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而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故君子耻不修 ① ,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 ② 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 ③ ,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士君子之容:其冠进 ④ ,其衣逢 ⑤ ,其容良 ⑥ ;俨然 ⑦ ,壮然,祺然,蕼然,恢恢然 ⑧ ,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其冠进,其衣逢,其容悫;俭然,恀然 ⑨ ,辅然,端然,訾然 ⑩ ,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吾语汝学者之嵬容:其冠絻,其缨禁缓,其容简连,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
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瞑瞑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偷儒而罔,无廉耻而忍謑訽。是学者之嵬也。
弟佗其冠,衶禫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
【注释】
①修:美好,这里指道德高尚。②率道:遵循道德礼义的大道。③倾侧:倾斜,倾倒。这里指动摇。④进:通“峻”,高大的样子。⑤逢:衣服宽大的样子。⑥良:温和,和善。⑦俨然:庄重,端庄的样子。⑧恢恢然:形容人心胸宽广的样子。⑨恀(shì)然:美好的样子。⑩訾(zǐ)然:勤勉的样子。瞀(mào)瞀然:垂目谨视。嵬(wéi):怪异,奇怪。絻:“俛(fǔ)”字之误。俛,同“俯”。禁:通“衿”,即腰带。狄狄然:跳跃的样子。狄,通“趯(yuè)”。瞡(guī)瞡然:见识浅陋的样子。瞿(qú)瞿然:东张西望的样子。儢(lǚ)儢然:懈怠,没有尽力。罔:不怕别人议论。謑訽(xǐ gòu):辱骂。訽,同“诟”,骂。弟佗:颓废的样子。衶禫(zhòng dàn):同“冲淡”,平淡。禹行而舜趋:传说禹治水时,腿瘸了,只能踮着脚走路。据说舜在父母前总是低头而趋,以表示恭敬。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时陈国人,孔子的学生。子夏:即卜商,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耆:同“嗜”,爱好,贪欲。子游:即言偃,春秋时吴国人,孔子的学生。宗原:遵守根本原则。
【译读】
士君子能够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因而被人尊重,但是不能强迫别人来尊重自己;能够做到诚信老实因而被人相信,但是不能强迫别人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多才多艺因而被人任用,但是不能强迫别人任用自己。
所以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作是耻辱,而不把被人污蔑看作是耻辱;把自己不诚实看作是耻辱,而不把不被信任看作是耻辱;把自己无能看作是耻辱,而不把不被任用看作是耻辱。因此,君子不会被荣誉诱惑,也不会被诽谤吓退,能够遵循道义做事,严肃地端正自己,不被外界事物而弄得神魂颠倒,这就叫作真正的君子。《诗经》上说:“温柔谦恭的人们,是以道德为根本的。”说的就是这种人。
士君子的仪容是这样的:帽子戴得高高的,衣服宽宽大大的,面容是和蔼可亲的,庄重、伟岸、安泰、洒脱、宽宏、开阔、明朗、坦荡,这是做父兄的仪容。帽子高高竖起的,衣服宽宽大大的,面容是谨慎诚恳的,谦虚、温顺、亲热、端正、勤勉、恭敬,追随左右而不敢正视的,这是做子弟应该有的仪容。
我来告诉你那些学者怪异的模样:他的帽子是向前而低俯的,帽带总是束得很松;他的面容是傲慢而自大的,总是自满自足,时而跳来跳去,时而一言不发,或眯起眼睛东张西望,或睁大眼睛盯着不放,似乎是要一览无余的样子。
他们在吃喝玩乐的时候,就会神情迷乱,沉溺其中;在行礼节的时候,就会面有怨色,口出怨言;在劳苦的工作之中,就会懒懒散散,躲躲闪闪,苟且偷安而无所顾忌,没有廉耻之心而能忍受污辱谩骂。这就是那些学者们怪异的模样。
帽子戴得歪歪斜斜的,话说得平淡无味的,学习大禹的跛行和舜的低头快走的,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衣冠整齐的,表情严肃的,沉默不言的,这是子夏一派的贱儒。苟且偷懒怕事的,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的,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的,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而那些真正的君子就不是这样的,他们虽然安逸却不懒惰,即使劳苦也不会懈怠,遵循根本的原则来应付各种事情的变化,各方面都处理得很恰当,像这样才可以成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