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盗墓队,由四个人组成。夏季出去做事,做农活,冬天才凑一起盗墓。
他们不知道哪里购买的工具,土地上一转,几个人拥挤下压,边压边转,就下插到几米深处。后来读小说,才知道那是“洛阳铲”。铲起来的土或石块可以告诉他们是否有墓穴,因为人动过的土和自然形成的土有差异。
天冷,晚上万籁俱寂,人迹罕至。他们点烟,轻声轻语,出村,到白天踩点好的地方,开始动工。
我听大人说,据说刚开始盗墓的人也害怕,慢慢就习惯了,毕竟见不得人,也不能公开讨论,我是有一次见到村上一个小伙伴拿了个铜吹哨在玩,问之则曰:“你永远买不到,我爸爸给我的。”后来才知道是坑中之物,这样做实了大人们的说法。
最早在九十年代,他们只要铜器,瓷器,金饰,银饰,字画是不敢奢望的,一般的墓穴也没有,最多看到的是铜钱,弃之不要。遇到穷酸人家,一晚上劳动啥都没捞着,临走他们还对着头骨骂一句“穷鬼!”,也是丧心病狂,说不准,这就是你们这帮人的祖先哩!
四人当中,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领队,常年不做事,种地不会,身体瘦弱,天天去到处转悠,吹牛打牌,而且不孝,他爹老了没有人管,最后无望,喝药而死。一个是领队的小叔子,是个光棍,以前下煤窑,遇到塌方,九死一生,他侥幸跑出来,看到同村的矿友埋在下面,哆嗦了几个晚上没有睡觉,后来再不去煤矿,跟着父母种地,没事去网兔子,抓野鸡,后来就跟着领队开始盗墓,因为经历过生死,他胆子后来越来越大,据说常常打头阵,墓挖开,蜡烛不灭,他从来都是第一个下去。
打头阵,还和他老实不贪心有关。先进去的可以先看到好东西,便有人私自藏匿。小队有小队的规定,所有东西拿到后需一起出手,不能自己独吞。他就从来不会,对了,他名字叫松林。
松林力气也大,探头上来有砖头青色或者人工动过的土,他挖起来迅速的很,挖了一半,换其他人挖,他抽根烟再继续挖。据说最丰收的一次,遇到一个至少是个财主的墓,墓穴比较大,有里间有外间,全部砖头砌顶,棺材放在里间,通过一个小门进去,小门两边,有童男童女,惟妙惟肖。财主衣服已烂,嘴里有珠,脖子有金饰,不多。只是字钱很多,用绳子串起来,一串几十枚,有好多串,那时候字钱不值钱,根本没有拿,第二天晚上,松林觉得还是回去把字钱拿回来,毕竟好多,自己一个人偷偷去墓穴里,手电筒照过去,字钱却一个也没有了。
这让松林大为光火,他气急败坏地骂道,出了一晚上力气挖的,不知道被谁拿走了,还拿的这么快。原来,每个村几乎都有盗墓队,有的如果最近没有摸到好墓,就会四处转悠捡漏,看到新的盗洞,就下去转转看有没有可以捡的好玩意,这不费力气的事情,十分划得来,捡漏往往是字钱也不要的,实在没有的捡,才顺带拿一点。后来,有那么一阵,字钱被别有心机的投机者炒作起来了,乾隆通宝,万历通宝,咸丰重宝,还有民国铜元,只要是皇帝,就会发行货币,价格从几块,一路到了几十上百,上千上万。
从此他们都开始拿字钱,把字钱也当做收获品,虽然大部分拿回去都被家里的孩子玩耍了。还有用来拔火罐点火用:用布把字钱包了,然后系起来,沾了菜油,依靠字钱的平面放在人后背上,点火,扣罐,一下子就吸住了。还有用来做摇钱树上面的钱的,我们那里有民俗,十五岁有个成人礼,要举办个仪式,这是个分割线,仪式过后,过年亲戚都不用给压岁钱了,表示你长大了。每个孩子出生都有个长命锁,保佑平安的,到了十五岁,需要把锁打开,让你不再受到羁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男孩子在仪式上往家里跑,表示守家立业,女孩子往外面跑,表示出嫁他人。还有用字钱和红枣做的摇钱树,全部抖落下来,给孩子们捡着吃玩,表示今后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