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郑奶奶,您剪的这窗花真好,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麻烦您帮我做几双,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
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但鞋子就差了些。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那就让她做。
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呢?
郑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时一喜,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
她心里也不禁感叹,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不说旁的,单是这个孝顺劲,就让人羡慕不已了。
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步伐都轻快了不少。
到家后,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
“涛涛乖,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明白吗?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
小家伙使劲点头:“奶奶,我明白,之前我还帮复兴哥拖地呢!”
四合院是藏不住事儿的,而且李复兴跟郑老太太的交易也没藏着,所以很快院内的大妈们就几乎都知道了。
“咱们院里,也就复兴能有余粮。”
“复兴干采购多好!比我们家那混蛋强多了。”
“我有个外甥女,是棉纺厂女工,等着……”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旁的大妈打断:“别想了,人家老李早就安排好了。”
“啥?复兴有对象了?”
“嗯,老李之前在我家喝酒,提了几句。”
“真可惜了,复兴这条件,谁嫁过去谁享福!”
那可不?有房有车,长相英俊,采购员待遇还好。
她们想着,以后要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也去跟李复兴买点,白要人家的或者借,她们都张不开嘴。
李复兴收拾了一下屋里,把换下的衣服都拿出去洗了。
老爷们洗衣服,搓一搓,拧一拧,就齐活。
干完这些,他便锁上房门,去轧钢厂交差了。
不锁门这种事,也就禽兽那四合院才干得出来。
丢了东西,算谁的?
就算没贼,那万一有流浪动物跑进来,糟蹋了东西,也是不小的损失了。
李复兴所在的轧钢厂是四九城规模最大的,比傻柱在的红星厂还要大,是民国初期开办的。
人数过万的大厂,粮食的需求的十分庞大的。
正因此,他们采购部门分为五个科,每科下面有六股。
李复兴在第五科第六股,一共十二人,股长是李文斌。
股长李文斌现在很焦急,科长下了命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提高采购量,厂里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了。
食堂一直缩减工人伙食,听说又有好几个工人晕倒,不过好在没造成严重后果。
可他们这些采购员也难,四九城附近的农村和公社是跑了一趟接一趟,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吃的,现在乡下比城里还难。
想提高采购量,只能往远处跑。
“复兴回来了。”
听到股员这话,李文斌马上转过头去,看见李复兴背着采购筐大步走了进来。
“里面有鸡蛋,小心些。”李复兴说道。
几人一听,马上上前帮忙抬采购筐。
“这么多鸡蛋和肉!复兴你去哪里采购的?”
李文斌心中惊喜不已,这些鸡蛋的数量非常可观。
“这回走的远了点,所以前几天就没回厂里来。”李复兴解释道。
李文斌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还表扬道:“复兴干的很好,大伙要向他多学习,只要跑的远点,还是有物资的。”
“嗯?下边是什么?”
“是猪肉?”
李文斌很快就发现了鸡蛋下面压着的三十斤猪肉。
李复兴道:“碰到个同乡,他有个朋友帮他弄了不少猪肉,我就收了点,就是价格有些贵。”
李文斌笑着摆摆手:“价格高点也不碍事。”
他们采购计划之外的东西,价格都会略微高于正常收购价,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收购价不同于市价,因为乡下供销社的收购价更低,所以不少村民都愿意卖给他们这些大厂子的采购员。
而且这可是猪肉啊,现在很难找到。
就算轧钢厂不要,他们科里自己都能吃下。
现在谁不想要肉?
“股长,咱们留点吧?”有人看着几大块肉直咽口水,心里打起主意。
稍微留下一些,也是采购部的潜规则之一了,可不是白拿,而且用收购价买下一点,是内部允许的。
当然,一旦登记,就不能再动了。
“猪肉不行,鸡蛋可以每人留下最多一斤,把钱给复兴就行。”李文斌也不是死脑筋。
大家虽然都觉得可惜,但有鸡蛋也不错了。
最后他们每人拿了十二个鸡蛋,一斤左右,给了李复兴六毛钱。
李文斌则把剩下的鸡蛋和猪肉都过秤登记,猪肉两块一斤,鸡蛋六毛一斤。
现在物资匮乏,供小于求,所以两块钱一斤的猪肉也算合理。
李复兴接着去签字领钱,猪肉六十元,鸡蛋还剩十五斤,九元,一共六十九元。
拿到黑市卖,肯定不止这些钱,也难怪那么多人愿意去黑市卖东西,不过黑市散卖麻烦,风险也大,李复兴斟酌之后,还是决定暂时卖给轧钢厂。
等以后搞清楚黑市的情况再说,不急。
李复兴没有把钱都充值到拼夕夕里,毕竟手里也得留点花。
中午他在厂里食堂吃饭,伙食很一般,根本不习惯。
下午李复兴就在厂里摸鱼熬时间。
同一时刻的李家庄,上山的村民们也回村了,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这次没白跑,收获不小。
两头野猪被村民们抬了出来,加起来也有二百多斤。
“复兴回城去了?行,我安排人给他送去。”老支书笑的合不拢嘴。
他就没打算留下点肉给村里。
还吃啥肉?
都换成红薯不好吗?
这两头野猪加起来两百多斤,差不多可以换一万斤左右的红薯,这足够他们村撑到粮食收获了。
到了傍晚,李家庄的人便把野猪送到了李复兴住的四合院。
“这就是复兴的房子?真漂亮,我要是能在这住就好了。”有个小伙子羡慕道。
“没大没小,复兴也是你叫的?还住城里,快别做梦了。”中年人拍了下小伙子的脑袋。
四合院的二大妈走了出来,问道:“老乡,你们有啥事?”
“同志你好,我们是李复兴老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