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三、“社交家”的性格

有的人容易相处,有的人却浑身带刺不容易接近。有时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好像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而且,只要见到任何认识的人,都能兴奋地打招呼或聊天,这样的人绝不会逃避参加聚会。在宴会上,他们总是能和别人百聊不厌,即使是第一次认识的朋友,也谈得兴高采烈。这样的人特别具有社交性格,也就是所谓的“社交家”。

另一方面,也有人很不喜欢与人共处。这种类型的人即使见到熟人也只是淡淡地打招呼,而且跟别人聊天之前还犹豫到底该讲些什么,结果,因为想东想西犹豫再三,与人交谈便越讲越小声,和他谈话就变得非常累,特别是第一次认识的朋友。这种类型的人由于过于谨慎、想得太多,和别人聊天或交往便容易紧张畏缩。所以,他门最怕参加有许多人在场的聚会。这样的人属于社交性偏低,也就是“社交白痴”的类型。

1. 性格与社交性

社交性高低的第一个判断标准是当事人是否容易融于新环境?

如果是社交性较高的人,哪怕是只进公司一天,就能够感觉轻松自然。他们总是笑脸迎人,而且主动而亲切地与上司及下属聊天或沟通意见,迅速地与别人产生良好的关系。因为这种人性格开朗、乐观豁达。

相对地,社交性偏低的人,即使进公司一个礼拜或甚至一个月,依然无法抛弃自我封闭防卫的心态。只见他们一直处在紧张、与人隔阂的状态,根本无法与同事和谐快乐地相处,和整个公司的气氛格格不入。

社交性的高低差别,通常会显示在第一次与人见面时,有些人一认识新朋友,就能敞开心胸地与对方交谈,根本不管对方还只是个陌生人。反之,社交性低的人与人初次见面,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无精打采,搞不好还让人以为他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别人不喜欢和这种自我封闭的人交往,当事人更容易因为在社交场合没成就感而更加退缩,极力避免出现在类似场所。

判断某人社交性高低的第二个标准,便是是否习惯于 “与陌生人闲谈”?所谓“闲谈”指的是没有特别目的的聊天。通常这种闲聊有助于润滑人际关系,人与人见面如果有什么事情必须谈,自然非开口不可;但若无特定目的,能否聊得起来,便可看出这两人社交能力的高低。

通常,社交性高的人比较会选择轻松话题,闲扯再久都不会感到无聊。反之,让对方惊讶或不适合的话题,使得谈话气氛变得尴尬。

社交性高低的第三个判断标准是与人相处是否会怕东怕西,还是随和客气。比如,当朋友约自己去喝一杯时,当事人是否会立刻答应,或者习惯于考虑半天后加以拒绝。如果过度考虑怕东怕西,许多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机会便会溜走。不过,如果脸皮太厚,不知道节制也有可能把人际关系搞砸。所以,随和的人总是能和谐地接纳别人的邀请或建议,适度地表达自己的希望。至于凡事畏缩的人,因为友谊的手伸不出来,别人当然也难以跟他建立良好关系。

2. 交人交心

通常,社交性高低代表当事人能否有弹性地表达自己与人相处。

比如,在路上意外碰到熟人时,如果直觉地害臊,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当场开溜,就是社交性较低。这种类型的人有时避开熟人之后还会耿耿于怀,责怪自己是否会得罪人。另外,有时候在路上遇到同事邀自己去喝一杯,明明闲着,却还是觉得麻烦而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反之,社交性高的人则不管对方是谁,只要别人招呼就一定热烈地给予回应。

以上,我们以社交性高低为主轴,探讨人际关系是否能活泼地运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社交性很低的人,也就是不擅长与别人交际的人,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内心就不愿与人交往或轻视别人。有时候,这些社交性很低的人,只是不习惯或不会笑脸迎人而已,他们的内心仍旧是亲切和蔼的。在某些团体集会时,总是可以发现有些人比较不爱谈笑或发言,讲话时结结巴巴,这便是社交性较低的人。可是,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比较忠厚老实。如果与之成为知心好友,说不定会发现,虽然看起来内向害羞,但他们可能是很幽默,或者个性激烈且会辛辣地批判事物的人。

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将“社交”与“知心朋友”区分开来。对于某些人而言,社交是非常痛苦的,但只要在知心好友面前就完全轻松自在。因此,即使是社交性偏低朋友不多的人,事实上也很有可能拥有一、两个知心好友。

3. 性格与自我开放性

能“自我开放”的人通常愿意将自己的性格与人生观以及开心和烦恼与别人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能言善道,却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在的感触想法;反之,有人虽木讷寡言,却能细腻且清楚地把内心感受与好朋友分享。这两种人前者自我开放性较低,后者较高。当然,沉默寡言的人有许多是自我开放性较低的,口才好的人很多自我开放性较高。

不可忽略的是,“社交性”与“自我开放性”事实上是两回事。比如,有些人虽然在公共场合,能以巧言妙语博人欢笑或带动气氛,但要他谈论内心感受就支支吾吾起来,这种类型的人便是“社交性”高而“自我开放性”低。

通常,女性的自我开放性比男性高。这种差别大概是社会规范造成的。因为男性从小就被灌输不可随便表露感情、必须保持冷静,久而久之便不习惯把自己内心的困难、不安及痛苦讲给别人听。相对地,女性在表达自我的能力上,就比较少受社会习惯压抑。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常给予能表达自我的女性较高评价,认为他们“性感”或“可爱”。总之,由于社会规范一者以严,一者放松,终于造成男性和女性在“自我开放性”上出现极大的差距。

心理学者杰拉德指出,能将内心对重视你的人敞开是性格健康的重要特征。同时,要拥有健康性格,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内心”可说是最好的做法。

通常,为了适应社会的各种规矩,不发生冲突,大部分人都必须相当程度地压抑自己。在社会生活上这是必须的,只是若压抑过度便可能产生身心障碍。所以,杰拉德强调,即使在社会生活之中频频压抑自己,至少也要有一、两个可以倾诉、发泄心中郁闷或不满情绪的朋友。这是拥有健康性格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是,“自我开放性”并非越高越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一方抱着很高的期待,另一方却关起心灵的大门,两人便无法沟通和交往。所以,敞开自己,绝对是发展亲密朋友关系的基本条件。然而,若一见面或是在公开场合就过度吐露细腻、复杂的心情,怕只会令听者大感困惑,不知如何应对。所以,自我开放必须看场合,而且要适可而止,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