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抱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其结果则相反,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拥有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很多年前,南非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大哥被奴隶主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却被卖到很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在旧金山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惟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黑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有安分守己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弟弟却说:“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后来想,白人做的事我也可以做,接下当地人懒于做而放弃的一些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心态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岂止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它简直可以战胜一切生与死。
面对死亡,人们是恐惧的,然而,一些高僧们面对死亡却内心平静,他们的心态早已超越了生死大限。这是何等地令人震撼!
西方心理学家说:你的心态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就会成为什么样子,你的命运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足以令人惊心动魄的观点。深深地领悟了这一观点之后,我们就会寻找到一条真正的成功之路。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成功、成就、升迁等等原因的85%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仅有15%是由我们的专门技术(事实)所决定。简单地说,这意味着我们花费90%的教育时间与金钱来学习15%的成功机会;而仅有10%的时间与金钱来学习85%的成功机会。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这一时代最重大的发现,是我们可以因改变心态而改变生活。
心态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和乐观有关。罗伯特·舒勒曾对乐观者与悲观者做出区分。悲观者说:“当我看见它时我相信它。”乐观者说:“当我相信它时我看见它。”乐观者看到半杯水说它是半满,悲观者看到同样的半杯水说它是半空。理由很简单,乐观者把水加进玻璃杯,悲观者从玻璃杯取出水。那些仅向社会索取而不奉献的人是悲观与宿命的;那些努力而确实有贡献的人是乐观与自信的,因为他在解决问题。所以,在生活中成功与失败通常仅是一念之差。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对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玛莉的妇女随她的军官丈夫驻防在北非的埃及,住在靠近沙漠的营地里,军营的条件是很差的。
他们居住的木屋总是闷热难当,连阴凉一点的地方气温也在30摄氏度以上,狂风裹挟着沙土总是呼呼地吹个不停。军营里没有几个家属,周围住的又全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居民,生活毫无色彩,日子实在难熬。
而且丈夫经常要出去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这让一个人在家的玛莉总是感到非常寂寞。她给远在祖国的父亲写信倾诉,多少流露出要回家的意思。父亲的回信很快就收到了,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有两名罪犯从监狱里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高墙和铁窗,一个看到的是月亮和星星。”
玛莉拿着父亲的信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觉得父亲说得很对。“好吧!”她振作起精神,“我这就找星星和月亮去。”于是她走到屋外,和邻近的土著黑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烹饪当地的食品,用泥土做成陶器,交往的开始是有些艰难的,但他们很快就热情地接受了她,玛莉也开始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并且一步一步地迷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不久之后,玛莉还开始研究起了曾经让自己无比厌烦的沙漠。很快,沙漠在她眼中成了神奇迷人的地方。她经常请土著朋友们引路深入沙漠的深处,听当地人讲沙漠的特点,还让远在伦敦的亲友帮她寄来了当时能找到的关于沙漠的所有著作,她都认真地阅读。而且她还将她对沙漠取得的点滴知识都写进了自己的日记,她的生活因此变得充实甚至有些忙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在中东、非洲的沙漠地区不断发现石油,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和兴趣都大增,玛莉因为她的知识成为了这个岛国知名的沙漠专家。
几十年后,当有人向玛莉问起事业成功的经验时,她说到了月亮和星星的故事。她说:“是父亲教给了我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我事业的源泉,它使我终身受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你的事业。积极的处世心态,会让你保持精神的振奋和心情的愉悦。在忙碌中,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心态健康,你就会觉得你所接触的世界光明多于黑暗,积极多于消极。你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即使客观条件不尽如人意,你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追求成功的人生。
积极心态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你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抛弃那些阻碍成功的态度,而获取积极、健康的心态。
下面是6个小故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积极心态的重要。
故事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簸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故事二:只有经历磨炼,才能采摘到成功的果实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故事三: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故事四: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备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故事五: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故事六:一定要跑得比别人快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它们吃掉。”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心态,我们将发现“心态”会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工作中的失败平庸者主要是心态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总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保持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爱迪生在几千次失败的试验面前,也决不退缩,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照亮世界的电灯。
因此,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者运用积极的心态支配自己的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他们空虚、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最终走向了彻底的失败。
运用积极的心态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拥有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他们能积极乐观地正确处理人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
运用消极的心态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悲观沮丧、消极颓废,不敢也不去积极解决人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境况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有了积极的心态虽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但积极的心态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工作。任何一种单一的因素都不能保证凡事心想事成,但是,持消极的心态的人永远不可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常常会受到心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受到心态的控制。让我们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李白这两首诗都是写乘船路过三峡的,一首是《上三峡》,另一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早发白帝城》。《上三峡》这样写道: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在李白的眼里,巫山险峻夹着青天。他认为旅途十分艰难,水路总也走不完,青天总也看不全。这船的速度太慢了,似乎根本就没有行走,他认为自己的两鬓都快变白了。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认识呢?就是因为受其心态的影响。李白当时的心态是忧郁的,他处在悲观而凄凉的心情之中,因为他正在被流放夜郎。
而另一首《早发白帝城》却是这样写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两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时,李白从白帝城出发,顺江而下,路过三峡。他认为他是从彩云环绕的白帝城出来的,一千里的路程只需一天就能到达。巫山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回响,轻舟就越过了万座山。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认识呢?这也是因为受其心态的影响。李白此时的心态是乐观的,他处在欣喜和欢乐的心情之中,因为赦令传来,他不被流放了。
同样是乘船路过三峡,时间相隔仅几天,三峡的风景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李白对三峡的印象和认识却迥然不同呢?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上三峡时李白看到了巫山的险峻,看到了行舟的缓慢,而下三峡时李白看到的是彩云,看到的是轻舟。重要的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李白上三峡时只看到了那些景象,而下三峡时又只看到了这些景象呢?这一切都是由李白的心态决定的。有一句话说得十分深刻:“人们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希望看见的东西。”李白心态乐观时,看见了乐观的景色;心态悲观时,就看见了悲观的景色。这就是心态对人认识的影响。
成功需要勇气和信心,它有助于我们去面对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调动起我们的一切能力。然而,当我们对某件事做决定时,心态就一定要平和宁静。把心态调整到一种恰当的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一种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和谐状态——既不能像李白上三峡时的心态,也不能像他下三峡时的心态。只有在这种心态之下,我们才能敏锐地观察出客观问题的特点,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事情的变化,才能够真正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几位到东欧旅游的中国人,相约去多瑙河边的一家赌场见识见识。在富丽堂皇的赌场里,大家认识了同样也是来自中国的他——吴克。大家一边抽着烟,喝着咖啡,一边听朋友介绍赌场的情况。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吴克急急忙忙来到了人们面前。他颤抖的手点燃了一支烟,猛吸了一口,骂道:“妈的!真邪了门,我就不信。”显然,吴克输了,他心里充满了恼怒。
“输了多少?”与他交往很长的一位朋友问道。
“大约四千美元!”吴克愤愤地回答道。
“你带钱了吗?先借我两千美元!”吴克对他的朋友说。
朋友掏出钱夹,点了两千美金交给了吴克。仅仅一刻钟后,就看见吴克又从人群中钻了出来,这是一张惨白惨白的脸,没有一点儿血色,没有一点儿精神,甚至连一点儿愠怒也没有。
大家惊讶地望着吴克那张脸,开始回想起这张脸的成因:最初吴克的内心充满了欲望、充满了侥幸、充满了妄想,这些非理性的想法赋予了他一种心浮气躁的心态,于是他按捺不住冲动,跃跃欲试。吴克败下阵来时,他的妄想破灭了,心浮气躁的心态转化成了另一种恼怒的心态。他内心充满了愠怒,他不服气、不信邪,他要报一箭之仇,他要作最后的一搏。一个盛怒之下的人、一个被复仇心态控制住了的人,他能获胜吗?不!绝对不可能!吴克终于将仅存的一点儿愠怒也输给了赌场,他没有了主心骨、没有了意志力、没有了一切,于是,他的心态变得颓废而茫然。
吴克的这种心态的内涵就是心浮气躁、愠怒和茫然。现实生活中,与吴克有着同样心态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将人生视为赌场,不是轰轰烈烈,就是一败涂地;他们带着自己的欲望和妄想左冲右突,其灵魂没有归宿,其命运就像赌场中的色子一样任人摆布。
同样是这些人,回国后到五台山旅游的时候,遇到了另一种情景。
那天早上,人们乘坐缆车到达了黛螺顶。人们正要继续往前走,一块“游客止步”的牌子挡住了去路。就在人们犹豫不决之时,看见从这块牌子的深处走来一位身披红色袈裟的高僧。他的步子不快不慢,浑身上下仿佛散发出一股磁场,牢牢地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大家看见了他的那一张脸。那是一张平静的脸,脸上挂着一丝微笑,但这微笑里更多的是宁静。他让人们想起了达·芬奇的一幅名画《蒙娜丽莎》,画中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淡淡的、静静的,似笑又非笑,非笑又似笑。然而,人们看见的这张脸的微笑,无疑也传达了一种佛意,而承载着这张笑脸的,却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心态,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越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谁看见这张脸后,都突然有了一个感悟,这个感悟就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目的,都是在于锤炼人的心态。心态锤炼好了,人就具有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就能够去面对人世间的一切困境和苦难,同时也就有能力去承揽人世间的一切成功;相反,如果心态没锤炼好,就像暴富时的庄周一样,成功就会压弯他的腰,让他变得越发心浮气躁、越发狂妄,其结果自然是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