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1332-1382),归德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人,本名不详,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发妻。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她成为皇后以后,保持着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她还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人们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廉政建设,施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他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对为官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讲述廉洁的重要性;注意廉政制度建设,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奖惩机制,对贪官酷吏绳之以法。这些措施对明初较为清明的吏治的出现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朱元璋不仅对下属严格要求,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带头保持勤俭节约,让人明白什么是廉洁。他的妻子马皇后也是夫唱妇随,为当时和后世树立了典范。
在明太祖朱元璋发迹的安徽凤阳,至今还流传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不仅出了个朱洪武,还有一个贤德的马皇娘”的歌谣和民间故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使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一年,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得到郭子兴的信任,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
马氏与朱元璋婚后不久,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定远孤儿沐英,马氏对这三个养子视如己出,细心照顾。后来,马氏和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朱元璋南下之时,马氏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渡江,马氏和将士的家眷仍留在和州。当时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马氏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攻下集庆以后,由于战争的需要,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直逼江宁,朱元璋亲自领兵抵御。强敌兵临城下,城中的官员、居民有的打算逃难,有的忙着窖藏金银,囤积粮食。马氏却镇静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对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作为皇后,马氏确实像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封功授爵的典礼上称赞的“皇后出身布衣,和我同甘共苦,创业天下,她的内助之功甚大”。
马皇后一心一意关心、辅助丈夫治理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同时又非常勤劳地治理内宫和教育子女。她每日起早贪黑,亲自带领、督促内宫妃妾们治女活,从不懈怠。她常告诫内宫妻妾、王妃、公主:“无功受禄,是神明所憎恶的事。我们这些后妃妻妾,受用着山珍海味,锦绣衣裳,却终日悠闲无所作为,这岂不违背了神明的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勤劳治女活,报答神明的恩宠!”
她严格地教育自己生的五个儿子,希望他们将来一个个都成为正直有为的人,经常督促他们学习为人和治国的道理。她常对王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出身穷人,能成为万民之主,治理国家,为人们求太平,也是勤学的结果。你们这些后辈,更应当勤奋好学,不要辱没了你们尊贵的出身!”
她还教诲他们为人要仁爱忠厚,同情贫苦的人们。她经常把农民种庄稼的辛苦、下层人们生活的艰难告诉王子们,要他们关心人们疾苦,戒除自己的骄纵。每见织工纺织时的零头、断线,她总是让她们收集起来,织成布匹,制成衣服赐给王妃、公主,并告诫她们:“生长在富贵中,应当知道农妇种桑养蚕的艰难不易。”
她严格地教育子女,特别对皇太子朱标的教育很重视,让朱元璋遴选宋濂等名儒教读。她还时常地训诫朱标说:“你生长富贵之家,不知贫民疾苦。现在从师受读,要以仁德为怀,须知好逸恶劳和心存骄奢是自取败亡的原因,你要永远铭记。”马皇后勤俭持家、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
马皇后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由于明太祖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明朝国力逐渐恢复。宫廷内外,崇尚奢侈的习气风行起来。马皇后力挽颓风,卓尔不群,仍以俭示天下。她严禁自己的左右侍御及宫女们衣着特殊,并以身作则,做出表率,“食不求甘美”,经常穿的裙子不加花边。在她的影响下,“左右旁人皆无香薰之饰”。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
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朱元璋听后大怒,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郭景祥的儿子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朱元璋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
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朱元璋于是不再召他回来。李文忠后来果然立了大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起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
朱元璋不听。正好赶上马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朱元璋问原因。马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朱元璋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朱元璋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
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
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朱元璋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马皇后,马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
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朱元璋说:“作为君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朱元璋为此整顿了光禄寺的官员。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想寻找马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马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马皇后坚决拒绝,朱元璋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马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八月,马皇后在睡觉的时候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请太医院的良医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生死,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皇上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
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51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