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长大成人后,刻苦钻研道家经典,勤学好问。列御寇从不求功名利禄,不讲官场仕途。淡泊名利,潜心于著述文章。他先后跟关尹子、壶丘子林和老商氏等道家名师学过道。
关尹子,字公度,名喜,曾任周朝大夫,转任关令将军,与老子同时,曾经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是应他的邀请而撰著。著有《关尹子》九卷,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列御寇跟随关尹子学习,他问关尹子说:“至人潜入水中而不觉窒息,脚踏火上而不知灼热,行走物上而不知害怕,请问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地步?”
关尹子说:“这是由于保守纯正平和之气,而不是凭着智力果敢所能做到的。现在,我来告诉你吧!凡是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的都叫做物,物与物的差别是很小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超出一般人?关尹子说:“当然首先是在形象方面。假如一个不暴露自己的外貌,并处十分虚静的状态中,而且深通其妙,又能究理尽性,修养道德,这样的人,是无法对他干扰的。”
关尹子还给列御寇讲到了至人,他说:“至人处于适中的程度,藏心于循环往复之中,神游于万物生死变化的无为之境,纯洁本性,调养精神,使德行符合于道,与天地化为一体。精神凝聚,天性真全,外物怎么能侵害他呢?”
喝醉的人从车上掉下,虽会受伤,却不会摔死;骨节与别人一样,而遇到伤害时,却有明显不同的后果,这是什么原因呢?关尹子认为,这完全是精气凝聚造成的。
关尹子说:“他上车时不知道,摔下时也不知道,死生惊惧不入于心,所以触外物而不伤。因喝醉酒而得以保全的人尚能如此,何况是融于自然之道而精神真全的人呢?圣人化藏于自然之中,外物对他是伤害不了的。”
列御寇还曾经跟关尹子学射箭。列子练习射箭已能射中靶心,便去告诉关尹子。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不知道。”
关尹子说:“那你的箭术还不行。”
列子便回家再作苦练。三年过后,又去告诉关尹子。关尹子问:“现在你知道射中的原因了吗?”
列子回答:“知道了。”
关尹子这才告诉他说:“现在可以了,知道了为什么射中,这才算学好了,你要记着所以射中的道理,不要违背它。”
可见,做好一种事情,应该知道为什么会做好的。这样才能够逐渐地掌握做这种事情的规律,以后做起来,也就比较有把握了。
列御寇对于预测非常好奇,就问关尹子。关尹子对列御寇说:“发出的言辞美好,回音就美好;发出的言辞丑恶,回音就丑恶;身体修长,影子就修长;身体短小,影子就短小。个人的名声,就等于回音;一生的报应,就等于身影。”
看列御寇不明白,关尹子进一步推理说:“一个人必须说话谨慎小心,因语言一经说出,就有回音随之而来;一个人必须行动慎重,行为一经做出,就有影子立即而至。因此圣人只要一听这个人说话,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别人究竟会怎么对待他。只要观察一下他的过去,就可以预测他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这就是人们听说的先知先觉的道理。”
列御寇问关尹子考察人的事情。关尹子对列御寇说:“掌握衡量人的标准尺度在于自身。对人们言行的考察在于别人。谁喜爱我,我就必然喜爱他;谁憎恶我,我就必然憎恶他。商汤、武王热爱天下百姓,所以成为国君;夏桀、商纣厌恶天下百姓,所以把国家弄到败亡的地步!这是历史验证过的事实。”
关尹子又进一步强调说:“客观的检验和自身行为的礼度都已明确而又不遵守它,正如离家不通过门口,行走不顺着道路一般。依靠这种违反常理的方法去谋求利益,不是很困难的吗?我曾经考察了神农、炎帝的德行,检核了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的书籍,思量了那些坚持法治和推崇德化之人的言论,发现存亡兴废不遵循这条规律的朝代,在历史上是从来不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