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西洋诸国的见闻

爪哇国位于现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早在15世纪初就有不少华侨在此安家落户。爪哇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热带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咖啡、茶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资源丰富,造就了爪哇国的繁荣和昌盛。

在明朝建立初期,爪哇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由东王、西王分别统治,双方经常发生战争。然而东王、西王都曾遣使前来朝贡中国,表达两国友好交往的愿望。公元1406年,爪哇西王都马板遣使携贡珍珠、珊瑚等物来到中国进贡,仅仅十七天后,东王孛令达哈的使臣也前来朝见中国明成祖。

然而,就在这年的六月,当时郑和船队抵达爪哇岛时,正值爪哇国的东王与西王爆发内战,东王最终战败身亡。当时,郑和船队在经过东王的治所时被西王误认为是东王的援军,军队发动攻击,导致170多名明朝船员死亡。

面对此事,郑和船队将士内心愤怒不平,要求兴师讨伐。然而,爪哇西王都马板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惊慌恐惧,一面向郑和致歉,一面派遣使者日夜兼程前往北京向明成祖请罪。

出于所肩负的和平使命,郑和此次并未草率动兵,在查明真实情况后,及时写表章据实禀明皇帝,并陈述了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表章大意为,这是一场误杀,西王已经知错,并派使者请罪,为避免大规模的流血和厮杀,应以和为贵。

明成祖朱棣采纳了郑和的意见,妥善处理了此事,他谴责都马板说,你与东王争战,却连累到朝廷所派遣的170人被杀,他们何故受此劫难?你和东王都受朝廷封爵,你却擅自灭掉东王并占领他的土地,违天逆命,还有比这更过分的事情吗?我朝正准备出兵讨伐,你已派遣亚烈加恩等前来请罪。朕念你尚能悔过,姑且按兵不动,但考虑到170余人死于无辜,难道就这么算了吗?所以命你立即赔偿黄金六万两,以偿死者之命,赎你之罪过,以保全你的土地和人民。

郑和见都马板已表示服罪,便化干戈为玉帛,取消了用兵计划,郑和对爪哇事件的冷静、妥善处置,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不仅对南亚局势的稳定,而且对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爪哇事件的发生,使郑和意识到华人在爪哇社会中地位的低下,为了改变当地华侨的处境,同时加强明朝与爪哇的友好关系,郑和从这次的爪哇之行中汲取经验教训,做了诸多努力。

一方面,经过考察,郑和发现爪哇人只有对传统偶像的盲目崇拜,还没有建立起成型、统一的宗教信仰,于是他便着手在华侨中传播伊斯兰教,通过统一宗教信仰,让爪哇华侨团结起来;另一方面,发展与爪哇国王室和官员的友好关系,增进交流,减少彼此间的隔阂,帮助当地华侨尽快融入爪哇社会。

而看到郑和取消了用兵计划,率领船队继续航行,自认为躲过危机的都马板,迟迟不肯交出赔款金,这便为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与爪哇的再次交涉埋下了伏笔。

告别爪哇国,郑和船队继续前行到达了满剌加国。满剌加即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虽然满剌加位于东西洋交通的要冲之地,但由于地小势弱,每年要向暹罗进贡40两黄金,否则就会遭到暹罗的征伐。郑和自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六访满剌加王国的开国君主拜里米苏剌。

拜里米苏剌原本是淡马锡王国的国王,被苏门答腊岛满者伯夷王国兵马追杀,不得不渡越柔佛海峡北逃,1402年在一个小渔村落脚定居。

几年后,他便把这个原是海盗出没的渔村创建成了东西方交通商贸的主要港口,但并没有称国。明成祖于公元1403年十月派遣中官尹庆出使该国,赐以织金文绮、销金帐幔等贵重礼物。当时的满剌加酋长拜里米苏剌大喜,遣使随尹庆一起回明朝贡奉方物。明成祖召见了满剌加使者,诏封拜里米苏剌为满剌加国王,赐以诰印。

拜里米苏剌的使者说:“王慕义,愿同中国列郡,岁效职贡,请封其山为一国之镇。”早在公元1405年,明成祖赐满剌加国镇国山碑铭,“封其国之西山为镇国之山,立碑其地。”明成祖亲自书写碑文。

郑和此行就是为满剌加护送“镇国之山”石碑。当郑和船队驶抵满剌加国时,拜里米苏剌亲率王子、大臣与仪仗队前来马六甲港迎接,并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镇国之山”碑是应拜里米苏剌国王之请而制,碑文与铭诗由明成祖朱棣御笔题赐,据说当时是书写在金龙纹笺上。刻碑文字由吏部尚书蹇义书写。

拜里米苏剌将石碑安放在马六甲西山上。明朝政府的册封,使满剌加与暹罗处于同等地位,拜里米苏剌自然万分感激,欣然同意了郑和在满剌加建立航海基地的请求。郑和经过反复勘察,最终在满剌加港口选出了一处地势开阔、平坦之地,安排好一小部分官兵在此盖造库藏之后,又扬帆起航了。

苏门答腊古名须文达那,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国。该国临近大海,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但地理位置却十分优越,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都必须经过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峙中流,海舶番商经此聚”,使得苏门答腊成为商贾往来、贸易繁荣的要地,享有“西洋要会”之称,明初更被视为划分东西洋的国家。

明洪武年间,苏门答腊国王奉献金叶表,贡献马匹等方物。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非常重视发展明朝与苏门答腊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遣使以即位诏谕其国”。

公元1404年,又派遣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到达该国,赐给苏门答腊酋长织金文绮、绒锦、纱罗等。同年,中官尹庆访问爪哇国,也顺道前往此地。

由于受到明朝厚待,苏门答腊酋长满心欢喜,便遣使随尹庆回到中国,进贡方物。明成祖封其酋长为苏门答腊国王,并赐以印诰、彩币、袭衣。

当时,在南洋群岛诸国中,爪哇国的实力最为强盛,常常进攻邻国。洪武末年,爪哇吞并三佛齐国,很快就危及到苏门答腊的国土。

公元1405年,苏门答腊使节随郑和船队回到了正担心国土沦丧于爪哇的苏门答腊国。郑和按照明成祖旨意,对酋长宰奴里阿必丁举行了正式的封王仪式,并再次赏赐了他。

明朝与苏门答腊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无形中增加了苏门答腊的竞争砝码,使爪哇不得不收敛其吞并野心,不敢轻举妄动。

苏门答腊国王为表示对明政府的感激,此后每年都派遣使者前往中国进贡方物。郑和深知苏门答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便在宰奴里阿必丁的同意和协助下,在苏门答腊设置“官厂”,作为继满剌加之后的又一个航海基地。

此后,苏门答腊成为郑和船队在海外的一个重要中转站。郑和的后几次下西洋,需要出访不同方向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便常常选择苏门答腊作为船队的最后补给地,然后再分作几路支队分头出访。

后来,苏门答腊国与那孤儿国交战,苏门答腊国王中毒箭而死。王后发出誓言:谁能打败那孤儿国王,就做我的丈夫,并委以国事。有一渔翁为王后报了仇,成为国王。公元1409年,这位渔翁王也遵循传统遣使来明朝进贡。

郑和船队从苏门答腊起航,一路顺风,经过三昼夜的航行,便到达了南浡里国。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北方向的南浡里,虽是一个只有千余人家的小国,但是这个国家上上下下都信仰伊斯兰教,又是东西洋海上交通的枢纽之地,对明朝发展东西洋海上交通,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联系发挥着重要作用。郑和对南浡里进行了友好的访问,赐给其国王玺书、彩币等最高规格的贵重礼物,表明了明朝对大小国家平等相待的立场。

郑和船队结束了对南浡里的访问之后,横越印度洋的孟加拉湾,达到了锡兰山国。锡兰山国,或称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

锡兰山在15世纪时就成为著名的商业贸易集散地和远洋航行的中转站。锡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国内建有许多寺庙。郑和船队到达时,锡兰山人民正饱受国王亚烈苦奈儿的暴政之苦。

虽然身为佛教国家的一国之君,亚烈苦奈儿不仅不信佛教,而且性情暴虐,倚仗强大的兵力,经常劫持邻国往来的使节,国内外怨声载道。郑和船队到达后,一开始抱着睦邻友好的立场,试图劝说这位暴烈之君敬崇佛教,宽容安民。

可是亚烈苦奈儿非但不听从郑和的劝告,反而想要加害于郑和,幸亏郑和预先察觉此事,为了避免与锡兰山的冲突,他立即下令船队起航,奔赴下一站。

船队绕过印度半岛,先后对小葛兰、柯枝等国进行了短暂的友好访问,最终到了这次航海之行的最后一个国家,古里。

古里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西临大海,地处东西洋航线交汇点,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交通上的便利使这座港口逐渐成为国际商业都会,号称“西洋诸番之会”。

公元1370年,朱元璋诏谕西洋各国,就曾派使者来到过这里,古里国王也曾遣使来中国朝贡,进奉金叶表文。

在明成祖的外交政策里,古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派遣中官尹庆出访古里,宣诏赏赐,赠以彩币。古里国酋长沙米的非常高兴,随即派遣使者随同尹庆一道来到中国进贡,公元1405年到达南京。

古里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并赐封沙米的为古里国王,赠予印诰等物。

公元1406年冬天,郑和率领船队登陆古里,以正使太监的身份宣读明成祖所颁敕书,并代表明朝天子赐沙米的印诰,升赏各头目品级冠带。沙米的亲自前来迎接,还命令匠人用50两黄金抽细丝编成片,镶嵌多色宝石、珍珠制成一条宝带作为回赠。

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伟大航海家,曾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其中古里国成为他前三次下西洋的终点,后四次前往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国家的大本营,并最终成为他生命的最后一站。在古里国的停留期间,郑和使团开展了贸易活动和参观游览,并且对当地的国情风俗进行了考察。

古里国自宋元以来,就是一个号称“西洋大国”的重要贸易商港,国内人民生活富裕安乐,在虔诚的宗教信仰的影响下,谦和有礼的古里人给郑和使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中古两国的友好交往,同时表明对古里淳朴优良民风的崇尚,郑和带领属下和当地人一起建立了一个碑亭,并刻上碑文,上书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这座石碑成为郑和航海生涯中在海外最早建立的纪念碑,是两国友好的见证,必将永载史册。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古里石碑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已杳无踪迹,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却不会被时间所抹杀。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