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拜为相父辅佐圣君

周文王采纳了姜太公的“卑事殷纣,翦其羽翼”的计策,先是降服了注水流域的密须国,消除了周的后顾之忧。又攻灭沣水流域的崇国,将周的都城由酉歧迁至崇城改名丰都,打通了向东发展的道路。这样,就全部控制了关中平原。在此基础上,姜太公亲自率师远征,攻打吕梁山区的黎国和河南的邢国,逐步蚕食商朝的疆土,不断扩展周围的疆域。

文王的大业逐步实现。他深知这功劳归于太师姜子牙。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要实现灭商的宏愿是不太可能了。这项重任,只能靠自己的儿子姬发去完成了。

但是,没有姜大公,姬发是难以挑起这副重担的。于是,他想,必须进一步密切太子和太师的关系,使姜子牙忠心耿耿地为周国服务,听说太师有一个女儿,名唤邑姜,才貌出众,文武兼备,至今未聘。若把她聘为太子之妻,太师不就成为太子的岳父了吗?如果太子成为太师的女婿,姜太公岂能不尽心尽力,保他的江山?念及此,他禁不住笑出声来。

正好这时文王的妻子,太后端着茶进来,问他为何发笑。文王便把刚才的想法告诉了太后,太后亦表同意。

当下,文王和太后立即唤来太子姬发,说了要为他聘太师之女为妻的事。太子姬发早就有意子邑姜了,只不过摸不清文王的心意,一直未敢提起。如今父王和母后主动提出这事,正中他的下怀,便喜不自禁地应允了。

第二天,文王亲自来到太师府,向姜太公提出要聘邑姜为太子妻之事。太公也很高兴地答应了。然而又说:“小女乃村俗之人,不识大礼,诚恐有辱天子之尊。完婚之后,如有不到之处,还望文王和太后多多见教。”

文王说道;“邑姜才貌双全,文武俱备,我已早有所闻。如能与姬发联姻,实乃珠联璧合,天公作美也。”于是定下住期。由大夫散宜生为媒,纳了聘礼,只待喜期一到,迎亲完婚了。

不几日,喜期即到,文王降旨,虽是皇家娶亲,仍须依照民间风俗办事,以示与民同乐。西岐百姓听到这一消息,交口相传,一时成为美谈。

是年四月,是周文王80寿辰和姜太公90寿辰。太子姬发等有意要隆重庆贺,为两位老人一起做寿,名曰:“双翁寿。”是日,丰都大摆筵席,鼓乐齐鸣。文王心情特别高兴,与姜太公频频举杯,开怀畅饮。酒过三巡之后,太子姬发、周公旦、召公奭(山)及其夫人等一一上前给双翁拜寿敬酒。

然后,太子姬发的弟弟叔鲜、叔度、叔武等亦向文王和太公祝寿敬酒。当文王接过叔鲜的酒时,忽然一股心事从胸中直冲头顶,霎时间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不能自持,翻身便倒,慌得太子姬发等慌忙扶住,抱至卧榻,着御医诊治。

御医诊过脉之后,出来向姜太公、太子姬发等众人说:“大王为气血两虚之症,脉细弱无力且结滞,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疼之方治之。但因年事已高,心力衰竭,也须做好不测的准备,不可大意。”遂开药方让人拿去煎煮。

文王几日后苏醒。姜太公见文王苏醒,长出一口气道:“大王可醒过来了,醒过来了!啊!吓死老臣了!”

文王睁眼一看,姜太公、太子姬发及太后都在榻前,就要挣扎坐起。太子姬发忙阻止,说御医交待,不能乱动,必须绝对静卧。文王不听,定要坐起不可,太子姬发只好将父王扶起,给他背后垫上厚褥,让文王半坐半卧。

文王示意太后和太子姬发出去,他要与太公独谈。太后和太子姬发便悄悄退了出去。

文王抓住姜太公的手说:“太公啊,我恐怕将要去见父王季历去了。自从磻溪得遇太公,我周朝日益强盛。你辅佐我东征西讨,先后攻击崇国、黎国、邗国等,降伏密须,现在三分天下,其二归周。其二归周者,奇谋多出自太公也。现在,老天爷要我走了,我再不能与太公共事,完成灭商大业了,这件重担,就全靠你与太子去完成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怕我死后,子孙们在继承问题上作乱。因此,我意欲和你商量周室继承大事,请你全力支持我!如果万一叔鲜等作乱,你就把他们除掉。”说罢已气喘不止。

姜太公听罢,汗流使背,跪在文王病榻之前,泣涕道:“大王勿康担心,老臣当竭力辅佐太子姬发继承王位,只要我不死,我将肝脑涂地,辅佐周室,若有二心,天地不容!”说罢即头出血。

文王喘着气说:“我深知太公是仁德的君子,才单独与你商讨身后大事,绝非疑你有二心。只是请你说说,怎样才能尽快顺利完成王位继承之事?”

姜太公说:“承继为大王家事,老臣是外人,不敢对此参言。”

文王泣涕道:“太公乃太子之岳父,又是师尚父,情同手足,何言外人?太公不言,我死不瞑目!”

姜太公说道:“非老臣不给大王出主意,只是王位承继乃国之大事,只能由大王自裁,外人参与,会遗后患。既然大王执意问计于老臣,老臣就冒昧进言,望大王秘而勿宣。”

文王面有悦色,道:“那是自然。”

太公道:“太子姬发忠厚仁德,勇武刚强,韬略过人,立为太子,乃大王之福,周室之瑞也。大王可立下遗诏,明令宣布,立太子姬发为储君。同时宣布废除‘兄终弟继’之制,明示这是殷商乱国之因;明令周室日后要实行嫡长继承之制。姬发之后,也由姬发嫡长子继承王位。若是,则可避免后世在承继之事上节外生枝,产生祸乱。至于叙鲜、叔度、叔处等,可封于外地为诸侯,使之分散,而且不让他们直接参与朝政,这样就难以为患了。至于太子之弟旦和爽,乃正人君子,绝对可以信任,就让他们辅佐太子。如此安置,则万无一失也。”

文王大喜,说:“真乃肺腑之语,金石之言也。请你通知太子,明日设朝,宣王室所有成员和文武大臣进见,我有话说。”

按照文王旨意,次日文王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解决三位继承制度和诸子分封事宜。

文王靠在厚厚的衾枕上,太公坐在身旁,以下为太子姬发和大夫散宜生。散宜生担任记录。其他参会的依次有叔鲜、叔旦。叔度、叔武、叔处、叔振择、叔康、太孙剑、伯禽、庶子爽、南宫适、阔天等。

文王环视了其儿孙,然后缓缓地向太公说:“我以国事家事托尚父姜太师,尔等有违命者,由尚父议处。”诸子唯唯听命。

文王接着说:“太子姬发继承王位,尔等子孙,当齐心协力,共同协助,以成大业。以后王位承继制度,宜废除‘兄终弟继’之制,而确立嫡长继承之法。殷商王位兄终弟继之制,乃致乱之源,我周人万万不可效仿。嗣后子孙,谁敢违嫡长继承之法者,以叛逆论处,宗室共弃之。”闻此言,叔鲜、叔度、叔处等,都颓丧地垂下头来。

文王继续说:“周室的宗族子孙,宜分封建国,以屏藩王室。叔鲜可封于管,叔度封于蔡,叔武封于成,叔处封于霍,叔振铎封于曹,叔康封于卫。”说到这里,文王已觉心慌气短。他停了停,接着说道:“以上可算我的遗嘱,由大夫散宜生记录在案,由太公望执行我的遗嘱。如有违我命者,由太公处置。”

文王刚说完,便觉得头晕目眩,心悸气闷,无法自持,竟昏了过去。诸子见状一片慌乱。姜太公立刻命众人退下,请御医进上参汤。不多时,文王又醒过来,对太公说:“速传姬发进见!”

太子姬发连忙来见父王,只见父王此刻却面泛红光,异常兴奋,与方才判若两人。太子姬发心知这是目光返照,连忙跪于榻前,听候命令。

文王抚着太子之背,说:“我就要死了,周国的江山,就托付给你和太公。我死后,太公就是你的亚父。外事你要与尚父商议,内事要与你弟弟旦和爽商议。”

太子姬发泣答道:“孩儿记住了,孩儿记住了。”站在一旁的姜太公此时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这时,文王觉得胸前一阵剧痛,眼前发黑。喘息了一阵后,笑微微地望着太公和姬发仿佛在说:“现在我一切放心了!”便缓缓闭上了眼睛。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