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研究黄帝思想

列御寇从小就对古代英雄人物感兴趣,因此,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很多古人的英勇事迹,并经常与小伙伴们讨论。在古人中,他对黄帝最为崇拜,因此收集了大量黄帝的故事和言论,了解了黄帝一生创造的丰功伟绩。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关于黄帝的出生有好几种说法,最通常的说法是,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

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冈。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姓姜。

再说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黄帝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国君的喜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

附宝生就的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

炎帝长大之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以“牛”为图腾,标记于旗帜之上。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据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名叫“赭鞭”,用它抽打各种野草,野草便显出药性,炎帝为了验证这些药草有毒无毒,是热性还是寒性,到底能治啥病,就亲自尝百草,试其效用,为氏族百姓防病治病。

因而炎帝氏族的人,个个身强力壮,迅速繁衍壮大,炎帝便率领他的部族沿渭水,黄河东迁,经河北、河南、湖北,还到过山东曲阜,打败了不少弱小部落,最后“定都于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

黄帝长大以后,身高九尺开外。他为人敦厚朴实,好旋仁义,很受部族人民尊崇,被拥戴为部落酋长,成了有熊国的继承人。他利用姬河两岸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鼓励部族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亲自教百姓播五谷,植草木,驯养猪,牛、羊、狗等,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强盛起来。

周围许多弱小部落见他好行仁义,以邻为友,能团结人,就纷纷前来投奔、归顺,使有熊部族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巫师说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

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

长江流域也涌现出一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叫“九黎”部族。“九黎”部族的首领叫蚩尤,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强悍凶猛,善使刀、戟、弓、弩等锋利武器。

蚩尤性残暴,喜搏斗,见炎帝自渭水南下,他便率部族北上,与炎帝争抢地盘,大战于陈州,炎帝力不能敌,败走山东曲阜,蚩尤追至曲阜,炎帝又败退到河北阪泉,蚩尤继续追击,炎帝又逃往涿鹿。

此时涿鹿已是黄帝部族的势力范围,便派使者说服炎帝归顺,炎帝不听,反而与黄帝大战于阪泉,结果三战三败,只得归顺黄帝,遂订盟于邙山,共讨蚩尤。

黄帝亲自带兵出战,率领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向蚩尤猛攻。传说蚩尤是“铜头铁额,食沙吐火”,大概是佩戴了盔甲,一般人难以制胜。

可是黄帝部族在发展农牧业的同时,早已发展了采矿和冶炼,平时操练兵马用的都是铁制的干戈,所以对蚩尤的“铜头铁额”一点也不以为奇。

蚩尤眼见杀得难解难分,就施展魔法,从鼻孔喷出团团浓雾,刹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一直延续了三天。黄帝的部众一时都迷失了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军心开始浮动。

蚩尤的部众则精神大振,乘势凶猛冲杀。黄帝当即命令风后制作了一辆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铁制的小人,伸出手臂指向南方。黄帝部众立刻辨明了方向,六大部落顿时情绪激昂,奋力冲出重雾,直杀得九黎部族“尸横遍野,血水漂杵”,最终擒杀了蚩尤。

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纷纷归顺黄帝,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同时制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图腾标帜,也就是旗帜。

当时有人建议仍以有熊部族的“熊”为图腾,黄帝否定了这个建议。他认为,以“熊”为图腾将伤害新归顺的各部族的感情。为了团结这些部族,他提出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鳞,以龟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并命名这个表示各个部族大团结的新图腾叫“龙”。后世所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史载“黄帝三十而婚”。他选妃重在功德,而不言容貌。他有四个妻子,数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功劳最大。嫘祖发明了植桑、养蚕,嫫母发明了朝缫丝、织布。在她们的倡导下,人们逐渐摆脱了以树叶、兽皮遮体的原始生活,穿上了柔软、温暖、华丽的衣裳。

黄帝很重视人才。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搞了许多发明创造。如命仓颉造字;命伯高采矿炼铜,命宁封子制陶器;命赤将做木器、釜灶;命邑夷制车;命共鼓制舟楫;命容戎定历法;命隶首兴算数;命令伦选音律;命荣猿铸钟;命羲和与常仪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命歧伯与雷公编医经;还有宫室、器皿、棺椁等许多发明,所以后人赞誉他“能成命百物”。

尽管许多发明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非常原始简朴,但在五千多年前,人类由长期蛮荒愚昧的状态中逐步过渡到文明之光初露的时刻,能以高度的勤劳与智慧发明创造出那些先进的生产、生活工具,该是多么不易,多么珍贵。何况,有些发明,经五千年历史考验,至今仍在为子孙后代造福,甚至成了全球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财富。

黄帝在统一华夏以后,平民百姓的生活一度得到了安宁。在这段时期里,黄帝曾四处寻访高人隐士,以图求得长寿的秘诀。

一天,他在甘肃省的崆峒山见到一位得道的高人广成子,当黄帝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诀窍时,广成子平缓地说道:“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

这里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必静必清”意为既不看、也不听任何事情,只要闭着双眼养神,就可以得到清静,也就可以减少人体消耗的能量;而“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则强调了从形体方面减少能量的消耗,只有存神定气,方可得到长寿的目的。

黄帝听了广成子的话,大受启发,将其一字一句牢记在心,并奉行一生。现代中医学也认为: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减少精气神的消耗,就是减少能量的消耗,这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当然,既不可过动,也不可过静,既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只要做到静动适度,劳逸结合,则长生无疑。

黄帝虽为一国之首,但对医道也颇感兴趣,他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岐伯、少俞、雷公等人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养生之道。

黄帝是个好问的人,一次,他问岐伯:为何先人能寿高百岁还身强力壮,而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岁就过早地衰弱了呢?

岐伯道:这是因为上古时期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顺应事物间相互转化和制约的法则。他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度,而且不过分劳作,所以能使精神和身体融洽为一体,从而享受应有的寿限,活到百岁才去世。黄帝听了,觉得岐伯的话在理。就按他的话对自身进行了调养。

黄帝认为,养生首先要做到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来变换衣物、安排作息时间。对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保持敏感,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多保养阳气,在秋冬之季则要注意多培补;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保养正气在养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一般而言,人不能没有欲望,又不可能没有事情,但要做到心绪平和,减少欲念,安静身体,少些忧虑。其中首先要除去扰乱神志、危害性情的事,而这就是保护精神的方法之一。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和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人体自身抵抗力的强大与否。

对于饮食,黄帝认为,五气由鼻吸入,作用于心肺,使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五味由口食入,经肠胃消化吸收其精微,以养五脏之气,生成的津液可润泽脏腑,补益精髓。可见在当时,黄帝已意识到饮食平衡和身体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帝的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使他在平时非常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由于精神上的修养,他在物质上不追求过度的欲望,平时虽然劳动艰苦,却不觉得疲倦,相反还生活得十分快乐。

在饮食上,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也都十分随意。对于社会中的一些习俗,他也表现得十分尊重。黄帝还乐于与民同乐,作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他尽自己的能力为百姓造福,却不以国家之首为尊。

上古之人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他们懂得阴阳调和的道理,绝对不违背正常的作息规律,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常,不随意劳累,所以可以终其天年。黄帝因为长期坚持了古圣人的修养方法,所以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自己清静的心志,所以得以保全了“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龄。

还有传说,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大臣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

黄帝的故事对列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自己的青年时代,列子就很注意养生。后来,他还在自己的作品中记述了黄帝的一些事迹和相关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