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以虚击实,智慧致胜

1. 虚容万物,以虚击实

乘对方的无知,故意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玄乎异常,令人不可捉摸,使对方不得不听任自己摆弄,以便从中作祟。这就叫“玩虚”。

故弄玄虚,本是用来说明他人耍花招,欺骗、迷惑人的一句成语。将其引申为脱身之策,就是强调利用对方的无知或浅见,舞玄弄虚,令对方听自己摆布,从中为自己脱身创造方便。

在二次大战中,前苏联红军的哈勒欣河战役是苏联粉碎日军挑衅的一场极有意义的战斗。当时朱可夫被任名为第五十七特别军军长,全权处理一切事宜。朱可夫指挥部队打败了日军的几次进攻后,日本委派狄科立兵为司令,统率第六集团军杀奔前来。于是,苏联总参谋部又临时给朱可夫增派了部队,总兵力超过了日本。

两军在哈勒欣河一带对峙着。朱可夫并不因自己兵力强大而大意,为了加强进攻的突然性,打日本军队一个出其不意,他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部队的一切运动、集中、变更布置,只许在夜间进行,使敌人的航空侦察和目视观察受到限制。

朱可夫还规定在发起实击前,任何人不得进入选定的发起突击的地区。进入该地区勘察现场的指挥员必须换上士兵的服装,不得坐军用吉普,必须乘军用卡车。

然而,军队即使在夜间调动,那么多人,还有坦克、火炮和车辆、马匹,难免会有声响。于是他命令使用各种音响器材,录取打桩、飞机飞行和坦克运行的声音,在夜间播出去。开始,只要听到苏军阵地上的这些声响,日军就朝有声响处打枪、放炮。一连播了半个月,日本人发现这些声响是留声机播放的,目的在于搅扰对方,使他们夜里不能安宁,削弱部队的锐气,于是,后来听到这种声音,连理也不理了。朱可夫借敌人麻痹的时候,赶紧连夜调动部队。这时,日军听到飞机马达声,汽车开动声等声响,以为还是假的,仍倒头睡觉,不再对发声响的地方射击了。朱可夫巧妙地制造一些假象,故弄玄虚,麻痹敌人,最后完成了对部队的部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我们周围,其实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可以为我们利用,但不幸的是,我们把握不住机会,这里面与我们知识的多少有直接关系,无论是天文知识,还是实用技能,只要我们掌握它,并积极走出去,寻找机会,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会精彩许多。

2. 以虚制实,智退魏兵

《三国演义》一书中讲了孔明智设空城计退魏兵的一故事,原文如下:

(孔明首次伐魏,失街亭,迫使孔明不得不另行安排人马布阵。却说司马懿占街亭后,召集众将)懿曰:“今街亭已失,诸葛亮必走。公可速与子丹星夜追之。”郭淮从其言,出城而去。懿唤张郃曰:“子丹、伯济,恐吾全获大功,故来取此城池。吾非独欲成功,乃侥幸而已。吾料魏延、王平、马谡、高翔等辈,必先去据阳平关。吾若去取此关,诸葛亮必随后掩杀,中其计矣。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以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蜀兵辎重,可尽得也。”张郃受计,引兵一半去了。懿下令:“竟取斜谷,由西城而进。西城虽山僻小县,乃蜀兵屯粮之所,又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总路。若得此城,三郡可复矣。”于是司马懿留申耽、申仪守列柳城,自领大军望斜谷进发。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仗。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空城计可以说是孔明首次伐魏谋略上的一步铤而走险的绝棋,它是失街亭后的直接后果,尽管是步绝棋,孔明善于用智玩险,险中取胜,成为千古美谈。“空城计”因其特色而使孔明名贯历史,但也可说它是个失败,放下街亭不谈,孔明未有料到司马懿会兵临西城,这在战略上不能不说是失败,因此空城计是一个死中求生的策略。说它是个成功,在于孔明能以几千兵马把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吓跑了,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这里,孔明的成功在于,他首先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本性,故布疑阵,让司马懿疑中思考,不得不退兵保全。二是孔明一生谨慎,在外人看来,不可能自己率大臣守一座空城。三是孔明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琴声有道。这使人感觉到孔明心中有数。后人对空城计多有评价,但在笔者看来,空城计的特色在于孔明用兵的“活”字。正是这个“活”字,才挽救了街亭失守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 虚而实之,巧施烟幕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这是一定不易之理。但是双方都做到知彼知己,那就百战不能百胜了。所以你必须要知己,同时希望彼不知己,你必须知彼,同时希望彼不能知你,知与不知,权不在你,希望彼不能知你,这种权力却在你自己。你的真相完全显露,对方向你弱点进攻,你必失败无疑。只有把弱点装成优点的假象,使对方以为自己认识错误,中止进攻,才能转危为安。

檀道济出师抵敌,粮食将尽。此种情形,不幸被敌人深悉,危机迫切,敌人拼力进攻。擅道济放出掩蔽弱点的烟幕,彻夜量沙,伪装白米,敌人以为粮食充足,前次探报完全错误,便不敢进攻。

这种蒙蔽方法乃为“虚者实之”的应用,需要天衣无缝的掩饰技巧,更应该有刀架脖子不低头的胆量,方可达到目的。

从前某银行发行钞票,有一次,忽传有不稳的消息,执钞人都去挤兑,银行被挤得水泄不通,形势异常严重。银行老板态度依然镇静,绝不慌张,立将库存现银,一齐搬出来,堆在店堂内,又一面放长兑现时间,一面向同业拆借现银,把店堂内堆满现银,高与天花板相接,外面还是一箱又一箱的抬进库内。挤兑的人眼见现银如此之多,知道银行实力充足,不稳之况,可见不确,结果只有小数目的人仍要兑现,大数目的人,仍把钞票带回,一场挤兑风潮,就此烟消云散。而该银行的信用,经过此次风潮,反而超趋坚强。

“虚而实之”的烟幕术,还可以变化为“避实击虚”的主动进攻中使用的蒙蔽。绕开了敌人的强大之处,也就意味着掩盖了自己的弱处,让敌手疲于防守而难以进攻。

路透是现时英国路透通讯社的创办者。在他创办这个国际通讯社之前,曾有一段时间在德国的古城亚琛从事通讯社的工作。在这里,他为自己将来的腾飞从各方面奠定了基础。

1849年10月,普鲁士政府正式开通了从柏林到亚琛的电报线,并交付供商业通讯使用。这样,亚琛的地理位置一下子便重要起来,利用柏林与亚琛之间的电报线从事服务也成了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路透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准备抓住这个机会干一番事业。他赶到柏林,想在那里仿效巴黎的哈瓦斯也办一家通讯社。但是,另有一个叫沃尔夫的人已经抢在他前头,在柏林建立了沃尔夫办事处。沃尔夫家中广有资财,经济实力雄厚,且有着与路透同样精明的头脑和才干。面对这样的对手,路透十分明白自己无力挑战。

但是,路透并没有气馁和绝望,他避实就虚地打了一场“闪电战”,马不停蹄地赶到亚琛。一瞧亚琛的生意尚无人问津,路透喜出望外,马上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单独经营的电报办事处。路透广泛收集欧洲各个主要城市的各种行情快讯,经处理后汇编成《路透行情快讯报》,然后利用尽可能快的交通联络工具提供给订户。由于不辞辛苦,路透的经营市场很快打开,一个时期以后,竟然出现了一股争相订购路透快讯稿件的局面,路透终于站住了脚跟。

4. 虚拟示意,取胜于人

《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与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舌辩之士,斥责张松,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的兵法书籍《孟德新书》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将书接过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而后大笑道:“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只好瞒足下耳!”杨修驳斥说:“丞相私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张松立即表示:“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纳闷:“莫非古人与我暗合?”竟令扯碎其书烧之。于是让杨修领张松来见他。

在这场交锋中,张松之所以能够打掉曹操、杨修的傲慢气焰而获胜,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一种论辩技法——虚拟示意法。

虚拟示意法,就是将本来没有的情况当作客观事实推出,并竭力让对手相信,从而战胜之的一种论辩技法。这种方法的实施,包括虚拟和示意两个步骤。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但比较起来,虚拟较容易些——主导者就是自己,虚到什么程度,拟出何种样式,全凭自己;而示意则较困难——目的是要对手相信自己的虚拟,如对手不相信,虚拟则徒劳。可见,虚拟是前提,示意是关键。

要成功地运用虚拟示意法,就需要巧妙把握这两个步骤。具体说来,就是:

(1)要虚得合情合理,让对方真假难辩

惺惺作态,就是装模作样做给对手看的姿态。这种姿态要合情合理。也就是说,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虚得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状况。因为人对是非的判断,靠的是知觉,知觉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过去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当对手的虚拟同自己过去实践的知识和经验相吻合或一致时,知觉就产生一种认同感,就对对手的虚拟予以理解、认可。前例中,张松虚拟的“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操是一位统兵主帅,要写兵法书籍,难免对前人总结战争的经验有所借鉴。加上他的猜疑心本来就重,当然就会相信了。反过来,如果张松虚拟的是“此是我刘璋所作”,抑或“此是江东孙权所作”,杨修、曹操的知觉,都不会产生认同。因为这与他们的实践与经验相差太大。

在论辩中,作为对手,对方总是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的;对你所说的,本能地会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虚拟时,于合理上下些工夫。有时,不妨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混沌局面。如张松的“无名氏”,不说具体,让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虚拟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说虚话技艺圆熟者经常使用“有几分真”的谎言来使人信以为真,蒙蔽性非常大。

(2)示意要疏而不漏,态度诚恳,表达巧妙

示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言语。同时,应当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对手对你的虚拟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的示意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自己的示意越明晰、越确切、越执著、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的概率也越高。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孙刘联合抗曹,在劝说周瑜时,便虚拟出“曹操征伐江南,是为了得到二乔”之说。而为使周瑜深信不疑,其示意就相当细致周密:先是将曹植《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螮蝀”,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巧妙地移与二乔。激起周瑜大怒后,又佯作惶恐之状,连称:“失口乱言,死罪,死罪!”待周联合破曹之意已定之后,再故意劝其“事须三思,免致后悔”。这样才巩固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可以说,示意,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虚拟一旦实施,摆在自己面前的,既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手设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手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这是将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树在对手眼前,迫使他只能作出“相信你所说的”这惟一选择。

为了更有效,示意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现代社会诸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的虚拟。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