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4章岁月如梭,地窖里面有文章

我们村的松林天天觊觎这块肥肉。据说因为此事,还去买了一本《周易》研究风水。松林最用功,和其他三个成员专门“开会”,研讨可能阁老墓可能座落的位置。为此专门去了阁老所在的村子,现在阁楼上,环视鸟瞰,西北和东南方向,有大山的平地下,开始了紧张的测探,披星戴月。

那年的冬天,奇冷无比,每天晚上,我们村的盗墓队都会准时出发,到处去探。其他村的也在行动,晚上常常碰到,大家不言自明,偶尔还虚伪地交流一下,没有一句实话,说的都是颠三倒四,反正相互不信。所有盗墓的人,都没看过那张神秘的坟墓地图。那时候手机还没有,照相也不发达,孩子满月都得去照相馆。如果放到现在,早就用手机拍下来了。再说,这张地图存在不存在,都不清楚,因为看过的人实在太寥寥无几,靠着口口相传,精神支撑着行动。有时候我觉得,和教徒有点相似,信念,不管好坏,埋在心头,荡漾不去,久久徘徊,鼓励着这帮老鼠一般的人在黢黢中蜗行。

一个冬天过去了,除了疲惫,除了消瘦,一无所获。

而且也没有心思搞别的坟墓,所以一个冬天,没赚到一分钱。松林的队友都有点泄气,松林自己也有点泄气了。领队“瘦猴”说,松林,放弃吧。别说探不到,我们没饭吃,就是探到,估计会把公安局招惹过来,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松林觉得瘦猴说的不无道理,回去一个人卧在床上,心有不甘,年也没过好。

第二年,是跨世纪的一年,举国欢庆。我当时还在上初中,中考来临,无暇他顾,上半年平静如水,大家都在黄土地上劳动,期待老天雨水的眷顾,收获一年的口粮。中考完毕,我觉得考的还不错,放了三个月假,家里给了不少压力,觉得高中学费太贵,如果将来上大学,更是个无底洞。我是下决心离开这片黄土地,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江南水乡。

松林对我说,就是要出去,我们这里没有任何前途的。外面的世界,总是比这里好。谁说不是呢?谁又了解呢?

我如愿拿到一中的入学通知书。那个暑假,跟着父亲割荆条,给煤矿运石块,攒够了学费,开始了美好的学生生活。

分心在书,没有听说盗墓队的动静。那年冬天,盗墓队消失了一般,没有任何动静。

转眼到了高二。深秋,我照例每月月末回家一趟,拿钱,拿干粮,储备一个月的吃穿。回来后,母亲说,听说松林他们发财了。我吃了一惊,说怎么回事?村里早已经在传言,说松林他们可能找到了阁老的墓,但是这个墓规模还不够,有可能是他儿子的墓。

原来,有一天,松林在他家屋后打个地窖,准备储存地里的红薯和萝卜过冬吃。挖着挖着,他看到一个破碎煤油灯,还有一个砂锅,盗墓的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有文章。他找到瘦猴他们仔细讨论研究,觉得可能是看墓人留下的。以前大户人家的墓穴,都有看墓人,防止刚开始被盗,看个几十年,慢慢黄土覆盖,大家也就慢慢不知道了。所以电视上经常看到有皇帝的墓旁边有个村,说是看守墓人的后代。这个也类似,只不过这个阁老的官职不够大,所以看个一代两代,就消失了。

但是我们村的人,应该不是看墓人的后代。因为据说我们的祖先是三百年前讨饭到此,见这里风景不错,就安顿下来。谁知道呢,说不准也可能是看墓人的后代。我们没有族谱,全靠口口传说,说的说的就可能失真了。

松林他们看到砂锅和煤油灯,兴奋不已,觉得应该大墓就在我们村里或者村后面,所以继续开始无休止的探。晚上睡觉后,都能听见的声音,早上起来,我家院子里的地上,都是直径五公分的钻孔,很多很多,大概和我家就住松林隔壁有关。父亲还说,松林吃晚饭的时候,端着碗过来串门,和父亲交代了一句,说,如果晚上有什么动静,不要起来,不是小偷,我们可能到你家院子来探一探。都是村里人,又是邻居,无所谓,如果墓正好在我家屋子下面,那说不定还发财呢。不是经常看《故事会》里面有这样的故事吗?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