎透顶。这样发展下去,是非自然无法弄清。

不要听而不闻

有些人面对批评听而不闻,把批评当成了耳旁风,行动上一成不变,依然如故。他们会说“下次运气会好些”之类的话,但不会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不要触及痛处就反应过激

接受自己,坦然正视自己,包括缺点。你改不了经常迟到的毛病,别人提出来,你就会反应过激,因为触到了你的痛处,你受不了。其实,你应该用深呼吸的办法平静情绪,然后作出适当的反应,否则争吵会逐步升级,直至双方都失去理智。

保持情绪平稳

当批评不期而至时,它会给你重重一击,让你情绪激动,出奇地愤怒,或自怨自艾。这不合适。你应该花点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呼吸,玩玩眼镜或计算器,如果可能也可以散散步,打打球,或者换个环境,这样可以平衡情绪,保持思维清晰。

承担责任而不接受指责

权力大而职务高的人会因自己不直接负责的事情而受到批评,因为他们代表公司,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这样回答对方:“你是对的,这事不该发生。”“我先调查一下,发现问题会及时解决”或“我同意做下列改进”,你不要说:“这不是我的错,这事儿谁干的?”推卸责任会让人对你失去信心。

不要视别人的批评为“绝对真理”

批评只是批评者自己的一人之见,只有你才知道正确与否。别人说你“没进步”时,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的话,你就不要认真。即使对方权势再大也要如此。

把意见和事实分开

对方的批评意见要有事实依据,否则你可以否认和说明自己的意见,你还可以请他拿出证据,有道理再接受也不迟。

不要打断对方,要学会倾听

别人提出批评时,要让对方说完,以取得完整的信息,然后再说明自己的看法,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那样会显得缺少接受批评的度量。并有可能激化矛盾。

判断批评的出处

在你判断批评否有建设性的时候,你要判断一下批评的出处,评估一下对方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看他有没有批评你的资格,有了判断之后,你才可以知道他的批评可信与否。有时候批评的来源不清,你这时要深究一下,因为有时有的人不愿直接得罪你而假托别人对你提出批评,这时候你可以说:“为了决定是否将这个批评接受下来,你能告诉我是谁提出来的吗?”

考虑一下对方的情感背景

当对方批评你时,你要考虑一下对方的情感背景,也许他是找你出气,也许他是嫉贤妒能。如果是这样,稳住对方而不要在意他的批评,那可能是气话或假话。等对方平静之后,看他是否还这样说。

自问一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看法

别人对你批评时,你可以先自问一下,是否其他人也对你有类似的评价。如果你的夫人和你的老板一样都认为你办事拖拖拉拉,那么你可能就真有这么一个不良的习惯,老板这方面的批评就有些道理。

承认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承认错误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改进工作,并使对方停止攻击自己。

要求对方给一个思考的时间

你如果不能立刻断定对方的批评正确与否,可以要求他让你想一想再回答,你可以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否有道理,让我考虑一下,咱们下午再谈怎么样?”这样,可以避免冲突升级,同时,你下午的谈话也会深入而合乎逻辑。

对别人有益的批评致谢

对方的批评如果是善意的和有益的,向他致谢,这样可以显示你的气度。

39.正确倾听

是否学会倾听决定了许多事情:能否做成生意,能否得到工作,能否通过考试,甚至——能否得到爱人。然而倾听却得到了一个“被动”的名声。不,不是这样,倾听简直就是成功的“先声”。

坚定倾听他人说话的愿望

许多人之所以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纯粹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倾听他人说话的愿望。他们完全被“自我”主宰,喋喋不休地述说以希冀他人的理解。他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和想要说的话上了,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当然也没有愿望)听听别人说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以及其他的权威人士也经常给我们一些误导,使我们无法养成健全的听话习惯。他们传递的错误信息包括:“不要理他”、“只要你将头转过去,他就不会来烦你”以及“他只是在说气话,千万别当真”等等。事实上,除非能下定决心,否则我们不可能完全搞懂别人的意思。

好好地听别人说话会有哪些好处?首先你可以得到最新信息、赶上潮流、摆脱困扰;其次它可以增加你说话的分量。这也是增强你的谈判优势、使你的话更具影响力的关键。最后,你会获得别人的喜爱与欢迎。所以下这样的决心是给自己和别人的一份大礼。

采取开明的态度

除了决心之外,我们应当对新的信息与新的潮流持开明的态度。正如好的医生善用他的听诊器搜集病人体内的各种情况,我们也应该重视不同意见,使自己能做进一步的思考。

正确地过滤信息

我们平常就对许多事情养成了听而不闻的习惯。当电视节目主持人请观众继续收看广告的时候,多数人不是趁机上洗手间,就是到冰箱拿瓶饮料。这通常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但是如果你拒绝依照空中小姐的提醒在下机以前检查个人随身携带的行李,好么很可能要花上2倍的出租车钱与出差的宝贵时间。所以,应该经常地检查我们的“听觉过滤器”,正确地过滤信息。

让对方明白你重视他们的看法

好的业务员经常发现听顾客说话是交易成败的关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个原则同样适用其他的企业经理人。

避免用听话作为“开溜”的准备

有些人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假装在听别人说话: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怕说错话、累得要命以及不想和说话的主题有所牵扯等等。他们眼睛看着你,但耳朵却没有听你讲些什么。事实上,已经“逃离”交谈的过程。如果你也有同样的习惯就得特别当心,因为这种倾听和真正的倾听有很大差别。后者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同时还要适时地发表你的想法。如果被对方发现你心不在焉,即使他继续和你交谈,心中也必然充满厌恶之情。

热诚地聆听

有些人喜欢抱着冷漠的优越感或批判的态度听人说话,同时,他们也爱用同样的态度与人谈话。这样的态度使人无法与你坦诚相对,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当然,热诚地聆听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差别,所谓的口头敷衍诸如:“没关系,你只是一时冲动罢了。”“没必要那么担心,事情自己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话对别人可以说是毫无帮助,而且可能给对方造成挫折感:自己的判断原来整个没价值,自己担忧的事情原来都是“没关系”的!

热诚地聆听与此不同,它是给人更多的关怀与启迪,使人在真诚的气氛中重新获得勇气,找回自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倾听事实之余也要注意对方的感觉

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洛吉斯指出,医生要治好病人除了妙手回春的医术之外,必须让病人认为医生真的关心他。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掏大把钞票看心理医生的原因。事实上,这些医生能做的,朋友也都能做。只要你能注意别人的感觉,对方就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注意找出背景因素

任何话语和感觉必然有它的背景因素。找出背景因素才不会出现谈话不对路的情形。

例如你的朋友向你表示他还无法下决心买下某栋房子。真正原因可能是他的职位岌岌可危,随时准备卷铺盖走路。如果你不试着找出这个重点,很可能会就房子和他说上半天。不了解一个人的经历及生活状况,就无法正确理解他话中的真正含义。因此,找出背景因素是对别人的话做出恰当回馈的关键。

“听清”对方没有说出的话

为什么你的朋友不肯告诉你某件特殊的事情?为什么老板没有提到工程进度延误的问题?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可能和已经说出来的一样重要。

归纳对方说话的重点,而不是单纯地加以重复

有些人总爱重复别人的话以表示自己在注意听,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归纳重点表示了解,单纯的重复则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差别。归纳重点能使讲话的人重新思考他的论点是否有问题。

归纳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话语、感情以及没说出来的话语及感情。当然你不需要每次都归纳对方的讲话重点。以下场合是这么做的适当时机:双方的情绪都很强烈;双方都认为有必要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以及有一方希望得到新的观点等等。归纳重点的好处在于告诉对方你了解他的意思,确定对方的想法并有助于思考下面的行动步骤。

全神贯注

讲授沟通技巧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实验:他请发言的同学到教室外头准备,然后告诉留在教室的同学待会儿要表现出各种漫不经心的样子。当发言者回到教室的时候,他一边讲一边看到同学有的以手托腮,有的半躺在椅子上,还有的眼睛看着窗外。

要不了1分钟,发言者就会感到非常不满,甚至怒不可遏。他的声调完全走样,因为他知道其他同学根本没在听他讲些什么。这显示发言者多么在意听者的身体语言。因此记得当别人和你说话的时候,他必然希望你有个比较注意到他存在的姿态——身体微向前倾,同时目光注视着他。你不是光用耳朵,而是用整个身体去听对方说话。

借由评论别人的身体语言来鼓励对方发言

有些人生性害羞,必须有适当的鼓励才会同别人交谈。评论他的身体语言是个不错的方式。这样的话包括“你好像很兴奋”以及“你笑得真可爱”等等。虽然对方未必就会张嘴说话,但是他一定能够感到你邀请的诚意。

反问对方问题,促使他做进一步的思考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同事走进你的办公室说有个问题想和你讨论,当他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下说“噢,有了,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对不起打扰你。”接着就走出办公室。原来在陈述问题的同时,他已经自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