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陶,清代同治年间人,生卒年不详,早期《增广贤文》的序中,说他是一位很有学养的老学究,是个有名的儒生和塾师,他常常自己动手为学生编撰教材和读物,还热衷于搜集整理民间俗语,并编撰手抄成册在民间流传。
《增广贤文》本是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流传甚广,版本很多。特别是在民间流传中,广大老百姓也加入了许多民间的方言俗语,导致版本混乱,杂乱无章,方言土语,含糊不清,严重影响了《增广贤文》启蒙教学的作用和广泛传播。
周希陶作为私塾老师,看到流传的各种《增广贤文》版本都不能很好地为启蒙教学服务,特别是里面词句受方言土语的影响,很多都有语病。于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启蒙教学经验,在参考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对《增广贤文》进行了编订。
他除了删除原作中的病句和深奥的句子外,还加了一些浅显明白、实际实用的词句,并调整了语句次序,使相近的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全篇的逻辑性大大增强,更便于诵读,并手抄了若干册分发于私塾弟子阅读。
周希陶修订的《增广贤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个法号叫作“云峰”的禅师看到了,认为新的《增广贤文》对广大老百姓的为人处事很有帮助,希望通过这部书扩充人内心的善性,于是通过化缘的方式募集了一些资金,将新的《增广贤文》印刷成册赠送于广大善男信女。于是,周希陶修订的《增广贤文》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了。
所谓“贤文”就是指“贤者之文”,“贤者”意为贤明的人,高尚的人。“增广贤文”意为集思广益、集中总结、并不断增补修订的贤者之文,因此就具有十分广泛的普世价值,是指导广大老百姓为人处事的良师益友。
早期《增广贤文》版本的序言中说,人生经过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俗大雅之后,方能悟透许多事理;经历了许多事情的是是非非之后,才知道前人俗语言浅理深。当你准备以自己的经历、经验与教训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才发现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还是前人总结的各种俗语,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贤文”。
历代都有不知名或者不署名的学者参与总结通俗易懂的贤文,但真正编辑成书的,是在明代。经过明、清两代许多文人的不断增补,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贤文集,其中比较有名望的,是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塾师周希陶老先生编辑整理的《重订增广贤文》,又称《重订增广》。
历代贤文既是教儿童读书识字的教材,又是教育孩子明事理、做好人的启蒙读物,是中国古代童蒙必读内容。《增广贤文》实际上有一个不断传承和增补的过程。
作品对人性的认识是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友情只是一句谎言,尊卑由金钱来决定,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人性被利益扭曲,世故导致人心叵测,人言善恶难辨……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因此,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使之古为今用。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其中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等,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书”的普及本。
《增广贤文》作品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3800字左右,是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
作品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作品中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还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打交道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作品虽然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思想,与全书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有所区别。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代表性。所以,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可见其价值和影响力。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经过了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了警世喻人的格言。作品有韵有辙,朗朗上口,简单、易读、易懂、易记、易行。
全书以韵文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
作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通俗直白。内容涉及三教九流,上到国家大计,下到百姓家居,无不品头论足。内容很多取材于民间谚语,或民间喜闻乐见的戏曲小说等,思维上没有桎梏,洞悉人性更加透彻和真实。读之会发现几千年来虽然社会不断在变,人性是不怎么变化的,任何时代的人能都从中吸取养料。
作品中许多内容出自文章典籍,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如“居安思危”“一寸光阴一寸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这些健康、积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含有深刻哲理的格言和警句,作为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对普及文化知识,创造精神文明,治世育人,都曾起过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作品虽然直接露骨地指出了人性的局限,但整体却不让人感到消极。特别是作品撕掉了道德大旗,从人性出发,对人进行训蒙,不断引导人向善从良,这就是作品的积极性。
《增广贤文》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可以称为中国古代版的百科全书,是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普及读物,认真读后,让人获益非浅。作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作品认为人是虚伪的,人们常常为了一己之私而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充满了陷阱和危机,需要我们时间提高警惕,处处注意防范。
二是谈命运及对待命运。关于命运,强调命运和因果报应,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倡导行善做好事。想想也是,只有当人们做了好事、善事之后,才能心安理得,即使偶尔夜半遇到有人敲门也不会心惊肉跳。
三是谈如何处世的问题。在处世方面,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提倡宽容和忍让,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和祸患的主要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认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关于读书,强调应该趁青春年少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贵在用心,读书贵在应用,处处留心,人人为师。
《增广贤文》不回避人性之恶,直接露骨地指出人性的局限,因此,作品中具有许多消极和不合时宜的东西,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增广贤文》虽然是儿童启蒙读物,但是该书中的观点却极为深刻、蕴含着人生智慧,因此被世人称作“国学宝典”。该书中的精华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懂得其中的精华,有助于我们越活越明白。
一、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间的情义就像纸一样薄,世间上的事情就如下棋一样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总是会感慨遇到一个知心朋友实在是太难了,好多人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好多都是点头之交,人和人之间的情义实在是太薄了,太经不起考验了。这就需要我们在交往时,把握好度,你既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一定要对你真心实意,你也没有这个义务一定要掏心掏肺地对待所有人。我们自己要懂得甄别自己所处的人情关系中,掌握好其中的度。
我们还会感慨这世界变化得实在是太快,是的,时间的长河始终是不断流淌的。那么,我们就不要总沉浸在过去,总活在过往里,要懂得向前看。
二、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或许经过多年的努力还不能成功,但是想要毁掉一个人是事业一天的时间都绰绰有余。
成功艰难,失败容易。人生就如一个大型考场,它既考察我们的能力和本领,也考察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只占少数?因为有的人是能力不太行,有的人是意志不坚定。放弃是这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像现在不少网友所调侃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确如此,你要想放弃随时随地就可以放弃,但是这样你只会一事无成。
我们总是只能看见那些成功人士光鲜亮丽的一面,总羡慕他们的财富和名气,甚至有些人会说其实他们是运气好。很少有人能真正看到这些成功人士背后的努力和拼搏。
成功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脑海中不要立即浮现放弃二字,懂得坚持也是一种智慧。
三、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用责备别人的态度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态度来宽容别人。
我们总是会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松散。对于别人我们总是能挑出别人的毛病,对自己却觉得自己什么都还不错;总是会放大别人的缺点,缩小自己的缺点。长此以往,我们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也更不愿和他人打交道,这样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四、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人性现实大抵如此,也表现在家庭中。大家可以看看,一个家庭中妻子贤惠丈夫自然祸事少,一个孝顺的儿子自然父亲也就会放心。老祖宗在几百年前,就道尽了人性现实。恐怕现在的中年人,依旧不明白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一个家庭固然是亲密无间,可也有人性存在于其中,老婆孩子已经无法改变,可以从自身做起,影响身边的亲人,自然能够做到家庭和睦。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五、宁说人长莫说短,宁施人恩莫施怨
宁愿在背后说人的长处,也不要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揭露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宁愿施给别人恩惠,也不要招惹埋怨。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一个人爱说三道四、议论长短,本身就是人品有问题,要么看不惯,要么是气量狭小,忌妒别人。
人能做好事就不要做坏事,能结善缘就不要落埋怨,施恩于人是给自己积德。以怨报德,不仁。以德报德,才是君子所为。
六、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人性现实的核心是什么?无非私利二字。人都是有私心的,遇到牵涉自身利益的事情,自然会得理不饶人。殊不知,人太精明就成了傻子,正是所说的“痴汉”。能够大度地饶恕别人的错误,这并不是傻子的表现。
相反一味的自私自利,得理不饶人生怕自己利益受到损失,这不是大丈夫所为,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傻子。人到中年还是要学会饶恕他人的过错,这样就会发现人生会有另外一番天地。
七、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这句话道破人性现实,教育我们凡事都要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乐于助人这没有什么错,关键在于如何去帮助他人。倘若自己已经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话,那就不要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事情,人微言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人性现实,也在告诉我们凡事要向前看,想要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最起码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就是一片好心的帮助他人,结果也是打不着狐狸还惹得一身骚,最终也是很被动。
《增广贤文》里字字精辟,充满着古人的大智慧。它扯掉道德大旗,从人性出发,对人进行训蒙: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闲暇时不妨读一读,不仅能增长我们的见识还能学到各种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