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是关于治军作战的兵学著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部军人学习和运用的兵书。自它问世以来,无数军事家、战略家学习它,实践它,从而在战争舞台上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辉煌业绩。
但是,《孙子兵法》与其他许多军事理论著作一样,还可以应用到军事以外的广泛领域之中,诸如企业管理、商品流通、体育竞技、人际关系、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商战领域的应用。
俗语说,商场如战场。早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代,经济思想家白圭“治生产”,采用的就是“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史记·货殖列传》)取得成功。当今世界上,企业家运用兵法于经营管理更为普遍,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十分丰硕。
兵战之法之所以可以转化为商战之法,其基点就在于控制和竞争。所谓控制,就是管理上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所谓竞争,就是经营上的竞争、谋略和方法。
从控制的角度看,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协调好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孙子兵法》所揭示的若干军事管理原则正可以为企业家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提纲挈领而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任人,要“智、信、仁、勇、严”,五德兼备;用人,要“将能而君不御”;教育管理,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信赏明罚,恩威并施;组织机构,要“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精干高效。总之,要使整个企业做到“修道保法”,“齐勇若一”,高度统一,高度集中,士气旺盛。
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家要想在市场抗衡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市场,《孙子兵法》更可以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借鉴。商争如军争,军争难,商争也难。商争面临市场角逐、市场较量、优胜劣汰、利赢本亏等等,因此,十分需要学习和掌握灵机应变之术,《孙子兵法》关于庙算决策、示形造势、因敌制胜、奇谋诡诈等方面的论述,正可以移植到生产经营中来。
依此类推,举凡存在智与力的竞争的社会生活领域,如体育竞赛、医疗卫生、人际关系等,兵法都有用武之地。但我们从中外移植和运用《孙子兵法》的社会实践中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个深浅之别、文野之别、高下之别。
那些简单比照、牵强附会的移植只是得其皮毛,而那些善于把握规律、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才能得其精髓,从而真正从《孙子兵法》中获得营养,得到启迪,受益无穷。而真正要把握这种移植、这种借鉴是极不容易的。
比如,一个企业家从《孙子兵法》中看到关于赏罚严明的论述,于是联想到在企业中也应赏罚严明。诚然,这不失为一种借鉴,但我认为这种举一而知一的借鉴和启迪只是浅表的、低层次的。深层的移植、批判的借鉴则不然。移植者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准确地认清商场与战场、商战与兵战的异同,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
兵法对经营管理的移植如同狒狒的器官对人体的移植,其生命力的长短强弱,关键在于对二者异同的识别与区分,并据以采取正确的方法。不然的话,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如说,兵战的规律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而商战的规律是赢得市场,扩大销售。由于有此不同,因而“兵者诡道”、兵不厌诈等在商战中就不能被简单地移植和套用。
从思维方法上说,兵法向经营管理方面的移植靠的是直觉顿悟,是一种非逻辑的、没有中介的东方式的直觉思维方式。我们知道,无论有多少相似之点,然而商场毕竟不是战场,竞争毕竟不是战争,商战之术也毕竟不是兵战之术,因此,要把商战同兵战挂起钩来,就有一个兵法原则转换角度的问题,而这个转换不是依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顿悟,即以石攻玉的顿悟。这一方法是借鉴者们不能不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