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华佗发明运用麻沸散

我国外科学历史悠久,早在周代时期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周礼》中记载的医学分科中,出现了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外科疾病的“疡医”,这表明当时外科医学已经有了专门的医生和治疗方法。

秦汉以后,更是涌现出许多外科名医,他们的技术不断提高,并创作了许多论著和杰出的手术病例,使得我国的外科医学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被誉为“神医”的华佗,则被历代医家尊奉为“外科鼻祖”,他为我国外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于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华佗在外科上的贡献,首先在于发明了麻醉术。于公元二世纪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实在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麻醉术的出现是为了施行手术时作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从而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用麻醉药术就可以让病人暂时失去知觉,得以安全实行手术。

据说在麻沸散发明之前,远古时期对患病需要手术的人,一定要先捆绑起病人的手脚,先用木棍将其击晕,或者使用放血的方法使其昏迷,再实施手术进行救治。

直到秦汉左右,才开始服用药酒和单纯地使用止痛药物。比如在《列子·汤问》中就记载了扁鹊在为鲁公扈和赵齐婴手术前,让二人饮用毒酒,使其“迷死三日,剖胸探心”。

而华佗则是首先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再进行开腹手术。《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记载华佗医治病人时:“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腹腔肿物)”。

《后汉书·华佗传》也有类似的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可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间皆平复。”

华佗在一日的劳作——殚精竭虑、手脑并用地给病人治疗,或者满山遍野奔波不停地采集草药结束以后,常常要饮一碗米酒,解除一天的疲劳,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这一天,他又习惯地来到一家酒店,坐下来。店里的伙计知道他的喜好,端出一碗醇香扑鼻的米酒来,恭恭敬敬地说:“华佗先生,这是今天新过滤出来的鲜酒,请您尝尝新。”

华佗因为今天采到了枝叶肥壮、极为难得的曼陀罗和野山参,心中高兴,就回答说:“你看这酒店里人满为患,你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了。”

“要说呀,这也有先生的功劳呢。”酒店的伙计很机灵地说。

华佗被他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解地说:“你们的生意好,是你们的酒酿得好,客人愿意来,跟我有什么关系?”

“华佗先生,您感情真的忘记了?来酒店的人多,是因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今年春天,那一场瘟病,我们的酒店无人光顾,都关门了。还是您医术高明,广施药汤,才使家乡人逃过了大灾大难。没有您春天的治病救人,能有今天的好生意吗?”

“哈哈哈,”华佗开怀大笑,“你这是只说好听的话,让我多喝两碗酒呀。”

心中得意,酒兴大发,一向谨慎从事的华佗,放开酒量,连喝三碗酒。

旁边的酒桌那里,闹哄哄,一群年轻人在喝酒。有人招呼他,“华先生,你看六指喝醉了,推他喊他都不醒,你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对付他?”

喝醉酒的青年,因为右手多长了一个指头,大家都叫他六指。他站起身来,向那边走去。

“先生,你就是现在把他的六指割掉,他也不会觉得疼,照样是醉得一塌糊涂。”另一个小伙子快言快语地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既然是酿酒之乡,喜好喝酒的人多,醉酒的人就少不了。华佗见过不少人的醉态,自然也见过发酒疯者。他们借酒使性,与人恶斗,打得头破血流,甚至断胳膊断腿,都仿佛不觉疼痛;送到华佗这里治疗,平时难以忍受的痛苦,在酒气醺醺中,也减轻了许多。看来,酒能麻醉人们的感觉。

华佗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的乱世。宦官当政,外戚争权,奸臣乱朝,军阀混战。黄巾农民起义失败,袁绍、曹操、刘备、孙权等各霸一方,争夺天下。华佗行医所在的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是魏、蜀、吴等各种军事力量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是南方和北方的结合部和大战场,连年的战争,造成大量的伤亡,许多人在战场上受伤以后,因为得不到技术的治疗,或者没有麻醉剂,无法施行有效的外科手术,纷纷死亡。华佗也曾经进行过无麻醉状态的病体摘除手术,但是,病人往往因为无法忍受手术时的痛苦而死去。

酒店里一句打趣的话,激发了他的灵感。先把病人用酒麻醉,再进行手术,看来是可行的。

于是,华佗开始把用酒麻醉病人的方法运用于一些小的手术,并且认真地观察病人的痛感反应。总的说来,效果是不错的。可是,当时的酿酒术,还只是先用谷物加水,用保温的办法进行发酵,再把发酵后的汁液通过过滤分离出来,就成为酒,而不是后来所发明的先蒸馏后窖藏的白酒。当时的水酒的浓度很低,要用酒将人麻醉到一定深度,并且保持足够做手术尤其是复杂的大手术的时间,非常不容易。

那么,能不能用药物加酒的方法,加深麻醉程度,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呢?

华佗想到了关于战国的著名医生扁鹊的一个传说:有一次,两个病人同时来找扁鹊看病,而且都说是心口疼。扁鹊逐个对他们进行诊断,得出的结果都是身体失调,失调的原因却又正好相反:一个是心力过旺,身体疲弱,无法协调;一个则是心力太弱,身体反倒很强健,心力不堪重负。

于是,扁鹊灵机一动,给他们两个人一种“毒酒”,使两个人都不省人事。扁鹊就乘机给他们两个人把心对换了过来,使他们的心力和身体都互相得到协调。

华佗想,扁鹊的“毒酒”,肯定是在酒里浸泡了什么药材,增加了麻醉程度。虽然,扁鹊的“毒酒”配方没有流传下来,但是,这样的思路却是可以继承的。

华佗常给人动手术,病人难耐的痛苦状,使他痛心不已。尤其是华佗给关公刮骨时,关公虽然装得若无其事,其实,疼得头上直冒豆大的汗珠。啥办法才能叫病人不这样痛苦呢?华佗决心解决这个难题。

一天,一个朋友从华山回来,与华佗闲聊,朋友说了一件事:他登华山时到了山顶,口渴得难忍,摘吃了一种绿色的草果,谁知吃过之后浑身麻木,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到醒来,已经半夜了。

华佗一听,心里猛一高兴,用这种草果给需要开刀的人吃,病人身上要是麻木,不就不知疼了吗?

华佗问朋友,草果子长在什么地方?啥颜色?啥模样?并记在心里。第二天。华佗起身去找这种草果子,8岁的女儿非要跟父亲去不可。

华佗就这一个女儿,平时十分喜爱,拗不住再三缠磨,就带着她一块去了华山。华佗按朋友所说,在华山上找到了这种草果。但是能否像朋友说的那样,吃了就浑身麻木,失去知觉呢?非得试试不行啊。

他拿起一个草果子,对女儿说:“女儿,我想试试这药的效力怎样,要是我失去知觉,醒不过来,你就下山请几个人把我抬下去,免得夜里在这出危险。”

女儿说:”父亲,让我试试吧,我年纪小,要是吃了药醒不过来,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你是医生,要是这药有毒,你还能给我治呢。”

华佗听女儿说得有理,就把草果子递给了她。女儿吃下去一个,华佗问:“麻不麻?”

女儿摇摇头。吃下去两个,华佗又问可麻?她又摇摇头。一连吃了十几个,华佗问了十几遍,女儿摇了十几回头。华佗心里泄劲了,怀疑朋友说了瞎话。

女儿越吃越多,吃着吃着,忽地把头一歪,躺在地上睡着了。华佗喜欢极了,草果还真能使人失去知觉。华佗抱着女儿了山,住在客店里,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等儿子醒来吃。

到了半夜,女儿还没醒来。原来,她吃了过量的草果,中毒死了。见此情景,华佗放声大哭。后来,华佗用这种草果与几种草药配成了麻药,人喝了,全身麻木,在身上割疮剜肉也不知道疼。可是为了麻药,华佗唯一的女儿却死了。这药是用沸儿生命换来的。为此,华佗由此给药取名“麻沸散”。

华佗研究了几百种药材的药性,反复比较,反复试验,先用狗和羊做试验,再应用到病人身上,最终选定了羊踟蹰、茉莉花根、当归、菖蒲4味药材做麻醉方剂,并且把新的麻醉药命名为“麻沸散”(配方据《华佗神方》所载)。它是用酒送服的,酒性和药性很好地配合,能使病人深度麻醉,免除了手术时无法忍受的超人的痛苦,给病人和医生都带来很多方便。

从此,华佗施行外科手术的条件就极大地改善了,一些以前因为过于给病人造成疼痛、使病人无法配合手术进行而被迫放弃的大手术,现在也有了手段。

有一天,有个突患肚子痛的病人来找华佗诊治。华佗经过诊视后对病人说:“你的脾烂了,必须切去,才能保住性命。”

病人很相信华佗的医术,欣然同意。华佗给病人用酒冲服了麻沸散,不一会,病人就像熟睡一样失去了知觉。华佗熟练地打开病人腹腔,把烂掉的脾切去,然后再缝合,涂上神膏,病人醒来后又给他开了汤药。一个多月以后,病人就平复如初了。

这段记载文字不长,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华佗利用麻沸散进行的全麻手术至少有脾切除、清理腹内肿块、断肠吻合或胃肠吻合等几种,而且,从手术步骤的描写、特别是缝合后敷以生肌收口的“神膏”来看,当时手术的细节也是较为完备的了。

华佗的手术麻醉效果较好,技术较精巧,这样的手术即便在今天,仍然还算是较大的手术。而且其手术缝合的刀口四五天即愈,这与现代在无菌操作下的手术刀口愈合期是一致的,说明当时很讲手术的清洁,其所记载的神膏,也很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消毒药膏,所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华佗的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身麻醉做手术的人,比西方发明麻药早1600多年。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使人失去暂时的意识和知觉,并非为华佗最早运用,在华佗之前就已经有人使用了。但是,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玩弄权弄,并没有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

华佗根据乌头、莨菪子、麻黄、羊踯躅等功效的记载,又加入曼陀罗等几种具有麻醉功效的药物,配成药方成为麻沸散,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用酒服食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应用于外科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同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大的外科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和麻醉是否理想关系密切。华佗在一千七百年前,所以能成功地进行这样高明和成效卓越的腹腔外科手术,和他已经掌握了麻醉术是分不开的。

根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就更多。

他治病时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部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术,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

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最后敷上药膏。四五天后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了。华佗在当时已能做相当于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

有一天,一个病人从几百里地以外赶来,恳求华佗说:“华佗先生,我听说您的麻沸散和开腹术,都是天下一绝。我特地从家中赶来,就是想请您给我治病。我从几年以前,就得了一种说不出名目的病,每天吃过饭以后,都会感到腹部疼痛,约有三炷香的工夫,才渐渐平复。一日三餐,餐餐如此。本来我是出门在外做生意的,得了这种病,很难出门,更无法去挣钱。无论如何,请你给我治好病,让我再次出去经商吧。”

华佗看他衣着华丽,却形容枯槁,就问他:“先生是做什么生意的?”

病人回答说:“我是黄山脚下屯溪人。只因为我们那一带,山林丰茂,盛产青竹。近年以来,我们那里的人,都学会了用碾碎的竹叶竹皮造纸,造出的纸又白又韧。我因为身体不是很好,干不了力气活,从小就跟着乡人在江南江北给商贩运纸张。风尘仆仆,到处奔波,几十年下来,钱是赚了些,身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饮食不调,腹部疼痛,真是难以忍受啊!”

华佗细致地给他做了病症检查,发现他的病在胃肠的结合处。外出经商之人,常年奔走在旅途上,风餐露宿,积劳成疾。常年饮食不周,使他的肠胃出了毛病,发生溃疡。华佗测他的脉象,觉得他的腹部病变已经影响了他的全身调谐,脉搏有紊乱之象。即使给他做了手术,切除了病患所在,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他的健康状况。不同的病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主要是适用于急性病发作,一把明快的刀剪解决迫切的致命的疾病。这个病人的病,却是属于那种“三分吃药七分调养”的类型,做手术能满足病人的心理要求,但是,却未必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因此,华佗就对病人说:

“你的病,是多年积累而成,出门在外,长途奔走,不注意饮食,所以伤了肠胃,发生病变。而且,人的全身,是一个整体,肠胃之气太弱,进食吸收不好,营养不佳,长期亏损,不是长寿之人。你来求我医治,我能够用麻沸散和开腹术,把你的肠胃相接之处切除,再重新连接好。但是,我看你,元气长久不足,已经不是靠医药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善的。我想,从你的衣着来看,你不是十分困窘的,而是小有家资。我觉得,与其给你开一刀,忍受种种痛苦,不如用保守的办法,给你用药物调养治疗,减轻病痛。你的寿命,大概只有10年了,在此期间,你的肠胃病尚且不足以危及你的生命。只要精心调养,你不用做手术,也能减少痛苦。”

华佗是在为病人着想,不过,假如你是病人的话,恐怕也不会接受这种劝告。10年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还是解决眼下的问题为好。于是,病人坚持要求华佗给他动手术。他一再向华佗倾诉他无法忍受的病痛,还怀疑起华佗是否有意推托,怀疑华佗是否真的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是做腹部手术的圣手。

为了解除病人肉体上和精神上苦恼,华佗只好同意病人的要求,给他开刀破腹。打开腹腔,果然如华佗所言,肠胃相连接的地方,受到损伤,发生溃疡,发炎化脓。华佗及时给他做了处理,病人的症状马上就消失了。

病人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他对人们大讲华佗给他治疗的过程,还说:“华佗先生的腹部切开术做得真是好,用了麻沸散,几乎不觉得疼。可先生就是太保守,明明我的病,只要开刀,就能治好,他却不愿意给我开刀,还说,我反正只能活10年了,做不做手术,都于寿命无关。”于是,人们都记住了这句话。

病人自以为身体恢复得很好,又像无病之人一样了,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结果,10年后,他果然去世了。

华佗的外科手术,得到了历代名医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

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可惜,华佗所创制的酒服麻沸散后来失传了,这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背景和经过,史书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第一,当时华佗正在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活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魏、蜀、吴三国相争的战略要地,战事频繁,百姓士兵伤病的大量出现,在客观上对外科手术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战争相当频繁,军队和老百姓受伤、生病的很多。

华佗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来治疗。由于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做手术时伤病员都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传说有一天,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疹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人的病情较为严重,华佗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完。

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喝了些酒。华佗因为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酒,一下子喝的酩酊大醉。躺在那人事不省,他的家人被吓坏了,用针灸针刺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可是华佗依旧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

家人摸他的脉搏,发现跳动正常,这时才相信他是真的醉了。又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家人便把刚才他喝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说了一遍。华佗听了之后大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还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几天以后,华佗再次作了几次试验,得出结论是:酒有麻醉人的作用。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过长,刀口较大,流血较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又一次华佗行医时又碰到一个奇怪的病人:病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手紧紧的握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华佗上前查看病人的神态,按他的脉搏,摸他的额头,可是一切都很正常。

他问患者的家属,病人过去是否患过什么疾病,患者的家人说:“他的身体非常健壮啊,什么疾病都没有患过,就是今天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听了患者家人的介绍,连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给我看看”。

患者的家人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治愈了这名患者,临走时,他什么东西也没要,只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尝果根。实验结果表明,臭麻子果麻醉的效果很好。

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又收集了一些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研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合服用,发现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

当时一般的医生治病,最常用的方法是针灸、汤药、按摩、烫熨等等,但是如果腹内有了症疲积聚,又为针药所不及的时候,那就只好束手待毙了。

华佗可能是在客观需要的促使之下,决心寻找一种无痛而又安全的麻醉方法,一方面可以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一方面又可以破腹剖背,抽割积聚,除去病患的部位。

当时药物学的发展已经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了前提条件。因为,《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记载了乌头、莨菪子、麻黄、羊踯躅等药品具有麻醉作用,而且,司空见惯的酒醉可使人昏睡的事实也可能给华佗以创造的启迪。可以说,以酒送服麻沸散的全身麻醉方法,就是在以上的背景和条件下产生的。

华佗发明麻沸散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腹部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和使用它进行全身麻醉的医学家。

因为,西方麻醉术的发明与健全,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以前,西方外科手术的方法一直是相当“野蛮”的:他们或者把病人绑在手术台上生生地硬制,或者把病人击昏后趁机施术,或者用慢慢放血的方法使病人昏迷后开刀。

1800年,英国人才发现氧化亚氮能在外科手术中起麻醉作用;1842年法国人发现二氧化碳可以作麻药,但只用于动物试验;1844年,美国人柯尔顿开始将笑气(NZO)做全身麻醉剂,用于手术成功,但效果不太理想;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尔顿开始用乙醚,西方医学的麻醉术才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比起华佗发明麻沸散来,已经迟了一千六百年多了。

当然,近人对于华佗的外科大手术是有存疑的,有人以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做腹部大手术是不可能的。我的看法是:华佗的全身麻醉手术,固然不可能像当代外科手术那么细致缜密、那么安全可靠,但是决不能因此而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根本不承认史书有明确记载的事实。

欧洲人所著《世界医学史》也承认,阿拉伯医生懂得用麻醉药,是从中国学来的。况且,《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公元398—446年)生活的年代离华佗不过二百多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年)生活的年代离华佗去世更仅有几十年,而《后汉书》关于华佗的记载又是取材于《三国志》。

这样看来,华佗的事迹是可信的。在没有确凿的反证以前,不能轻率地否定史书对此的记载。

关于麻沸散的药物组成,已经不能确切的考证。相传共有两种组方:其一,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三两,菖蒲三分(见《华佗神方》、张骥《华佗传补注》);其二,曼陀罗花(洋金花)一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芍各四钱,天南星一钱(日本华冈青洲所收之经验方)。此二方皆不可信。

近人多认为麻沸散的主药可能是洋金花,现今临床上中药麻醉术所用的即是洋金花提取物;也有人认为麻沸散的主药是麻费,即毒品大麻。此可备一说。

华佗一生写作的医学著作非常丰富,但可惜的是没有流传下来。据《后汉书》记载,华佗被害前曾欲将其中一卷赠送给狱卒,但因为狱卒害怕获罪于曹操的严法而拒绝收下。

华佗也没有强迫他,只好焚毁了这本书。其实,华佗所焚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著作,还有其他许多医学著作未能流传至今,如《观形察声并三部脉经》、《枕中灸刺经》、《乍佗内事》、以及《华佗方》和《五禽六气诀》等。这些书籍的失传是在汉代之后的事情了。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