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十章 坚持底线

贾诩已经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讲真的他是有些感动的,他也不知道感动在哪里……就是听到这些莫名其妙的话,有感而发罢了。

但现实就是现实,在习惯了杀戮的西凉军中,董瑜心中这些坚持,不会让他留下好名声,只能是取死之道。

董瑜背过身去,坚定的道:“先生,要达到目的,路有很多条,吾从未想过走仁义之路,但心中的底线和坚持,却是吾立身之根本。当下的路虽然更加难行,但未来谁说不会成为另外一种助力呢?”

贾诩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未来是未来的事情,当下已是生死存亡之时,那些所谓底线跟坚持,就是狗屁。

所谓大仁大义,只有胜利者有权秉持。

贾诩反问道:“如今天下诸侯并起,毁城掠村之事只会越来越多,将士们奋勇拼杀为的是什么?死一些敌方之民,却能助长吾方士气,正是此消彼长之道也。公子之坚持,在民风彪悍之地,只会沦落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董瑜袖袍一挥,语气中已经带了怒意,他毫不压制音量,大帐内外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那吾就打造一支为荣誉而战,为信仰而战,为家而战,为国而战的钢铁之师。谁言只有烧杀抢掠才能培养强军?”

“一支能不断前行的强军,需要的是在逆境中勇于反抗的决心。烧杀抢掠换不来百折不挠的将士,只有肩上扛得起担当,心中有家国信仰,才能成为有军魂有血性的华夏男儿。壮士披甲,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更应该明白,自己除了是战士,更应该是守护者。”

“若将士们心中都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何愁军魂不成,何愁天下不定?”

……

帐外宿卫的将士听到董瑜的咆哮,都是挺直了胸膛。

他们中大多数人听不懂董瑜所说,但并不妨碍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强军,就是有魂有血性的华夏男儿。

而帐外的王传和李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灼热。

李蔚本就是关中人士,这也是他为什么阻拦西凉军在关中劫掠的主要原因。

王传更是典型的军人,他的理想与野望是那封狼居胥的冠军侯,董瑜那一番言论,可谓是直击二人心中。

……

至于帐中的贾诩,可就没有帐外二人那些心思了。他先是愣神了好片刻,随后才苦笑道:“公子好志向,只是诩走的道,与公子大为不同。公子如此心性,真叫人佩服。怎奈道不同不相为谋,还请公子撤去我身旁的护卫……”

董瑜一听,那怎么行,谁都能走,唯独你贾诩走不了。

董瑜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贾诩,随后咧嘴一笑,言道:“这战事已起,外边兵荒马乱的,先生身边没个护卫,瑜怎么放心啊。”

董瑜摆明了就是不想放人,任是贾诩足智多谋,对于这种刀架脖子上,丝毫不讲理的做法,也是无奈。

董瑜继续安定贾诩的心,只听他朗声道:“先生放心,事成之后,先生去留全凭自愿,瑜绝不干涉。樊稠之事已经发生,多说无益。先生只管按照计划去做便是,之后瑜定然不在自作主张,凡事皆与先生商量。”

贾诩揉了揉眉心,虽然他万般不愿,但是他不想给董瑜陪葬的话,就只能尽心竭力的去完成接下来的事情。

贾诩摆了摆手,表示不再争论之前那些问题。

随后他正襟危坐,满脸严肃的道:“诩已经见过相国,相国……”

董瑜见贾诩欲言又止,淡淡的开口道:“但说无妨!”

贾诩叹了口气,眼中尽显悲戚,他沉声道:“相国恐怕坚持不了太多时日了,但是诩临行前,相国有所交代,相国让公子放手去做,吾等安排之事,相国会全力配合。同时相国表示,一定会坚守住后方,等待公子得胜凯旋。”

原来昨夜与贾诩夜谈之后,董瑜便安排了一支小队贴身护卫贾诩,大军开拔之时,贾诩并未随军,而是去了郿坞面见董卓,安排好事宜后再赶上与大军汇合。

董瑜言道:“西凉旧将中,还能争取的便是徐荣将军了。”

贾诩点头道:“诩休息片刻,稍后便动身前往左冯翊面见徐将军,随后转道前往牛辅军中,待将事安排好后,诩便前往凉州,为将军安排后路。”

董瑜闻言,将手中杯盏斟满,言道:“劳烦先生一路奔波,瑜以茶代酒,祝先生马到功成。”

贾诩连忙拱手回礼,随后小声说道:“那不知公子可否撤掉那些护卫,诩只需一人一车,带个随行马夫即可。”

董瑜只是面带微笑,不置可否。

贾诩无奈道:“那就请公子为诩换个领头的护卫。”

董瑜闻言一愣,随后好奇的道:“可是那护卫对先生不敬?”

贾诩苦笑一声:“倒也不是不敬,就…就是,哎,怎么说呢,那小子连老夫如厕都要跟着,实在是让人烦不胜烦。”

董瑜差点笑出声来,这个护卫好呀,是个人才。

但表面上,董瑜却是正声道:“那是有些过了,不过这兵荒马乱的,护卫也是忧心先生安全嘛,可以理解。”

不等贾诩开口,董瑜已经岔开了话题:“眼下局势,不知先生可有教吾!”

贾诩凝视董瑜半晌,最终化作一声苦笑。

“公子认为多路军马围攻长安,皇甫嵩为何独独南下蓝田?”

董瑜想了想,言道:“莫不是想要打通南方诸侯北上之路?”

贾诩点头赞道:“公子英明,一点就透。”

顿了顿,贾诩继续说道:“公子十万大军由西向东,关东诸侯如今又各自攻伐,自顾不暇。朝廷逆党想要请得援军,只有南下和北上两条路。所以皇甫嵩的目的只能是击溃驻守蓝田的段煨军,从而打开南方诸侯北上勤王之路。”

董瑜沉吟片刻,随后言道:“段煨虽非名将,但麾下也有一万五千西凉健儿,朝廷兵马不多,还要驻守长安,能给予皇甫嵩的士卒十分有限,满打满算也就八千人。如果只是防守,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贾诩摇了摇头,言道:“段煨与其他西凉嫡系不同,他虽是凉州武威人,但其兄长乃是前太尉、新丰县候段颎。此人不一定会与皇甫嵩交战。”

董瑜心头一跳:“莫不是此人会反?”

“此时言反,言之过早!不过公子放心,此路本就不在吾等计划之中,如果皇甫嵩真能策反段煨,届时关中局势更乱,我们也更好浑水摸鱼 。”

贾诩抬头看了董瑜一眼,见其还是眉头紧蹙的样子,笑道:“至于南方诸侯,公子就更不用担心了。诩料定南方必无援军前来。”

董瑜正待追问,贾诩却用手沾了沾水,于桌案上画了个圈,随后用力点在东北黄河方向。

“公子应该考虑的最大变数,是在这里。”

董瑜皱眉思索,不过半晌,他恍然大悟的站起身来:“难道说,白波军会加入战局?”

……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