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员辽阔的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高度的文明、文化,给予了迅速发展的欧洲及世界各国不可估量的影响。从造纸、火药、陶瓷的物质文明到精神文化领域,中国人有着很多发明、发现。这些发明与发现直至今日,还有许多被应用着,中国的文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中国人的血液型分布比来看,可以说是O型及B型的混合社会。但是,我们并不能如此简单地来分析中国。
追溯中国历史,华北与华南宛如搓捻好的绳子,在历史上交替表现出来。华北人意志坚强、爱动、理性强且快活。而华南人则敦厚顺从,而又安稳、果断、谨慎细心。
就血型来说,华北多B型血人,次之是O型血人,A型血人则非常少。相反华南A型血人最多,然后是O型、B型血人。在中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是由B型O型的华北人掌握主导权的,其间时而被A型、O型的华南人暂时取代。以O型为支点,以A型与B型来交替,我们也可以认为这就是AB型……,这样分析来看,大概不错吧。
中国被称之为外交之邦。除被西欧诸国及日本侵略一百多年外,中国在全世界留下了伟大的足迹。
革命家孙中山,在蒋介石政府的时代作为“国父”受到最高的尊荣。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孙中山的思想也被继承了下来。从革命之父孙中山的出现,到中国变为现代国家的过程,特别是在毛泽东领导中国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始终是极为高明的。合理而严肃的思想方式、温和的态度,带来了融洽的谈判气氛。明知对方国的意图却佯作不知,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顽强地等待着形势转向对本国有利的时机。在外交方面,中国真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但是,一旦发现对自己不利,也会坚决与对方分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蒋介石在对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作结束战争处理时,引用了《论语》上的一句话,这就是“以德报怨”,此事在当时很有名。现在来看,这句话中,蒋介石的意图是什么呢?尽管可以作这样那样的理解,其最终要说的是“旧怨无根,反施恩德”。我感到他极为得意,并充满了自信和优越感。
1934年10月4日午夜,约9万中国红军摆脱了蒋介石率领的50万大军的包围,开始了历史性的长征。在途中与邻近地区近1万人的部队会合,历时一年,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辗转到西北部的陕西。长征部队行走了12000多公里,其距离相当于从美洲大陆的一侧到另一侧的两倍。这就是世人所说的长征。
长征部队经历了11个省,走过了难以想象的无人区,通过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两亿人民群众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可以说,他们在中国土地上播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并在长征的过程中加强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内团结。
据说在长征即将开始以前,毛泽东因患病而消瘦,只有眼睛还炯炯有神。他身穿全部褪了色的深蓝色军服,彻夜工作不知休息。
他不带武器,而在随身的背包里,珍藏着喜爱的《西游记》、《水浒传》等书。
长征结束两个月以后,1935年12月,毛泽东自豪地说:
“长征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宣言的内容气宇轩昂,踌躇满志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解放战争后,蒋介石逃亡于台湾而死,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后也患病而逝。二雄虽已不复存在,但看一下二者的得意之态,善于自我显示、冷静的特点,不禁令人想到他们同属AB型血。
中国,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以及上述谈到过的外交方面都体现出了AB型血人的特征。中国既具有A型血人的倾向,又具有B型血人的倾向。
B型血人在一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当中,具有按自己意图行事的坚韧生命力。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抛弃个人、无所顾忌地向着目标迈进的自我牺牲精神。由强烈的自信,产生出不惧怕危险和失败、大胆猛进的勇气,具有敢于挑战,不屈不挠反对现存秩序的素质。他们不断从事改造社会的工作,身居战场,力图寻找交战对手,打垮敌人,以此来激发感情,发挥出自己的能量。B型血人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守,一类是攻。两者心灵深处的思绪都很激烈,但表现出的行动完全不同。守的类型,凭积极的自我献身和自我牺牲,来达到目的,不大顾及自己会怎样。攻的类型是寻求战场,有意识地把自己置于困难的处境,以毁灭敌人为目的来进行活动。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为他人服务。将B型血人守与攻两种类型巧妙地混合于一的,是印度的甘地。
在世界各国,B型血人不像AB型血人那么少,但也是少数派。在世界各民族中B型血人所占比例,一般次于A型、O型而居第三位。B型血人居第二位的民族特别少。可以说,基本上在世界各国B型血人都是少数派。但是,也有B型血人比例最高的国家,那就是印度。
B型血人:约41%
O型血人:约31%
A型血人:约19%
AB型血人:约9%
这是印度各类血型的人口比例分布,可以说印度完全是个B型血人社会。
圣雄甘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反英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多次被捕入狱,但他不沮丧,仍然毫不动摇地领导大众,使印度获得独立。虽然他去世已近40年,但是他至今还作为人民英雄、“印度独立之父”,受到人们的敬仰。甘地最初的姓名为卡拉姆查德,后来人们称他为“圣雄”,是含有“伟大的灵魂”的意味的称号。
被称为现代印度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的贾瓦哈罗拉罗·尼赫鲁(1889年~1964年),在印度独立后,领导建设这一新生国家。他既是以战后第三世界旗手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大政治家,也是反英民族斗争的中心人物。
他自始至终在圣雄甘地身边。敬爱甘地的尼赫鲁评价甘地说:“他的人生态度,本质上是背向世界发展步伐,与否定人生的禁欲者相同的态度。”
为了拯救穷困的印度,使之从英国殖民地中独立,M·甘地一直致力于民众运动,但是他不搞武装斗争。他坚决反对欺压农民,优待白人的法令,始终坚持反对暴力。他正是以此为惟一武器进行斗争的。“不杀生”乃是甘地的座右铭。
领导独立运动的不抵抗主义者甘地,要求参加大众反英斗争的人们:“一往无前地走在通向地狱的道路上。”他的献身姿态,使以J·尼赫鲁为首的人们“感到恰好拨开云雾见青天”,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成为民族运动极优秀的中坚力量,使印度各地反英斗争的浪潮不断高涨。甘地有着坚强的信念,他热爱印度人民,其斗争生涯一直继续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48年,在印度即将独立的前夜,甘地惨遭暗杀。
M·甘地的生活方式、生活力量,不是完完全全的B型血人吗?他的“背向世界发展的步伐,做否定人生禁欲者”,这种态度在B型人身上常常可以看见。当然,虽说印度基本上是B型血人社会,可并没有证据证明M·甘地就是B型血人。他也可能是别的血型。在M·甘地的自叙传中,对其幼年性格,有如下描述:“我是感受性很强的孩子。即使稍被刁难,也会哭起来。只要被老师注意而斥责,或者只被留意,就受不了。我只受过一次体罚,但比起皮肉之苦,更甚的是精神上的极度痛苦,我非常悲伤,潸然泪下。”
他16岁时,已结婚了。一天晚上,在看护完生病卧床的父亲之后,他和叔父倒了班,便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不能抑制冲动的情欲,马上沉湎于夫妻欢爱之中,就在这时,父亲咽了气。书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我感到,如果不盲目地陷于兽欲,在父亲临终之时,即使不在他的身边,也不至于为此悔恨。这对我来说,是留下了一个永远不能消除不能忘记的污点。”
M·甘地之所以经常为一种禁欲的阴影纠缠着,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体验。根据上述两段插叙来推测,M·甘地不正是精神痛苦的B型血人吗?他使人感到他一定是B型血人社会孕育出的英雄。
一个民族和国家,由各种血型的人混合而成。但在分布中占主导地位血型的特点,对一个民族起着重大作用。若是B型血人社会,B型血人的性格特征就会体现于民族性、国民性之中。
如同一个人的性格和血型有特殊关系一样,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也和血型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一个外国人所写的书中,将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的国民性格相对比,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中国——感觉,日本——感情,美国——理智。或许这位外国人看上去对血型和气质的关系一无所知,尽管如此,他还是出色地对于由血型决定的气质作出了分类。
这种分类证实,不论是否了解血型和气质间的关系,只要凭一般观察,就可以抓住事实做出判断。
中国是AB型血社会,日本是A型血社会,美国是O型血社会。而AB型血气质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直觉性。此外,A型血人是感情型的,O型血人是理论型的、客观的。
有件事谈到日本人和美国人在生活情感上的差异,这件事很耐人寻味。
一位日本留学生在美国的某个家庭业余劳动洗盘子。有一天,他打碎了一个盘子,他躬身低头地赔礼道歉,主人却硬要他赔偿。留学生怎么赔罪都得不到主人的原谅,他终于怒不可遏,把剩下的盘子全部摔到地上,付清赔款就辞职了。
对于犯错误,日本人的生活情感是,人家好好赔礼道歉也就行了,要是提出赔偿或者别的要求,就显得过于计较、见外,事过之后会在彼此之间造成隔阂。而美国人的基本生活情感是即便你怎样认错,也不能抵消失误造成的损失,必须赔偿才可饶恕。
就是在宗教信仰的世界里,这种差别也看得很清楚。
信神的人认为,神与人之间存在契约,破坏它就是罪过,犯了罪的人必须赎罪。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完全相反。它认为人是神的仆人,而不是缔结契约的另一方。犯了错的人,惧怕神发怒,必须反省,小心悔过。这样做便是惟一的赔偿。
如上所述,同是“赔偿”这一行为,在日本人和美国人中就有全然不同的理解。这是生活情趣的差异,也是血型的差别。
“着火啦!”在听到呼喊而飞跑赶往出事现场的人们当中,有从附近亲友家中跑来认为必须帮忙的人,也有态度轻浮地只是为着起哄赶来看热闹的人,也有想到或许是自家起火而不安得边发抖边向出事地点飞奔的人。同是奔跑这一举动,潜藏在各个人心中的想法却不同。
美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中国人也好,因为同样是人,所以在亲生子女、夫妻、朋友或者集体等各种人际关系中,嫌恶、爱情、期待、幻灭、支配、服从、离合、聚散等夹杂在一起,悲喜交加,哭笑兼有。
可是,虽然同样流泪,其方式却有种种不同的变化。悲伤也罢,欢喜也罢,皆因刺激泪腺而落泪。不过,同样是刺激,却不一定流一样的泪水。受到同一刺激之后,既有热泪也有横流的人,也有笑逐颜开的人。
说人往往相貌不同便内心有异,这固然有理。那么,决定着血液、还有唾液、淋巴液等一切体液和细胞的血型如果不同,一切体液和细胞的生理作用也就有微妙的差别,这么说也无可非议。而生理作用这一人体内的本能部分若有差别,人的行为方式也就不同起来,这么看同样是理所当然的。
具有各自血型者的行为方式都不是绝对的,它表现为具有与对方血型相对而言的流动性。因此,为了理解和自己有关的人们,就必须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血型气质特征以及和对方的关系。就像打碎了那个盘子的留学生,由于不想了解对方,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强加予人,结果既不能理解对方,也不能得到对方对自己的理解。
但是,这并非说只有血型是万能的。而且,由于血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要素相混合,所以以为A型血人这样,O型血人也就必是这样的看法,也是危险的。必须懂得,把握来自血型的气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只不过是人们求得相互理解的出发点罢了。
血型与气质的关系,不只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应用于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据说日本人驾车外出旅行发生故障时,不能自己修理的人很多。而欧美人汽车有了故障,能自己修好它的人不少。这一事实,不是A型血民族的代表者日本人和作为O型血民族代表的欧美人之间差异的好例子吗?日本人尽管拥有的知识很丰富,但运用于实际方面的本领并不太大。
不仅仅是修车这一例,A型血社会和O型血社会的人们还有很多不同点,就是完全相反的特点也能看到很多。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古特女士因研究日本和日本人著有《菊花与刀》一书。在书的开端部分她写道:“迄今与美国举国交战的敌手之中,日本人是最捉摸不透的敌人。在战争中,迫于需要我们要对日本人所具有的极其特殊的行动与思想习惯进行分析考察,可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该女士越了解日本人,就越感到矛盾,发现它和养育自己并生活其间的美国社会、美国人完全不同,因此可以理解,她怎样地不知所措和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说,她瞪大吃惊的眼睛看到了开放式的O型血社会和封闭式的A型血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孩子的学习》这一章里,她作为美国人写道,日本人大概在最初刚刚出生的婴儿期就接触到严格的管教,到了长大一些懂事的时期,则受到更为严格的教育。她说:“日本人的做法,与美国迥异。日本的生活曲线和美国的生活曲线正好相反。日本的生活曲线是有很大底面的U字型曲线,也就是说日本人的幼儿期和老年期较青年期、中年期有更大的自由。日本人一过幼儿期就会受到很严厉的管束,到了结婚前后,这种管束也到了最严厉的高峰,也就是说想随心所欲的自由度降到最低线……我们美国人的生活曲线与此相反,幼儿期管教严格,而这种管教随着孩子体力的增长逐步放宽,到了获得能独立工作靠自己收入生活,成立家庭,完全自食其力过日子的年纪,各种限制就几乎都不存在了……对于美国人来说,对于日本这样的生活模式,什么事都有组织,连想象一下都感到很困难。因为那样的生活,我们认为完全和事实相违背。”
虽然日本也有O型血人,但他们和美国的O型血人不一样。因为日本的O型血人已完全适应于A型血社会,早已与之融为一体了。而美国的O型血人则作为O型血社会的中心力量,则能够如实地表现出O型血人的气质特征。
当然,在具体事情上,并不能这样断言,可是,正如血型不同气质也相应不同一样,可以进一步推论,各人的想法也不同。另外,在感觉功能上也会有差别。O型血人的色彩感很发达,A型血人的音感灵敏,B型血人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AB型血人对信息很敏感,而且,即使是同样的声音、色彩和刺激,也会因血型的不同,反应和追求不尽相同。
因为自己对音乐外行,因而不能准确地评论某种音色和音质。例如,正像爵士音乐的音色都是按黑人喜欢的节奏创作的,各国的演歌也同样是各国人所喜欢的。是用那些符合本国人的音感需要谱成的。
虽说一般“小调”给人以暗淡忧伤的印象,但是A型血人和B型血人所作的小调,给听者的印象截然不同。舒伯特的音乐具有一种抒情的忧伤情调,它不符合B型血人的感觉需要,即使B型血人知道这是一首名曲,但从内心讲他却未必能欣赏。因为舒伯特的忧伤是德国AO血型中A型血人的忧伤。同是暗淡忧伤,B型血的柴柯夫斯基谱写的悲壮的交响乐,却是一种深藏着鲜明的轻松感和悲壮的暗淡感的音乐。柴柯夫斯基乐曲中夹杂着忧伤和华丽高雅的情调,这正是俄罗斯民族的OB血型中B型血人的血型特征表现。
俄罗斯民族的气质特征,是O型血人和B型血人之间的角逐,柴柯夫斯基的音乐也反映了这种民族气质。就是说柴柯夫斯基的音乐将西欧和俄国的血型气质十分和谐地融合到了一起。当时有一种评论说,柴柯夫斯基的音乐,受到了莫扎特、舒曼和瓦格纳等人的影响,不是纯粹的俄罗斯音乐了。但是如果细心聆听,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地方不渗透着俄罗斯的乡土气息和俄罗斯民众的哀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柴柯夫斯基仍然是OB血型的俄罗斯民族的作曲家。
舒伯特的曲子,则包含着德意志民族当时所怀有的理想、人性和爱情,作品中充满了纤细温柔的抒情之美,这是A型血人内心世界的表现。
根据血型确定的民族气质,就是这样在音乐中充分地显露出来的。
关于血型与驾驶特点和交通事故的关系,以前曾有人做过一些调查。AIU保险公司以两千名出事者为对象,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正规的调查。
通过调查获得了不少显著性差别相当大的结果。其中之一便是表中列出的领取驾驶执照后的事故发生特点。
惊人的是,领取执照不满1年者以A型人和AB型人的事故发生率相对最高。78名调查对象中的显著性差别很大,错误概率P在0. 5%以下。
据观察,A型人在各个方面都喜欢高速度高效率。因此,A型驾驶者往往是初开车速度过快,直到发生事故后才会接受教训,非常注意安全驾驶。
汽车事故肇事者的驾驶年限和血型
A型人尤其AB型人,由于对自己的安全不大在乎,所以在驾驶经验不足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A型人驾驶员中,有的人独自驾驶时开车很猛,但载人后则一下变得谨慎起来。
O型人最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经验不足时开车十分谨慎小心。从调查数字中也能看到这一特征。
一般说,经验越多事故发生率应该越低,然而B型人则较为反常。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老司机反而突然变得容易出事故,这是因为B型人对周围注意力不够,随着驾驶技术的熟练,这一本来的特征就暴露了出来。
下列中列举了5种常见事故当事人的血型调查结果。
在交叉路口发生的车头相撞事故中多见O型人和B型人。O型人的直线性活动能力虽然对前后方向有作用,但是对左右方向无济于事。这一点在O型人运动员身上也会看到。
至于B型人,由于交叉路口视野宽阔且情况多变,所以容易眼花缭乱的B型人特征常常招致事故灾难。
在改变车道时发生的事故多见A型人,这是A型人遇事操之过急的性格造成的。
在对行人造成的人身事故中,O型人所占的比例之大是惊人的。其原因尚未弄清,但似乎不在于O型人的思维特征,而在于O型人具有一种在危险时刻自我保护的本能和良好的条件反射,大概是因为这种能力太强,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O型人容易造成人身事故的情况在其他调查中也有发现。
AB型人是在身体疲劳和睡眠不足时容易发生冲撞事故。
交通事故与血型的关系的调查结果,不仅适用于司机驾驶技术、教练和安全教育,还应在一般防灾工作方面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