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纱,演武场上的空气清冽得仿佛能洗涤人的肺腑。
莫声谷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他收剑而立,剑尖的寒芒在初阳下敛去,只余下一泓秋水般的沉静。
他看着不远处的宋青书,这个平日里恨不得将“天之骄子”四个字刻在脸上的师侄,此刻却安静得像一块被溪流冲刷多年的顽石。
“青书,这么早?”莫声谷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平淡中藏着一丝考量。
宋青书躬身行了一礼,姿态谦恭,无懈可击:“弟子见过七师叔。昨夜偶有所感,自觉根基不稳,想来演武场上静心打熬一番气力。”
他没有提新练的拳法,更没有展露分毫。
藏锋,是他为自己定下的第一准则。
莫声谷闻言,眼中的诧异更浓。
他缓步走近,脚步无声,如同狸猫踏雪。
他停在宋青书面前,目光如炬,仿佛要看穿他这副沉稳皮囊下的真实想法。
“哦?你往日练功,最重招式变化,何时开始在意这枯燥的打熬功夫了?”
这句问话,带着明显的试探。
宋青书坦然迎着他的目光,神色诚恳:“弟子前些时日心境浮躁,一味追求招式精妙,却忽略了内功才是根本。正如师叔昨日所言,根基不牢,楼阁倾塌只在旦夕。弟子愚钝,昨日才幡然醒悟,想从本门最基础的吐纳心法开始,重新修炼。”
他顿了顿,再次躬身,语气中带着一丝请教的意味:“还请七师叔不吝赐教,指点弟子《武当入门心法》中的关窍。”
此言一出,莫声谷彻底愣住了。
《武当入门心法》,那是给新上山的道童启蒙用的,宋青书早在十年前就已倒背如流。
以他今时今日的修为和地位,回头去请教这最浅显的功夫,无异于一个秀才去问夫子“一”字怎么写。
这若是传出去,只怕会沦为整个武当山的笑柄。
可眼前的宋青书,神情没有半分伪装,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满是求索的真诚。
莫声谷沉默了片刻。
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从未真正认识过这个看着长大的师侄。
浪子回头,难道真能在一夜之间发生?
“好。”莫声谷终于吐出一个字,神色复杂地看着他,“难得你有这份决心。武学之道,返璞归真,未尝不是一条正途。你且将心法第一层‘龟息吐纳’的行功路线演练一遍,我看看。”
“是。”
宋青书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在原地盘膝坐下,阖上双眼,五心朝天,呼吸瞬间变得悠长而微弱,仿佛陷入了深度的沉眠。
一缕缕白气自他口鼻间吞吐,凝而不散,宛如两条细小的白蛇,在他身前盘旋嬉戏。
莫声谷的瞳孔微微一缩。
这一手吐纳的功夫,气息绵长,控制入微,哪里还有半分初学者的生涩?
分明是已经浸淫此道多年的火候!
他究竟是藏拙多年,还是真的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莫声谷心中疑云翻涌,但面上却不动声色。他静静地看了一炷香的功夫,才缓缓开口:“气息沉稳,意守丹田,做得不错。只是气走‘膻中’时,略有急躁,当如春蚕吐丝,连绵不绝。”
“多谢师叔指点!”宋青书立刻收功,起身长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与欣喜。
这一番晨练请教,一直持续到天光大亮,演武场上人影渐多。
宋青书始终保持着谦逊好学的姿态,而莫声谷也极有耐心地指点着那些在他看来早已不是问题的“问题”。
当宋青书告辞离去时,莫声谷望着他的背影,久久不语。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需要重新审视这个武当第三代的第一人了。
接下来的日子,宋青书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终日闭门苦修,或是四处找师兄弟切磋比试。
他开始主动承担门中的杂务。
清晨,他会和最普通的弟子一起,在三清殿前打扫庭院,将每一块青石板都擦得光可鉴人。
上午,他会去藏经阁,帮着整理道藏,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他不再只看那些高深的武学秘籍,反而捧着道家的典籍和武当历代先辈的修行心得,看得津津有味。
下午,他则会去后山的药圃。
武当四侠张松溪精通算学与庶务,药圃便归他管辖。
宋青书主动请缨,帮忙照料那些草药。
他并不懂药理,却用上了来自后世的知识,将药圃按照草药的生长习性重新规划,分门别类,甚至还设计了一套引流灌溉的微型水渠。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改动,却让整个药圃的打理效率提升了数倍。
这一切,自然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这个青书,最近倒是转了性子。”张松溪站在药圃旁,捻着胡须,看着那个正在田垄间认真除草的身影,对身旁的莫声谷笑道。
莫声谷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是啊,像是变了个人。锋芒尽敛,踏实得……有些不像他了。”
“呵呵,不管像不像,终归是好事。”张松溪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前几日我考校他算学,发现他思路之奇,竟远胜于我。这孩子,以前是被虚名给耽搁了。”
两位师叔的对话,宋青书自然无从知晓。
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重塑形象,积攒人望。
白日的勤恳与谦逊,是演给所有人看的戏。
而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真正属于他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进入,武学空间。”
意识沉入那片熟悉的虚无,宋青书立刻盘膝而坐。
外界一夜,空间七日。
这宝贵的时间,他没有浪费一分一秒在招式上。
他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了内功的修炼之中。
《武当入门心法》!
这门在外人看来早已不适合他的基础心法,在道源玄鉴盘的解析下,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心法原理:模拟天地气息流转,引气入体,炼化为内力,储于丹田。】
【检测到三十七处可优化节点……】
【优化方案:调整行功路线,与人体一百零八处大穴相合,提升炼气效率三成……】
在玄鉴盘的辅助下,宋青书修炼的早已不是原本的入门心法,而是一门被优化到极致、专属于他体质的《真·武当入门心法》!
空间内,时间飞逝。
第一天,他丹田内的气感由一丝微弱的热流,壮大为一小股溪流。
第三天,溪流汇聚,开始在经脉中奔腾,发出细微的声响。
第七天,当他在空间中的修炼结束,意识回归本体时,那股内力已经壮大到如同小河一般,雄浑而精纯,在奇经八脉中按照最优化的路线周天运转,生生不息!
外界仅仅一夜,他的内力修为,至少增长了过去三个月的苦修之功!
“还不够!”
宋青书睁开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内力的增长速度虽然恐怖,但已经开始触碰到一层无形的壁障。
入门心法,终究只是入门心法。
它的上限太低,就像一条狭窄的河道,已经容纳不下他日益壮大的内力洪流。
他需要更高级的内功心法。
但这种东西,不可能直接开口去要。
那会瞬间让他数日来辛苦建立的沉稳形象毁于一旦。
“内功的瓶颈,或许……可以通过招式的演练来冲破。”
宋青书的脑中飞速盘算。
武当武学,内外兼修,招式与内力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高明的招式,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气血搬运法门。
他白天在藏经阁,早已将《武当长拳》、《绕指柔剑》、《神门十三剑》等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三代弟子武学,统统刻录进了玄鉴盘。
或许,他可以借着请教招式的名义,去触碰更高层次的武学,从中解析出更精深的内力运行法门!
这个念头一生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一个既能让他接触到武功,又符合他如今“勤奋好学、但根基尚浅”人设的借口。
有了!
宋青书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翻身下床,整理好衣冠,推开房门,毫不犹豫地朝着后山的方向走去。
那里,是四师伯张松溪的居所。