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自信心让你永远保持最佳状态

1. 让自卑从生活中走开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凡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正视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

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呢?大概没有。所有在实际生活中说自己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着把“自卑”像拔一棵腐烂的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从此挺胸抬头,脸上闪烁着自信的微笑。

杰克也曾经是个自卑的人。但自从他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这个工作以来,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这一点可以从参加会议时他坐的位置来证实——过去,他总是坐在旮旯里,即便对某些问题有看法也不轻易发言;而现在他更经常的是坐在前面,即使对会议主持人也敢发表不同看法。这种变化,当然是得益于心理咨询,在为别人排解心理困扰的同时,杰克获得了观察、了解、认识人的许多新角度和方法,从而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自卑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安全感。他们总是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把它们放到放大镜下去看,结果是吓坏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和别人竞争呢?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败所打击(仅仅是“可能”),他们躲避竞争,回避交往,结果是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不断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证明:瞧,你就是不行!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只有打破自卑的恶性循环才能逐渐建立自信。但“打破”需要有点决心、有点勇气,还要讲究点科学。

“打破”是一个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没有认知上的改变,很难有行为上的突破;没有行为上的突破,就不会产生新的体验。

卡耐基曾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15岁时常常被忧虑恐惧和一些自我意识所困扰。比起同年龄的少年,他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各方面都不如人。同学们常取笑他,封他一个“马脸”的外号。但是托马斯的自我意识极重,不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也碰不到几个陌生人。所以平常只见到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我恐怕一辈子也无法翻身。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怜。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但是,不久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帮助他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这些事件的经过如下:

第一件:入学后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第二件: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

第三件:领到第一张支票后,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服装。

第四件:这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发生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上,他母亲敦促他参加集会上的演讲比赛。当时对他来说,那当然是天方夜谭。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面对很多人。但是在他的母亲的坚持下,他还是报名了,并且为这次演讲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把演说内容记熟,他对着树木与牛群演练了上百遍。结果大出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赢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还不止一次说过:“这四件事成为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卑感既然有那么多的坏处,我们就应该让它从生活中走开。下面是一些调整我们心态,消除自卑感的方法,可供参考: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由于先天和后天方面的差别,在能力、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是不足为怪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扬长避短。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与别人的优点相比。客观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更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从而树立生活的勇气。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在实践中遭受失败和挫折是很难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使自己得到提高。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一蹶不振。

注意改善人际关系,积极与人交往,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要首先看重自己,别人才不会轻视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主动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避免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高压力环境,人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力和人际关系,以胜任各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否则容易产生疲劳和自卑的感觉。

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信勇气。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在实践中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外界的不良刺激不要过于计较,“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选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取得成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可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直到成功。不断的成功可使你树立信心,变自卑为自信。

2. 补偿心理是克服自卑的一个法宝

什么是补偿心理呢?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机能)。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了克服这些偏差,于是从心理方面寻找出路,力求得到补偿。自卑感愈强的人,寻求补偿的意愿往往也就愈大。

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变位),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特征、长处、优势,从而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自卑感却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变成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补偿自己不足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及自我教育。他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乏作了全面补偿,最后使他成了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

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你努力纠正或者以别的成就(长处)弥补这些不足。这些经历将使你的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积极地对待自己的短处能促使成功,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作为发展自己的跳板。所以,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你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欲要摆脱自己心理或生理方面带来的自卑感,就要善于寻找运用别的东西来替代、弥补这种自卑意识。一代球王贝利通过补偿心理克服自卑的经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球王贝利的名声早已为世界众多足球迷所称道,但如果说,这位大名鼎鼎的超级球星曾是一个自卑的胆小鬼,许多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让我们回到多年以前。

“我为什么总是这样呆呢?”那时的贝利可一点也不潇洒,当他得知自己已入选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他翻来覆去地想着:“那些著名球星们会笑话我吗?万一发生那样尴尬的情形,我有脸回来见家人和朋友吗?”他甚至还无端猜测:“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与我踢球,也不过是想用他们绝技的球技,来反衬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们在球场上把我当作戏弄的对象,然后把我当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

一种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恐惧使贝利寝食不安,因为他根本就缺乏自信。分明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忧虑和自卑,却使他情愿沉浸于希望,也不敢真正迈近渴求已久的现实。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在世界足坛上叱咤风云,称雄多年,以锐不可当的勇气踢进了一千多个球的一代球王贝利,当初竟是一个优柔寡断、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的自卑者。

贝利终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桑托斯足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正式练球开始了,我已吓得几乎快要瘫痪。”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著名球队的。原以为刚进球队只不过练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肯定会当板凳队员。哪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踢主力中锋。紧张的贝利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一旦迈开双腿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起来时,他便渐渐忘了是跟谁在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盘球和传球。在快要结束训练时,他已经忘了桑托斯球队,而以为又是在故乡的球场上练球了……

那些使他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轻视他,而且对他相当友善。如果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精神煎熬。问题是贝利从小就太自尊,自视太高,以至难以满足。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只顾虑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是以极苛刻的标准为衡量尺度。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极度的压抑会淹没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天赋。

通过忘掉自我,专注于足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理是贝利克服紧张情绪,战胜自卑心理的法宝。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贝利战胜自卑心理的过程告诉我们: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拼着失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会失败。久而久之,你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就是:不甘自卑,发愤图强。

3. 用自嘲的方式使自卑转向自信

自嘲是造物主赏给人类的一种心理平衡法。

托尔斯泰寓言里的那只狐狸用尽了各种方法,拼命地想得到高墙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只好转身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

这只聪明的狐狸得不到那串葡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满,但它却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来解嘲,使失望和不满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有失误。谁身上都难免会有缺陷,谁都难免会遇上尴尬的处境。有的人喜欢藏藏掩掩,有的人喜欢辩解。其实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辩解,却会越辩越丑,越描越黑。最佳的办法是学会嘲笑自己。

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头秃得很厉害,在他头顶上很难找到几根头发。在他过60岁生日那天,有许多朋友来给他庆贺生日,妻子悄悄地劝他戴顶帽子。罗伯特却大声说:“我的夫人劝我今天戴顶帽子,可是你们不知道光着秃头有多好,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这句嘲笑自己的话,一下子使聚会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人有了自卑感,心理很容易失衡、但是我们从不少人身上发现,人有了自卑感,同时也会产生出一种不断地弥补自己弱点的本领。往往自卑感越强的人,这种补偿作用也会越强。这也许是造物主赏给人类的一种心理平衡。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从小就有自卑感,他就是通过自嘲来克服自卑、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的。

大家都知道林肯长相丑陋,可他不但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的这一张吗?”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幅模样?”

我们从林肯身上发现,一个人生理缺陷愈大,他的自卑感往往愈强,但是如果他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陷,他成就大业的“本钱”也就愈多。林肯身上的自卑感,变成他成功的“涡轮增压”,而自嘲正是他自我嘲笑自我超越的燃油。

自嘲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自嘲作为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具有干预生活和调整自己的功能。它不但能给人增添快乐、减少烦恼,还能帮助人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己,战胜自卑的心态,应付周围众说纷纭的评价带来的压力,摆脱心中种种失落和不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

4. 克服自卑、提升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史华兹博士和其他一些专家提出如下有助于克服自卑、提升人的自信心的方法,我们不妨试一试。

(1)挑前面的位子坐

许多人在开会或参加集体活动时,喜欢挑后面的座位。其中的原因,多数都是希望自己不要太“显眼”,而这正说明他们缺乏自信。当然,坐前面是会比较显眼的,但你要知道,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练习正视别人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面前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而正视等于告诉别人:我很诚实,光明磊落,毫不心虚。正视别人,不但能带给你自信,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百分之二十五

借着改变姿势与步履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普通人走路,表现出的是“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在告诉全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重要的事情,而且我会做好。使用这种加快步伐的方法,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4)练习当众发言

在会议中沉默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会觉得我很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越是这样想,就越来越会失去自信。但如果积极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就更容易发言。

(5)注意衣着仪表

穿着得体是必要的,因为这样不但会使别人看你时觉得你很重要,你也会因此而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你也会因此而信心倍增。

(6)自我打气

你要经常自己鼓励自己。在做一件工作之前,先找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的有利条件、长处、优点,并且勉励自己:我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我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我相信能克服……在做成这项工作后,自我庆祝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份嘉奖。

一些人缺乏自信心,除了轻视自我外,与“内功”不够有关,就是说,他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还有欠缺,因此常常会表现得“底气”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充实自己,“有了金刚钻”,就“敢揽瓷器活”了。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