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破仑乘船离开科西嘉岛前往法国普罗旺斯的海岸时,他的经历到此为止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说,一方面,他具有卓越的禀赋;另一方面,他迄今所从事的一切,都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而这两个方面,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鲜明对照。他所持的维护法国的立场,似乎使他本人和全家都倒了霉。
在他24岁这个时候,人们只知道他是冒险事业不走运的首领,而且不容于科西嘉岛;然而,过去他最美好的愿望,却是和这个岛屿分不开的。
拿破仑在法国海岸上岸时,情况看起来也好不了多少,因为当时普罗旺斯眼看就要发生反对巴黎革命政府的叛乱。即使像马赛和土伦这些一年前还以热烈拥护共和国著称的城市,现在也对巴黎的事态发展感到厌恶。
虽然如此,拿破仑对当时法国局势的种种不幸,还是很清楚的。他讨厌内讧,并且认为内讧是不可能赢得光荣的。他即使仅仅为了养活自己的一家人,也必须披荆斩棘,夺取名利。当时,他的一家人正在普罗旺斯的乡下到处漂泊,靠着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施舍给科西嘉流亡者的菲薄救济金维持生活。
因此,拿破仑申请调到部队的一个团队去工作,不过没有成功。在普罗旺斯忙于日常行政事务的过程中,他因公到了土伦附近。当时法兰西共和国在土伦正与那节节取胜的保王势力对峙着。决战时刻已到,决胜的人物也就出现了。
1793年7月,土伦和南方的其他几个城市一道,宣布反对雅各宾专政。
城里的保王党人,由于没有希望在同法国国民公会部队的作战中取得进展,遂于8月28日允许英国和西班牙的舰队驶入土伦港并且为路易十七守住土伦城。
这个事件,使整个法国像触电一样受到震动。这是一系列不幸事件的顶峰。在这以前里昂城已升起了波旁王朝的白旗,并且死守阵地,不让法国国民公会派去的部队进入里昂。
西班牙的军队正在越过东比利牛斯山脉。皮埃蒙特的军队已直抵格勒诺布尔的城下。在北方以及莱茵河地区,一场胜负难料的斗争,正在激烈进行。
正当法国处于这种形势之际,拿破仑来到了驻在土伦西北奥利乌尔的法国共和国派的部队中。他发现队伍处于混乱状态。指挥官卡尔托过去是个画家,后来才扔下画架来从军的。所以连他那很少的几门炮射程有多远,也一无所知。该部队炮兵指挥官多马尔坦,受伤残废了。
国民公会派来的特派员,是奉命前来加强作战力量的,但由于既缺人又缺武器因而一筹莫展。特派员之一萨利切蒂,非常欢迎拿破仑的到来,视之为“天赐神助”。因此要求他接替炮兵指挥官多马尔坦的职务。
于是,在9月16日,这位身材瘦小、面带病容、衣着破旧的人物,接管了该地炮兵的指挥事宜。
法国政府军当时从两个方面威胁着土伦城。卡尔托率领8000人,据守土伦城与奥利乌尔之间的一些山头;与此同时,拉波卜指挥3000人的部队,则从拉瓦莱特方面监视着土伦的城堡。虽然他们的军官并不高明,但法军仍从盟军前哨部队手中夺取了法隆山以北的山谷,并在9月18日几乎完成了对土伦的包围。
实际上,土伦方面的守军仅仅拥有2000名英军、4000名西班牙部队和1500名法国的保王党部队,再加上一些皮埃蒙特军,是不足以守住土伦城安危所系的那许多环城阵地的。
的确,英国格雷将军当时就曾向皮特首相写报告说:为要守住土伦,需要50000人的兵力。但这个数字相当于英国当时陆军正规军兵力的两倍,皮特首相只能告诉他说,奥地利的一个军,外加几百名英军,可望开抵土伦。
拿破仑以他的军事知识和锐利目光,很快就发现了战场局势的关键所在。他不是以消极地等待或执行上级命令为天职,而是以主动地投入,争取胜利为天职。
他认为,攻克土伦要塞的关键是控制土伦内外两港的拉塞因半岛,如果法军攻占这个半岛上的“小直布罗陀高地”,那么,就能控制土伦内港的入口,并且迫使英国军舰在内外两侧无法立足。而离开英国军舰,则土伦的保王党不攻自破。因此夺取小直布罗陀高地是法军攻击的重点。
而要达此目的,必须攻克英国人在半岛根部朝内陆一面所构筑的坚固据点马尔格雷夫堡,攻占了这个堡垒,全局就立即可以活起来。
这样,全面进攻即变成了重点进攻,而炮兵在这场进攻中是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的。
拿破仑建议改变原来的突击计划,改为集中所有炮兵向小直布罗陀高地发动重点进攻,并以步兵穿插相配合。
拿破仑的计划具有无可辩驳的优越性。他又通过自己时任法国马赛军事专员的哥哥约瑟弗,认识了共和国土伦前线特派员萨利切蒂和加斯帕兰,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进而获得时任救国委员会主席的大罗伯斯庇尔的弟弟小罗伯斯庇尔的赞赏。
由于有这些大人物的保举,所以尽管巴黎的一些门外汉轻率地斥责拿破仑的进攻计划为“一派胡言”,但还是最终被采纳了。救国委员会根据前线特派员的汇报撤掉了卡尔托的职务,改任老将杜戈米埃任前线司令官,加之前线的炮兵指挥官多马尔坦受了伤,另一个炮兵指挥杜特将军生病不能上阵地,于是根据前线特派员的举荐,拿破仑被任命为土伦前线的炮兵指挥。
拿破仑将前线所有的各种口径的大炮共100多门统统搜集起来,在英军阵地的当面构筑了13个炮兵阵地,准备集中火力轰击英军堡垒。
由于法军许多人对大炮的使用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拿破仑以其特有的精干作风和组织指挥能力在短时间内对炮兵进行了正规的训练,使一伙散兵游勇很快成为合格的炮兵。
在训练过程中,拿破仑的长斗篷和高马靴上沾满了污泥,潮湿的军装皱巴巴的,但是他在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创造了奇迹。
当时暂时担任土伦指挥员的多佩将军赞赏拿破仑说:
这个青年军官既有很大才能,又有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和不知疲倦的充沛精力。我视察军队时,发现他是坚守在他的岗位上;当他需要休息时,他就裹着大氅,睡在地上,他从未离开过火炮群。
在土伦前线,拿破仑结识了许多青年军官:迪罗克、马尔蒙、维克托、勒克莱尔、朱诺、德赛等。
这些中下级青年军官,后来在拿破仑率领下,大多以战功显赫而终于成为法兰西元帅和将军。
12月16日,在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土伦作战开始。拿破仑凶猛的大炮很快压倒了英军要塞中的火力。法军3.7万人开始进攻,主攻方向小直布罗陀高地,出动了6000名步兵,六个阵地的炮兵。当时风雨交加,战斗非常激烈,英国和西班牙军队也非常顽强。出现了阵地夺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局面。
拿破仑指挥炮兵轰击两天两夜,大展神威。紧接着,他命令炮兵控制阵地,并跟近占领小直布罗陀高地,自己在危急时刻高举旗帜,带领步兵冲锋。
他不顾大腿刺伤,战马被炸死,身先士卒,带领步兵冒着枪林弹雨,一举攻克马尔格雷夫堡,夺占小直布罗陀高地。然后马不停蹄,在高地上架起大炮,朝土伦港的英国和西班牙军舰猛烈开火。
这一仗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奉命守卫附近一些堡垒的部队,这时纷纷跳进海里逃命。
由于拿破仑的大炮很快就向海上的舰队并且向土伦城里发射了密集的炮弹,海上的舰只也开始起锚离去了。但是,即使在那样的绝望处境中,反法同盟军仍然进行了凶猛的顽抗。
英、西两国军舰在法国炮火的直接瞄准下损失惨重,眼见大势已去,回天乏力,仓皇逃入地中海。土伦的保王党分子失去靠山,乖乖地向法军投降。
土伦战役以法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保王党分子及其反法联军,同时也使拿破仑的卓越指挥才能得到了显现。
战役结束后,攻城总指挥上书陆军部称赞拿破仑道:“他拥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头脑,知识渊博,性格坚定。这位非常优秀军官的才能是无法描绘完全的。”
另一位将军也写信给国民公会推崇拿破仑道:“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嘉奖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
由于众将军的一致推崇,年仅24岁的拿破仑,即被国民公会正式任命为炮兵准将,当时是1794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