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出《如梦令》词之后,李清照已声名远播,此次写了这两首和诗,更是令当时的文坛轰动,前辈名流大加推崇、交口称赞。
虽然李清照收获了很多艳羡和欣赏的目光,但她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就此止步。她的心是一片深邃的海,其中蕴藏着多少能量,恐怕连她自己也无法确知。她只是顺应着天性,真实、诚恳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对生活的感知,对自然万物的凝眸,对自己内心的关注。
“李清照”这个名字,越来越频繁地被人提及,在当时北宋的文艺圈中,在那些文人雅士的集会中,在李清照的堂兄李迥所在的太学中……尽管李清照本身或许并不想出名,但她的光芒是遮不住的,才名难掩,这位出身名门、兰心蕙质、才貌双全、待字闺中的女子,一时间成了很多青年才俊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重道德、崇尚学问的时代,但是她却拥有着魏晋名士特有的风度和情调。她对自然充满热爱,向往自由,个性豁达,热衷于饮酒、博戏;同时,她也富有智慧,高傲自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世说新语》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李清照的许多词作中都借用了其中的典故,例如《念奴娇》中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就直接引用了书中的成语。
可以看出,她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并将其视为人生必读之经典。她身上流淌着魏晋名士们的血脉,追求的不仅是道德规范和礼法准则,更是理想境界和人性价值的追求。她在晚年的时候再婚,姓氏改变,这种突破礼法的举动,体现了她超越传统文化局限的勇气和思考能力,也展示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强烈信仰。
李清照词里有浓郁的魏晋风流。请看《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叶扁舟徜徉在水域,她沉醉在无边的光景中,波光的艳影在心头荡漾。跟着感觉走,不觉“误入藕花深处”,亭亭的荷叶,娇媚的荷花,与人面相映,那迷人的暗香浮动在氤氲的水气中。
突然,扑棱棱,扑棱棱,一滩鸥鹭惊起在云霄!一幅自由、空灵又充分动感的画面将少女李清照的名士风流描绘得淋漓尽致。他日成为“藕神”易安被祀为藕神。似乎在这首词里已见端倪,冥冥中注定她与藕神结下不解之缘。
李清照对自然美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再看《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对“水光山色”的亲近,对“海棠”的怜惜即是自我深情的一种流露。她有一个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与天地往来。
李清照爱酒。少女时期即与酒结缘,从此一生相伴,大有阮籍、陶潜之风。她喜欢沉醉的感觉。沉醉的时分,就是最真的感觉被唤醒的时刻。
那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瞬间,“绿肥红瘦”的何尝是海棠?海棠便是我!醉眼朦胧中的鸥鹭又何尝是鸥鹭?鸥鹭便是友!
有酒就有梦,就有期待。李清照待字闺中的时候,她对未来的爱情、婚姻有绯色的梦想。《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销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婚后当她苦闷而难以言说的时候,酒是她的良朋。她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反过来说,她“病酒”沉醉的时候蛮多的。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却能酿成“新梦”。《念奴娇》词云: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本来心情糟糕透顶,整天闭门不出,酒给她带来了“新梦”。“新梦”是什么?她没有说,反正是好梦,她想出去走一走了。天放晴更好,纵然不放晴,在“斜风细雨”中漫步又何妨?因为有酒,催生了“新梦”,天气就不再是“恼人天气”了。
当个体的悲哀与国家的不幸连在一起的时候,解开心结的仍是酒。北宋沦亡,她到江宁与赵明诚团聚。山东的家园已陷于金人之手,人亦老去。此时唯有酒能给自己带来短暂的欢娱。《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云: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李清照与酒结下了一段不可分割的缘分,她对传统礼法的态度十分狂放,“礼法岂为我辈而设”,这种魏晋名士的风度赋予了她作为女性才人独特的魅力。正因如此,她的词作能够跳脱平凡俗套,独具一格,不被闺阁女子的传统框框所限制。
李清照拥有着高雅的文学素养和追求自由的个性,她选择饮酒、博戏是因为她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在她的词作中,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对自然、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李清照的词作从来都不是为了迎合时代或者其他人的口味,而是真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认知,唾弃了浅薄、俗套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她独具的艺术魅力和灵性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